建立繼續分組交換無線電連接的方法和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5 01:45:22 3
專利名稱:建立繼續分組交換無線電連接的方法和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的涉及在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之間的接口上,為單個無線電連接分配資源的技術。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為分組交換無線電連接分配無線電資源,這裡的分組交換無線電連接是基本上同一類型的前一個連接的繼續。
多用戶無線電通信系統肯定有早就制定好的程序用來為每一個無線電連接分配無線電資源(時間、頻率)。在這一專利申請裡,我們將考慮特別是蜂窩式無線電系統裡的分組交換無線電連接,其中的每一個小區都有一個基站,用來跟多個移動臺通信。例如我們將討論著名的GPRS系統(通用分組無線電業務),在ETSI(歐洲通信標準協會)出版的第GSM 04.60號技術規範裡給出了這一資源的分配程序。縮寫GSM指的是已知的全球移動通信系統。下面我們將簡要介紹所述規範的某些部分。
引入臨時塊流(Temporary Block Flow)或TBF概念是為了便於基站和移動臺之間的單向數據傳輸。根據定義,TBF是兩個相互通信的RR(無線電資源)實體使用的一個物理連接,用來支持協議數據單元(PDU)的單向傳輸,該PDU來自分組數據物理信道的上(LLC;邏輯鏈路控制)層。我們將分別介紹上行鏈路TBF(從移動臺到基站之間的數據傳輸)和下行鏈路TBF(從基站到移動臺的數據傳輸),先介紹上行鏈路TBF。
在上行鏈路TBF裡,移動臺把要傳遞到協議數據單元PDU的數據組織起來。這些數據又分成更小的部分,分配到RLC數據塊裡,這裡的RLC指的是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它是協議棧中的一層,這裡的協議棧規定了無線電接口上信息傳輸的過程。每一個RLC數據塊都有一個相應的識別號和多個有關的數據段,這些數據段中的信息跟RLC數據塊的內容和意義(significance)有關。這些數據段中的一個包括一個所謂的遞減計數值(CV),它是一個小於或等於15的非負整數。CV數據段裡的值15說明當前上行鏈路TBF還有如此之多的RLC數據塊要發送,以至於它們的個數比某一廣播參數BS_CV_MAX的值還要大,這裡的個數是用分配給上行鏈路TBF的時隙個數來度量的。CV數據段裡比這一值小的所有值說明剛好剩有這一數量的RLC數據塊要發送,這些數據塊的個數跟分配給上行鏈路TBF的時隙個數一樣。
圖1說明上行鏈路TBF的結束過程,時間順序是從上而下。在步驟101裡,移動臺MS向基站BS(或者更一般地向網絡)發送CV值為0的一個RLC數據塊,說明沒有任何剩餘的RLC塊要發送。成功地收到最後一個RLC塊並檢測出它的值為0以後,在步驟102裡基站(或者網絡)向移動臺發送一則確認消息,其中有一個最終確認標誌(Final Ack Indicator)FAI,說明不需要重新發送RLC數據塊。該確認消息將包括一個有效的RRBP(相對預約塊周期,RelativeReserved Block Period)數據段,該數據段為移動臺分配一條上行鏈路用來發送允許消息(permission),移動臺在步驟103裡將利用它發送一個分組控制確認(Packet Control Acknowledgement)消息,說明基站發來的最終確認已經通過。收到這一消息以後,網絡就可以重新分配剛才分配給TBF的資源,用於其它目的。
塊周期(Block Periods)這一概念跟GPRS中分組數據信道PDCH的容量可以由許多TBF共享這一事實有關,因此網絡按照RLC塊周期單位為移動臺分配分組數據資源。
在下行鏈路TBF裡,網絡產生一個類似的後續RLC數據塊,並發送給移動臺。下行鏈路RLC數據塊裡沒有CV數據段,但有一個所謂的最終塊標誌(Final Block Indicator)FBI位,用來表示這是最終RLC數據塊。在圖2裡,步驟201對應於網絡向移動臺發送FBI值為「1」的一個RLC數據塊。因沒有任何未成功發射的RLC數據塊需要重新發射,移動臺就在步驟202裡用確認消息來應答,其中的最終確認標誌(Final Ack Indicator)FAI表明不需要重新發送任何RLC數據塊(如果需要重新發送,在步驟201和202之間就會有許多重發請求和重新發送)。與此同時,它啟動預定定時時間的一個定時器,在圖2中用一個陰影棒203表示。定時器停止計時之前,移動臺繼續監測分配給TBF的分組數據信道PDCH。如果定時器停止計時之前移動臺在一個被監測信道上收到FBI為「1」的另一個RLC數據塊,它就重發最終確認消息。定時器停止計時以後,移動臺就認為TBF已經釋放,於是退出對分配的分組數據信道的監測,並回到一種狀態,監測一個或多個普通控制信道。
已經開始終止一個連接程序的時候,如果偶然需要繼續它,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TBF(或者更一般地,分組交換無線電數據連接)的終止程序就會出現問題。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產生要發送的消息的應用恢復活動,同時發出一個短通知,或者由於其它原因發送的一個額外的信息串。讓我們簡短地說明按照已知的GPRS特徵會發生什麼。
在上行鏈路連接裡,如果CV數據段的值已經小於15,就不允許移動臺增大它,即使它突然發現跟CV數據段的值說明的相比,實際上有更多的RLC數據塊要發送。按照已知規範,必須徹底結束正在終止的TBF,也就是說,CV值必需單調下降,直到移動臺和基站完成參考圖1說明的過程。移動臺必須為新數據在接入信道(PRACH或者RACH;分組隨機接入信道或者分組接入信道,根據是否可以得到這兩個中的第一個)上發送一則請求消息,請求分配全新的無線電資源。網絡在接入允許信道(PAGCH或者AGCH;分組接入允許信道或者接入允許信道,同樣根據是否可以得到)發送一則相應的消息,同意或者拒絕請求。接入請求和允許過程要用幾秒鐘時間,這會給信息傳輸帶來不必要的延遲。這還需要傳遞大量的信令信息,還會導致跟同一小區裡其它移動臺同時發出的接入請求發生衝突。
在下行鏈路方向上,網絡可以在PACCH(分組控制信道,Packet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上給移動臺發出一個分組下行鏈路分配消息,當前面提到的終止定時器還沒有停止計時時,移動臺一直在監測這一PACCH,但移動臺將把這一分配消息解釋為資源分配消息。換言之,移動臺將改變到分配消息裡規定的這一新的時間/頻率組合,並繼續下行鏈路TBF釋放程序,儘管網絡有後續的PDU要發送。因此移動臺將收聽分配的PDCH直到終止定時器停止計時,然後它認為TBF已經釋放,停止監測分配的PDCH並返回到一種狀態,監測一個或多個公用控制信道。還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網絡將發送後續PDU,這些PDU需要不同的RLC模式。為了改變RLC模式,網絡必須允許移動臺的終止定時器停止計時,並通過在PCCCH或者CCCH(分組公用控制信道或者公用控制信道,具體是哪一個取決於能夠獲得哪一個)上發送一個分組下行鏈路分配消息,從而建立一個全新的TBF。
電路交換無線電電話連接技術中有一種方法,用來在連接終止後為終端裝置提供一定量的保留(reserved)無線電資源。美國專利號第5574774號描述了一種系統,其中行動電話網絡的某些用戶可以享有某種特許服務,如果享有這一特權的用戶參與了一次電話連接,並且這一連接的另一方終止了這一呼叫,在一定長度的時間段內,該特許用戶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處置為這一呼叫分配的資源。繼續佔用這一資源是為了保證即使網絡出現擁塞,特許用戶也能建立另一呼叫。從這種方式中獲益最多的一方是行動電話運營商,因為從網絡的觀點來看,佔用資源相當於打電話,因此要為此付費;如果特許用戶不想使用這一特權,他可以切斷電話,從而不用付費。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方法、一種移動臺和一種網絡裝置,用於能順利地從舊的分組交換通信連接繼續到一個新的分組交換通信連接。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在無線電接口上這一繼續過程只需要適度量的信令。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在分組交換通信連接的終止程序中加入一則特定的消息來達到的,發射裝置利用這一消息通知接收裝置它要繼續傳輸信息。
本發明中的方法的特徵在於它順序包括以下步驟—指示終止通過與終接通信連接相關聯的通信資源的終接通信連接;和—指示需要通過專用通信資源繼續通信連接。
本發明也應用於包括有如下特徵的裝置—用來指示終止通過與終接通信連接相關聯的通信資源的上行終接通信;和—指示需要通過專用通信資源繼續通信連接。
另外,應用本發明的基站子系統其特徵在於有裝置用於—指示終止通過與終接通信連接相關聯的通信資源的終接下行鏈路通信連接;和—指示需要通過專用通信資源繼續下行鏈路通信連接。
我們仍將分開考慮上行鏈路情形和下行鏈路情形,因為它們的特性略有差別。在上行鏈路情形裡,向網絡表明應當繼續分組交換連接是移動臺的責任。這要求移動臺向上行鏈路方向給基站發送一則相應的消息。在本發明中,不是僅僅確認網絡發出的最後消息,說明成功地收到了終止連接的上行鏈路信號的最後部分,而是由移動臺使用相應的可用資源來表示這一繼續請求。然後網絡可以選擇接受或者拒絕這一請求。如果接受這一繼續請求,就會建立一個新(或者說是繼續)連接,而不需要移動臺經歷前面介紹過的利用所有移動臺公用的隨機接入信道建立連接的過程,這一過程對一般移動臺來說不可避免,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下行鏈路情形裡,通過專用信道向移動臺表明繼續發送數據的突發需要是網絡的責任。根據本發明,網絡將利用移動終端仍在監測以前分配的專用信道這一段時間,發送一則分配消息。為了避免前面說明現有技術時談到的對資源重新分配消息進行簡單的解釋,網絡將在分配消息裡引入一個專用數據段,它的值告訴移動臺按另一種方式來解釋這一分配消息。通過這種方式,甚至可以在繼續傳輸數據之前徹底重新設置這一分組交換連接,仍然避免了使用公用控制信道。
本發明的權利要求將說明本發明的特徵。而通過閱讀下面對具體實施方案的說明,並參考附圖,會很好地了解本發明本身的結構和操作方法,以及它的優點和目的。
圖1說明已知的上行鏈路TBF終止過程,圖2說明已知的下行鏈路TBF終止過程,圖3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圖4a說明圖3中的原理的第一個應用,圖4b說明用於圖4a的應用的一個可選最後級,圖5說明圖3中的原理的第二個應用,圖6說明本發明中移動臺的一個實例,和圖7說明本發明中的一個基站實例。
圖3說明的是作為正在通信的兩方的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實際上我們假定這兩個裝置都能接收和發射信號,但到底是接收信號還是發射信號取決於它們在分組交換通信連接中的主要任務。我們將進一步假定發射機和接收機是在一個多用戶環境裡工作,在這一環境裡有一組公用控制信道給大量的用戶使用,根據需要可以把專用通信信道分配給單個連接使用。
畫有陰影線的方框301表示開始建立分組交換通信連接,它以發射機發送一個建立信號說明它要建立連接為開始。這一初始發射通常是經由一個公用控制信道,見方框301上部的單向箭頭,而方框301下部的雙向箭頭則說明通過控制信道更進一步地交換信息。負責分配專用通信信道的裝置為這一連接至少分配一個專用信道;方框302中的雙向箭頭表示確認這一分配需要雙向通信,或者是隨著實施這一分配的裝置不同,在兩個方向上都可能會傳遞實際的分配消息。根據需要,專用通信信道可能包括數據信道、控制信道和/或其它種類的信道。
根據方框303,實際的信息包是在專用通信信道裡傳輸的。為了一般性說明這一通信連接,我們可以假定只要發射裝置還有數據包要發送,分配的專用通信信道就繼續有效。在某個時刻,發射裝置注意到數據包快發送完了,於是它發出某一個數據包作為最後一個,如箭頭304所示。在現有技術裡,這會導致釋放方框302分配的信道,即使發射裝置突然發現又有了新的數據包。這時需要象方框301所示的那樣通過公用控制信道重新建立通信連接。根據本發明,發射裝置利用還沒有釋放的專用通信連接,在(到此為止)發出最後一個數據包之後、完全釋放分配的信道之前,發出信號305,表明需要繼續分組交換通信連接。
跟前面的通信連接相比,分組交換通信連接的繼續可能有不同的資源要求,或者某些其它因素,例如總的通信狀況或者信道分配競爭,使得它不可能象這樣繼續使用前面分配的信道。在這種情況下,將重新設置專用信道,見方框306。不管是重新分配至少前面分配的專用通信信道的一部分,還是分配新的資源(或者綜合這兩種方式),分配了有效的信道以後,就可以繼續傳輸數據包,見方框307。新的數據包傳輸完以後,就按照任意已知方式終止連接,或者重新從步驟304開始建立新的繼續連接。本發明不限制步驟304~307的重複次數。
下面我們將上述原理應用於上行鏈路TBF的繼續,這一上行鏈路TBF通常符合前面介紹過的GPRS規範。在圖4a裡,移動臺401是發射機,接收機則用網絡402來籠統地表示。涉及RLC協議層的過程是在移動臺和基站子系統之間進行的,後者一般包括基站和基站控制器或者類似的管理單元。但是要知道,作為一個整體參與通信連接的是GSM/GPRS網絡的已知部分,包括但不僅僅包括一個基站、一個基站控制器或者一個無線電網絡控制器、一個數據包控制單元、一個提供服務的GPRS支持節點和一個網關GPRS支持節點。
象方框403那樣建立上行鏈路TBF並用它傳送RLC數據塊流所採用的是已知的程序,它不屬於本發明的範圍,這裡不詳細介紹。方框403上部的陰影提醒讀者這些程序常常是從公用控制信道開始的。如果建立上行鏈路TBF時在移動臺和基站之間已經有一個下行鏈路TBF,移動臺就通過這一下行鏈路TBF的信令機制發出建立上行鏈路TBF的初始請求。傳遞這一請求的消息是移動臺在分組相關控制信道(Packet 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或者PACCH上發送的分組下行鏈路肯定應答/否定應答消息。本發明並不限制建立TBF的初始過程,但是考慮通過公用控制信道建立TBF對於應用本發明是很起說明作用的。
在步驟404裡,移動臺有如此之多的RLC數據塊要發送,以至於用分配給上行鏈路TBF的時隙個數來度量的RLC數據塊的個數等於參數BS_CV_MAX,因此它將當前RLC數據塊的CV值設置成等於這一參數值。CV數據段的確切值x是用所述規範裡第9.3.1節遞減計數過程裡的公式計算出來的x=round(TBC-BSN-1NTS)----(3)]]>其中的TBC是要在上行鏈路TBF裡發送的數據塊的總數,BSN』是當前RLC數據塊的絕對塊順序號,NTS是分配給上行鏈路TBF的時隙數。從步驟404可知,移動臺將合適的值x插入每一個RLC數據塊的CV數據段,直到在步驟405裡它發送CV數據段裡有x=0的最後一個RLC數據塊。
在步驟407裡,網絡發送一個普通的數據包上行鏈路肯定應答(或者否定應答)消息,其中的FAI說明它是最終數據包。根據方框406,在步驟404~407中的某處,移動臺發現實際上有更多的RLC數據塊要發送,因此需要繼續TBF。在步驟408裡,不是為最終數據包上行鏈路肯定應答(或否定應答)發送簡單的確認,而是由移動臺發送一則消息說明需要繼續發送。這一消息可能會完全取代已知的數據包控制確認消息,或者它可以是包括附加信息部分的數據包控制確認消息,網絡能夠將它解釋為需要繼續連接。如果這是一個完全替換,它就可能是例如規範裡已經規定了的形式的一個數據包資源請求消息。
在步驟409裡,網絡知道移動臺已經成功地收到了最終數據包上行鏈路肯定應答(或者否定應答),因此它可以釋放終止上行鏈路TBF所佔用的資源。但是網絡還知道移動臺請求獲得TBF繼續,因此它做出一個資源分配決定,就象它收到了一個已知的數據包資源請求消息,而跟與此同時正在終止的舊TBF沒有任何聯繫一樣。如果這一資源分配決定是肯定的,網絡就在步驟410裡向移動臺發送一個相應的資源分配消息(現在知道它叫做數據包上行鏈路分配消息)。如果資源分配決定是否定的,就在步驟410裡發出拒絕消息(現在知道它叫做數據包訪問拒絕消息)。在步驟410利用同樣的PDCH或者分組數據信道傳遞消息是有好處的,在步驟408裡移動臺利用它發送它的確認消息和附加的資源請求。我們將假定這一決定是肯定的收到了分配的資源以後,移動臺又可以在步驟411裡開始發送RLC數據塊。如果決定是否定的這一通信就在步驟410之後終止,移動臺必須通過公用控制信道,用現有技術裡的方法重新請求分配資源。
如果在步驟408裡移動臺發送的消息只是對最終數據包上行鏈路肯定應答(或否定應答)稍作修改,消息中可能沒有足夠的空間來詳細說明移動臺要繼續通信的要求。這一消息的形式可能是例如一個接入脈衝串(an access burst),跟普通的業務脈衝群相比,它沒有足夠的容量來發送額外的信息。圖4b說明移動臺在步驟408』裡發送這樣一個稍作修改的確認消息的過程一個清晰的比特足以把繼續連接的請求傳遞給網絡。在步驟409』裡,網絡初步決定是拒絕請求(例如由於嚴重擁塞)還是要求發送詳細資料網絡在步驟410』裡發送一則消息,為移動臺分配有限的資源,在步驟411』裡移動臺利用這一機會發出詳細的數據包資源請求消息,或者發出另一個消息說明它需要繼續連接。在步驟412』裡,網絡做出最終資源分配決定,在步驟413』裡,它把結果告訴移動臺或者拒絕移動臺的請求,此時通信隨後終止,或者分配一定量的資源,然後在步驟414』裡開始傳輸RLC數據塊。
下面我們介紹如何將圖3中的原理應用到一個下行鏈路TBF繼續裡去,這個TBF一般而言符合前面介紹的GPRS規範。在圖5裡,用網絡501來籠統地表示發射機,接收機則是移動臺502。以後我們將更加詳細地介紹圖5左側和圖4右側部分所說明的不同網絡裝置的作用。
下行鏈路TBF的建立和工作過程跟前面介紹的過程一樣。這也不屬於本發明的範疇,在圖5裡用方框503表示。如果建立下行鏈路TBF時有一個上行鏈路TBF,網絡就又可能通過上行鏈路TBF的專用控制信道用一個專用分配消息建立下行鏈路TBF。在步驟504裡,網絡發射它認為是最後一塊的RLC數據塊,並通過將RLC數據塊的FBI位置「1」來說明這一點。在步驟506裡,移動臺發出數據包下行鏈路確認消息,此時它仍然不知道這一額外的RLC數據塊(萬一此時需要重新發射,移動臺就發射一個數據包下行鏈路否定應答消息,使得網絡重新發射所請求的RLC數據塊——最後該過程以發射一個數據包下行鏈路肯定應答消息而告終)。與此同時,移動臺啟動某一個定時器,見圖中的陰影棒507。在步驟504和506之間的這一段時間裡,網絡從方框505終於了解到還有其它的RLC數據塊要發送,因此需要繼續下行鏈路TBF。
網絡知道當移動臺裡的定時器507開始計時以後,它仍然可以用前面分配的專用信道發送消息給移動臺。網絡釋放舊的TBF並在步驟508裡為一個新的TBF分配資源(實際上,當網絡明白需要繼續連接以後,就可以做出決定為新TBF分配資源)。在步驟509裡,網絡發射一個修改了的數據包下行鏈路分配消息,跟前面的數據包下行鏈路分配消息不一樣,它包括一個額外的數據段,我們將稱之為CONTROL_ACK。它佔用一位就夠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CONTROL_ACK的值「1」告訴移動臺數據包下行鏈路分配消息指明了分配給新下行鏈路TBF的資源,而不僅僅是分配舊的資源。結果,在步驟510裡,移動臺認為前面的下行鏈路TBF已經釋放,並建立了新的下行鏈路TBF。它還重新設置定時器507。在步驟511裡,可以通過新定義的下行鏈路TBF繼續傳輸下行鏈路RLC數據塊。
釋放舊的TBF,立即建立新的TBF,而不是繼續使用前面分配的資源,這樣做的優點在於新TBF的特性可以跟舊TBF的特性完全不同。當然本發明不要求發射方只在釋放舊的TBF時才知道有額外的RLC數據塊要傳送。發射裝置有可能在一開始就知道例如這些數據的某些部分需要用不同的RLC模式來發送(確認/未確認)。根據現有的規範,在TBF過程中改變RLC模式是不允許的,因此在現有技術裡要求,一旦發送出包括了第一個RLC模式要求的這一部分信息,就必須通過訪問公用控制信道釋放舊的TBF並建立新的TBF,對公用控制信道的訪問既費時又佔資源。根據本發明,如同前面參考圖3~5所做的介紹一樣,通過建立新的TBF用作數據包通信連接繼續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這一問題。
下面我們簡要介紹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方案裡的移動臺和基站子系統。圖6是一個移動臺的示意圖,它包括一個GSM無線電收發信機601,用於跟一個遠端基站實現分組交換無線電連接。分組數據部分602跟GSM無線電收發信機相連。發射和接收數據對應的源和漏是應用模塊603,在它和GSM無線電收發信機之間傳輸數據經過的是一個RLC數據塊裝配器/拆卸器604。TBF控制器605一方面根據應用模塊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從網絡和其它裝置收到的建立請求,負責建立和維護TBF。根據本發明,TBF控制器605首先是用於針對最終確認消息構造確認消息,這樣,如果收到最終確認消息時還有上行鏈路RLC數據塊要發送,就不用普通的數據包控制確認消息來應答這一最終確認消息,而是用數據包資源請求消息完全替代或者用修改了的數據包控制確認消息來表明需要繼續分組交換通信連接。其次,TBF控制器用於監測收到的數據包下行鏈路分配消息裡CONTROL_ACK數據段的值,並用於根據這樣一個數據包下行鏈路分配消息的其它內容,將某一預定值解釋為需要釋放舊TBF並立即建立新TBF。
圖7是一個基站的示意圖,它包括多個發射(TX)和接收(RX)單元701、用於跟分組交換網(GPRS)通信的一個傳輸單元702和用於在無線電連接和網絡連接之間組織數據映射的一個交叉連接單元703。它還包括一個TBF控制器704,一方面根據網絡的建立請求,另一方面根據從移動臺和其它裝置收到的建立請求,負責建立和維護TBF。根據本發明,TBF控制器704首先用於構造一個下行鏈路數據包分配消息,這樣通過利用某一數據段的值,它可以表明這一分配是重新分配前面分配了的TBF資源還是要釋放前面的TBF並立即建立一個新的TBF。其次,TBF控制器用於檢查移動臺對最終確認消息的應答,並將其中的某些內容解釋為請求立即建立新的上行鏈路TBF作為正在終止的TBF的繼續。
雖然前面的說明中使用了某些消息和通信概念的保留名稱,這些名稱跟分組交換通信系統的某一規範有著緊密的聯繫,但是應當指出,本發明總的來說可以用於所有這種通信系統,只要最終數據包發射出去以後其中分配的專用信道仍然有效。
我們將簡要地介紹本發明的這些可選實施方案,跟前面介紹的相比,它們需要對GPRS系統的現有規範做更多的修改。第一個可選實施方案是用於跟當前GPRS標準和建議裡所規定的相比時間更長的一種繼續「跟蹤(follow-up)」專用資源分配。當移動臺和網絡之間的TBF終止以後,我們可能需要預先定好定時時間長度的一個定時器X。網絡將為移動臺分配一個有限的專用上行鏈路傳輸資源,這樣只要定時器X還在計時這一分配就仍然有效。移動臺將繼續收聽終止了的TBF的專用下行鏈路信道。如果移動臺出現新的上行鏈路RLC數據塊時定時器X仍然在計數,移動臺將利用它有限的專用上行鏈路傳輸資源發送它需要建立繼續上行鏈路TBF的特殊信息。另一方面,如果網絡發現應當建立繼續下行鏈路TBF時定時器X仍然在計數,它利用前面用過的專用下行鏈路信道(移動臺仍然在收聽這一信道)發送相應的數據包分配消息。這一實施方案的缺點是如果移動臺沒有任何數據要發送,分配某些專用上行鏈路容量將是沒有意義的。在這種情況下,移動臺可以利用分配的信道發送測量結果或其它的有用信令。
繼續上行鏈路TBF的一個簡單選擇是如果遞減計數到0以前出現了額外的RLC數據塊,就允許移動臺在從15開始的遞減計數過程中增加CV數據段的值。目前的規範無條件地禁止增加CV值,以避免在上行鏈路塊周期的分配中出現分配混亂。
要處理的一種可能情形是移動臺跟網絡之間有一個正在使用的上行鏈路TBF,但應當改變這一TBF的特性。作為實例,我們可以討論所需吞吐量或優先級值的改變。提高吞吐量或者優先級值的一種方法是移動臺一知道需要這樣做,就向網絡發送一個數據包資源請求,說明需要的新的TBF特性。於是其目標就是在移動臺開始發送需要提高了的吞吐量等級或優先級值的RLC數據塊之前更新現有上行鏈路TBF的特性。這一方式的問題是如果在移動臺從網絡收到確認信號之前,前一種的RLC數據塊的CV值遞減計數程序就開始了,更新了特性的上行鏈路TBF將很快終止。還有,建議的這一方法不允許用相同方法降低吞吐量或優先級值,而是需要終止前一個上行鏈路TBF,建立一個新的TBF。降低吞吐量或優先級值的另一種建議是允許上行鏈路傳輸繼續下去而不通知網絡發生了這種變化;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對同時競爭的其它上行鏈路TBF的處理不公平,它們應當獲得更好的服務,而不是「秘密地」降低了一級的服務。
本發明的以上形式允許順利地建立繼續上行鏈路TBF,所以可以在終止TBF之後和TBF繼續之前提高或降低它的特性。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支持在「舊」RLC數據塊的中間改變已有的TBF的特性即使偶然啟動了CV值遞減計時程序,也不會造成很大的損害,因為無論如何都會順利地建立起繼續TBF。但是,在所有「舊」RLC數據塊都成功地發送出去以後,需要傳輸「新」RLC數據塊之前,改變上行鏈路TBF的特性更好,因為在某些情況下,網絡可能會拒絕提高特性,在這種情況下應當保證在被網絡拒絕而終止連接以前至少讓「舊」RLC數據塊通過。當然如果提高特性的消息說明了正在到來的RLC數據塊,在這一數據塊到來以後請求的特性更新就生效,那麼即使發送特性更新消息時仍然在發送「舊」RLC數據塊,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
本發明中的TBF繼續可以用來滿足現有規範裡不允許在單個TBF中間進行改變的情況下的要求。例如,在有一個TBF正在工作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RLC模式從肯定應答改變成否定應答或者反過來。所建議的當前的規範嚴格地禁止在TBF中間改變RLC模式。對現有規範的一個顯而易見的修改是允許這種改變,發射方向接收方發射一個特殊的消息,告訴它要進行的改變並說明要從哪一個RLC塊開始改變。根據本發明,如果模式的改變是在終止TBF之後建立起繼續TBF之前發生的,就不需要說明這一RLC塊號。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來改變有關在移動站和基站之間的上行鏈路的TBF的特性的方法,包括步驟保持在移動站和基站間的上行鏈路TBF,從移動站向基站發送一個特性更新消息,用來改變有關所保持的上行鏈路TBF的某些特性,由基站向移動站接收對所請求的改變的確認,和在接收到確認之後,實行對於所保持的TBF的請求的改變;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監視在接收到對請求的改變的確認之前,是否一個重複減少指示一個保持的TBF的預期結束的宣布值的處理已經開始進行,和對於這樣一種情形,即在接收到請求改變的確認前,重複減少一個指示保持的TBF的預期結束的宣布值的處理已經開始的情形,作如下答覆允許所述重複減少指示一個保持的TBF的預期結束的宣布值的處理繼續進行,通過一個與保持的TBF相關的通信資源指示保持的TBF的終止,和通過一個專用的通信資源指示需要一個繼續的上行鏈路TBF。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保持的上行鏈路的TBF是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的移動站和基站間的一部分分組交換上行鏈路通信連接,其中與保持的上行鏈路TBF的通信資源是一個專用上行鏈路分組信道,而用來指示需要一個繼續的通信連接的專用通信資源是一個分配給移動站在通過保持的上行鏈路TBF一些最後數據發送之後使用的上行鏈路發送時間。
3.一種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一個移動通信系統中,其間不需要繼之的繼續的通信連接的分組交換上行鏈路連接的終止程序包括步驟從移動站向基站發送一個包含其最後結果的指示的最後數據塊(405),從基站向移動站發送一個指示該最後數據塊的成功接收的最後確認(407)和從基站向基站發送一個指示最後確認的成功接收的控制確認,所述分配給移動站在通過保持上行鏈路TBF的一些最後時間發送後使用的上行鏈路發送時間是用來發送所述控制確認的上行鏈路發送時間。
4.根據權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在用來發射所述控制確認的所述上行鏈路發送時間期間,發送一個指示需要一個繼續的上行鏈路TBF的修改的控制確認(408』)的步驟。
5.根據權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通過一些另外的專用通信資源,發送一個詳細的請求,請求用於繼續的上行鏈路TBF的專用資源(411』)的步驟。
6.根據權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在所述用來發送所述控制確認的上行鏈路的發送時刻期間,發送一個詳細的確認來請求用於繼續上行鏈路TBF(408)的步驟。
7.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指示需要一個繼續上行鏈路TBF的步驟包括指示需要一個具有與保持的上行鏈路TBF不同優先級的上行鏈路TBF的步驟。
8.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指示需要一個繼續上行鏈路TBF的步驟包括指示需要一個與終止通信連接的吞吐量要求不同的吞吐量的上行鏈路TBF的步驟。
全文摘要
介紹了一種方法,用於在通信系統裡發射站和接收站之間在終止通信連接之後建立繼續通信連接,在這一通信系統裡通信連接是在它們臨時佔用的專用通信資源裡進行的。停止通信連接終止過程的消息是通過這一正在終止的通信連接佔用的通信資源來傳遞的(304、404、405、504)。需要建立繼續通信連接的消息也是通過專用通信資源來傳遞的(305、408、408』、509)。
文檔編號H04L12/28GK1365200SQ0114312
公開日2002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1999年1月11日
發明者M·福爾塞爾, P·格雷伯格 申請人:諾基亞流動電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