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22:44:19 3
本發明屬於電腦材料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
背景技術:
筆記本電腦又被稱為「可攜式電腦」,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機身小巧,相比pc攜帶方便。notebookcomputer,又稱手提電腦、掌上電腦或膝上型電腦,是一種小型、可便於攜帶的個人電腦。
傳統的筆記本電腦外殼材料通常採用如下幾種:聚碳酸酯pc、abs工程塑料、鋁鎂合金、碳纖維等。
但上述材料均具有各自的不足之處,其中,聚碳酸酯pc的缺點是比較脆,一跌就破;abs工程塑料其密度較大、質量較重,對於筆記本的重量控制不利,所以一般在注重移動性的產品上不會得到使用,而且塑料本身的導熱性能較差,所以不利於筆記本的散熱;鋁鎂合金並不是很耐磨,用久了會顯得顏色暗淡,而且噴過漆的產品容易出現劃痕、掉漆等情況。而且它的成本較高,加工成型也比abs更困難,所以筆記本一般只把鋁鎂合金應用在頂蓋或掌託部分,很少有產品用鋁鎂合金來製造整個機殼;碳纖維缺點是成本較高,成型沒有abs外殼容易,此外,碳纖維機殼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如果接地不好。
上述材料均存在難以降解的問題。
因此,需要研發一種可降解且各項性能好的筆記本電腦外殼複合材料。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所述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包括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和第四層,所述第一層是塑料層、第二層是合金層、第三層是纖維層,第四層是塑料層;
所述塑料層包括聚苯硫醚、聚醯亞胺、聚醚醚酮和添加劑,所述添加劑包括五氧化二磷和氫氧化鉀,所述聚苯硫醚、聚醯亞胺、聚醚醚酮和添加劑的質量比為9-13:6-9:3-5:1,所述氫氧化鉀的質量濃度為9-13%;
所述合金層包括鋁鎂合金、碳纖維、植物纖維澱粉和潤滑劑,所述鋁鎂合金、碳纖維、植物纖維澱粉和潤滑劑的質量比為11-13:5-7:2-4:1;
所述纖維層包括聚乳酸樹脂、棉纖維和偶聯劑,所述聚乳酸樹脂、棉纖維和偶聯劑的質量比為10-13:3-5:1。
優選地,所述第一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25%,所述第二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39%,所述第三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20%,所述第四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16%。
優選地,所述鋁鎂合金中的鋁佔合金總質量的80%,餘量為鎂。
優選地,所述潤滑劑包括如下重量分數的原料:三硬脂酸甘油酯110-119份、季戊四醇硬脂酸酯61-79份和聚乙烯32-40份。
優選地,所述潤滑劑的製備方法如下:
(1)按照配方量稱量三硬脂酸甘油酯、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和聚丙烯,先投入三硬脂酸甘油酯至高速剪切攪拌機內,溶解後加入三硬脂酸甘油酯重量1-4%的偶聯劑,90℃下反應22-28min;
(2)接著投入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在氮氣保護、負壓0.03-0.05mpa下逐漸升溫至121-128℃,保溫反應23-29min;
(3)繼續投入聚丙烯,在氦氣保護、負壓0.03-0.05mpa情況下,升溫至152-159℃,保溫反應50-60min,冷卻,製得塑料潤滑劑。
優選地,所述偶聯劑為鈦酸酯偶聯劑。
優選地,所述偶聯劑為鋁酸三異丙酯或四異丙基二(二辛基亞磷酸醯氧基)鈦酸酯。
優選地,所述棉纖維經過如下方法改性:將偶聯劑用水稀釋成0.9-3.2wt%的偶聯劑水溶液,用鹽酸調節ph值為3-4,將棉纖維浸泡在該偶聯劑水溶液中1.5-3h,取出烘乾,得到改性棉纖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該複合材料由四層不同的材料層複合而成,其中塑料層添加由五氧化二磷和請氧化劑組成的添加劑,所述五氧化二磷具有強氧化性,可分解塑料;此外,合金層由鋁鎂合金、碳纖維、植物纖維澱粉和潤滑劑組成,鋁鎂合金與碳纖維的複合,提高了材料的強韌性,再加入植物纖維澱粉,達到可降解的效果,此外潤滑劑的加入可有效提高材料的潤滑性、減少摩擦、降低界面粘附性能,改進流動性和脫模性,且該潤滑劑的製備方法簡單,無需考慮複雜的合成化學結構改變,在較短的時間內成一種均質的複合物,無需使用有機溶劑,能耗極低,綜合生產成本下降,而且無環境汙染、無三廢排放。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所述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包括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和第四層,所述第一層是塑料層、第二層是合金層、第三層是纖維層,第四層是塑料層;
所述塑料層包括聚苯硫醚、聚醯亞胺、聚醚醚酮和添加劑,所述添加劑包括五氧化二磷和氫氧化鉀,所述聚苯硫醚、聚醯亞胺、聚醚醚酮和添加劑的質量比為13:6:5:1,所述氫氧化鉀的質量濃度為9%;
所述合金層包括鋁鎂合金、碳纖維、植物纖維澱粉和潤滑劑,所述鋁鎂合金、碳纖維、植物纖維澱粉和潤滑劑的質量比為13:5:4:1,其中,所述鋁鎂合金中的鋁佔合金總質量的80%,餘量為鎂。
所述纖維層包括聚乳酸樹脂、棉纖維和偶聯劑,所述聚乳酸樹脂、棉纖維和偶聯劑的質量比為13:3:1。
其中,所述第一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25%,所述第二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39%,所述第三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20%,所述第四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16%。
其中,所述潤滑劑包括如下重量分數的原料:三硬脂酸甘油酯119份、季戊四醇硬脂酸酯61份和聚乙烯40份。
其中,所述潤滑劑的製備方法如下:
(1)按照配方量稱量三硬脂酸甘油酯、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和聚丙烯,先投入三硬脂酸甘油酯至高速剪切攪拌機內,溶解後加入三硬脂酸甘油酯重量4%的偶聯劑,90℃下反應22min;
(2)接著投入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在氮氣保護、負壓0.05mpa下逐漸升溫至121℃,保溫反應29min;
(3)繼續投入聚丙烯,在氦氣保護、負壓0.05mpa情況下,升溫至152℃,保溫反應60min,冷卻,製得塑料潤滑劑。
其中,所述偶聯劑為鈦酸酯偶聯劑。
其中,所述偶聯劑為鋁酸三異丙酯。
其中,所述棉纖維經過如下方法改性:將偶聯劑用水稀釋成3.2wt%的偶聯劑水溶液,用鹽酸調節ph值為3,將棉纖維浸泡在該偶聯劑水溶液中3h,取出烘乾,得到改性棉纖維。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所述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包括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和第四層,所述第一層是塑料層、第二層是合金層、第三層是纖維層,第四層是塑料層;
所述塑料層包括聚苯硫醚、聚醯亞胺、聚醚醚酮和添加劑,所述添加劑包括五氧化二磷和氫氧化鉀,所述聚苯硫醚、聚醯亞胺、聚醚醚酮和添加劑的質量比為9:9:3:1,所述氫氧化鉀的質量濃度為13%;
所述合金層包括鋁鎂合金、碳纖維、植物纖維澱粉和潤滑劑,所述鋁鎂合金、碳纖維、植物纖維澱粉和潤滑劑的質量比為11:7:2:1,其中,所述鋁鎂合金中的鋁佔合金總質量的80%,餘量為鎂。
所述纖維層包括聚乳酸樹脂、棉纖維和偶聯劑,所述聚乳酸樹脂、棉纖維和偶聯劑的質量比為10:5:1。
其中,所述第一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25%,所述第二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39%,所述第三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20%,所述第四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16%。
其中,所述潤滑劑包括如下重量分數的原料:三硬脂酸甘油酯110份、季戊四醇硬脂酸酯79份和聚乙烯32份。
其中,所述潤滑劑的製備方法如下:
(1)按照配方量稱量三硬脂酸甘油酯、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和聚丙烯,先投入三硬脂酸甘油酯至高速剪切攪拌機內,溶解後加入三硬脂酸甘油酯重量1%的偶聯劑,90℃下反應28min;
(2)接著投入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在氮氣保護、負壓0.03mpa下逐漸升溫至128℃,保溫反應23min;
(3)繼續投入聚丙烯,在氦氣保護、負壓0.03mpa情況下,升溫至159℃,保溫反應50min,冷卻,製得塑料潤滑劑。
其中,所述偶聯劑為鈦酸酯偶聯劑。
其中,所述偶聯劑為四異丙基二(二辛基亞磷酸醯氧基)鈦酸酯。
其中,所述棉纖維經過如下方法改性:將偶聯劑用水稀釋成0.9wt%的偶聯劑水溶液,用鹽酸調節ph值為4,將棉纖維浸泡在該偶聯劑水溶液中1.5h,取出烘乾,得到改性棉纖維。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所述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包括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和第四層,所述第一層是塑料層、第二層是合金層、第三層是纖維層,第四層是塑料層;
所述塑料層包括聚苯硫醚、聚醯亞胺、聚醚醚酮和添加劑,所述添加劑包括五氧化二磷和氫氧化鉀,所述聚苯硫醚、聚醯亞胺、聚醚醚酮和添加劑的質量比為11:7:4:1,所述氫氧化鉀的質量濃度為11%;
所述合金層包括鋁鎂合金、碳纖維、植物纖維澱粉和潤滑劑,所述鋁鎂合金、碳纖維、植物纖維澱粉和潤滑劑的質量比為12:6:3:1,其中,所述鋁鎂合金中的鋁佔合金總質量的80%,餘量為鎂。
所述纖維層包括聚乳酸樹脂、棉纖維和偶聯劑,所述聚乳酸樹脂、棉纖維和偶聯劑的質量比為12:4:1。
其中,所述第一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25%,所述第二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39%,所述第三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20%,所述第四層佔用於電腦外殼的新型複合材料總體質量的16%。
其中,所述潤滑劑包括如下重量分數的原料:三硬脂酸甘油酯115份、季戊四醇硬脂酸酯66份和聚乙烯38份。
其中,所述潤滑劑的製備方法如下:
(1)按照配方量稱量三硬脂酸甘油酯、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和聚丙烯,先投入三硬脂酸甘油酯至高速剪切攪拌機內,溶解後加入三硬脂酸甘油酯重量3%的偶聯劑,90℃下反應25min;
(2)接著投入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在氮氣保護、負壓0.04mpa下逐漸升溫至125℃,保溫反應27min;
(3)繼續投入聚丙烯,在氦氣保護、負壓0.04mpa情況下,升溫至156℃,保溫反應55min,冷卻,製得塑料潤滑劑。
其中,所述偶聯劑為鈦酸酯偶聯劑。
其中,所述偶聯劑為鋁酸三異丙酯或四異丙基二(二辛基亞磷酸醯氧基)鈦酸酯。
其中,所述棉纖維經過如下方法改性:將偶聯劑用水稀釋成1.5wt%的偶聯劑水溶液,用鹽酸調節ph值為3,將棉纖維浸泡在該偶聯劑水溶液中2.3h,取出烘乾,得到改性棉纖維。
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範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並不影響本發明的實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