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杆控制橫山凸凹的引返回復山板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22:33:39 1
專利名稱:拉杆控制橫山凸凹的引返回復山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於手編織機上的引返回復專用山板,屬於編織機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引返回復山板組合裝置,如ZL982429940它的結構包括有二塊對稱的壓針三角,在二塊壓針三角中間有一個尖山和尖中山,在尖中山下端二側各有一塊起針三角,呈對稱狀,尖中山由彎紗三角、下中山組成,其中的彎紗三角分成二塊並呈對稱狀,設在尖中山的二側,下中山設在尖中山的下部,尖山呈倒三角形狀,尖山是活動連接在底板上,可作上、下活動。其主要缺陷在於平織時織針在推進到下中山頂部會發生撞針現象,織針會從彎紗三角與尖山間滑出,影響編織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上述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種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稍作改進,即在二個彎紗三角之間設置一塊受拉杆控制上凸下凹的橫山,避免織針從彎紗三角與尖山間滑出,其技術解決方案包括有二塊對稱的壓針三角,在二塊壓針三角中間有一個尖山和尖中山,在尖中山下端二側各有一塊起針三角,呈對稱狀,尖中山由彎紗三角、下中山組成,其中的彎紗三角分成二塊並呈對稱狀,設在尖中山的二側,下中山設在尖中山的下部,尖山呈倒三角形狀,尖山是活動連接在底板上,可作上、下活動,在二個彎紗三角之間設置一塊受拉杆控制上凸下凹的橫山,壓針三角與尖山間的夾角小於90度。採用本裝置的手搖編織機機頭具有引返功能,隨時控制織針的推進、停止;有效避免了在平織時織針在推進到下中山頂部時造成撞針的現象,防止了織針從彎紗三角與尖山間滑出,保證了編織的質量、提高了生產的效率,降低了生產的成本,工作性能的穩定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織針引返時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織針編織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1是對稱的壓針三角、2是尖山、3是彎紗三角、4是下中山、5是起針三角、6是底板、7是橫山,它與拉杆相接並受其控制上凸或下凹。
對照附圖,
由於在被分成二塊並呈對稱狀的彎紗三角3間增設了一個受拉杆控制的橫山7,工作時,手搖編織機機頭左右推進,織針隨著機頭的推進,沿著起(織)針三角5鄰近的針軌推進,平織時,橫山7在拉杆的控制下上凸,尖山下凹,向上凸起的橫山7橫在二塊彎紗三角3間(見圖2),保證織針始終沿著起針三角5鄰近的針軌平滑順暢依軌道推進,不再有撞針現象的發生,也沒有織針從彎紗三角與尖山間滑出,織針在推進中改變自己的前進方向,完成一個脫圈過程。然後,重複下一個脫圈過程。當需要引返前,在拉杆的控制下橫山7下凹,尖山上凸,二塊彎紗三角3間呈現出明顯的間隙(見
圖1),與現有技術相仿,作引返回復功能。在編織過程中若需要空針即將尖山2向上一推,可使織針空進,這樣就可以一次性的完成一個布片的編織,對領、肩等部位可實行一次性編織,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原材料的浪費。
權利要求1.拉杆控制橫山凸凹的引返回復山板,包括有二塊對稱的壓針三角(1),在二塊壓針三角(1)中間有一個尖山(2)和尖中山,在尖中山下端二側各有一塊起針三角(5),呈對稱狀,尖中山由彎紗三角(3)、下中山(4)組成,其中的彎紗三角(3)分成二塊並呈對稱狀,設在尖中山的二側,下中山(4)設在尖中山的下部,尖山(2)呈倒三角形狀,尖山(2)是活動連接在底板(6)上,可作上、下活動,其特徵是在二個彎紗三角(3)之間設置一塊受拉杆控制上凸下凹的橫山(7),壓針三角(1)與尖山(2)間的夾角小於90度。
專利摘要拉杆控制橫山凸凹的引返回復山板,有二塊對稱的壓針三角,其中間有一個尖山和尖中山,在尖中山下端二側各有一塊起針三角,呈對稱狀,尖中山由彎紗三角、下中山組成,彎紗三角分成二塊並呈對稱狀,設在尖中山的二側,下中山設在尖中山的下部,尖山呈倒三角形狀,尖山是活動連接在底板上,可作上、下活動,在二個彎紗三角之間設置一塊受拉杆控制上凸下凹的橫山,壓針三角與尖山間的夾角小於90度。採用本裝置的手搖編織機機頭具有引返功能,隨時控制織針的推進、停止;避免了在平織時織針撞針和從彎紗三角與尖山間滑出,保證編織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工作性能的穩定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文檔編號D04B15/36GK2488929SQ0124521
公開日2002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01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01年8月6日
發明者陳永昌 申請人:陳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