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的結構改良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19:20:49
專利名稱:連接器的結構改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尤其涉及可利用接地單元與接地連接件的相互結合,使連接器在進行訊號傳輸時可有效防止電磁波幹擾,而達到結構簡單、易於組裝以及傳輸速率較佳的功效的連接器結構。
背景技術:
按,一般慣用的電連接器(如圖12及13所示),其包括有殼體5、分別設於殼體5 中並支撐接地端子61的第一與第二針座6、6a、分別設於殼體5中並支撐訊號端子71的第三與第四針座7、7a、多個穿過殼體5且插設各針座6、6a、7、7a間並與各接地端子61導通的插針8、及連接各接地端子61的導通板9 ;由此,可進行高速率的數據傳輸使用,並利用各插針8與導通板9的配合導通各接地端子61達到防電磁波幹擾。然而,由於該連接器的各接地端子61以多個插針8與導通板9進行導通連接,因此,不但會增加各接地端子61與插針8與導通板9組裝時的難度,且在各接地端子61的製作與各插針8及導通板9的組裝時,都必須要有較高的精密度,才能使各插針8與導通板9 穿過殼體5與各接地端子61導通,而導致有結構複雜以及較不易於組裝的缺點;再者,由於各插針8穿過殼體5的兩側與各接地端子61導通,且各接地端61並未全部連接(即前兩支端子與後兩支端子分別連接),使得連接器的後端形成開口,而無法有效形成較佳的遮蔽, 因此,導致該連接器在進行訊號傳輸時,並無法有效防止電磁波的幹擾,進而影響其使用時的傳輸速率。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連接器的結構改良,以使其可達到結構簡單、易於組裝以及傳輸速率較佳的功效,將是本實用新型所欲積極揭露之處。
發明內容有鑑於上述公知連接器的結構改良的缺憾,設計人有感其未臻於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憑其從事該項產業多年的累積經驗,進而研發出一種連接器的結構改良, 以期可達到結構簡單、易於組裝以及傳輸速率較佳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其借著利用接地單元與接地連接件的相互結合,致使連接器在進行訊號傳輸時可有效防止電磁波幹擾,進而達到結構簡單、易於組裝以及傳輸速率較佳的目的。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包含殼體;多個設在殼體中的接地單元,其分別包括有載板、及多個相互連接且與載板結合的接地端子;多個設在殼體中且並接後位於接地單元間的訊號單元,其分別包括有載板、及多個與載板結合的訊號端子; 以及設在各載板上的接地連接件。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該殼體的一端設有插接部,而另一端設有與插接部連通的容置區,使各接地單元與訊號單元以其載板設在容置區內,而讓各接地端子與訊號端子的兩端分別限位於插接部內與殼體的底部,且使該接地連接件設在殼體的另一端,而該接地連接件包含有長板、及多個設在長板的一面上且分別與各接地端子結合的夾持部。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該殼體一端可設有一個與容置區連通的插接部。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該殼體一端可設有兩個上下排列且與容置區連通的插接部。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各接地端子包覆在載板中,而各接地端子的兩端分別延伸出載板的一端面及底面,並在各載板的另一端設有供接地連接件結合的缺口部, 且各接地端子之間以連接部加以串聯呈網狀,而其中一個連接部延伸出缺口部且供夾持部夾持。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各接地端子包覆在載板中,而各接地端子的兩端分別延伸出載板的一端面及底面,並在各載板的另一端設有供接地連接件結合的缺口部, 且各接地端子設在呈片狀體的連接部上,而該連接部上設有延伸出缺口部且供夾持部夾持的延伸段。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各訊號端子包覆在載板中,而各訊號端子的兩端分別延伸出載板的一端面及底面,並在各載板的另一端設有供接地連接件結合的缺口部。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各夾持部分別具有兩個相互對應的彈片體,各彈片體呈彎折狀,且各彈片體的中央處活動接觸。由此,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可利用接地單元與接地連接件的相互結合,使連接器在進行訊號傳輸時可有效防止電磁波幹擾,而達到結構簡單、易於組裝以及傳輸速率較佳的功效。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外觀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3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前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圖5的A-A剖面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分解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外觀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前視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圖9的B-B剖面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剖面圖。圖12為慣用的外觀圖。圖13為慣用接地端子、插針及導通板的連接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本實用新型部分)Ula殼體IlUla插接部[0033]12、12a容置區2、2a、2b接地單元21、21a載板211、211a、211b 缺口部22、22a、22b接地端子23、23a、23b連接部231b延伸段3、3a訊號單元31、31a載板311、311a缺口部32、32a訊號端子4、4a接地連接件41、41a長板42、42a夾持部421彈片體(慣用部分)5殼體6、6a第一、二針座61接地端子7、7第三、四針座71訊號端子8插針9導通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充分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徵及功效,現藉由下述具體的實施例,並配合所附的圖形,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說明如後請參閱『圖1、2、3、4、5及6』,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本實用新型圖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外觀圖、本實用新型圖3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圖、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前視圖及本實用新型圖5的A-A剖面圖。如圖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其至少包含有殼體1、多個接地單元2、多個訊號單元3以及接地連接件4。上述所提的殼體1其一端設有插接部11,而另一端設有與插接部11連通的容置區 12。各接地單元2設在殼體1的容置區12中,其分別包括有載板21、及多個相互連接且與載板21結合的接地端子22 (本實施例中設有四個接地端子2 ,其中各接地端子22包覆在載板21中,而各接地端子22的兩端分別延伸出載板21的一端面及底面,且使各接地端子22的兩端分別限位在插接部11內與殼體1的底部,並在各載板21的另一端設有缺口部211,且各接地端子22之間以連接部23加以串聯呈網狀,而其中一個連接部23延伸出缺口部 211。各訊號單元3設在殼體1的容置區12中且並接後位於接地單元2之間,其分別包括有載板31、及多個與載板31結合的訊號端子32 (本實施例中設有四個訊號端子32),其中各訊號端子32包覆在載板31中,而各訊號端子32的兩端分別延伸出載板31的一端面及底面,且使各訊號端子32的兩端分別限位在插接部11內與殼體1的底部,並在各載板31 的另一端設有缺口部311。該接地連接件4設在各接地單元2及訊號單元3所設的各載板21、31上,並與各接地端子22連接,且該接地連接件4包含有長板41、及多個設在長板41 一面上的夾持部 42,其中各夾持部42分別具有兩個相互對應的彈片體421,各彈片體421呈彎折狀,且各彈片體421的中央處活動接觸,而該長板41嵌設在各載板21、31的缺口部211、311中,另外各夾持部42分別利用各彈片體421與各接地單元2上延伸出缺口部21的連接部23相互夾持結合。當組裝時,將各接地單元2與各訊號單元3以載板21、31設在殼體1的容置區12 中,使各接地單元2與各訊號單元3相互並接,且使本實施例中在兩個接地單元2之間夾設有兩個訊號單元3 (然而,此方式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而實際夾設個數依實際狀況而定),且讓各接地端子22及訊號端子32的一端分別限位在插接部11內,另一端則位於殼體1的底部,之後再將接地連接件4的長板41嵌設在各載板21、31的缺口部211、311中, 且使其各夾持部42的彈片體421分別與延伸出缺口部211的連接部23相互夾持結合,如此,可構成連接器,而達到結構簡單、易於組裝的功效;而在使用時可將各接地端子22及各訊號端子32限位在殼體1底部的一端連接在電路板(圖未示)上,且使電子設備的連接頭與插接部11對接,並與插接部11內的各接地端子22及各訊號端子32 —端形成電性導通, 以作為高速率的數據傳輸使用,而當使用時以各接地端子22配合呈網狀的連接部23 (形成網狀防電磁波結構)、以及各接地端子22與接地連接件4的相互結合,在進行訊號傳輸時可有效防止電磁波的幹擾,進而達到具有較佳傳輸速率的功效。請參閱『圖7、8、9及10』,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分解圖、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外觀圖、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前視圖及本實用新型圖9的B-B剖面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除上述第一實施例所提結構型態之外,也可為本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型態,而其所不同之處在於,該殼體Ia —端可設有兩個上下排列且與容置區1 連通的插接部11a,且各接地單元加與訊號單元3a的載板21a、31a為較大的尺寸,而各載板21a、31a 中可分別設置有上方四個及下方四個(共八個)接地端子2 及訊號端子32a,且使上、下方的各接地端子2 及訊號端子3 的一端分別限位在插接部11內,而另一端則限位在殼體Ia的底部,之後再將該接地連接件如的長板41a設在各接地單元加及訊號單元3a的缺口部211a、311a中,且使其各夾持部4 分別與延伸出缺口部211a的連接部23a相互夾持結合;如此,即可構成雙層式連接器,且同樣可達到上述第一實施例所提的功效。請參閱『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剖面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除上述第一及第二實施例所提結構型態之外,也可為本第三實施例的結構型態,而其所不同之處在於,各接地單元2b的各接地端子22b設在呈片狀體的連接部2 上,而該連接部23b 上具有延伸出缺口部211b且供夾持部夾持的延伸段231b;如此,可利用呈片狀體的連接部 23b在進行訊號傳輸時可有效防止電磁波幹擾。[0065]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完全符合專利三要件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以新穎性和創造性而言,本實用新型借著利用接地單元與接地連接件的相互結合,致使連接器在進行訊號傳輸時可有效防止電磁波幹擾,進而達到結構簡單、易於組裝以及傳輸速率較佳的效用;就實用性而言,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衍生的產品,應當可充分滿足目前市場的需求。本實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而熟知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實用新型,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應注意的是,凡是與該實施例等效的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範疇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當以下文的權利要求範圍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其特徵在於,包含有殼體;多個接地單元,設在殼體中,其分別包括有載板、及多個相互連接且與載板結合的接地端子;多個訊號單元,設在殼體中且並接後位於接地單元之間,其分別包括有載板、及多個與載板結合的訊號端子;以及接地連接件,設在各接地單元及訊號單元的載板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其特徵在於,該殼體的一端設有插接部,另一端設有與插接部連通的容置區,使各接地單元與訊號單元以其載板設在容置區內,而讓各接地端子與訊號端子的兩端分別限位在插接部內與殼體的底部,且使該接地連接件設在殼體的另一端,而該接地連接件包含有長板、及多個設在長板一面上且分別與各接地端子結合的夾持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其特徵在於,該殼體一端可設有與容置區連通的插接部。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其特徵在於,該殼體一端可設有兩個上下排列且與容置區連通的插接部。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其特徵在於,各接地端子包覆在載板中,而各接地端子的兩端分別延伸出載板的一端面及底面,並在各載板的另一端設有供接地連接件結合的缺口部,且各接地端子之間以連接部加以串聯呈網狀,而其中一個連接部延伸出缺口部且供夾持部夾持。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其特徵在於,各接地端子包覆在載板中,而各接地端子的兩端分別延伸出載板的一端面及底面,並在各載板的另一端設有供接地連接件結合的缺口部,且各接地端子設在呈片狀體的連接部上,而該連接部上設有延伸出缺口部且供夾持部夾持的延伸段。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其特徵在於,各訊號端子包覆在載板中,而各訊號端子的兩端分別延伸出載板的一端面及底面,並在各載板的另一端設有供接地連接件結合的缺口部。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其特徵在於,各夾持部分別具有兩個相互對應的彈片體,各彈片體呈彎折狀,且各彈片體的中央處活動接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其包含殼體;多個設在殼體中的接地單元,其分別包括有載板、及多個相互連接且與載板結合的接地端子;多個設在殼體中且並接後位於接地單元間的訊號單元,其分別包括有載板、及多個與載板結合的訊號端子;以及設於各載板上的接地連接件。由此,本實用新型的連接器的結構改良,可利用接地單元與接地連接件的相互結合,使連接器在進行訊號傳輸時可有效防止電磁波幹擾,而達到結構簡單、易於組裝以及傳輸速率較佳的功效。
文檔編號H01R13/46GK202259957SQ20112032910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日
發明者楊靜芬 申請人:至佳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