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7:47:59
本發明涉及農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背景技術:
安徽省焦崗湖農場位於潁上、毛集、壽縣三地交界的焦崗湖西南畔,地處潁上縣魯口鎮境內。農場隸屬於安徽省農墾集團公司,屬國有企業。土地面積2.97萬畝,其中耕地面積6800畝,分為三個獨立的壙圩。現有人口2000餘人,其中在職職工356人,離退休職工401人。農場交通便利,距102省道7公裡,距合阜高速毛集道口12公裡。
農場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2015年種植業生產麥稻豆650萬餘公斤,其中麥稻良種360萬公斤。養殖業現有大型標準化養豬場兩座,皖西白鵝養殖小區5處,養雞場兩座,2015年出欄種豬種豬、仔豬、育肥豬3.7萬頭,皖西白鵝2萬隻,土雞10萬羽。生產沼渣2000噸,沼液6萬噸,沼氣3萬立方米。
技術實現要素:
為貫徹落實中央五大發展理念和「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要求,本發明按照生態循環理念,立足大農業、大生態,將養殖業和大田常規農業有機結合,農牧配套、種養結合、區域匹配、循環共生,形成的豬—沼液、渣—菜(果)、豬—沼氣—發電、豬—沼液—稻(麥)、鵝—糞—草—鵝、雞、鵝糞—果等多功能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為:
多功能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包括兩座養豬場,一座養豬場採取的是水泡糞的方式,另一座養豬場採取的是幹清糞的方式;養殖場配套建設1.3萬立方的沼氣池,4萬立方米沼液儲存池;沼氣池使用進口PE膜做成圓筒,沼液直接進入圓筒發酵,發酵後定期流入儲存池,儲存池使用進口PE膜鋪底,從養殖車間出來的沼液至少經過3個月以上的充分發酵進入儲存池待用;將水泡糞產生的沼渣、豬場幹清糞和少量秸稈混合堆肥密封發酵半年製成生物肥,晾乾待用。
其中,通過鋪設到農場田間地頭的管道輸送到每個需要的農作物地塊,在作物不同生育期按照合理配比,將沼液和清水混合灌溉農作物。
其中,養雞場和養鵝場的糞便清掃收集堆肥發酵腐熟後製成有機肥料,用於西瓜、葡萄等高效作物及牧草種植,雞糞鵝糞肥效時間長,葡萄種植三年追加一次即可。
其中,秸稈全部實施秸稈還田。
其中,豬場安裝了1臺250千瓦的發電機組,通過豬場的沼氣進行發電。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是經濟效益。以存欄13200頭養豬場匹配2200畝生態水稻生產為例,每年可增效212.3萬元。
養殖業每年節本增效(以豬場為例)76.5萬元。具體如下:
①豬場每年節約沼液處理費用55.5萬元(每出欄一頭生豬汙水處理費按15元計算);
②豬場沼氣每年可發電8個月,發電25萬度,減少開支15萬元;
③豬場生物肥銷售每年實現收益6萬元。
種植業每年增效(以當前2200畝生態水稻生產為例)135.8萬元。具體如下:
①水稻每畝節約肥料50公斤,每公斤2.1元,2200畝可節約化肥用款23萬元;
②水稻每畝單產提高50公斤,50公斤×2.2元×2200畝=24.2萬元;農戶水稻價格每公斤提高0.2元,650公斤×2200畝×0.2元=28.6萬元
③生態大米經營效益60萬元。
二是社會效益。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逐年降低化肥用量,直至完全不用化肥,為職工群眾生產綠色、生態農產品打下基礎。農場種植的葡萄以雞糞鵝糞做底肥、澆灌沼液,完全不上化肥、不打農藥,品質佳、口感好,價格是周邊同品種葡萄的一倍,且供不應求,促進職工群眾發展高效農業。隨著葡萄採摘園、蔬菜觀光大棚、垂釣中心等高效農業發展,帶動當地休閒旅遊業發展。
三是生態效益。解決了養殖業的汙染問題,促進了生態有機農產品種植,減少了化肥施用量,通過使用生物農藥、燈光等物理殺蟲,目前農田裡水鳥成群,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四是推廣前景:目前沼液技術已推廣應用4300畝,整個模式輻射1.5萬畝。該模式適宜推廣於地勢平坦、水源較好的平原地區,對當地經濟、技術等沒有要求,需要建設發酵池、泵站等,鋪設輸液管道,安裝發電機組,配套農田的溝渠涵閘等基礎設施齊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多功能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的系統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功能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包括兩座養豬場,一座養豬場採取的是水泡糞的方式,另一座養豬場採取的是幹清糞的方式;水泡糞的方式產生的沼液量大,COD含量高,沼渣量少,肥效有限;幹清糞的方式產生的沼液量小,沼渣量大,肥效高。養殖場配套建設1.3萬立方的沼氣池,4萬立方米沼液儲存池;沼氣池使用進口PE膜做成圓筒,不滲水、不漏氣,沼液直接進入圓筒發酵,發酵後定期流入儲存池,儲存池使用進口PE膜鋪底,不滲水即可,從養殖車間出來的沼液至少經過3個月以上的充分發酵進入儲存池待用。將水泡糞產生的沼渣、豬場幹清糞和少量秸稈混合堆肥密封發酵半年製成生物肥,晾乾待用。
沼液在使用前要經過檢測,主要檢測各種重金屬、COD、BOD等含量,然後通過鋪設到農場田間地頭的管道輸送到每個需要的農作物地塊,在作物不同生育期按照合理配比,將沼液和清水混合灌溉農作物。目前主要在水稻、葡萄、南瓜、小麥種植上使用。60000噸沼液可供2200畝水稻、500畝小麥、200畝瓜果蔬菜使用。
養雞場和養鵝場的糞便清掃收集堆肥發酵腐熟後製成有機肥料,用於西瓜、葡萄等高效作物及牧草種植,雞糞鵝糞肥效時間長,葡萄種植三年追加一次即可。
二是秸稈綜合利用。農場一年兩季產生6000噸秸稈,全部實施秸稈還田,農場購置了大馬力拖拉機、秸稈粉碎機、反旋滅茬機等多種秸稈處理機械,確保了秸稈還田和下季農作物種植兩不誤。目前除了少量秸稈做生物肥和養殖使用外,所有秸稈做到不焚燒、不離田。
三是沼氣的綜合利用。豬場每年產生沼氣2萬方,為了不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豬場安裝了1臺250千瓦的發電機組,在夏季可保證豬場70%的用電需要。
具體做法
水稻生產(機插秧)
第一年使用,化肥施用量減少20%,第二年減少30%,以後逐年減少。
小麥生產:上茬作物收穫後立即澆灌沼液20噸/畝,7天後澆透清水一遍,整地播種小麥;小麥種子量減少5公斤/畝,化肥減少40%,以後逐年減少。
高效作物種植:一年使用三次,冬季、春季、夏季各使用一次,使用量20噸/畝,10噸/畝,15噸/畝,禁用化肥,必要時可深施餅肥或其他發酵好的有機肥。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