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扇葉塔扇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11:31:44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塔扇,尤其涉及一種無扇葉塔扇。
背景技術:
目前,塔扇因使用方便,省空間,送風柔和,能夠避免誤傷小孩,已廣泛應用在家庭生活中。但是現有塔扇的風扇機身與底座之間為固定連接,不方便拆洗及收納,且用戶無法隨身攜帶,在戶外不能使用,極大的限制了塔扇的使用環境,不能滿足用戶各個場合的使用需求。並且,現有塔扇的風量較小,不能很好的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大風量的無扇葉塔扇。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提供一種無扇葉塔扇,包括底座和風扇組件,所述底座包括外殼、位於所述外殼內的底座風道及安裝在所述外殼上端的搖擺機構,所述底座風道內設有雙軸電機及分別與所述雙軸電機傳動連接的左風鼓和右風鼓,所述外殼的至少一側設置有供氣流流入所述底座風道的進風口;所述風扇組件包括連接在所述搖擺機構上的機殼及位於所述機殼內、與所述底座風道相連通的風扇風道,所述機殼上設置有至少一組與所述風扇風道相連通的出風口及至少一條供外界空氣穿設的空氣流道,所述搖擺機構帶動所述出風口及空氣流道擺動。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無扇葉塔扇中,所述底座風道包括左風道、右風道及風道隔板,所述左風鼓位於所述左風道與所述風道隔板之間,所述右風鼓位於所述右風道與所述風道隔板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無扇葉塔扇中,每一組所述出風口包括若干個沿所述機殼的軸向分布的出風孔,每一條所述空氣流道沿所述機殼的徑向貫穿所述機殼。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無扇葉塔扇中,所述搖擺機構包括通氣孔、驅動電機、電機支架、連接支架及嚙合機構;所述通氣孔分別與所述底座風道及所述風扇風道相連通,所述電機支架固定在所述外殼的上端,所述驅動電機固定在所述電機支架上、與所述嚙合機構傳動連接,所述連接支架固定在所述嚙合機構上,所述驅動電機通過所述嚙合機構帶動所述連接支架繞所述電機支架的中心擺動。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無扇葉塔扇中,所述嚙合機構包括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驅動電機與所述第一齒輪傳動連接,所述第二齒輪固定在所述連接支架上、並與所述第一齒輪相嚙合。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無扇葉塔扇中,所述電機支架與所述連接支架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限位結構,所述限位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電機支架上的呈弧形的卡槽及設置在所述連接支架上的卡柱,所述卡柱可滑動的插設在所述卡槽內。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無扇葉塔扇中,所述卡柱的延伸至所述卡槽外的一端上連接有彈簧墊片。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無扇葉塔扇中,所述連接支架的上端設置有連接部,所述風扇組件通過緊固件與所述連接部固定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無扇葉塔扇中,所述緊固件為一字槽螺釘。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無扇葉塔扇中,所述風扇風道包括前風道板和位於所述前風道板底部的後風道板,所述前風道板的上部設置有傾斜的擋風片。
綜上所述,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無扇葉塔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申請的機殼上開設有至少一組與其內的風扇風道相連通的出風口,及至少一條供外界空氣穿設的空氣流道,從底座進入風扇風道內的氣流最終從出風口處吹出,並帶動空氣流道內的空氣流動,從而高效利用空氣的流動。其次,風扇組件固定在搖擺機構上,並跟隨搖擺機構繞底座的中心擺動,從而帶動風扇組件上的出風口及空氣流道擺動。第三,底座的左側、右側和後側分別開設有供氣流流入的進風口,在左風鼓與右風鼓的帶動下,從底座風道的左、右兩側吸入底座風道內的氣流合為一體,從底座風道的上端吹出,從底座風道上端吹出的氣流繼續向上運行,進入風扇組件內。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無扇葉塔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一種無扇葉塔扇的爆炸圖;
圖3是圖1所示一種無扇葉塔扇內部氣流流通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一種無扇葉塔扇的A-A向剖視圖;
圖5是圖3所示一種無扇葉塔扇的B-B向剖視圖;
圖6是圖1所示一種無扇葉塔扇的第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7是圖1所示一種無扇葉塔扇的第二角度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無扇葉塔扇,包括底座100及與底座100可轉動連接的風扇組件200。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底座100包括外殼1、底座風道2、搖擺機構3、雙軸電機4、左風鼓5、右風鼓6及控制電路板(未標號)。其中,底座風道2位於外殼1內,搖擺機構3安裝在外殼1的上端,風扇組件200固定在搖擺機構3上並跟隨搖擺機構3一起擺動。雙軸電機4固定在底座風道2內,左風鼓5及右風鼓6分別連接在雙軸電機4的兩個輸出軸上。控制電路板固定在外殼1的內側壁上,並用於控制雙軸電機4及搖擺機構3的工作狀態。
本實施例中,外殼1為由前外殼101、後外殼102、左外殼103和右外殼104依次圍成的、內部具有容納空間(未標號)的殼體結構,底座風道2、雙軸電機4等部件納置在該容納空間內。後外殼102、左外殼103和右外殼104上分別設置有進風口10,且每一進風口10處安裝有濾網,分別為安裝在後外殼102的進風口10處的後濾網11、安裝在左外殼103的進風口10處的左濾網12及安裝在右外殼104的進風口10處的右濾網13。外界氣流經濾網及進風口10進入外殼1內,並流入底座風道2內。
底座風道2為由左風道21與右風道22圍成的內部具有腔體的殼體結構,左風道21與右風道22為對稱的蝸殼狀結構,使底座風道2內形成有蝸殼狀的風道(未標號)。左風道21與右風道22之間還設置有風道隔板23,風道隔板23位於底座風道2的底部,左風鼓5位於左風道21與風道隔板23圍成的空間內,右風鼓6位於右風道22與風道隔板23圍成的空間內。左風道21與右風道22的底部還分別開設有通孔(未標號),進入外殼1內的氣流經底座風道2左、右兩側的通孔進入底座風道2內,在左風鼓5與右風鼓6的帶動下,從底座風道2的左、右兩側吸入底座風道2內的氣流合為一體,從底座風道2的上端吹出。從底座風道2上端吹出的氣流繼續向上運行,經搖擺機構3的通氣孔30(結合圖1所示)流出後,進入風扇組件200內。
搖擺機構3主要包括通氣孔30、驅動電機31(結合圖3所示)、電機支架32、連接支架33及嚙合機構,嚙合機構包括位於電機支架32與連接支架33之間、且相互嚙合的第一齒輪34與第二齒輪35。其中,電機支架32固定在外殼1的上端,驅動電機31固定在電機支架32上,並與第一齒輪34傳動連接,第二齒輪35固定在連接支架33上,連接支架33在第一齒輪34與第二齒輪35的帶動下與電機支架32轉動連接。通氣孔30開設在電機支架32與連接支架33上,並分別與底座風道2及風扇組件200相連通。
具體的,電機支架32與連接支架33均呈圓盤狀,驅動電機31固定在電機支架32的下方,且電機支架32上開設有供驅動電機31的輸出軸通過的穿孔(未標號),第一齒輪34位於電機支架32的上方,並連接在驅動電機31的輸出軸上。第二齒輪35固定在連接支架33的下方,與第一齒輪34相嚙合。當驅動電機31帶動第一齒輪34轉動時,第一齒輪34帶動第二齒輪35轉動,從而帶動與第二齒輪35固定連接的連接支架33繞電機支架32的中心擺動,且連接支架33在電機支架32上擺動的角度可以根據需要設定為任意值。本實施例中,連接支架33在電機支架32上擺動的角度為90°~120°。優選的,連接支架33在電機支架32上擺動的角度為100°。
為了增加電機支架32與連接支架33之間的連接的穩定性,電機支架32與連接支架33之間還設置有至少一個限位結構,結合圖4和圖5所示,該限位結構包括開設在電機支架32上的卡槽321,及凸設在連接支架33上的卡柱331,卡柱331插設至卡槽321內,並能在卡槽321內移動。本實施例中,限位結構包括兩個,即卡槽321與卡柱331均包括兩個,每一卡柱331插設至與之對應的卡槽321內。本實施例中,卡槽321為弧形槽,卡槽321的圓心角不小於連接支架33在電機支架32上擺動的角度,以保證連接支架33在電機支架32上正常擺動。即當連接支架33在電機支架32上擺動的角度為100°時,卡槽321的圓心角大於或等於100°。
優選的,為了增加卡槽321與卡柱331之間連接的穩定性,卡柱331延伸至卡槽321外的一端上連接有彈簧墊片332。彈簧墊片332固定在卡柱331上,並位於電機支架32的下方。
結合圖1所示,連接支架33的上端還設置有用於與風扇組件200連接的連接部333,風扇組件200通過緊固件9與連接部333固定連接。本實施例中,緊固件9為特殊螺絲,其可通過硬幣扭動,即緊固件9為一字槽螺釘,其上設置有與硬幣的厚度相適配的一字槽(未示出),連接部333上開設有與該特殊螺絲相適配的螺紋孔。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風扇組件200主要包括機殼7與風扇風道8,風扇風道8安裝在機殼7內。其中,機殼7大致為一端開口的柱狀結構,機殼7的開口端固定在連接支架33上,使風扇組件200能跟隨連接支架33繞電機支架32的中心擺動。風扇風道8固定在機殼7內,並與搖擺機構3的通氣孔30相連通,如圖3所示,底座100內的氣流從搖擺機構3的通氣孔30流出後,進入風扇風道8內。風扇風道8包括前風道板81及位於前風道板81底部的後風道板82,前風道板81的上部安裝有至少一個用於阻擋氣流經過的擋風片83,每一擋風片83傾斜設置。
如圖1、圖6和圖7所示,機殼7上開設有至少一組與風扇風道8相連通的出風口70及至少一條供外界空氣穿設的空氣流道71,進入風扇風道8內的氣流最終從出風口70處吹出,並帶動空氣流道71內的空氣流動,從而高效利用空氣的流動。機殼7在跟隨搖擺機構3擺動的同時,帶動出風口70及空氣流道71擺動。本實施例中,出風口70包括三組,空氣流道71包括兩條,每一條空氣流道71位於相鄰的兩組出風口70之間。每一組出風口70包括若干個沿機殼7的軸向分布的出風孔(未標號),每一空氣流道71沿機殼7的徑向貫穿機殼7。本實施例中,機殼7由可拆卸的前蓋72和後蓋73組成,出風口70設置在前蓋72上。
綜上所述,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無扇葉塔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申請的機殼上開設有至少一組與其內的風扇風道相連通的出風口,及至少一條供外界空氣穿設的空氣流道,從底座進入風扇風道內的氣流最終從出風口處吹出,並帶動空氣流道內的空氣流動,從而高效利用空氣的流動。
其次,風扇組件固定在搖擺機構上,並跟隨搖擺機構繞底座的中心擺動,從而帶動風扇組件上的出風口及空氣流道擺動。
第三,底座的左側、右側和後側分別開設有供氣流流入的進風口,在左風鼓與右風鼓的帶動下,從底座風道的左、右兩側吸入底座風道內的氣流合為一體,從底座風道的上端吹出,從底座風道上端吹出的氣流繼續向上運行,進入風扇組件內。
雖然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的,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明白,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範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變換及等同替代。另外,針對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各種修改,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所公開的具體實施例,而應當包括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範圍內的全部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