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除溼乾燥系統的多段轉輪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19:34:57 6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輪,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於除溼乾燥系 統的多段轉輪。
背景技術:
傳統的用於除溼乾燥系統的轉輪是通過將一個轉輪由隔板劃分 為多個區域,其中包括乾燥區、冷卻區和再生區,在安裝和拆卸的過 程中需要將轉輪整體移動,轉輪體積大重量成,消耗時間,也不方便, 而且轉輪在運行過程中出現故障,轉輪必須停止工作,影響了工作效 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 一種用於除溼乾燥系統的多段轉輪,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於除溼乾燥系統的 多段轉輪,所述多段轉輪包括六個旋轉筒體、筒體連接座、轉輪端蓋, 六個大小相同的旋轉筒體相對地均勻環設在筒體連接座上,六個旋轉 筒體相對所圍成的空間內通過設置轉軸依次與筒體連接座、轉輪端蓋 連接,每個旋轉筒體的頂部密封並設有開口A,每個旋轉筒體的的外 側表面的底部設有開口B。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除溼乾燥系統的多段轉輪的進一 步說明,優選地,每個旋轉筒體的底部具有一圈邊框。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除溼乾燥系統的多段轉輪的進一 步說明,優選地,每個旋轉筒體的內部分隔成為外側腔和內側腔,開 口A設置在外側腔的頂部,開口B設置在外側腔的外側表面的底部。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除溼乾燥系統的多段轉輪的進一 步說明,優選地,筒體連接座包括圓形的片狀邊框,片狀邊框的內側 圓周向上突出並在片狀邊框所圍成的區域內形成與旋轉筒體的底部 相匹配的六個區域A。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除溼乾燥系統的多段轉輪的進一 步說明,優選地,轉輪座包括圓形的筒狀邊框,圓形的筒狀邊框底部 具有密封板,在密封板上的中間設有與筒體連接座、旋轉筒體處於同 軸線上的轉軸連接部,在圓形的筒狀邊框與轉軸連接部之間設有將轉 輪座分成兩個區域的間隔部,在轉軸連接部與筒狀邊框之間固設兩個 分隔板,在所述區域的一側的轉軸連接部與間隔部之間固設有短分隔 板。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除溼乾燥系統的多段轉輪的進一 步說明,優選地,兩個分隔板之間所圍成的區域B與旋轉筒體的底 部相匹配。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除溼乾燥系統的多段轉輪的進一 步說明,優選地,所述區域B內具有孔A和孔B,與孔B相對的區 域具有孔D。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除溼乾燥系統的多段轉輪的進一 步說明,優選地,短分隔板與間隔部、分隔板所圍成的區域C與內 側腔的底部形狀相匹配。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除溼乾燥系統的多段轉輪的進一 步說明,優選地,所述區域C內具有孔C,與孔C相對的區域具有 孔E。
本實用新型採用多段轉輪代替傳統的一個轉輪劃分為多個區域, 使得轉輪的安裝更方便,維修更簡單,轉輪在運行過程中出現故障, 只需將有故障的旋轉筒體拆卸掉,無需整體替換,單個旋轉筒體的重 量輕,節約了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多段轉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六個旋轉筒體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六個旋轉筒體的仰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筒體連接座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轉輪端蓋的俯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多段轉輪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及其他目的,現結 合所附較佳實施例附以附圖詳細說明如下,本附圖所說明的實施例僅 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並非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多段轉輪的結構示意圖,所述 多段轉輪包括六個旋轉筒體1、筒體連接座2、轉輪端蓋3,六個大 小相同的旋轉筒體1相對地均勻環設在筒體連接座2上,六個旋轉筒 體1相對所圍成的空間內通過設置轉軸依次與筒體連接座2、轉輪端 蓋3連接,每個旋轉筒體1的頂部密封並設有開口A11,每個旋轉筒 體1的外側表面的底部設有開口B12,採用了六個獨立的旋轉筒體1, 可以在轉軸(圖中未畫出)的帶動下進行獨立的工作,相比一個轉輪, 相對的容積減少了,同等條件下通過乾燥的新風速度加快了,提高了 工作效率,也保證了工作質量。
請參看圖2和圖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六個旋轉筒體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六個旋轉筒體的仰視圖,每個旋轉筒體1的底部 具有一圈邊框13;每個旋轉筒體1的內部分隔成為外側腔14和內側 腔15,開口A11設置在外側腔14的頂部,開口B12設置在外側腔 14的外側表面的底部,開口A11和開口B12配合使用,使旋轉筒體 1的外側腔14內循環乾燥的新風。
請參看圖4,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筒體連接座的俯視圖,筒體連 接座2包括圓形的片狀邊框21,片狀邊框21的內側圓周向上突出並 在片狀邊框21所圍成的區域內形成與旋轉筒體1的底部相匹配的六 個區域A22,每個旋轉筒體1對應安裝在區域A22內形成一個多段 轉輪的整體,每個旋轉筒體1的底部都對應各自的進出通孔,使六個 旋轉筒體1可以獨立地工作,其中一個旋轉筒體1出現故障也不會影 響其他旋轉筒體1的工作。
請參看圖5,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轉輪端蓋的俯視圖,轉輪端蓋 3包括圓形的筒狀邊框31,圓形的筒狀邊框31底部具有密封板32, 在密封板上的中間設有與筒體連接座2、旋轉筒體1處於同軸線上的 轉軸連接部33,在圓形的筒狀邊框31與轉軸連接部33之間設有將 轉輪端蓋3分成兩個區域的間隔部34,在轉軸連接部33與筒狀邊框 31之間固設兩個分隔板35,兩個分隔板35之間所圍成的區域B與 旋轉筒體1的底部相匹配,所述區域B內具有孔A37和孔B38,與 孔B38相對的區域具有孔D310;在所述區域的一側的轉軸連接部33 與間隔部34之間固設有短分隔板36,短分隔板36與間隔部34、分 隔板35所圍成的區域C與內側腔15的底部形狀相匹配,所述區域C 內具有孔C39,與孔C39相對的區域具有孔E311。
請參看圖6,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多段轉輪的俯視圖,孔A37、 孔B38、孔D310和孔E311的直徑大於筒體連接座2中區域A22之 間的間隔寬度,當孔旋轉到間隔處時,可以同時對間隔處兩側的腔直 接作用,保證了相鄰的五個旋轉筒體都處於工作狀態,提高了轉輪的 工作效率;孔A37和孔B38同時作用於同一旋轉筒體的外側腔和內 側腔,主要用於進行乾燥;孔A37和孔B38的位置與孔D310和孔 E311相隔一個旋轉筒體,孔D310和孔E311分別作用於相鄰兩個旋 轉筒體外側腔和內側腔。
需要聲明的是,上述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意在證明本實 用新型所提供技術方案的實際應用,不應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 圍的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內,當可作各 種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以所附權利要求書 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