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30篇

2023-10-23 10:43:17 1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一):

  一口氣讀完不抱怨的世界,感悟頗深。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費水平漲了,家庭壓力大了,生活環境差了,或是感冒發燒頭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會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錢至上,怨命如紙薄……似乎藉此能夠發洩自我的不滿,並獲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過後,一切照舊,問題該怎樣解決還得怎樣解決。

  讀史可知,古代許多仁人志士受到諸多磨難甚至摧殘,仍矢志不逾,臥薪嘗膽,不抱怨,不放棄,直至達成自我的夢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左丘明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司馬遷受刑辱著史記」。對於物質富裕而精神貧瘠的現代人來說,他們是的榜樣。近代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如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和八年抗戰,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爭取自由和解放,獻出了自我的寶貴生命。在他們的生命歷程中,沒有抱怨,僅有勝利的渴望。

  我還想引用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給加西亞的信」。羅文在只明白加西亞將軍的名字而沒有任何聯繫方式、沒有援軍也沒有同伴、也不明白如何尋找的情景下,歷經磨難穿越戰火紛飛危險重重的古巴叢林,最終成功地將信交到加西亞將軍手中。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驚訝的事!換作我們,肯定會發一通疑問或抱怨:「沒有電話和地址我怎樣找到加西亞將軍?」「漫無目的地穿越古巴叢林那是多麼愚蠢的事!」「我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但羅文是一個偉大的信使(這正是他異於常人之處),他沒有任何抱怨,毅然決然地踏上徵途、最終完成使命。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的難題和挑戰。在困難面前,我們發出抱怨和不滿的聲音能夠解決問題嗎?不能!那甚至會使問題越來越糟糕!互相抱怨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消極影響,構成惡性循環。試想,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不是更好嗎?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一句歌詞來概括,「不經歷風雨,怎樣見彩虹」。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風順、四通八達,免不了磕磕絆絆。在危機和困難來臨時,我們應當端正態度,不抱怨,不放棄,勇敢理解挑戰。誠如不抱怨的世界書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不要打壓自我、替自我找藉口,或是假借批評和抱怨,將注意力轉移。你應當要理解不安感來襲,同時在這樣的時刻支持自我。」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二):

  《不抱怨的世界》是我讀完之後感觸最深的一本書。我們都喜歡抱怨,可是又不喜歡聽別人抱怨,我想這是人的共性。

  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許多時候,我們並非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就是不願意直面,並且進取做出改變,有時候,隨著心理的慣性,也不明白如何改變。可是,改變不如意的現狀,也是人類的本性,抱怨帶來的消極作用,人們意識到了之後,還是會有改變的欲望自然升起。當改變隨著情緒上的牴觸被帶進了生活,就由「有意識的無能」踏入了「有意識的有能」。

  我們開始留意自我的言語措辭,以沉默代替抱怨。這實在不是一個能輕易勝任的挑戰,儘管抱怨和評斷如口臭般汙染著自我的生活環境,但習慣性的東西總是會帶來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們常常在努力維持不抱怨與落回現狀之間掙扎,改變自我的勇氣、不懈地自我覺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鑰匙——這把鑰匙,讓我們長久以來封閉著的意識緩緩敞開。

  對舊有習性的挑戰必然帶來生活層面上的某些變更,鮑溫溫和而又堅定地指出:在這場把生命導向光明、進取的內在改變中,如果其他東西的確是阻礙,工作,或者朋友都應當研究放棄。

  《不抱怨的世界》並非是一部闡釋觀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場「不抱怨運動」的發起、描述、記錄與召喚。正是那些已經改變了全球數百萬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蛻變流程。

  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發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機構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標,真正的開始總是握在你自我手中——如果踐行,如果堅持,已經足夠造成改變的敞開,穿透我們雜亂無章、充滿問題而又缺乏審視的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告訴我們,不要抱怨,不抱怨就是一把鑰匙,一把喚醒我們內心深處改變的鑰匙,讓我們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能夠有一份難得的寧靜。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三):

  生活中免不了有挫折,會產生對一些事情的不滿,你要注意了,你已經開始抱怨了。如果不停止,你將會怨天,怨地,怨他人,怨命運。厭惡各種對於你的問題,包括他人對你的抱怨,如果這樣,我們將生存在一個滿是抱怨的世界中Whatshouldwedo?當我讀到這篇《不抱怨的世界》是我突然明白一切的根本取決於自我。

  在沒讀到這本書之前,我們並不是未意識到這一點,只是因為不願意應對缺點,導致我們的寧願不應對也不承認,不願進取的做出行動。因為我們不願意正視我們的缺點。在書中有一個小故事:有兩位建築工人在吃午飯,其中一人說「呃!肉卷三明治……我厭惡肉卷三明治。」他的朋友什麼話也沒說。隔天兩人又碰面吃午餐,同樣地,第一個工人打開便當盒往裡面看,這次他更火大了,說:「怎樣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肉卷三明治。我厭惡肉卷三明治。」他的同事一如前日,仍然堅持沉默。第三天,兩人又要準備吃午餐,第一個工人打開便當盒,又大叫起來:「我受夠了!日復一日都是一樣的東西!每個有福的日子都是吃肉卷三明治!我要吃別的東西!」他的朋友想幫點忙,便問他:「你為什麼不乾脆叫你太太幫你做點別的?」第一個人滿臉疑惑,答道:「你在講什麼啊?我都是自我做午餐。」對,這是一個笑話,因為這文中的前一個工人很懶,自我吃肉卷三明治是他自我造成的,還要抱怨,真叫人貽笑大方。那麼我們該如何改變,我認為首先就改變你的言語,改變你的思維,那麼你就能改變自我的人生

  可是有些人發現自我沒法不抱怨,因為他人在抱怨自我時禁不住會抱怨幾句,那該怎樣辦?其實書中已經把答案告訴了我們,首先讓自我對任何事樂觀開朗起來,不要讓他人的負面情緒影響你的內心的真實感情,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言語,因為這可能會影響你,讓你容易產生抱怨。並且有時你會發現你說抱怨的正是那種雞皮蒜毛的小事,從壞一點講根本不值得你去抱怨。其實這些的本質源自於自我,在與他人發生爭執時要將心比心一下,忍耐一下,委屈一下,心平氣和地與他人談談,禮讓他人三分。很多事情其實看起來總是那麼簡單,但不明白人們為什麼總會把他們複雜化。其實「不抱怨」不就是對別人多多忍耐、理解與溝通,對自我多多省視、要求、改變,難道不是嗎?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不歡樂,會抱怨,是由於我們要求太多卻無法實現;很多時候,我們會失望,因為我們總按著自我的設想臆造客觀世界,最終才發現原先事實不是我們所想的。其實想要歡樂是比較容易的,那就是珍惜眼前的便可;想要滿足是異常容易的,那就是用進取的平常心去理解現實罷了。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四):

  在工作中,日復一日,有時自我很努力,成效卻很微小,於是我們總會在別人身上尋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導不正確,對手太強大等等,總有成千上萬的理由,卻無一條是關於自我的,就算有也是運氣太背之類的。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的難題和挑戰。在困難面前,我們發出抱怨和不滿的聲音能夠解決問題嗎不能!那甚至會使問題越來越糟糕!互相抱怨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消極影響,構成惡性循環。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我。有的人自認為才華橫溢,卻得不到提升,他們懷疑環境不好,對工作總是抱怨不休,不認為主動完成工作是自我的職責,而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還有不少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們動輒感到自我的本事沒有得到展示、領導對自我不重視、單位對自我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產生嚴重的牴觸情緒,聰明才智沒有用於思考如何盡善盡美做好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精力,在怠慢的蹉跎中白白浪費掉了。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都是自毀前程。抱怨別人、抱怨外部都是愚蠢、無濟於事的,這種消極心理更會使自我永遠得不到提高、永遠無法取得成功。

  從此刻起,做一個進取的人,談論自我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東西。這樣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為你工作,而你會締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穫,遠勝過自我夢想所及。給它一點時間,同時仔細觀察,這一切就會發生。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卻需要意志力。所以,讓我們向「抱怨」開戰吧!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五):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看完《不抱怨的世界》,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想一想:人發怒時,怒氣會毒害我們自我的血液。傷人傷己,進而抱怨無際於事。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我是一個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醒悟:「誠實應對情緒,安於自我的不安,對發現自我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當誠實勇敢的應對它;就應當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我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我、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我。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終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歡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其實這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太多,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又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所有這些事情,都讓人感慨,令人難免抱怨不已。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專家所言,「抱怨帶來簡便和快感,猶如乘舟順流而下,那是因為我們是在順應自我負面思考的天性。停止抱怨,而改用進取的態度去欣賞事物完美光明的一面,卻需要意志力。」雖然本書中教導我們不要抱怨,但我認為不抱怨真的很難,人離不開抱怨,但切忌抱怨後不要一向輪迴在抱怨之中,這樣既解決不了問題,又影響個人情緒,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傷害。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我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我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最終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理解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六):

  抱怨,是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經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讓我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裡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我。在鏡子裡我們能看到自我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悅……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我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

  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洩,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我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明白原先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我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應對情緒,安於自我的不安,對發現自我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當誠實勇敢的應對它;就應當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我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我、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我。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終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七):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經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費水平漲了,家庭壓力大了,生活環境差了,或是感冒發燒頭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會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錢至上,怨命如紙薄......似乎藉此能夠發洩自我的不滿,並獲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過後,一切照舊,問題該怎樣解決還得怎樣解決。

  讀史可知,古代許多仁人志士受到諸多磨難甚至摧殘,仍矢志不逾,臥薪嘗膽,不抱怨,不放棄,直至達成自我的夢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明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司馬遷受刑辱著《史記》」。對於物質富裕而精神貧瘠的現代人來說,他們是最好的榜樣。近代史上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如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和八年抗戰,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爭取自由和解放,獻出了自我的寶貴生命。在他們的生命歷程中,沒有抱怨,僅有勝利的渴望。

  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渴望尋找人生幸福和歡樂之時,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我。抱怨雖然沒有明顯的惡果,但一種心懷感恩、寬容大度的態度卻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人生,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人生會更加歡樂。不抱怨需要一個過程,加入「不抱怨」活動,戴上紫手環,讓歡樂代替抱怨,關掉那扇抱怨之門。

  細細想想,人生真正值得抱怨的理由真的很少,但人都不想抱怨,可都禁不住的報怨。也許經過了眾多挫折和困苦之後,人們需要更多的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麼用處,又能解決什麼問題?長期抱怨之後,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真正成為現代的「祥林嫂」。我們要學會更多的放棄,放棄過去的挫折帶給我們的傷害和痛楚,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為自我尋找更多的前進的藉口。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的難題和挑戰。在困難面前,我們發出抱怨和不滿的聲音能夠解決問題嗎

  不能!那甚至會使問題越來越糟糕!互相抱怨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消極影響,構成惡性循環。試想,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不是更好嗎。

  書中寫道「你會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生命會時時得到滋潤,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熬過去,喜歡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將來也會變成禍。以往看過這樣一段話:「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本事;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當自立;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這是一種進取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人人都懷有一顆如此感恩的心,那麼人生必須會過得堅實而有信心!因為感恩,我們才擁有了一個多彩的社會。

  「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藉助這鑰匙,開啟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進取的態度去應對,成為一個歡樂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我們都擁有一個「純淨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八):

  《不抱怨的世界:心靈成長篇》這本書的中文版總共378頁大約21萬字左右。這本書是作者憑著一時衝動新建的一封主題為「不抱怨的365天」的郵件,每一天「給親愛的你」開頭,用簡單又充滿詩意的文字寫下每一句話。本書不是心靈雞湯,而是教你直面這個天天在發生的問題,讓你意識到自我原先也不知不覺地在抱怨,原先身邊的人都或多或少在抱怨。

  人的一生,必然要工作,要發展自我,每個人都期望實現自我的完美願望和夢想,他需要一輩子的奮鬥才可能得以實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我。有的人自認為才華橫溢,卻得不到提升,他們懷疑環境不好,對工作總是抱怨不休,不認為主動完成工作是自我的職責,而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還有不少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們動輒感到自我的本事沒有得到展示、領導對自我不重視、單位對自我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產生嚴重的牴觸情緒,聰明才智沒有用於思考如何盡善盡美做好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精力,在怠慢的蹉跎中白白浪費掉了。

  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都是自毀前程。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在10個失業者中至少有9個人抱怨原上級或同事的不是,絕少有人能夠認識到,自我之所以失業是失職的後果。

  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費水平漲了,家庭壓力大了,生活環境差了,或是感冒發燒頭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會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錢至上,怨命如紙薄……似以乎藉此能夠發洩自我的不滿,並獲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過後,一切照日,冋題該怎樣解決還得怎樣解決。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的難題和挑戰。在困難面前,我們發出抱怨和不滿的聲音能夠解決問題嗎?不能!那甚至會使問越來越糟糕!互相抱怨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消極影響,構成惡性循環。試想,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不是更好嗎?工作,日復一日,有時自我很努力成效卻很微小,於是我們總會在別人身上尋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導不正確對手太強大…等等,總有成千上萬的理由卻無一條是關於自我的,就算有也是運氣太背之類的。

  此刻想想,實在我們能「抱怨」的永遠僅有自我,僅有「抱怨自我」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才能轉化為前進動力這種「抱怨」於人於己才是有意義的。抱怨別人、抱怨外部都是愚蠢、無濟於事的,這種消極心理更會使自我永遠得不到提高、永遠無法取得成功。

  如果你選擇了在某個單位工作,就應當做到在其位、盡其責、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具體工作中去,堅持對你所承擔的事情竭盡全力、主動負責。這樣你會得到極大的鍛鍊和成長,當你真正有了職責感,有了全面的工作本事,相信你必須會得到發展。

  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他們都會重視人才,選拔人才。每個人無論職位高低,都應當把自我的聰明才智在工作中充分展現出來。當你經過勤奮努力取得了成績、做出了貢獻的時候,也就是你受到肯定和重用、體現個人價值、享受工作歡樂的時候。

  這本書對我的工作幫忙很大,讓我明白到應適當的調整自我的心態,減少抱怨,努力地接納自我、確定自我價值。遇事多從自我身上尋找問題,努力控制自我的情緒,在任何時刻都要努力堅持進取良好的心態。與其抱怨,不如埋頭苦幹。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在一線生產的衝壓工,應時刻銘記身上的重擔,把埋怨的時間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素質上,讓我們以書中的事例為借鑑,以書中不抱怨的心態為行為準則,以書中改變抱怨的方法為思路,做一個不抱怨的踐行者。

  如果你還有時間抱怨工作,那麼你就有時間將工作做好。若想有所作為,就要拋棄所有抱怨,學會享受工作中的樂趣,努力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讓正能量時刻圍繞在身邊。

  從今以後,努力做個不抱怨的人,不抱怨工作,獲得工作的樂趣;不抱怨壓力,獲得前進的動力;不抱怨天天坐班車上班,不抱怨自我的選擇!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九):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經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裡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我。在鏡子裡我們能看到自我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悅……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我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洩,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認為偶爾發發牢*有助於自我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明白原先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我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我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

  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我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應對情緒,安於自我的不安,對發現自我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當誠實勇敢的應對它;就應當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我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我、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我。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終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歡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最終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理解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十):

  翻開扉頁,我看到的第一句話就是上頭這份獻詞。作為一本書的開端,鮑溫牧師沒有寫什麼大道理,他只用一句很樸實的話,甚至能夠說很「自私」的話開啟了這本風靡全球的暢銷書。也正是這句話,激發了我讀下去的興趣。

  我們生存的世界充滿抱怨,但我們也厭惡抱怨,「不抱怨的世界」是什麼,從來都離我們很遙遠。我們的諸多抱怨證明,我們總是太關注世界上不對勁的事情,不斷提醒著自我世界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總是沉溺於這些不對勁的事物。抱怨從來不會吸引、帶來那些你想要的東西;相反,抱怨會使你永遠擺脫不掉那些你不想要的東西。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天下僅有三件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我的人,應當試著學習接納自我;抱怨他人的人,應當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像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的完美、圓滿。

  書上講:請為了你自我堅持不抱怨的練習。做一點能讓自我受益的事情,這無可厚非。當你變得更加幸福歡樂,你就提高了這個世界的整體幸福;你點亮了歡樂的燈火,驅走整個團體的悲傷陰影。你釋放樂觀與期望的'能量,這能夠與別人產生共鳴,然後幸福歡樂就會在人群中增殖、傳播。這又教給我們一個人生的道理,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凡事要先從自身做起,改變自我方能影響他人,你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將在你的世界裡產生影響力。以往,你的影響力可能都是負面的,因為你喜歡抱怨。如今,僅有堅持不抱怨,才能為所有人樹立樂觀的典範;不斷傳播不抱怨的力量,才能和眾人創造一個不抱怨的世界。

  紫手環在我的手上來回互換,突然發現自我的內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滿,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應對情緒,安於自我的不安,對發現自我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當誠實勇敢的應對它;就應當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我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我、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我。既然喜歡抱怨,那也就想辦法讓它悶在心裡不能說出來,在還沒有說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話語,這樣你的紫手環已經從讓你發現自我正在抱怨的工具,變成你的話語在說出之前要穿越的過濾器。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終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海倫凱勒曾說過:「當一扇歡樂之門關上時,另一扇就會開啟;但我們常常會長時間地停留在關掉的門前,而沒有看到另一扇為自我開啟的門。」我們總是喜歡用習慣性的視角看待生活,可是當我們能夠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會發現新的事物,或者以新的方式看待舊的事物。積習難改的抱怨會讓我們把注意力都投注在不好的事物上。不再抱怨,你就能看到世界上有更多令人感到歡樂的東西。抱怨容易,不抱怨卻需要意志力。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從今日做起,停止抱怨,共同努力創造「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十一):

  每個人在生活中,幾乎沒有什麼不是我們的抱怨對象。我們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後面,總是想在抱怨中尋找一種安慰,我們不想承認,自我過得很消極,總是在逃避。

  很多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明白,自我無時無刻在抱怨,抱怨這個月的生活費不夠,抱怨領導批評了自我,抱怨同事欺騙了自我,每一天總是生活在抱怨中。

  但書中一位因車禍截肢的太太,在重大車禍之後,她經受了千辛萬苦,不停的開刀與康復,飽受身體和精神的挑戰,她是個很有資格「抱怨」的人,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她撞擊它的駕駛者。可是她沒有!她相反每一天祈禱感激救助他的醫生、護士,和每一天照顧她的丈夫,她謝天謝地,她感激諸神,感恩自我能夠浴火重生。

  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從此刻起,做一個進取的人,談論自我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東西。這樣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為你工作,而你會締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穫,遠勝過自我夢想所及。

  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卻需要意志力。所以,讓我們向「抱怨」開戰吧!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十二):

  「《不抱怨的世界》讓你相信,你真的能改變自我的人生,並療愈靈魂的失調狀態,因為你自我就是一種祝福。」這句話是美國《洛杉磯時報》對於這本書的評價。近來,我也有幸拜讀這位美國最偉大、最受尊崇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溫的著作。一本書、一隻手環,改變愛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讀完這本書之後,讓我對抱怨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受益匪淺,對我的工作和人生規劃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指導和幫忙意義。

  其實在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有一些抱怨,在生活上遇到的不順遂,發發小牢騷、吐吐苦水,這些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就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不要忘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吸引力法則」,當我們在說一些負面和不開心的事時,就會收到負面和不歡樂的事,講一個比較通俗的例子:當一個女生受到過一次感情上的創傷時候,肯定就會抱怨世界上沒有一個好男人,當她在抱怨的時候就已經在心底種下了一個「不相信世界上有好男人」的種子,所以即使會遇到好男人,這一個深藏內心的種子就會竄出來,讓她開始懷疑,這樣即使遇到,也會錯過吧。其實抱怨的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們自我,抱怨不會有很明顯的惡果,可是如果心懷感恩、寬容大度就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人生。

  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家戴爾·卡內基先生在他的著作中總結的30條溝通人際關係原則中,第一條就是: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抱怨會讓我們陷入一種負面的生活、工作態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點,包括最親密的人。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只會抱怨,那麼成功只會離你愈來愈遠,真正的成功只會垂青進取主動的人,而不是一向對工作中各種事務抱怨,那樣只會讓我們產生牴觸心理,實際一點的說如果你只會抱怨,那麼以後的升職加薪公司的領導又憑什麼來選擇你呢。當我們把這些消極的想法從自我內心中掃除殆盡,讓自我的內心充滿陽光、充滿期望。你會發現,人們不但欣賞進取主動的人,還會對其充滿敬佩。因為世界上少有這樣的人,所以,世上也少有成功的人。一句話,庸人是因為自我而平庸的,也是因為不斷抱怨而平庸的。

  總而言之,若想改變生活走出低潮,停止抱怨,是重新出發的第一步。遇到挫折從容應對,不抱怨、不放棄……只要繼續努力,就必須會走向成功。對生活不抱怨,用進取的態度去應對,自然也會成為歡樂的人。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十三):

  有一位哲人說過,改變別人遠沒有改變自我來的容易。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自你來到這個世界的那刻起,為了生存,你已別無選擇,與其不斷的抱怨世界,不如試著改變自我。

  有的人在遇到挫折時會一蹶不振,灰心喪氣,日後的人生永遠是死水一潭,生氣全無。有的人遇到挫折時,雖不至一蹶不振,可也會從此喪失鬥志。從立志做翱翔藍天的雄鷹,轉變成僅滿足於口腹之慾的家禽。然而,有的人卻不會被一時的挫折所打敗。即使重複無數次的失敗失敗在失敗。他們始終會燃燒起雄雄鬥志,一次次的摔倒,在一次次的爬起。這源於他們堅定的信念,頑強的生命。

  當你不再抱怨世界時,你就會進取前進。不久的將來,成功必須會成為你的囊中之物。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十四):

  以往年少的我們總認為人生是無憂無慮、多姿多彩,總覺得這麼一副純白的畫卷能夠由我們任意揮灑。漸漸地,我們長大了,卻不知以往完美幻想已漸離漸遠,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不如意、各種抱怨、各種悲天憫人的嘆息!那麼,你願意被這樣的生活所奴役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每個人都想做生活的主人,可是各種無謂的抱怨充斥著你的生活,讓你的生活七零八落,又怎能不被奴役?或許,我們能夠試一試換一種人生的活法!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時的我們肆意享受生活之樂。而今卻識盡愁滋味,也正如此,我們總會抱怨各種不公:「為什麼我的生活是這樣的,為什麼我就不能成為工作上的佼佼者,為什麼我總是沒有機會」?殊不知,此時的你已被抱怨吞噬了你的頭腦。曾幾何時,我也如此。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有時也會抱怨為什麼他們班的優生能夠這麼多,為什麼我的工作環境會如此艱苦,為什麼偏遠鄉村的孩子家長會那麼不理解教師?我的「詩和遠方」又在哪裡?前路漫漫,卻不知方向在何方。而就在此時,我遇到了它——《不抱怨的世界》,一切就都變了!

  我一向都未曾想過這麼一本外籍作家的書能夠給我帶來如此脫胎換骨的變化。美國作家威爾.鮑威的《不抱怨的世界》是與我心靈思想上的撞擊,可謂是「行星撞地球」,把我的負面情緒和思想撞擊的四分五裂!人的頭腦就像是一個花園,你能夠仔細呵護培育它,也能夠任它自生自滅。不管你對它是細心呵護還是放任自流,花園裡都必須會長點什麼東西。如果不播下有益的種子,那麼那些沒用的種子就會在花園裡生根發芽,並且生長出更多沒用的東西!所以,我們要保護、守衛自我的思想!我們要做命運的主人、靈魂的統帥!因為我們有控制自我思想的力量!

  這本書裡,有一個環節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那就是把書所配備的紫色的橡膠手環戴在手上,抱怨的時候就把手環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上,直到他們能夠做到連續二十一天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如此一來,他們就構成了一個新的習慣!他們逐漸注意自我的言語,並且有意識地改變它們,進而改變了自我的思想,並打造出嶄新的人生。剛開始,我對此半信半疑,但好奇心驅使我進行了下去。第一天的時候,每當我抱怨時,我就會立刻注意到自我手上手環,並且按要求換到另外一隻手上,反反覆覆,換了二十幾次。緊之後第二天,我開始有意識地控制一下自我的言行,因為自我不想頻繁地換手,結果第二天的次數明顯降低。後面的幾天,我對自我控制言行的意識越來越強,一向會給自我不要抱怨的心理暗示。比如學生考試成績不夢想,按照以前我肯定會大發雷霆,責怪他們不認真學習,但當我一萌發這個想法時,我一看到手環,我就會控制自我並注意言行,也就在這個過程中我把怒氣消了下去!當我堅持到21天時,我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無論發生任何事情我會第一時間從自我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找其他問題進行抱怨!

  高貴並不在於比其他人優越多少,真正的高貴在於比從前的自我優秀。牢騷和抱怨是沒有靈魂、才智低下者的最明確的症狀。通讀此書,我的心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此前的我遇到困難挫折第一時間是尋求抱怨,總覺得自我已經做得夠好,找不出責怪自我的理由,只知一味地抱怨,可是這樣卻沒有任何效果!抱怨的我只會越來越沒有活力,工作的狀態也會越來越差!比如當孩子們犯了錯誤時,我先想到的是把他們責罵一通,抱怨他們不夠懂事;當教學任務完成的不夠出色的時候,我也是抱怨孩子們學習的不夠認真;當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我總覺得自我怎樣那麼倒黴,命運會如此不公!可是,此刻不一樣了,此刻的我遇到問題時,我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思考這件事是不是沒做好,是哪裡出問題了?我會鼓勵自我繼續努力,爭取做得更好!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我會發現自我再也沒有了之前的怨氣,我是開心的、歡樂的,孩子們也是開心、歡樂的。這是多麼令人享受的過程。

  我們往往是生活在枷鎖之下,卻從不明白鑰匙就在我們自我的手中。拿起鑰匙,打開抱怨的枷鎖,讓我們靜靜地享受生活,感受生活的魅力。遇到困難時,拿起我們的勇氣和毅力,與之搏鬥。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蝸牛也能爬上諾亞方舟。生活從不缺乏美麗與精彩,重要的你是否有一顆不抱怨的心。來吧,讓抱怨從我們的腦海中灰飛煙滅,我們要做生活的主人,我們要用自我心中的畫筆給自我的人生描繪出最美的旅途!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十五):

  在讀完整本書之後我發現,所謂紫手環只是一個衡量習慣是否構成的工具,你能夠選擇其他任何東西代替它,比如你能夠拿一個21頁的本子,每一天翻一頁,每次抱怨的時候就寫在當天所對應的一頁記錄為什麼抱怨?抱怨什麼事?直到連續21天記錄為零,那就成功了。還有其他習慣的構成也能夠用此方法確定。

  同樣我明白了自我在這個世界上多麼的幸福,在百草的大家庭裡,我們有「家、孝、壽」的文化,不斷的鼓勵我們。生活原本就有許多種,包含著許多的資料,有歡樂的,也有痛苦的,我們不可能只會擁有歡樂,痛苦往往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種元素。然而,當我們過著歡樂的生活時,我們應當感激生活,過著痛苦的生活時,我們也應當感激生活,因為生活原本就是完美的,我們應當進取樂觀的面多生活中的一切無須抱怨。一個人本事有限,不能夠改變別人,所能做的只是改變自我,堅持謙虛謹慎的態度,注意尋找問題出現的關鍵人物,注意交流方式,不抱怨,不抱怨自我,他人,命運。當我們抱怨自我的成就時,著學習接納自我;抱怨他人時,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命運時,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像不到的大轉變,我的人生也會更加地完美、圓滿。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十六):

  我們都有過抱怨年齡,懷念以往的,那份單純善良的心;眼裡充滿了陽光,知足常樂。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眼睛裡有了沙子,風越來越大,眼睛和心都在被磨礪。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遇到越來越多的人和事,有越來越多的想法。即使是內心平靜的人,也會有大大小小的抱怨。

  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你眼中的正常可能是別人的底線,別人的習慣也可能是你的極限。有一些不熟悉或不滿意是正常的。應對這些複雜的客觀存在,我們如何對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各種關係。

  《不抱怨的世界》,引領我們開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不抱怨運動。

  遵循作者的思路,更多的體會:不抱怨,不僅僅是一種心態,一種感受,更是一種本事,一種智慧。不抱怨,是發自內心的同理心、寬容和理解。寬恕與尊重,原本就是一種優雅的存在。

  本書供給了一些實用的培訓方法,我們能夠根據具體的操作細節進行「不抱怨」培訓。有些理論或方法並不是空洞的。

  作者將「不抱怨」的思想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並經過實例起到了很好的啟示作用。

  「21天練習手冊」中的每日箴言,與心對話很簡單,但很有效。「憤怒是會傳染的,即使錯了,也要堅持微笑」「想要改變他人,你必須樹立一個榜樣」「溫暖別人,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的結果」,當我們每次抱怨衝動時,深呼吸,伴隨著這些諺語在心裡,慢慢平靜下來。

  書中附帶的「不抱怨手鐲」,當我們戴上時,就是戴上了「不抱怨」這一信念,就像一位熱情的導師,時刻在我們耳邊醒來。

  「進取思考,停止抱怨,好運就會降臨。」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十七):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為,經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裡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我,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洩,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明白原先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我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應對情緒,安於自我的不安,對發現自我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當誠實勇敢的應對它,就應當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我的不安。我們應當勇於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我。最終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歡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人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應當學會理解學會忍讓,大家不要抱怨。讓我們活在一個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十八):

  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給我們介紹了紫手環的用法,經過我們在抱怨時就將手環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的做法,向我們闡述了手環僅僅是一種手段,最終要靠自我去不斷感悟,從而改變自我的內心世界。

  當我在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就很疑惑,現實生活中可能會存在不抱怨的事情嗎?於是我耐著性子看完了全書。書中很多細節方面都來源於我們現實生活,例如工作不順利,抱怨一下;生活不順心,抱怨一下;經常性的抱怨使我們變得容易暴躁,容易缺乏耐心。當然,我們都是普通人,不能像聖人般的心態平和,我們將抱怨作為了一種對生活、工作不滿的發洩途徑。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在抱怨之後,我們是繼續抱怨,繼續發洩不滿呢,還是轉變心態,從抱怨中走出來。

  回想工作中經常性會碰到學生上課不認真,工作中同事不配合,使得自我的努力達不到預期的成效。於是我會在學生上、同事中不斷找原因,是誰不配合,是誰聽不話。總結起來就是自我工作中很不順心,沒有事情是按照自我意圖來的。此刻想來,不斷的抱怨除了宣洩情緒之外,沒有任何作用。威爾。鮑溫在書中指出:「抱怨是在講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抱怨會影響人際關係,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運動」。與其愚蠢拿那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我,讓自我不開心,還不如認真審視自我哪裡做的不足,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改變自我。作為一名教師更要學會停止抱怨,培養大度容人、見賢思齊的良好品質;摒棄私心雜念;堅持淡泊寧靜,以奉獻的精神回報社會,在工作中追求素質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夢想的實現。

  此刻每當我遇到困難和難題時,我已經學會用平和的心態冷靜去應對,學會了抽絲剝繭般的去梳理、去分析,學會了透過繁雜的現象去看事物的本質。每當工作不順心時,我會走到室外,經過深呼吸來放心心境;每當孩子不聽話時,我會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很多事情換個心境,換個角度,都能有新的發展。

  每個人的人生機遇不一樣,遇到困難一味怨天尤人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抱怨的人看誰都不順眼,抱怨的人走到哪裡都像是地獄,人肯定是不能過這種生活的,所以改變自我是必須的。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什麼是幸福,我覺得幸福就是一種心態。財富上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物質的追求也永無止境的。所以我們要在學會知足,不要一味在物質、名利上進行盲目攀比,不要為一些小事同同事、家人而斤斤計較。

  感恩是一種做人的態度,一種優良品德。有人說:這個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怎樣感恩?其實我們要善於換位思考,要堅持良好的心態。把困難當作一種磨練,把挫折當成一種挑戰。作為一名教師,要將感恩放在心上,感恩做人,感恩做事,我們的每一次提高都離不開學校的培養、領導的關心、同事的幫忙和家人的支持。帶著感恩,我們的心胸會更加坦蕩,工作會更有動力。

  參加工作以來,讓我深知自我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每一次的所教年級段變動都會給我帶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戰。所以對待工作我始終心懷敬畏,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好好學習業務知識,努力發揚任勞任怨;忠於職守,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刻苦勤奮,忘我工作的實幹精神和解放思想、勇於創新精神。

  讀完這本書後,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哲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本書的作者威爾。鮑溫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信仰的是上帝,是唯心主義。而我們信仰的是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應當用辯證的唯物的觀點看待問題。進取的心態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一個人要想成功,除了必須擁有良好的心態之外,還需要諸如機遇、努力、人際關係等因素。

  抱怨是人們宣洩情緒、緩解壓力的良好途徑,所以我認為抱怨並不可怕。我們能夠偶爾抱怨只是不能慣於抱怨,更加不能將抱怨看成是解決問題的答案。

  《不抱怨的世界》中的手環是一種心理暗示,僅有我們應對凡事都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寬廣的心胸,擁有一個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那困難將不是困難,任何問題都能引刃而解。剛開始,不抱怨會比較難,可是沒關係,一齊為之努力,必須會有收穫的。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十九):

  首先感激公司組織的這次讀後感交流的活動,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學習氛圍,更加讓我們感受到了自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不抱怨的世界是我們一齊學習的書籍,在這本書中,不僅僅讓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諦,也讓我受益非淺。

  所謂的抱怨,其實就是在表達自我的情緒,對某事物的不滿,可是,細細想來,當一個人在抱怨某事的時候,他的身心也是不高興的,並且經常的處在憂怒狀態,也會影響身體健康,當嘴巴一向在傳達不歡樂的意念,你的心靈也會由此的受到創傷,結果是,抱怨只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傷害。

  想想,抱怨之後,我們又扭轉了什麼嗎?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們何不放下「抱怨」,學會享受生活的樂趣,學會給自我的生活添點歡樂的色彩,以實際行動改變狀況,也未嘗不是好的辦法。

  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觸動很大,尤其是在情緒控制和心態調整方面,我也從中記住了一句話: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加油吧,從改變自我開始,完美的生活是屬於你的!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二十):

  歡樂工作,無怨方能無悔。近來雜誌社向我們推薦了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的最新力作《不抱怨的世界》。認真閱讀,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

  每個人都擁有著完美的願景,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又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專家所言,「抱怨帶來簡便和快感,猶如乘舟順流而下,那是因為我們是在順應自我負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進取的態度去欣賞事物完美光明的一面,卻需要意志力。」

  一遍遍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偉大的心靈勵志書。這本書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全世界有80個國家,600萬人參與了「不抱怨」活動!任何人和團隊要想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一樣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並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裡抱怨給自我聽。《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的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天下僅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我的人,應當試著學習接納自我;抱怨他人的人,應當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我們的生活會有想像不到的大轉變,我們的人生也會更加地完美、圓滿。

  美國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我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我創造完美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我也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環,理解21天的挑戰,為自我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摒棄抱怨,讓耳邊不在充斥抱怨的聲響。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把每—次的失敗都歸結為一次嘗試,不去抱怨;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像成一種幸運,不去自傲。就這樣,微笑著彈奏從容的弦樂,去應對挫折,去理解幸福,去品味孤獨,去戰勝抱怨。

  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把塵封的心胸敞開,讓抱怨的聲響淡去;把自由的心靈放飛,讓豁達寬容回歸。這樣,一個豁然開朗的世界就會在你的眼前層層疊疊打開:藍天,白雲,小橋,流水……瀟灑快活地一走過去,鮮花的芳香就會在你的鼻邊醉人地縈繞,華麗的彩蝶就會在你身邊曼妙地起舞。

  是的,就這樣——摒棄抱怨,讓我們微笑著應對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二十一):

  在2個月前就拿到了這本書,只是一向沒有好好閱讀,直到最近,我才靜下心來認真翻閱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淺。事實上,我一向對勵志書籍或者成功學書籍抱以不屑的態度,因為它們絕大多數都是「空談」,資料無非是眾多例子+說教,不具有必須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實際效果。起初以為這本書也是如此,可是真正閱讀之後,才發現這本書強過很多勵志書籍,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與其他勵志書籍相比,我認為這本書最為突出的特點有兩方面:第一,作者對人們抱怨的原因、行為表現做了十分深刻的詮釋,分析十分到位;第二,最難能可貴的是,書中一向在推崇1個叫「紫手環」21天不抱怨活動,說將手環戴在手腕上,發現自我在抱怨、講閒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重新開始,堅持下去,到達連續二十一天不換手,不抱怨的目標。這能夠使讀者「身體力行」。能夠說整本書都貫穿了科學的心理學思想,無論是作者對抱怨行為的分析還是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後者,其本質上就是一種認知行為療法,其步驟、方式、時間都蘊含很多的心理學原理在裡面。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我讀過的最好的勵志書籍之一。

  下頭就自我的一些淺見與朋友們分享:一、關於抱怨行為的心理分析在這本書的作者鮑溫看來,很多時候我們抱怨環境、抱怨他人,還可能是因為個體缺乏安全感,自我價值不確定,在這種心理背景下,我們需要經過抱怨環境來向外界傳遞自我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經過抱怨他人來表現自我的優秀,需要用抱怨來為自我的缺點、害怕成長和改善找藉口。對此我深有體會,近兩年來,應當說我一向處於情緒起伏大的時期,在生活上,剛剛結婚的我對於2個人、乃至2個家庭的生活,還只是適應、摸索性階段;在工作上,頻繁變動使我越來越缺乏安全感,越來越找不到自我的價值。所以我抱怨,我不斷地向別人述說自我不得志的緣由,不斷地抱怨環境的不公、抱怨他人的自私。最終,自我變成了祥林嫂,現實情景卻沒有一點改善,甚至更加糟糕。讀了這本書後,我認識到生命是1個連續不斷的選擇過程,在每1個選擇關頭都有前進與倒退的衝突。有時可能會走向防衛、退縮,有時也會向成長邁出1步。而成長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棄熟悉的生活方式,結果我們傾向於害怕成長,害怕因為成長而付出種種代價。二、關於抱怨的行為改變鮑溫認為走出抱怨的4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無意識的無能,即是對

  自我的抱怨即無能,毫無所覺即無意識的;有意識的無能,是指自我能覺察到自我的抱怨,以及周圍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識的有能,是指傾向於用沉默來便於自我反思、慎選措辭,以便於說出有價值的話語,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無意識的有能是指你已經重塑思維模式,習慣於不愛抱怨了,並且不需要意識控制。

  鮑溫提出的4個階段是對「改變抱怨行為」整個流程的理論描述,而紫手環運動則是1種矯正行為的具體方法,二者結合使用,簡直能夠說完美的認知行為療法!結合二者,我個人覺得改變抱怨行為的整個流程能夠這樣直白地描述:最初,你是1個慣於抱怨的人,每一天喋喋不休地抱怨並且自我毫無察覺(無意識的無能);最終有一天,你發現那些受夠了你抱怨的朋友都遠離了你,你身邊聚集的全是和你一樣愛抱怨有意識的無能的人;你發現抱怨不僅僅沒有改變你的現狀還變本加厲,你想改變,所以,你開始有意識地控制自我不抱怨,能夠採用紫手環運動,開始用沉默來給自我思考的機會,便於說出有能量的話而非無意義的抱怨;經過一段時間,你抱怨減少了,心態平和了,行為進取了,你得到很多來自於環境的正向反饋,例如:表揚、成功等,這些鼓勵、強化使你不斷地選擇不抱怨。久而久之,你遇到不順心已經習慣於不抱怨,正如人們走路不由自主地邁出步子一樣,完全不需要意識控制,即無意識的無能,如此你整個思維模式已經被重新塑造。

  這本書對我的工作幫忙很大,讓我明白到應適當的調整自我的心態,減少抱怨,努力地接納自我、確定自我價值。遇事多從自我身上尋找問題,努力控制自我的情緒,在任何時刻都要努力堅持進取良好的心態。馬雲說過:「不抱怨的態度是人生的第一態度」,十分有道理。我不能將眼光只著眼於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未來,看到我漫長的生命歷程。因為,在漫長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僅僅是滄海一粟而已,我相信自我會有很多機會來改變的。正如書中所說:「停止抱怨,你就已經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

  雖然這條路還很長很遠,還需要我付出無法想像的努力和代價,可是既然做了選擇就應當進取地走下去,勇敢地應對前進道路中的各種不確定,應對生活中的問題,讓自我有「能量」去解決它。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二十二):

  黃金周假期中,學校要求我們讀《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說實話,心裡當時還忍不住抱怨:假期還有任務。可當我開始讀了這本書後,心靈不斷地被觸動著……

  出生貧窮的威爾?鮑溫以超乎尋常的毅力,考上了美國重點大學。畢業後,他屢次找不到夢寐以求的工作,為此而感到悲痛,不由地抱怨命運。但在朋友的啟迪下,他站了起來,最終成為美國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之一。他走上成功的獎臺,只說了一句話:「你們都擁有無盡的潛能,但僅有不抱怨一切,才能取得成功!」

  這句話使我恍然大悟。有些人學滑板,摔了幾跤就不學了,說:「都怪這滑板太難學,輪子又太少了,害得我摔死了!」這樣,這位學生是永遠也學不會任何技巧的。而有的人則堅持不懈,摔倒了,爬起來,繼續!擁有這樣的精神,再難的事,在他眼裡都是小菜一碟!海倫?凱勒雖然殘疾了,但她絲毫不埋怨命運對自我的不公,而是更努力地使自我從一棵弱不禁風的小苗成長為一棵高大挺拔的蒼天大樹。無論是譏笑與困難,她只當作是對自我的鍛鍊。你想想看,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人,哪個不是靠著這種不埋怨一切、樂觀向上、持之以恆的精神才一舉成名的呢?

  一個個勵志故事如流星一般在我的腦海中划過。威名不是靠關係和錢財買來的。真正的名人,是經過千錘百鍊和不懈的努力誕生的,不是從一帆風順和無拘無束中成長出來的,真正的成功人士,是從苦難中磨練出來的。

  要有頑強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不抱怨的心,擁有這一切,就必須會成功的!要敞開胸懷,涵養一顆包容的心。有時,我們會因為他人不經意的一句話、一件事,而心生抱怨。而這種抱怨往往是自我被冒犯的一種宣洩。它是人際關係的腐蝕劑,會導致夫妻不睦、朋友不和,尤其在工作中,會在同事之間產生隔閡。學會包容,從某一種意義上說就是解放自我,提升自我。作為工作人員,包容就是要善於換位思考,理解、寬容他人,用海納百川的胸襟來承受委屈、經受挫折,真正做到言行有度,舉止有方,謙恭禮讓,平易隨和。

  要直面挑戰,奮揚一顆上進的心。也許你會因為領導交付的任務過於繁重而抱怨,或者由於工作毫無頭緒、進展不順而抱怨……其實說到底是我們內心深處在排斥、掙扎和躲避,是一種向困難示弱的表現。就像華為總裁任正非說的那樣,獅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可是羚羊,只能餓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該向誰抱怨?羚羊還能跑,青草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過多的抱怨不僅僅對工作毫無幫忙,並且會失去自我寶貴的信心和他人對你的信任。作為機關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當想的是「怎樣做」,而不是「沒辦法做」;應對困難和挑戰,我們要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始終奮揚一顆上進的心。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二十三):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的心裡在想這可能又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帶著懷疑的心我開始了看書之旅,也在自我手上帶起了紫手環,心裡卻怎樣也不肯相信這樣對自我有何有用之處……

  但當我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突然發現,這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裡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我,在鏡子裡我們能看到自我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難過……而這本書裡的就是返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我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洩;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我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明白原先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我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動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我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與我們做到的。

  紫手環在我的手上來回互換,這讓我很不安我從來沒有想到我的內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滿。我對自我的情緒好像根本沒有自制力,我十分恐懼的應對這個結果,我改怎樣辦?但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我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種不安的心境,可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頓然醒悟「誠實應對情緒,安於自我的不安」,對,發現自我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當誠實、勇敢的應對它;就應當去想辦法結局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我的不安」。書裡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我、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我。既然喜歡抱怨,那也就想辦法讓他悶在心裡不能說出來「在還沒有說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話語」這樣「你的紫手環已經從讓你發現自我正在抱怨的工具,變成你的話語在說出之前要穿越的過濾器」。有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終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靈就只剩下歡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我不想太多,從自我做起、從今日開始,讓自我也能夠有「不抱怨的世界」,最終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理解他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二十四):

  美國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我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

  筆者一向在想,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熱衷於這項運動是因為生活裡我們有很多的困惑,委屈,煩惱,憂愁……我們急切的想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我們期望自我歡樂幸福的生活著。然而,現實生活中,事業的不順利,讓我們煩惱,我們努力了,沒有能夠到達我們所期望的目標;疾病的困擾,讓我們承受了太多的痛苦,還有經濟的壓力;當別人指出我們的缺點時,我們覺得不能理解,因為我們覺得自我別人比你優秀;職位得不到升遷的時候我們抱怨領導的不公平;孩子成績不好,我們抱怨孩子不認真……我們總是將一切的問題歸結於外部因素,於是我們學會了抱怨更習慣於抱怨。其實真正的原因在於我們自我。

  還是馬雲說得好「我是從一個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當初創業的時候什麼也沒有,一切從零開始,所以此刻的年輕人一樣能夠成為馬雲甚至超過馬雲,這些皆有可能。可是我們不是要去想像我們會怎樣的輝煌,我們更應腳踏實地的,實實在在的幹。馬雲此刻說我以往怎樣樣吃苦怎樣樣受難,大家必須很認真聽,對大家來說是一種勵志,可是僅有自我才明白過程的艱辛。更多的時候,我在想,如果我努力了,我沒有成功,那又會是怎樣的一個馬雲呢肯定是沒有資格坐那裡談勵志了,因為努力沒有體現出價值,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罪,也沒有人願意聽甚至是不屑一顧,而大部分的人我們會經歷的往往是後一種,努力了沒有成功。這個時候我們應當怎樣去應對呢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堅持再堅持,因為我們有夢想在,我們不去抱怨不去沮喪。那麼生活裡總會有那麼一縷陽光屬於自我的。這我馬雲今日要對年輕人說的」

  非誠勿擾的女嘉賓雷慶瑤3歲時被電擊致失去雙臂,但卻克服困難學會用雙腳穿衣、做飯、吃飯、寫字、縫補衣裳、騎自行車、遊泳、繪畫等等。因成功出演電影《隱形的翅膀》女主角,獲2007年華表獎優秀兒童女演員獎。雷慶瑤被稱為「東方維納斯」、「斷臂天使」。2011年8月,榮獲第二屆「四川省助人為樂道德模範」稱號;9月,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她沒有抱怨生活對她的不公,她說「我殘疾了,這是事實,可是同時獲得了更多的關愛,如果我抱怨,我的雙臂不會再回來,而我的時間卻在抱怨中白白流失了,那才是一種真正的失去。」

  所以生活無論給我們的是什麼,從今日開始,養成正向思考、進取行動的「不抱怨」習慣,讓幸福歡樂常相左右!抱怨就是在講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當我們開始抱怨,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不歡樂的事情上,我們說的話證明了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如果都以一種進取陽光的態度,不抱怨不怨恨,學會健康的活著,也許我們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從而踏上我們的夢想之旅。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二十五):

  《不抱怨的世界》是最近走俏的一部勵志書。可是與那些試圖整體重構讀者脾性的同行不一樣,本書只是期望讓讀者能做到「不抱怨」而已。

  作者威爾·鮑溫被譽為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他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我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按照書中描述,這個過程一般需要4~8個月。順利實現21天「不抱怨」的讀者,基本也就實現了「平和心態」在自我個性中的生根。

  這是一幅完美的「圖景」吧。儘管作者興致高昂的表示已有600萬人參與了這項活動,我卻更相信「免費郵寄紫手環」是導致參與人數如此眾多的原因。這是有現實依據的,比如北京清晨免費派送大白菜(限一人一棵)的活動總能吸引上千老年人踴躍排隊。所以,假如這紫手環在工藝裝飾上更為考究的話,吸引6億人填寫申請單也不是難事。

  但對於「不抱怨」本身,是有話可講的。人因其出身、財富、機遇等各方面的不一樣造成後天差異,要想讓自我在明明查看到此種差異的前提下又堅持「不抱怨」是很難的。本書為倡導此種理念,開出了一些「誘惑」讀者選擇「不抱怨」的藥方。

  「你抱怨的事真有那麼嚴重嗎」一節的要義是「抱怨會讓你失去更多。」這是經過一個男子在試圖追捕肇事逃逸人員過程中的省悟展開的。肇事者撞到了男子的獵狗,男子開車緊追,路上突然想到如果在這樣的飆車過程中受傷甚至不治,給家人帶來的傷害遠勝於狗的死亡。由此「那一刻,我稍微平靜了下來,想起我如果在開車時喪命,對桂兒和莉亞而言,就要比金吉爾受傷更難以平撫了。在我和那個駕駛人的距離慢慢拉近時,我也把車速降到了能夠控制的程度。」

  「抱怨疾病,是在消滅健康的能量」一節則以「樂觀意念能挽回健康」遊說讀者。雖然當今的科學研究還很難證實這是否具有合理性,但如下一點應當是對的:即便意念一點也不能挽回健康,但它能夠使比如絕症患者更為歡樂的走完餘生(我們假定進取或消沉狀態下餘生一樣長)。

  純粹的「利誘」未必能讓普通人堅持恆心,這正是威爾·鮑溫引入「紫手環」的原因。「紫手環」並不因為它的「紫色」或「是手環」而具備任何特殊因素,它只是魚線上的遊標而已,起一個提示作用——「只要一察覺自我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你完全能夠換成別的什麼,只要它夠醒目且便於脫卸即可。

  我並不認為順著聽聞的熱潮而加入「紫手環」活動就能把人帶入「不抱怨」的境界,這正如讓白領學幾天乞丐不會自動養成樸素那樣。「不抱怨」是個人充分內省後到達的心靈狀態,它首先要求具備獨立思考本事,比如上頭談及的駕車男子就是例證。

  在此之上,它又要求一種繼發的執行本事,否則「不抱怨」的理性光芒立刻會被「忍無可忍」等熱血豪邁給壓下去。不妨從另一角度舉例,很多人在公車上有過讓座的欲望,但最終沒能站起來,因為一種「此舉不合群」的心理暗示阻礙了讓座行為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學生不肯主動舉手也是一樣的原因。克服這種心理恰恰需要「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特立獨行膽識,而這與上述隨大流申領「紫手環」或團體裝乞丐活動完全是南轅北轍。

  人為什麼會抱怨,歸根到底是現實與欲望之間存在差距,所以更高層次的「不抱怨」往往都從淡化欲望著手。比如佛說「寂滅」,道家倡導「無為」就是這樣的意思。當人充分肯定現實,不存在強烈欲望時,抱怨又從何談起呢?是故《莊子》說「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意思是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馬,也好。人把虛榮的欲望去掉了,就不會在乎別人怎樣說自我。而到了這種境界,也就不會簡單把「唾面自乾」當成懦夫行為了。

  本書其實也看到了「紫手環」的單薄,為此向讀者推薦了一組修習「不抱怨」的心靈階梯:1、無意識的無能;2、有意識的無能;3、有意識的有能;4。無意識的有能。結合上頭的例子,想讓座而不敢為即處於第二境界。以紫手環或「利誘」導致的「不抱怨」屬於第三境界。而最終的目標肯定是將「不抱怨」內化為一種無意識,或說下意識。要達成這樣的境界,必須從了解、克制、淡化自我的欲望入手——這是很難的,當然我猜如威爾·鮑溫先生,必須早能做到對「600萬」信徒的真實進展「不抱怨」了。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二十六):

  首先感激公司組織的這次讀後感交流的活動,讓大家能以此為契機更加深刻的交流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好的做法及更加先進的思想。《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用若干個小故事利用抱怨這一種普遍存在的行為,從側面再次的提醒了我們,只憑著專業知識及公司規章制度來領導部門是遠遠不夠的,內部關係和內部的環境氛圍也是前提之一。《不抱怨的世界》一書正是用作者親身經歷告誡著我們這一點,下頭我就對《不抱怨的世界》一書的讀後感向大家談談我的感想:

  一、要想改變別人首先得改變自我

  書中反覆提到的一個理念就是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才能認真客觀的分析出任何事件的真實本質。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在所難免的都會遇到任務緊、壓力大、幫忙別人彌補漏洞或自身犯錯的情景出現,在這一的情景下迫於工作任務壓力很容易出現心煩氣躁的情景從而引起各種摩擦,這時必須要克制自我不要以抱怨這種形式來說某某人的不是,以此來宣洩和抱怨別人給自我造成的麻煩和舒緩自我心中的壓力。俗話說育人先育己,在部門管理過程中作為一個管理者其實就是下頭員工的一個榜樣、一個風向標,我們抱怨別人一句下頭的人就會埋怨十句,如果養成了習慣那麼就會有百句、千句,到那個時候我們如果提出工作上的要求或需要改善的地方,同樣我們也會遭到員工的抱怨,因為他們已經養成習慣、抱怨已經成為一種風氣、一個趨勢,他們會認為抱怨會讓他們的工作來得更加簡便,這個趨勢的興起也就相當於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群策群力的消亡。到那時一個部門也不再會有生產效率和對部門的向心力,將成為一盤散沙。這樣的危機感提示了我們管理者應加強自身修養,在工作中運用一些技巧:

  1、溝通工作、交流感情時語氣親切、語調柔和、措辭委婉、談吐自然的柔性語言,能夠對下屬表達足夠的尊重,從而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高層次需求。再有,在處理矛盾和衝突時,真心誠意、心平氣和、商量式的解釋能夠到達委婉拒絕和善意規勸的效果,既尊重了別人的自尊心甚至虛榮心,又可有效地化解矛盾,維護團隊的穩定與和諧。

  2、和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建立「朋友關係」,進取謀求他們的支持和配合,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有針對性地供給必要的幫忙。但在我們的「朋友關係」中必須要切忌「拉幫結派」,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諺語從反面也警示了我們,當你有意識親近群體中一個人時,那麼也將會有三個人離你遠去。

  3、杜絕情緒管理,在工作中應努力堅持進取的情緒,儘量控制自我的情緒,也是創造「和諧」所必需。始終堅持清醒頭腦,堅持心理平衡。堅持一顆平常心、平等心、平和心,始終做到精神飽滿、笑口常開,努力為每一個員工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

  二、深入員工,營造信任和歡樂,建立一個和諧的團體,是我們工作中的一部分

  沒有抱怨,或正確處理抱怨,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團體。也才能加強團隊的合作,如果一個團隊缺少了協調、配合,任何一個環節產生問題的都會影響整體功能的發揮,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僅有大家及時溝通意見,消除分歧和誤會,才能整體作戰,更好的解決問題。

  正如書中寫到的幾個關於意識形態的故事,「珍的葬禮」和「如果你歡樂,就按喇叭」故事中的兩個主人翁都應病魔纏身,中風不久便可康復的珍因為太過於自我的擔心造就了他的去世,令醫生們頗感意外以及「歡樂提示牌」故事中,讓病痛折磨然而歡樂去世的女主人。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夠得到啟發,體會出在必須的空間必須的時間裡氣氛是多麼重要的。員工的進取性靠調動而工作中的歡樂、和諧度更能穩定員工情緒,對於一個管理者在實踐的工作中我們都有一種體會,那就是當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熱情高漲時能夠創造出更高更加優質的效率。這種效率它與要求趕工或者單純的完成數量上來說更加有效、更加出色,能使我們產品一次合格的機率提高。部門裡的氛圍我們作為最主要的調劑人僅有在多溝通多了解之後才能真正的扮演起這個調劑人的作用,按照預定的方向循序漸進的發展。試想一下,每個員工都是大社會裡的一員,來到我們小團體裡規章制度遵守是必須的,但他們都有著不一樣的文化背景、不一樣經歷、不一樣思想,如果當員工出現一般問題的時候我們怎樣辦。肯定得第一時間上前做起教育、疏通思想。如果互相了解不深,給員工一種我們高高在上的感覺勢必做工作的難度會大大增加,而在這樣做完工作後員工受到的教育和認識到

  的錯誤往往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們在這些事情來臨之前做好我們的感情鋪墊工作,至始問題來臨之時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調劑部門裡來自於工作上、同事之間的問題和衝突。長期下去整個部門的員工有了凝聚力維繫住良好的內部關係和簡便的工作氛圍,從而引發出員工自覺尊規守紀和圍繞部門任務剛好各項工作的良好習慣,成為一個進取、歡樂的工作者。

  三、把心放開,在制度的框架內能讓自我歡樂翱翔

  作為公司的一名管理者為部門員工研究很多甚至於為了堅持良好的工作氛圍有所舍取,但我們必定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是連接高層領導和基層員工的重要橋梁。和公司員工之間,由於任務職責的分工本來就是處於一種管理和被管理相互衝突和矛盾的狀態裡。那麼我們對員工的關心愛護就不能等同於放鬆要求、一味的放任自流,必須要把這種愛護建立在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公司的規則制度這平臺上頭。在公司這個大舞臺上頭難免會出現極個別的員工因個人感情色彩的緣故給我們出上道德觀念的難題,影響我們情緒甚至尊嚴。但我們必須要認清管理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差距和區別,要堅持住一個成熟管理人員冷靜,儘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學會體諒員工的一時之錯畢竟他們在平時工作中為了公司發展比我們付出了更多的體力,而我們在管理之中也不是為了爭奪這一時之威。況且有了良好的風氣以後,其實公道自在人心,管理者合理的讓步往往會換得更多的尊敬,然而這種尊敬往往比高姿態、高要求使員工獲得的工作動力大得多。讓我們大家在不斷的完善自我的過程中,踏著正規化管理不斷為公司創造更多財富的道路上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歡樂工作者吧。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二十七):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的心裡在想這可能又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帶著懷疑的心我開始了看書之旅,也在自我手上帶起了紫手環,心裡卻怎樣也不肯相信這樣對自我有何有用之處。

  但當我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突然發現,這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裡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我,在鏡子裡我們能看到自我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難過……而這本書裡的就是返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我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洩;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我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明白原先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我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動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我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紫手環在我的手上來回互換,這讓我很不安,我從來沒有想到我的內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滿。我對自我的情緒好像根本沒有自制力,我十分恐懼的應對這個結果,我改怎樣辦但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我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種不安的心境,可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頓然醒悟「誠實應對情緒,安於自我的不安」,對,發現自我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當誠實、勇敢的應對它;就應當去想辦法結局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我的不安」。

  書裡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我、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我。既然喜歡抱怨,那也就想辦法讓他悶在心裡不能說出來「在還沒有說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話語」這樣「你的紫手環已經從讓你發現自我正在抱怨的工具,變成你的話語在說出之前要穿越的過濾器」。有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終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靈就只剩下歡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我不想太多,從自我做起、從今日開始,讓自我也能夠有「不抱怨的世界」,最終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理解他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二十八):

  最近市場上暢銷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該書的作者威爾·鮑溫被譽為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他發起的「不抱怨」運動,就是想最終實現人們「平和心態」在自我個性中的生根。

  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聽見有人抱怨,不是抱怨職位、待遇、工作的環境,就是抱怨同事、上司、老闆過分注重「關係網」,抱怨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它貫穿於人們生活的始終,就像纖維在繩子中無處不在。生活在這種抱怨文化中,我們的想法、感覺、做法常常會因為抱怨、爭吵、吹毛求疵、批評而受到影響。我們難以且不情願意識到,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同樣存在於自我身上。出現差錯時,我們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該抱怨誰呢?」

  我們真的應對了這麼多不公嗎?抱怨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進取的變化嗎?大多數人都會堅定地回答:沒有。太多的抱怨只是增添了我們無盡的憂愁,只是讓我們更加悲觀地去應對生活。然而,為什麼人們總要抱怨?原因也許是:人們只看到了生命中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

  俗話說的好:愁一愁,白了頭;笑一笑,十年少。不要抱怨,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而正是因為有這些波波折折,才練就出異彩紛呈的人生。生活本來就不是事事如意,生活本來就不會十全十美,相反,起起落落,悲歡離合才是家常便飯。如果能常換個角度來看問題,你可能會很容易發現自我的人生照樣很精彩。你不能改變容顏,你何不想一想放縱笑容;你不能改變天氣,你何不改變心境。俗話說:風雨之後才見彩虹。人生也是如此,歷經磨練往往能造就精彩的人生。

  發明家愛迪生為了尋找做燈絲的最好材料曾做了1000多次實驗,並且都失敗了。有一鄰居嘲笑他:「你怎樣做1000多次實驗都失敗了?」愛迪生說:「我不是發現了1000多種不適宜做燈絲的材料了嗎?」愛迪生能換個角度看待失敗,深信必須能獲得最適宜的材料,正因為有這自信,所以能不懈努力,最終最終獲得成功。

  小時候兄弟姐妹中就屬我的成績最差,哥哥姐姐們都順利地考上了中專走上工作崗位,而我兩次都沒有考上中專,並在第一年的高考中落榜,鄰居們經常會拿我和哥哥姐姐們比較。我也曾心灰意冷、抱怨老天爺為什麼不給我一個聰明的頭腦?在父母的開導下,我重新回到學校,我從自身找原因,改變學習狀態和方法,一步一步從抱怨到少抱怨到不抱怨,經過一年的刻苦學習,1996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我沒有因有了穩定的工作而鬆懈,我先後經過了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和公務員考試,並在2004年進入渝水區檢察院工作,我邊工作邊學習,攻讀了在職法律碩士、經過了司法考試、學習駕駛技術,參加各項文體活動,同事們都誇我腦子聰明,學東西快。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