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及生產方法和專用生產線的製作方法
2023-10-23 19:31:22 1
專利名稱: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及生產方法和專用生產線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該鋼筋的生產方法,以及實現該方法的專用生產線。
背景技術:
傳統的鋼筋生產方法是採用冷拔法,在經過拉伸模冷拔時,圓盤條金屬的晶格組織被處理成條形纖維狀,導致可塑性減低,機械性能惡化,強度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及生產方法和專用生產線,優化減徑過程,以提高鋼筋的強度。
上述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所述的鋼筋是將熱軋光面盤條經冷軋和刻痕成型和穩定性處理後形成的條型的外表面帶有刻痕的產品。
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生產方法,該生產方法包括輥式除鱗機除鱗、進入一組順序安裝的設備進行冷軋刻痕、進行消除應力和穩定性回火處理。
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生產方法,該生產方法包括放線機放線和加工後通過收盤機剪斷收盤,以及將拉斷的鋼筋對焊。
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專用生產線,其組成包括鍔式放線機,安裝在所述的放線機出口方向的輥式除鱗機,在所述的除鱗機的流水線下方裝有一組順序安裝的冷軋刻痕成型機,在所述的成型機的鋼筋出口方向裝有應力消除機和感應式加熱回火機。
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專用生產線,本專用線還包括消除應力後的剪斷收盤機、將拉斷的鋼筋對焊的對焊機。
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專用生產線,所述的冷軋機與拉絲機間隔配置,所述的拉絲機為4-8臺,拉絲捲筒直徑800-1000mm。
這個技術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方案是在北京相關大學的機械方面的專家教授團參與下、根據國內外的鋼材成熟加工工藝進行深化提高,所形成的世界上唯一的利用熱軋原料進行高強度冷軋的生產線。同比鋼材強度的顯著提高,將引導建築市場的價格大幅度回落,可以廣泛用於橋梁、鐵路、電站、水利工程、管道及各種重要的建築工程上,本專利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鋼筋強度,降低鋼筋的鬆弛率,與使用常規的中低強度普通鬆弛的鋼筋相比,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將對我國的建築業、機械加工業以及採用鋼筋作為強度構件的其它領域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2.本發明是將熱軋光面鋼筋經冷軋和熱處理後取得的一種晶格結構更合理、強度明顯提高、鬆弛率顯著降低,綜合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的新型高強度鋼筋。經行業專家論證認為,該加工工藝和生產線所取得的技術效果超過現有的國內外鋼筋生產線的技術效果,這種冷軋鋼筋,不僅大幅度的提高了鋼筋與混凝土的握裹力、改善了鋼筋在混凝土中的錨固性,從而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構件的強度,壽命的安全儲備,提高了工程質量,而且減少了鋼材用量降低了工程造價,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本產品與國內外的同等直徑鋼筋相比,其抗拉強度(Mpa)如下
由此可見,採用本發明的生產工藝和本發明生產線製造的產品在同類產品中,強度高於國內外的同類產品要求。
4.在本發明以前,國內外高強度鋼筋生產線生產方法一直沿用固定模拉拔,其生產過程中採用化學除鏽法,即使用硫酸、鹽酸來去除氧化鐵皮,拉拔時採用粉狀潤滑助劑,生產車間內煙霧瀰漫,對勞動者的健康造成嚴重損害,排出的廢水、廢氣、粉塵處理費用大,並且造成環境汙染,本發明用輥模冷軋替代現有的固定模拉拔,實現用機械法反覆彎曲使得氧化皮從鋼筋上剝落下來,同時可以採用水溶性潤滑劑進行潤滑,消除了車間的粉塵,使生產環境無汙染,保護了國民健康,保護了環境。
5.現有的鋼筋生產線僅能生產同一規格的鋼筋,本產品採用輥式結構的除鏽和冷軋工藝,將生產規格擴大到4mm-7mm之間,除了生產冷軋帶肋鋼筋以外,還可以生產多種刻痕鋼筋和螺旋類鋼筋,從而使生產企業適應國內外市場多方面的需要,增強市場的競爭能力。
6.本發明較現有的國外生產線的冷拔法生產速度有明顯提高,現有的生產速度最高為每秒2.5米,本發明的生產線由於採用輥式冷軋法生產速度為每秒3.5米,生產速度提高40%,使得生產線的經濟效益非常好。
7.在用本發明的生產線和生產工藝,冷軋的過程中更換原料時無需停機等候,實現「無頭軋制」在冷軋和熱處理過程中直接流水作業,全生產線不停機連續生產實現「無頭回火」加工完成後採用剪斷機在線飛剪,實現不停機換盤收線。
8.根據專家評審認定,這是我國第一條採用冷軋輥拔法的高強度鋼筋生產線,該生產線的驗收標誌著我國同類產品的生產技術水平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超過了國外同類生產線的技術水平,項目建設資金1859萬元,年稅金1296萬元,淨利潤2304萬元,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高層次的智慧財產權。
附圖1是本發明的設備專用線前半部設備配置圖。
附圖2是附圖1的俯視圖。
附圖3是本發明的設備專用線後半部設備配置圖。
附圖4是附圖3的俯視圖。
附圖5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附圖6是鍔式放線機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7是輥式除鱗機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8是冷軋機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9是應力消除機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10是牽引機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11是冷軋機三軋輥與鋼筋位置關係的配置圖。
本發明的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所述的鋼筋直徑為4-7mm,是將熱軋光面盤條經冷軋、刻痕成型後,進行穩定性處理後形成的條型的外表面帶有刻痕的高強度產品。
實施例2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生產方法及專用生產線,其該生產方法包括通過鍔式放線機1放線,將盤線通過放線機的放線器引入輥式除鱗機2通過彎轉、壓力和除鱗刷11進行除鱗、除鱗後的鋼筋進入一組順序安裝的設備進行冷軋刻痕、拉絲,本發明的生產線安裝了冷軋機6臺圖中件號為3,拉絲機5臺圖中件號為4,冷軋機3與拉絲機4間隔安裝,反覆拉軋刻痕,以實現減徑,軋機中採用三個向心獨立軋制運動的軋輥8,通過調整各個軋輥的進給量來形成不同的軋制階段,三個軋輥分別安裝在相差120度的位置上,每個軋輥8均可以通過手輪14單獨在徑向或者軸向進行調整,確定不同的進給值,從第一臺冷軋機出來的鋼筋進入到第一臺拉絲機上通過調整動輥15和定輥16之間的距離通過位移使鋼筋固定,通過輥的轉動產生拉力,將鋼筋牽直、增加張力並將鋼筋向下傳遞,然後再進入到第二臺冷軋機中,如此反覆順序操作通過所有的各級冷軋機和拉絲機4,直到從最後一臺冷軋機出來的鋼筋,在兩側張緊輪12的拉力作用下,進入感應式加熱回火機7進行穩定性回火處理,經冷卻爐9冷卻後,進入應力消除機6進行消除應力和增加延伸率深度的處理,應力消除機是通過一組可以在高度方向調整位置的動輥12和定輥13對穿過兩者中間間隙的鋼筋進行加力,從而進行應力消除處理,經檢驗,經過應力消除機的鋼筋,機械性能明顯改善,並可以提高延伸率1-5%。
該生產方法還包括加工後通過收盤機13收盤,收盤機是在產品達到包裝重量時利用飛剪剪斷鋼筋,並將鋼筋引向另一個收盤機以保證連續生產不間斷作業的設備。本生產線還包括以及將拉斷的鋼筋對焊的對焊機。
分開來說,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專用生產線,包括鍔式放線機1,安裝在所述的放線機1出口方向的輥式除鱗機2,在所述的除鱗機2的流水線下方裝有一組順序安裝的冷軋成型機3、帶肋刻痕機、拉絲機4,在所述的成型機的鋼筋出口方向裝有輥壓式應力消除機5和感應式加熱回火機7,冷卻爐9,生產線上為了減少懸垂還裝有保持架10。
所述的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專用生產線,本專用線還包括消除應力後的剪斷收盤機7、將拉斷的鋼筋對焊的對焊機8。
所述的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專用生產線,所述的拉絲機和冷軋機間隔配置,所述的拉絲機為4-8臺,捲筒直徑800-1000mm。
本發明的除鱗機、冷軋機又稱為冷軋刻痕成型機、以及牽引機和應力消除機與鋼筋的接觸方式均採用輥式結構通過調整輥的壓力來調整應力消除效果。各個拉絲機的鋼筋流過速度通過變頻器控制,以保證後一個拉絲機的速度高於前一個拉絲機的速度。
權利要求
1.一種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其特徵是所述的鋼筋是將熱軋光面盤條經冷軋和刻痕成型和穩定性處理後形成的條型的外表面帶有刻痕的產品。
2.一種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生產方法,其特徵是該生產方法包括輥式除鱗機除鱗、進入一組順序安裝的設備進行冷軋刻痕、進行消除應力和穩定性回火處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生產方法,其特徵是該生產方法包括放線機放線和加工後通過收盤機剪斷並收盤,以及將拉斷的鋼筋對焊。
4.一種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專用生產線,其特徵是包括鍔式放線機,安裝在所述的放線機出口方向的輥式除鱗機,在所述的除鱗機的流水線下方裝有一組順序安裝的冷軋刻痕成型機,在所述的成型機的鋼筋出口方向裝有應力消除機和感應式加熱回火機。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專用生產線,其特徵是本專用線還包括消除應力後的剪斷收盤機、將拉斷的鋼筋對焊的對焊機。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的專用生產線,其特徵是所述的冷軋機和拉絲機間隔配置,所述的拉絲機為4-8臺,拉絲捲筒直徑800-1000mm。
全文摘要
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及生產方法和專用生產線。傳統的鋼筋生產方法是採用冷拔法,在經過拉伸模冷拔時,圓盤條金屬的晶格組織被處理成條形纖維狀,導致可塑性減低,機械性能惡化,強度低。高強度低鬆弛冷軋帶肋刻痕鋼筋是將熱軋光面盤條經冷軋、刻痕成型後,進行穩定性處理後形成的條型的外表面帶有刻痕的高強度產品。其生產方法是輥式除鱗機除鱗、冷軋、刻痕、進行消除應力和穩定性回火處理。本產品可廣泛用於橋梁、鐵路、電站、水利工程、管道及各種重要的建築工程上,本發明可大幅度的提高鋼筋強度,降低鋼筋的鬆弛率,將對使用鋼筋的領域以及採用鋼筋作為強度構件的其它領域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文檔編號C21D8/06GK1680050SQ200410013658
公開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5日 優先權日2004年4月5日
發明者朱暉 申請人:朱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