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穩定型電力電纜冷縮終端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22:01:09 3
專利名稱:安全穩定型電力電纜冷縮終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力電纜冷縮終端,尤其涉及一種安全穩定型電力電纜冷縮終端。
背景技術:
電纜(超過3kV存在外半導層)與電氣設備或架空線路連接時須移除其終端的部分外半導層,以確保低壓端(外半導層)與高壓端(線芯)有足夠的安全距離。然而,移除部分半導層的外半導斷口會產生電場畸變,導致電應力集中,產生電氣放電。因此,必須對該處的電應力進行均化處理,以確保電纜安全有效運行,否則會導致電纜的擊穿。目前,有一種控制電纜電應力的方式是將電力電纜冷縮終端包覆於電纜終端上。 電力電纜冷縮終端包括應力管、筒狀附加絕緣與支撐件。應力管和筒狀附加絕緣均為分離式設計,即分別生產應力管和筒狀附加絕緣,在後續工序將應力管和筒狀附加絕緣擴張為一體並用支撐件支撐。在應用時,將電力電纜冷縮終端套設於電纜終端,抽去支撐件使應力管收縮至電纜外半導斷口,以對該處的電應力進行均化處理,筒狀附加絕緣收縮恢復進而包覆密封電纜。然而,上述應力管和筒狀附加絕緣均為分離式設計,即分別生產應力管和筒狀附加絕緣,在後續工序將應力管和筒狀附加絕緣擴張為一體,這會導致應力管與筒狀附加絕緣間會存在層間間隙導致放電,長期運行會有擊穿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安全穩定型電力電纜冷縮終端。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安全穩定型電力電纜冷縮終端,包括應力管、 筒狀附加絕緣與支撐件,支撐件設於應力管與筒狀附加絕緣內,應力管與筒狀附加絕緣連接形成一體。進一步地,所述應力管經注塑形成筒狀附加絕緣。進一步地,所述筒狀附加絕緣外表面凸伸有若干傘裙。進一步地,所述應力管、筒狀附加絕緣均以矽橡膠為基材形成。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安全穩定型電力電纜冷縮終端包括應力管、筒狀附加絕緣, 應力管與筒狀附加絕緣連接形成一體,這能確保應力管與筒狀附加絕緣間緊密結合無縫隙,防止由於應力管與筒狀附加絕緣間存在層間間隙導致放電,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全穩定型電力電纜冷縮終端應用於電纜終端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其中,電纜終端移除部分外半導電層。圖中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0013]應カ管10筒狀附加絕緣20傘裙30屏蔽層41外半導層42絕緣層43線芯4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 方式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安全穩定型電カ電纜冷縮終端,包括應カ管10、筒狀附加 絕緣20與支撐件(圖中未示)。應カ管10設於筒狀附加絕緣20內,應カ管10與筒狀附加 絕緣20連接形成一體。進ー步地,應カ管10經注塑形成筒狀附加絕緣20,從而應力管10與筒狀附加絕緣 20形成一體。進ー步地,應カ管10與筒狀附加絕緣20均以矽橡膠為基材形成,具有較好的彈 性,能確保運行時隨電纜的熱脹冷縮而同呼吸,避免應カ管10與筒狀附加絕緣20 二者之間 產生間隙。筒狀附加絕緣20外表面凸伸有若干傘裙30。本實用新型安全穩定型電カ電纜冷縮終端應用於電纜終端吋,首先將電纜終端移 除部分外半導層,依次露出屏蔽層41、外半導層42、絕緣層43與線芯44,將電カ電纜冷縮終 端套設於電纜終端,抽去支撐件使應カ管10收縮至外半導層42斷ロ,對該處的電應カ進行 均化處理,筒狀附加絕緣20收縮恢復進而包覆密封電纜終端。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安全穩定型電カ電纜冷縮終端包括應カ管10、筒狀附加絕 緣20,應カ管10與筒狀附加絕緣20連接形成一體,能確保應力管10與筒狀附加絕緣20間 緊密結合無縫隙,防止由於應カ管10與筒狀附加絕緣20間存在層間間隙導致放電,確保電 カ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還可據此做出 多種變化,但任何與本實用新型等同或相類似的變化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範 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安全穩定型電力電纜冷縮終端,包括應力管、筒狀附加絕緣與支撐件,該支撐件設於應力管與該筒狀附加絕緣內,其特徵在於所述應力管與所述筒狀附加絕緣連接形成一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穩定型電力電纜冷縮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應力管經注塑形成所述筒狀附加絕緣。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穩定型電力電纜冷縮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筒狀附加絕緣外表面凸伸有若干傘裙。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穩定型電力電纜冷縮終端,其特徵在於所述應力管、筒狀附加絕緣均以矽橡膠為基材形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安全穩定型電力電纜冷縮終端,包括應力管、筒狀附加絕緣與支撐件,支撐件設於應力管與筒狀附加絕緣內,應力管與筒狀附加絕緣連接形成一體。應力管與筒狀附加絕緣連接形成一體,能確保應力管與筒狀附加絕緣間緊密結合無縫隙,防止由於應力管與筒狀附加絕緣間存在層間間隙而導致放電的現象,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文檔編號H02G15/06GK202183583SQ20112032731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6日
發明者胡習富, 胡平, 高承華 申請人:深圳市沃爾核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