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式飯盒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6:26:54 1
專利名稱:摺疊式飯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摺疊式飯盒,屬於一種家庭日用品。
飯盒最初是使用木材或紙製成,在注塑材料出現後多用注塑材料製成,但因使用注塑材料製成者,盒體密不透氣,飯菜置入後,容易過度熟透,塑料遇熱而散發有害物質,以及飯盒廢棄物不易處理,汙染環境,所以近年來又多用木板製作,以木材薄板製作的飯盒,其結構如
圖1、2所示,主要由底板11、左、右側板12、13、前、後貼紙14、15,前、後邊板17、16所構成,前、後貼紙14、15均呈T字形,貼紙左側設有左折貼部14A、15A,貼紙右側設右折貼部14C、15C,下方有底折貼部14B、15B,在組合時,將自同一板料裁下的左、右側板12、13及前、後邊板17、16組成一槽形體,以前貼紙14的折貼部14A、14C分別貼在左、右側板12、13上,以底折貼部14B貼在底板11的下方,將前邊板17固定在兩側板12、13的一端,再以同樣方式,利用後貼紙15將後邊板16固定在兩側板12、13的另一端。
這種飯盒存在以下缺點1、製作時手續麻煩,要多次貼合,而木材材質較薄,容易因容量過多或過重,或因搬運稍有不慎而破裂。
2、因盒體四邊與底板成垂直狀態,不能相互套合,佔用空間大,運輸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堅固耐用的飯盒,生產手續方便,並且容易搬運。
本實用新型的自的是這樣實現的該摺疊式飯盒由自同一板體剪裁摺疊而成,在四片邊板的兩端邊緣均裁成斜邊,在邊板的轉角處,以前後邊板的兩端所設的固定片粘貼在相鄰的邊板上,形成一上寬下窄的盒體,在盒體邊板上設有補強用縫紉線,必要時,在盒體邊板與底板連接處粘有補強用的膠布。
本實用新型因是摺疊後粘貼成形,所以生產工藝簡單,因在盒體邊板與底板彎折連接部分,粘有膠布,並在邊板上設有補強用縫紉線,所以堅固耐用,因盒體上口大,下底小,故可相互套合而儲藏運輸方便。
本實用新型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是現有木製飯盒的結構分解立體圖。
圖2是現有木製飯盒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結構分解立體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立體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儲藏運輸時重疊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結構分解立體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立體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立體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A-A剖面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結構分解立體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立體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參照圖3、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由四片邊板22、23、24、25和一片底板21所構成,邊板和底板均自同一板體剪裁摺疊而成,在四片邊板的兩端邊緣均裁成斜邊,在前、後邊板25、24的兩端設有以斜摺痕為底邊的四邊形固定片24A、24B、25A、25B,該四邊形固定片24A、24B、25A、25B彎折粘貼在兩側邊板22、23兩端斜邊的外緣,形成一上寬下窄的盒體,如圖4所示。
參照圖5。由於本實用新型上口大、底板小,故可相互重疊,儲運方便。
參照圖6、7,為使本實用新型堅固耐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是在四周的邊板上,設有為補強邊板強度以縫紉機縫製的縫紉線26。
參照圖8、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是在四周的邊板上方,延及邊板的外表面,粘有塑膠紙3,形成護緣,以保護盒體上口的邊緣。
參照
圖10、1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是在現有飯盒的改進,即在既有的邊板12、13、16、17上加設縫紉線26,兩側邊板12、13上,加設塑膠紙3,作為護緣,前、後邊板16、17上設貼紙14、15,分別粘貼牢固,達到堅固耐用的目的。
此外,在盒體的邊板與底板彎折連接部分,粘有補強用膠布,(圖中未示出)則使盒體更加堅固耐用。
權利要求1.一種摺疊式飯盒,由四片邊板和一片底板所構成,其特徵在於邊板和底板均自同一板體剪裁摺疊而成,在四片邊板的兩端邊緣均裁成斜邊,在前、後邊板的兩端設有以斜摺痕為底邊的四邊形固定片,該四邊形固定片彎折粘貼在兩側邊板兩端斜邊的外緣,形成一個上寬下窄的盒體。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摺疊式飯盒,其特徵在於四周的邊板上設有為補強邊板強度以縫紉機縫製的縫紉線。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摺疊式飯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盒體的邊板與底板彎折連接部分粘有補強用的膠布。
專利摘要一種摺疊式飯盒,由一片底板和四片邊板所構成,邊板與底板均自同一板體剪裁摺疊而成,在四片邊板兩端邊緣,均裁成斜邊,在前、後邊板兩端設固定片,並以固定片與兩側邊板外緣相粘貼,形成一上寬下窄的盒體,根據需要,在四片邊板上可為粘貼護緣或縫製縫紉線,在邊板與底板彎折部分粘有補強用膠布。本實用新型製作簡單、堅固耐用,並因可相互套合而儲運方便。
文檔編號A45F3/00GK2246946SQ9620207
公開日1997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1996年2月8日 優先權日1996年2月8日
發明者彭鈦鋖 申請人:彭欽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