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口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3:02:14 3
專利名稱:容器口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容器口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液滴收集器的容器口裝置及使用該裝置的容器。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當從容器中向外倒液後,容器的外部及放置容器的臺案都會受到液體的沾汙,即浪費液體又不衛生還會給人們帶來大量的洗刷勞動、浪費許多洗刷用品。設計一種能解決上述問題的裝置早已引起人們的注意,近來人們提供的一些容器裝置回收殘留液的技術。例如公告號為CN2042067U及專利號為87205699、88212723、87201964等專利技術。共同的原理是倒液後的殘留液緩慢的經過回流槽,回流孔返回到容器中。即所謂的「返液式、回流式」共同存在的問題是1、回流孔細小,一旦堵塞時將失去回流作用使殘留液不能返回容器而流出返液槽,重新沾汙容器。
2、因殘留液回流慢,所以回流孔不能封閉,當容器被碰倒時液體將會從回流孔中流出而沾汙容器,帶有這種裝置的容器不能做為密封盛液的容器。使用這種不能封閉的容器也會縮短液體的保持期。
3、殘留液返回容器中會影響容器中液體的質量。
殘留液的回流通道對殘留液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至使殘留液不能迅速返回容器中,如果迅速封閉回流孔該裝置將失去回流作用,不迅速封閉回流孔又會產生上述問題,緩慢回流與迅速封閉回流孔這一互不相容的矛盾一直困擾著在這一領域的工作者。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能解決上述問題的容器口裝置,配套的蓋子及採用這種裝置的盛液裝置。該容器口裝置具有儲液槽,倒液後可以儲存殘留液並在下次倒液時使儲存的殘留液定向流入倒液管中,隨被倒出的液體一起流出。該裝置配有倒液後封閉導液孔的塞子以封閉倒液管及導液孔。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該容器口裝置具有一高出導液器的倒液管,一環繞倒液管並與其一起構成的環形導液器、導液孔、蓋子及與容器口裝置呈一體並與容器密封連接的聯接體,容器口裝置與容器呈一體或呈幾部分由聯接體密封連接,倒液管上部呈喇叭口,中部與儲液槽底連接處的管壁上開有一導液孔,下部具有使倒液管定位密封固定在容器上的筋和環扣,導液孔以下的倒液管部分為限流管,倒液管也可以與容器呈一體。導液器上部具有環狀蓋、中部是導液外環、下部是與水平面有一定角度並向倒液管傾斜的導液器底,儲液槽由導液器底的最低處的凹槽的槽底、槽壁、導液外環及儲液槽與倒液管之間的隔擋組成,隔擋高於槽底低於槽壁,倒液管通過隔擋和導液孔與儲液槽相通,蓋子中有密封倒液管和導液孔的塞子。
倒液後封閉倒液管和導液孔,殘留液將經過喇叭口外壁向下流過殘留液流淌間隙,經導液器緩慢地流入儲液槽中,在下次打開密封塞倒液時儲液槽中的殘留液定向通過導液孔,隨被倒出的液體一起流出容器。倒液時因有限流量管的作用液體不會從導液孔中流出。
該技術較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導液孔可按要求的規格設計,不必開的細小;2、由現有的返液式(回流式)變為儲存導液式、即殘留液在儲液槽中儲存不返回容器,隨下次倒出的液體一起流出倒液管,解決了殘留液流回容器中影響容器中液體質量的問題。
3、通常倒液後密封倒液管及導液孔,所以不會因不能密封的原因而影響液體的保存期。
4、配備該容器口裝置的容器具有做為密封盛液容器的密封性能,當容器被碰倒、運輸或通常購買液體後傾斜攜帶時液體不會流出容器。
5、該設計方案成功的解決了緩慢回流與迅速密封導液孔這對互不相容的問題。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結構的左視剖面圖,表示具有內聯接體的形式;圖3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具體結構的縱剖面圖,表示具有外聯接體的形式;圖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具體結構的縱剖面圖,表示倒液管與容器呈一體的形式;圖5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具體結構的縱剖面圖,表示導液器與容器呈一體的形式;圖6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具體結構的縱剖面圖,表示倒液管、導液器與容器呈一體的形式;圖7是與本實用新型配套的蓋子的縱剖面圖;圖8是圖5的容器口裝置和圖7的蓋子整體配合的縱剖面圖。
參見
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容器口裝置101的上部具有倒液管1,倒液管1上部有具可減少殘留液數量的喇叭口2,中部管壁上具有導液孔3、下部具有帶連接結構9的聯接體8,導液器5由環繞倒液管1的導液外環11、導液外環上部呈環狀的蓋子4、導液外環11下部的導液底6組成,儲液槽7由導液底6最低處的凹槽壁22、凹槽底24、導液外環11及阻液隔擋23組成,儲液槽7與倒液管1通過阻液隔擋23和導液孔3相連通,導液器環狀蓋4的內邊緣與倒液管的外壁具有一殘留液流淌間隙14,導液器外壁上具有螺紋10。
參見圖3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容器口裝置103,該裝置103與容器口裝置101所不同的是在導液外環上增加了一段向下延伸的外聯接體15和連接結構16。
參見圖4,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種容器口裝置104與101所不同的是倒液管1與容器21呈一體,在導液外環11的下部增加了在內環壁上帶有螺紋18的聯接體17,在導液底6的基座19上開有與螺紋18相互配合的螺紋20。
參見圖5,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容器口裝置105與容器口裝置101所不同的是,導液器5與容器21呈一體,倒液管1中部和下部具有定位密封固定的環扣12、定位固定筋13(圖中用虛線表示)。
參見圖6,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容器口裝置106與容器口裝置101所不同的是導液器5、倒液管1與容器21呈一體。
圖7是與本實用新型的容器口裝置密封配合使用的蓋子107,該蓋子107可拆卸地蓋在容器口裝置101、103、104、105、106上。
蓋子107具有一杯形罩體51,一位於罩體底部中央的塞子52,在塞子靠近罩體底部的位置上具有一隔液環53,在罩體51的環形內壁上開有螺紋54。
蓋子107與容器口裝置101、103、104、105、106也可以採用扣合或接觸或密封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盛液裝置(見圖4、5、6和8)具有一容器21和密封容器的蓋子107。
倒液後立即密封倒液管和導液孔,殘留液由喇叭口2的外壁向下通過殘留液流淌間隙14進入導液器5中,由於組成導液器5的導液底6與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並向倒液管1的方向傾斜使殘留液沿導液底6的傾斜方緩慢流入儲液槽7中,儲液槽7的底24向倒液管1的方向傾斜,儲液槽壁22具有在倒液時使儲液槽中的殘留液定向通過阻液隔擋23和導液孔3流入倒液管中的功能,阻液隔擋23高於儲液槽底24低於儲液槽壁22、即能阻止殘留液沾汙塞子52、也能防止殘留液自動流回容器中、又不影響殘留液定向流入倒液管、打開密封塞52倒液時儲液槽7中的殘留液通過隔擋23和導液孔3流入倒液管中,並隨被倒出的液體一起流出容器。
蓋子107中的塞子52具有密封倒液管1和導液孔3的作用,隔液環53具有當蓋107被倒置時防止殘留液流入罩體的功能,罩體51具有密封防塵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技術解決方案中,採用塑料、玻璃、陶瓷及金屬材料製造。
以上描述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列舉,在不超出實用新型的範圍內能製造出多種變體是顯而易見的。
權利要求1.一種容器口裝置,所說的裝置具有一高出導液器的倒液管、一環繞倒液管並與其一起構成的環形導液器、蓋子及與容器口裝置呈一體並與容器密封連接的聯接體,其特徵在於倒液管上部呈喇叭口狀、中部與儲液槽底連接的管壁上開有一導流孔、下部具有使倒液管定位密封固定在容器上的筋和環扣,在導液孔之下的倒液管上有一段向下延伸的限流管,導液器上部具有環狀蓋,中部是導液外環、下部是與水平面有一定角度並向倒液管傾斜的導液器底,儲液槽由在導液器底的最低處的凹槽底、槽壁、導液外環及儲液槽與倒液管間的隔擋組成,隔擋高於槽底低於槽壁,倒液管通過隔擋和導液孔與儲液槽相連通,蓋子中設有密封倒液管和導液孔的塞子。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導液器和倒液管呈一體或呈幾部分通過聯接體與容器密封連接。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倒液管與容器呈一體,導液器通過聯接體與容器密封連接。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導液器與容器呈一體,倒液管通過定位密封固定筋和環扣與容器口連接。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倒液管、導液器與容器呈一體。
6.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任意一項容器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容器口裝置上蓋有一可拆卸的由罩體、塞子、隔液環組成的密封蓋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容器口裝置,它由倒液管、導液器、導液孔、儲液槽及蓋子構成主體。儲液槽位於導液器底最低處並與倒液管通過導液孔連通、在倒液管和儲液槽之間具有一阻液隔擋,蓋子的內塞封閉倒液管及導液孔。倒液後殘留液流經導液器儲存在儲液槽中,下次倒液時儲液槽中的殘留液定向的流過導流孔流入倒液管,隨被倒出的液體一起流出容器使容器不受液體沾汙,解決了帶傳統容器口裝置的容器不能密封盛液及殘留液影響容器中液體質量的問題。
文檔編號B65D47/04GK2125555SQ92225010
公開日1992年12月23日 申請日期199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1992年6月20日
發明者李福春, 李福山 申請人:李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