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健身車慣性輪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20:40:14 2
專利名稱:一種健身車慣性輪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體育健身器械,特別是涉及一種健身車慣性輪結構。
背景技術:
健身車通常需要有慣性輪結構,圖I、圖2是現有技術的一種慣性輪結構,為雙向慣性輪結構,該慣性輪結構包括左立板I,、右立板2,、軸承3,、慣性輪軸4,、慣性輪5,和磁力板組件6',左立板I'和右立板2'分別固定在健身車的車架上,慣性輪軸4'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左立板Γ和右立板2'上,慣性輪5'則通過軸承3'與慣性輪軸4'相連接,在慣性輪5,上設有皮帶輪51',磁力板組件6,裝在左立板I'和右立板2,之間並與慣性輪5,處於相配合位置。這種慣性輪結構,當皮帶動作時,皮帶會帶動皮帶輪51'轉動,由於皮帶輪51'與慣性輪5,是一體結構或是固定在一起的結 構,因此,慣性輪51'通過軸承3,圍繞慣性輪軸4,轉動。這種慣性輪結構受傳動速比的限制,為了讓慣性輪具有較好的阻尼作用,磁力板組件內所採用的磁鐵的磁性通常要較強或磁鐵的數量要更多,這就造成了製作成本較高的弊端。圖3、圖4是現有技術的另一種慣性輪結構,為單向慣性輪結構,該慣性輪結構除了包括左立板P、右立板2'、軸承3'、慣性輪軸4'、慣性輪5'和磁力板組件6'外,還包括有單向軸承7,,同時,皮帶輪52'不是設在慣性輪5,上,而是一個單獨的零件,皮帶輪52'通過軸承8'和單向軸承7'安裝在慣性輪5'上並成為一個單向慣性輪組件,再將該單向慣性輪組件通過軸承3'與慣性輪軸4'相連接,而左立板I'和右立板2'則同樣是分別固定在健身車的車架上,慣性輪軸4,的兩端也同樣是分別固定在左立板Γ和右立板2'上,磁力板組件6'同樣裝在左立板I'和右立板2'之間並與慣性輪5'處於相配合位置。這種慣性輪結構,當皮帶動作時,皮帶會帶動皮帶輪52'轉動,由於皮帶輪52'通過單向軸承7,與慣性輪5,相連接,因此,皮帶輪52'只能單向帶動慣性輪5,轉動,而慣性輪5,轉動時,慣性輪5,同樣是通過軸承3,圍繞慣性輪軸4,轉動。與前一種慣性輪結構相同的是,為了讓慣性輪具有較好的阻尼作用,受傳動速比的限制,磁力板組件內所採用的磁鐵的磁性通常要較強或磁鐵的數量要更多,這就造成了製作成本較高的弊端。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健身車慣性輪結構,通過對慣性輪結構的改進,加大速比,使慣性輪的轉速提高,從而增大磁力板組件對慣性輪的阻尼作用和提高了慣性輪的慣性,使得在選用相同強度的磁鐵下就能達到比原有技術更大的阻尼效果,達到降低磁鐵材料成本的目的。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健身車慣性輪結構,包括左立板、右立板、二個第一軸承、慣性輪軸、左軸承座、右軸承座、慣性輪和磁力板組件,在慣性輪軸上設有一皮帶連接部,左軸承座和右軸承座分別固定在左立板和右立板上,二個第一軸承分別裝在左軸承座和右軸承座內,慣性輪軸的兩端部分別與兩個第一軸承相連接,慣性輪軸的中部與慣性輪相連接,磁力板組件裝在左立板和右立板之間並與慣性輪處於相配合位置。所述慣性輪軸上的皮帶連接部設在慣性輪軸與二個第一軸承的連接處之間。所述慣性輪軸上的皮帶連接部設在慣性輪軸的一端頭,處在與二個第一軸承的連接處之外。所述慣性輪軸上的皮帶連接部為設在慣性輪軸上的多溝槽。所述慣性輪軸的至少一側端頭還設有沿軸向的螺孔,該側端部的周壁設有臺階,慣性輪軸的該側端頭的周壁配合在第一軸承的內環壁上,慣性輪軸該側端部的臺階抵在第一軸承的內環的一側端面,在第一軸承的內環的另一側端面裝有一墊圈,六角螺栓通過與 慣性輪軸的該側端頭的螺孔的配合將墊圈鎖固在第一軸承的內環的另一側端面上。進一步的,在慣性輪軸的中部設有連接盤,慣性輪軸通過連接盤與慣性輪的端面相固定。進一步的,還包括二個第二軸承和一個單向軸承,慣性輪軸通過二個第二軸承和一個單向軸承與慣性輪的中心輪孔相連接。所述慣性輪軸上的中部還設有二道環繞周壁的卡溝,二個軸用擋圈分別配合在慣性輪軸上的二卡溝處,並將二個第二軸承限位在慣性輪的中心輪孔內。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健身車慣性輪結構,當皮帶動作時,皮帶會帶動慣性輪軸轉動,慣性輪軸再帶動慣性輪轉動。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採用了將原有方式中慣性輪軸的兩端直接與左立板、右立板相固定改為通過軸承相連接,這樣,就使得慣性輪軸也可以轉動,而原有的結構方式其慣性輪軸是不能轉動的,然後,進一步的,將皮帶連接部設在慣性輪軸上,並通過慣性輪軸與慣性輪的連接,讓皮帶的動作是通過慣性輪軸的轉動來帶動慣性輪的轉動,由於慣性輪軸的直徑較小,採用與現有技術相同的皮帶動作方式時可以使得慣性輪的傳動速比提高,從而增大磁力板組件對慣性輪的阻尼作用和提高了慣性輪的慣性,使得在選用相同強度的磁鐵下就能達到比原有技術更大的阻尼效果,從而降低磁鐵材料成本,降低慣性輪的材料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健身車慣性輪結構不局限於實施例。
圖I是現有技術的慣性輪結構的構造示意圖;圖2是沿圖I中A-A線的剖視圖;圖3是現有技術的另一種慣性輪結構的構造示意圖;圖4是沿圖3中B-B線的剖視圖;圖5是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的立體構造示意圖;圖6是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的立體構造分解示意圖;圖7是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8是沿圖7中C-C線的剖視圖;圖9是實施例二本實用新型的立體構造示意圖;[0025]圖10是實施例二本實用新型的立體構造分解示意圖;圖11是實施例二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12是沿圖11中D-D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圖5至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健身車慣性輪結構,為雙向慣性輪結構,其包括左立板11、右立板12、二個第一軸承21、慣性輪軸3、左軸承座41、右軸承座42、慣性輪5和磁力板組件6,在慣性輪軸3上設有一皮帶連接部31,左軸承座41固定在 左立板11上,右軸承座42固定在右立板12上,二個第一軸承21分別裝在左軸承座41和右軸承座42內,慣性輪軸3的兩端部分別與兩個第一軸承21相連接,慣性輪軸3的中部與慣性輪5相連接,磁力板組件6裝在左立板11和右立板12之間並與慣性輪5處於相配合位置。其中,所述慣性輪軸3上的皮帶連接部31為設在慣性輪軸3上的多溝槽;以便與多溝皮帶相配合;本實施例中,所述慣性輪軸上的皮帶連接部是設在慣性輪軸與二個第一軸承的連接處之間;當然,也可以將慣性輪軸上的皮帶連接部設在慣性輪軸的一端頭,即,處在與二個第一軸承的連接處之外。所述慣性輪軸3的兩側端頭還分別設有沿軸向的螺孔32,每側端部的周壁設有臺階,慣性輪軸的端頭的周壁配合在第一軸承21的內環壁上,慣性輪軸3端部的臺階抵在第一軸承21的內環的一側端面,在第一軸承21的內環的另一側端面裝有一墊圈71,一六角螺栓72通過與慣性輪軸的端頭的螺孔32的配合將墊圈71鎖固在第一軸承21的內環的另一側端面上;通過這種方式,使得慣性輪軸的兩端頭分別與兩個第一軸承21的內環相連接固定,兩個第一軸承21的外環則通過左軸承座41和右軸承座42分別固定在左立板11和右立板12上,形成慣性輪軸3通過第一軸承21安裝在左立板11、右立板12上的結構特徵;這樣,慣性輪軸3就可以相對左立板11和右立板12轉動;進一步的,在慣性輪軸3上設有連接盤33,慣性輪軸3通過連接盤33與慣性輪5的端面相固定,即通過六角螺栓73、墊圈74和尼龍螺母75將慣性輪軸3的連接盤33固定在慣性輪5上;左軸承座41和右軸承座42則分別通過十字槽盤頭螺釘76固定在左立板11和右立板12上;磁力板組件6通常包括有磁鐵61、磁力板格套62和磁力板結合63。當皮帶動作時,皮帶會帶動慣性輪軸3轉動,慣性輪軸3再帶動慣性輪5轉動。由於採用了將原有方式中慣性輪軸的兩端直接與左立板、右立板相固定改為通過軸承相連接,這樣,就使得慣性輪軸3也可以轉動,而原有的結構方式其慣性輪軸是不能轉動的,然後,進一步的,將皮帶連接部31設在慣性輪軸3上,並通過慣性輪軸3與慣性輪5的連接,讓皮帶的動作是通過慣性輪軸3的轉動來帶動慣性輪5的轉動,由於慣性輪軸3的直徑較小,採用與現有技術相同的皮帶動作方式時可以使得慣性輪5的傳動速比提高,從而增大磁力板組件6對慣性輪5的阻尼作用和提高了慣性輪的慣性,使得在選用相同強度的磁鐵下就能達到比原有技術更大的阻尼效果,從而降低磁鐵材料成本,降低慣性輪的材料成本。實施例二,參見圖9至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健身車慣性輪結構,為單向慣性輪結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於,慣性輪軸3上沒有設連接盤,因此,也不需要用來固定連接盤的六角螺栓、墊圈和尼龍螺母等零件,慣性輪軸3則是通過第二軸承81、單向軸承82和擋圈83來實現與慣性輪5相連接。因此,該單向慣性輪結構還包括二個第二軸承81和一個單向軸承82,慣性輪軸3通過二個第二軸承81和一個單向軸承82與慣性輪5的中心輪孔51相連接。所述慣性輪軸3上的中部還設有二道環繞周壁的卡溝34,二個軸用擋圈83分別配合在慣性輪軸上的二卡溝34處,並將二個第二軸承81限位在慣性輪5的中心輪孔51內。當皮帶動作時,皮帶帶動慣性輪軸3轉動,慣性輪軸3隻能單向帶動慣性輪5轉動。上述實施例僅用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健身車慣性輪結構,但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實施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健身車慣性輪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左立板、右立板、二個第一軸承、慣性輪軸、左軸承座、右軸承座、慣性輪和磁力板組件,在慣性輪軸上設有一皮帶連接部,左軸承座和右軸承座分別固定在左立板和右立板上,二個第一軸承分別裝在左軸承座和右軸承座內,慣性輪軸的兩端部分別與兩個第一軸承相連接,慣性輪軸的中部與慣性輪相連接,磁力板組件裝在左立板和右立板之間並與慣性輪處於相配合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健身車慣性輪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慣性輪軸上的皮帶連接部設在慣性輪軸與二個第一軸承的連接處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健身車慣性輪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慣性輪軸上的皮帶連接部設在慣性輪軸的一端頭,處在與二個第一軸承的連接處之外。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健身車慣性輪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慣性輪軸上的皮帶連接部為設在慣性輪軸上的多溝槽。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健身車慣性輪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慣性輪軸的至少一側端頭還設有沿軸向的螺孔,該側端部的周壁設有臺階,慣性輪軸的該側端頭的周壁配合在第一軸承的內環壁上,慣性輪軸該側端部的臺階抵在第一軸承的內環的一側端面,在第一軸承的內環的另一側端面裝有一墊圈,六角螺栓通過與慣性輪軸的該側端頭的螺孔的配合將墊圈鎖固在第一軸承的內環的另一側端面上。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健身車慣性輪結構,其特徵在於進一步的,在慣性輪軸的中部設有連接盤,慣性輪軸通過連接盤與慣性輪的端面相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健身車慣性輪結構,其特徵在於進一步的,還包括二個第二軸承和一個單向軸承,慣性輪軸通過二個第二軸承和一個單向軸承與慣性輪的中心輪孔相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健身車慣性輪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慣性輪軸上的中部還設有二道環繞周壁的卡溝,二個軸用擋圈分別配合在慣性輪軸上的二卡溝處,並將二個第二軸承限位在慣性輪的中心輪孔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健身車慣性輪結構,包括左立板、右立板、二個第一軸承、慣性輪軸、左軸承座、右軸承座、慣性輪和磁力板組件,在慣性輪軸上設有一皮帶連接部,左軸承座和右軸承座分別固定在左立板和右立板上,二個第一軸承分別裝在左軸承座和右軸承座內,慣性輪軸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一軸承相連接,慣性輪軸的中部與慣性輪相連接,磁力板組件裝在左立板和右立板之間並與慣性輪處於相配合位置。該結構使慣性輪的傳動速比提高,從而增大磁力板組件對慣性輪的阻尼作用和提高了慣性輪的慣性,使得在選用相同強度的磁鐵下就能達到比原有技術更大的阻尼效果,從而降低磁鐵材料成本,降低慣性輪的材料成本。
文檔編號A63B22/08GK202355757SQ20112045434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6日
發明者餘金生, 侯巖衛, 葛勝煌 申請人:廈門奧力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