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漲圈結構型芯的臥式冷壓室鋁合金壓鑄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16:24:27 8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鑄模具,尤其涉及一種彈性漲圈結構型芯的臥式冷壓室鋁合金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
傳統的臥式冷壓室鋁合金壓鑄模具型芯為實心圓柱體或實心類圓柱體,當壓鑄件帶有嵌件時,嵌件內徑過小套不進模具型芯內,嵌件內徑與模具型芯外徑間隙過大其位置精度又差。
當螺紋嵌件性能等級要求8.8級以上時,根據GB/T3098.1-2000國家標準,嵌件必須選擇低、中碳合金鋼淬火併回火或中碳鋼淬火併回火才能達到要求,而經淬火併回火工藝處理的嵌件再進行機械加工已相當困難,因此優選工藝是將成品螺紋嵌件在壓鑄時直接預置,其後不再進行加工,如果採用傳統模具壓鑄其螺孔位置度無法達到機械加工精度水平。
新能源電動汽車輪轂電機轉子鋁合金外殼組件由:帶有導磁環嵌件的壓鑄鋁合金轉子外殼和稀土永磁體磁極組構成,對高速旋轉狀態下的動平衡和磁平衡均有要求,導磁環嵌件因內徑與壓鑄模具型芯外徑間隙產生的徑向或軸向偏移將影響輪轂電機的動平衡和磁平衡。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彈性漲圈結構型芯的臥式冷壓室鋁合金壓鑄模具。
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彈性漲圈結構型芯的臥式冷壓室鋁合金壓鑄模具,包括動模鑲塊和定模鑲塊,動模鑲塊上設置有動模腔,定模鑲塊上設置有定模腔,動模腔和定模腔配合,動模鑲塊和定模鑲塊相配合,定模鑲塊上設置有連通定模腔內的澆口,動模鑲塊的動模腔中心處內嵌設置有彈性漲圈,彈性漲圈中心內凹設置有彈簧槽,彈簧槽中心固定設置有漲胎螺栓,漲胎螺栓末端套接有圓臺狀漲胎,圓臺狀漲胎可沿漲胎螺栓移動,彈簧槽內漲胎螺栓上套接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一端接觸彈簧槽底端,另一端接觸圓臺狀漲胎。
作為優選,所述圓臺狀漲胎頂端中心設置有套接槽,套接槽與漲胎螺栓末端配合套接。
作為優選,所述動模鑲塊內橫向貫穿設置有多個退料頂針孔,每個退料頂針孔內插接有退料頂針。
作為優選,所述漲胎螺栓與彈性漲圈通過螺紋固定。通過漲胎螺栓與彈性漲圈螺紋連接便於漲胎螺栓取下。
作為優選,所述動模鑲塊中心設置中心孔。通過設置中心孔便於漲胎螺栓安裝更換。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彈性漲圈結構型芯的臥式冷壓室鋁合金壓鑄模具利用臥式冷壓室壓鑄機液壓油缸開合時產生的軸向運動和作用力,通過彈性漲圈、圓臺狀漲胎、回位彈簧等構件轉換為徑向作用力和徑向伸縮變化,從而達到漲緊或鬆開嵌件並定位的目的,利用該技術模具進行壓鑄,螺紋嵌件壓鑄預置位置精度可達到GB/T1184-1996機加工形狀和位置公差8級精度,新能源電動汽車輪轂電機外轉子殼體導磁環嵌件壓鑄同軸度精度可達到到GB/T1184-1996機加工形狀和位置公差9級,軸向偏移量控制在0.2mm以內,實現嵌件壓鑄的精確定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開模狀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合模狀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1、定模鑲塊,2、動模鑲塊,3、嵌件,4、彈性漲圈,5、漲胎螺栓,6、復位彈簧,7、圓臺狀漲胎,8,退料頂針,9、中心孔,10、彈簧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具體描述:
實施例: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一種彈性漲圈結構型芯的臥式冷壓室鋁合金壓鑄模具,包括動模鑲塊2和定模鑲塊1,動模鑲塊上設置有動模腔,定模鑲塊上設置有定模腔,動模腔和定模腔配合,動模鑲塊和定模鑲塊相配合,定模鑲塊上設置有連通定模腔內的澆口,動模鑲塊的動模腔中心處內嵌設置有彈性漲圈4,彈性漲圈中心內凹設置有彈簧槽10,彈簧槽中心固定設置有漲胎螺栓5,漲胎螺栓末端套接有圓臺狀漲胎7,圓臺狀漲胎可沿漲胎螺栓移動,彈簧槽內漲胎螺栓上套接有復位彈簧6,復位彈簧一端接觸彈簧槽底端,另一端接觸圓臺狀漲胎,圓臺狀漲胎頂端中心設置有套接槽,套接槽與漲胎螺栓末端配合套接,動模鑲塊內橫向貫穿設置有多個退料頂針孔,每個退料頂針孔內插接有退料頂針8,漲胎螺栓與彈性漲圈通過螺紋固定,動模鑲塊中心設置中心孔9。
該彈性漲圈結構型芯的臥式冷壓室鋁合金壓鑄模具使用時,
1、開機、設置、套嵌件:
接通壓鑄機電源將模具調整到開模狀態,設置好各項參數,將「嵌件3」套入「彈性漲圈」,同時將「圓臺狀漲胎」套於「漲胎螺栓末端」,「圓臺狀漲胎」接觸「嵌件」後按下啟動鈕(參見附圖1)。
2、合模:
壓鑄機液壓油缸在程序控制下推動動模向右移動,使模具合攏(參見附圖2),在合模過程中當「圓臺狀漲胎」碰到「定模鑲塊」後停止移動,而「彈性漲圈」繼續壓縮「復位彈簧」向右移動,此時「圓臺狀漲胎」逐步契入「彈性漲圈」,圓臺狀漲胎外部錐面將「彈性漲圈」擠壓,沿徑向逐步漲開,直至「嵌件」在徑向和軸向可靠夾緊並定位。
3、注入鋁合金溶液、壓射:
程控機械手將鋁合金溶液從保溫爐內按設定容量舀出並注入壓射室,壓射油缸將鋁合金溶液從壓射室推入已封閉的模腔內並按設定時間停留定型。
4、開模:
壓鑄機液壓油缸在程序控制下牽引動模向左移動,將模具打開(參見附圖1),「圓臺狀漲胎」在「復位彈簧」作用下向右移動與「彈性漲圈」脫離接觸,「彈性漲圈」在自身復位力作用下沿徑向收縮脫離對「嵌件」的漲緊。
5、頂出並取下鑄件:
壓鑄機頂出油缸在程序控制下通過設在動模上的「退料頂針」將鑄件頂出,隨後程控機械手取下鑄件並放在輸送帶上。
6、清理模腔、塗脫模劑:
程控機械手移動帶有壓縮空氣的噴頭組對動、定模腔清理,然後移動噴塗嘴向動、定模腔噴塗設定量的脫模劑。
7、進入下輪循環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較佳的方案,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