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料開閉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10:36:49

本實用新型涉及設備入料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入料開閉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入料裝置大多是採用擋板式或水龍頭式,擋板式的擋板容易折彎,密封性不好,水龍頭式大多是手動控制,控制精度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控制方便、使用效果好的入料開閉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入料開閉裝置,它包括有石棉板、開閉閥座、閥芯軸、氣缸支板、轉角氣缸,其中,氣缸支板底部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座板一端,轉角氣缸安裝在氣缸支板外側壁上,轉角氣缸連接端穿過氣缸支板與連接套一端相連接;連接套另一端與閥芯軸一端相鉸接,閥芯軸另一端套裝在開閉閥座內,座板頂部設有石棉板,開閉閥座底通過壓板安裝在石棉板上,開閉閥座頂部設有加熱板;圓柱頭螺栓由上向下依次穿過加熱板、開閉閥座、閥芯軸、壓板、石棉板後與座板連接;加熱板上設有入料孔,開閉閥座上設有與入料孔連接的過料通道,閥芯軸上設有與過料通道相配合的閥芯孔。
所述的開閉閥座一端的閥芯軸上設有軸用擋圈,軸用擋圈位於氣缸支板一側的閥芯軸上。
所述的閥芯軸與開閉閥座的接觸處設有O型密封圈。
所述的連接套一端設有凹槽,閥芯軸一端設有凸塊,凸塊活動裝配在凹槽內,並通過圓柱銷定位連接。
所述的連接套一端開有連接槽,轉角氣缸連接端與該連接槽連接,並通過平鍵定位固定。
本實用新型在採用上述方案後,轉角氣缸為90度轉角氣缸,通過轉角氣缸旋轉帶動閥芯軸轉動,使閥芯孔與過料通道配合,控制過料通道的打開與閉合,本方案採用軸式結構,軸向再通過O型密封圈密封,其強度高,密封性好,且不易變形,同時氣缸通過設備電氣系統自動控制,其控制精度高、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所有附圖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為:參見附圖1和附圖2,本實施例所述的入料開閉裝置包括有石棉板1、開閉閥座2、閥芯軸4、氣缸支板6、轉角氣缸7,其中,氣缸支板6底部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座板一端,轉角氣缸7安裝在氣缸支板6外側壁上,轉角氣缸7連接端穿過氣缸支板6與連接套10一端相連接;連接套10的該端開有連接槽,轉角氣缸7連接端與該連接槽連接,並通過平鍵8定位固定。連接套10另一端與閥芯軸4一端相鉸接,連接套10的該端設有凹槽,閥芯軸4一端設有凸塊,凸塊活動裝配在凹槽內,並通過圓柱銷11定位連接;閥芯軸4另一端套裝在開閉閥座2內,閥芯軸4與開閉閥座2的接觸處設有O型密封圈13;開閉閥座2一端的閥芯軸4上設有軸用擋圈12,軸用擋圈12位於氣缸支板6一側的閥芯軸4上;座板頂部設有石棉板1,開閉閥座2底通過壓板14安裝在石棉板1上,開閉閥座2頂部設有加熱板3;圓柱頭螺栓15由上向下依次穿過加熱板3、開閉閥座2、閥芯軸4、壓板14、石棉板1後與座板連接;加熱板3上設有入料孔,開閉閥座2上設有與入料孔連接的過料通道,閥芯軸4上設有與過料通道相配合的閥芯孔;在採用上述方案後,轉角氣缸為90度轉角氣缸,通過轉角氣缸旋轉帶動閥芯軸轉動,使閥芯孔與過料通道配合,控制過料通道的打開與閉合,本方案採用軸式結構,強度高,不易變形,同時採用氣缸操作,氣缸通過設備電氣系統自動控制,其控制精度高、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只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之形狀、原理所作的變化,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