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是文化旅遊勝地嗎(八大處不止三山)
2023-05-14 05:22:42 2
民間文學 · 八大處傳說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01 歷史悠久 文脈豐厚
八大處位於北京西山風景區南麓,是一座歷史悠久、文脈豐厚的寺廟園林,始建於隋唐,遼道宗時期於此處興建寶塔供奉一枚佛牙舍利。
1900年,寶塔同靈光寺古建築群一起被「八國聯軍」炮火摧毀,經後人鼎力修復才得以重生。如今靈光寺新山門殿廊簷之下高懸一方巨匾,匾中是「佛牙舍利塔」五個貼金大字,書法敦厚凝重,這是中國前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墨寶。
佛牙舍利可謂是八大處佛教文化興盛的源頭。1964年,由中國佛教協會主持建成的新佛牙舍利塔,以漢白玉石作塔基,以八角紅磚作塔身,十三層碧瓦密簷頂部是施金一百二十兩的鎏金寶瓶。此塔內作七層閣室,二層為佛牙舍利堂,那顆傳自遼代、飽經戰亂的釋加牟尼佛靈牙舍利,現如今正被供奉在堂內金剛寶座之上。
八大處佛牙舍利塔 圖片來源:北京非遺中心微信公眾號
八大處不僅保存著眾多古剎、石刻等實體文化遺產,還催生了許多禪林文化周邊傳說。這些傳說主要分布在寺廟景區以及附近村落,傳承方式也是以當地僧眾、百姓傳播為主。
三山(翠微山、虎頭山、青龍山)環抱下的八大處,是自然風光與人文生態相融合的典範,其中著名的「八剎」和「十二景」分別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國佛教文化和中國文人文化,留下無數詩文作品與民間軼聞,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02 八大處傳說的文學特色
八大處傳說歷史悠久,民間流傳廣泛,具有濃鬱的地域特色。不僅在石景山地區廣為流傳,而且通過南來北往的遊客和香客帶向四面八方,因此傳說具有民間文化和佛教文化雜糅的特點。1984年以後,民俗專家開始介入整理,迄今已收集50多個傳說。
這些傳說故事頗具神秘色彩,展現了人們與惡勢力鬥爭,棄惡揚善的精神,歌頌了老百姓的智慧與善良,也充分寄託了人們對善念的嚮往。
清代《鴻雪因緣圖記》 圖片來源:北京非遺中心微信公眾號
《鴻雪因緣圖記》「秘魔三宿」描繪的秘魔崖之景,是「盧師與大小青傳說」的故事場景。相傳隋朝仁壽年間,呼風喚雨的大小二青龍在八大處秘魔崖下嬉戲鬥法,導致人間時旱時澇,江南盧師馴之。改邪歸正後的二青造福蒼生,後被奉為大小青龍神。這一傳說故事不僅有碑文為憑,各種史書典籍、詩歌文章也多有記載。
這說明很多傳說並非全盤杜撰,其中也有真實部分可作歷史參考。即使演繹部分,也可看作人類精神狀態的演變資料。史實與願望相結合,在時間作用下反覆訛誤、增刪,形成了一種亦真亦假的民間文學特點。
03 入選非遺名錄
2007年,由北京市八大處公園文物工作者王少卿組織申報的「八大處傳說」項目成功入選北京市級非遺名錄。
2019年至2020年間,王少卿再次擔負起完善相關材料和拍攝申報影片的重任,終於在2021年使「八大處傳說」以民間文學類綜合第一的排名成功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
最美文物守護人 王少卿 圖片來源:首都之窗
2017年至今,王少卿組織編寫了《八大處導遊冊》和《八大處導覽圖》;策劃並配文出版了《西山八大處全境圖》長卷等;編輯出版了《八大處傳說》《八大處碑刻》《八大處詩集》《秘魔崖詩鈔》《西山名勝記》《翠微三要》等多種八大處文物書(古)籍。
04 文史資料遺存豐富
八大處文物遺存豐富,以距今1200年歷史的「八剎」之一證果寺為例,其山門殿殿額石刻「古剎證果寺」是明英宗朱祁鎮御筆;殿門外青石階左右兩通龜蚨螭首石碑均為清道光二年所立;西碑《鎮海寺舊碑記》銘文為當朝內閣大學士、著名書法家祁雋藻所書;東碑《中興秘魔崖證果寺十方住持緣起碑》為當年著名高僧崇理杲鑑撰文,南書房翰林、著名書法家程恩澤手書。
證果寺西部便是飲譽千秋的秘魔崖。崖下是一天然石室,崖壁間刻有「天然幽谷」「別有洞天」等字。臨崖有民國二十五年所建「招止亭」一座,內牆嵌石刻一方,上鐫《秘魔崖招止亭記》,作者袁翼,書者袁毓麟。
秘魔崖上的題壁詩原來不下百餘首,皆為鴻儒絕唱,然卻終為風雨所磨蝕,唯餘翁同和、寶竹坡及林琴南等聊聊數首。現僅錄翁同和律詩一首,以饗同好:
袞袞中朝彥,何人第一流。
蒼涼萬言疏,悱惻五湖舟。
直諫吾終敬,長貧爾豈愁。
何時霜葉下,同醉萬山秋。
來源 | 文旅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