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5:15:29 2
一種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其包括塑膠本體和固持在塑膠本體上的五金件,所述塑膠本體呈扁平狀,且塑膠本體具有第一插座部、第二插座部、框體部及連接第二插座部至第一插座部和框體部的連接部,所述第一插座部設有第一凹槽。本實用新型調節器支架的塑膠本體上開設有凹槽,節省了塑膠材料。
【專利說明】一種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配件,尤其涉及一種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
【背景技術】
[0002]由於交流發電機的轉子是由發動機通過皮帶驅動旋轉的,且發動機和交流發電機的速比為1.7?3,因此交流發電機轉子的轉速變化範圍非常大,這樣將引起發電機的輸出電壓發生較大變化,無法滿足汽車用電設備的工作要求。為了滿足用電設備恆定電壓的要求,交流發電機必須配用電機調節器,使其輸出電壓在發動機所有工況下基本保持恆定。現有的交流發電機調節器的結構的原理也多種多樣,隨著調節器的集成化、小型化的發展,現有的部分調節器可以將多數元器件集成封裝,而調節器上一般設有電容,電容作為較大的電子元器件一般裸露在外,而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由於工作狀態的不同,電容會經過由冷卻到發熱再冷卻的過程,容易破壞其連接處的密封性,因而容易導致電容器進水導致發電機燒壞。
[0003]現有技術請參考2013年10月16日公告的第CN 203237160 U號中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改良的調節器支架,這種調節器支架塑膠體積大,耗費塑膠材料多,製造成本高。另外現有技術CN203240202U,CN203301314U等也公開了類似的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結構,同樣存在耗費塑膠材料多的缺陷。
[0004]鑑於上述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的改進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這種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耗費塑膠材料少,製造成本低。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7]一種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其包括塑膠本體和固持在塑膠本體上的五金件,所述塑膠本體呈扁平狀,且塑膠本體具有第一插座部、第二插座部、框體部及連接第二插座部至第一插座部和框體部的連接部,所述第一插座部設有朝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座亦設有朝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槽,所述框體部設有沿前後方向貫穿塑膠本體的框口、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連接部設有沿前後方向貫穿連接部的第三定位孔,所述五金件具有埋設於塑膠本體內的鑲埋部、延伸至第一插槽內的第一接觸端子、延伸至第二插槽內的第二接觸端子、及延伸至框口內的第三接觸端子,所述第一插座部設有第一凹槽。
[0008]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調節器支架的塑膠本體上開設有凹槽,節省了塑膠材料。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如下:
[0010]進一步地,所述連接部設有第二凹槽。凹槽加多,分布設置便於更一步降低成本和保證塑膠本體的強度。[0011]進一步地,所述框體部設有第三凹槽。凹槽加多,分布設置便於更一步降低成本和保證塑膠本體的強度。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均為沿前後方向凹陷。凹陷方向相同便於模具的成型容易。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座部的第一插槽內設有兩個第一接觸端子,所述第二插座部的第二插槽內設有兩個第二接觸端子,所述框口內設有七個第三接觸端子。
[0014]進一步地,所述框體部設有用於形成框口的第一圍壁、第二圍壁、第三圍壁及第四圍壁,第一圍壁上伸出兩個第三接觸端子,第二圍壁和第三圍壁分別伸出兩個第三接觸端子。
[0015]進一步地,所述塑件本體的前後兩側均設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凹槽加多,分布設置便於更一步降低成本。
[0016]【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符合本實用新型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的立體圖。
[0018]圖2是圖1所示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的仰視圖。
[0019]圖3是圖1所示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的俯視圖。
[0020]圖4是圖3所示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的左視圖。
[0021]圖5是圖1所示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移除塑膠本體後五金件的立體圖。
[0022]其中:1.塑膠本體,11.第一插座部,111.第一插槽,112.第一凹槽,113.凸肋,114.扣鉤,12.第二插座部,121.第二插槽,122.豎直凹槽,13.框體部,131.第一定位孔,132.第二定位孔,133.框口,1331.第一圍壁,1332.第二圍壁,1333.第三圍壁,1334.第四圍壁,134.第三凹槽,135.保護膠帶,14.連接部,141.第三定位孔,142.第二凹槽,2.五金件,21.第一接觸端子,22.第二接觸端子,23.第三接觸端子。
[0023]【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5]如圖1至圖5所示為符合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其包括塑膠本體I和固持在塑膠本體I上的五金件2。
[0026]塑膠本體I呈扁平狀,且塑膠本體I具有第一插座部11、第二插座部12、框體部13及連接第二插座部12至第一插座部11和框體部13的連接部14。第一插座部11設有朝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槽111,第二插座12亦設有朝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槽121。第一插座部11的上設有兩個平行設置的凸肋113和位於兩個肋部之間的扣鉤114。第二插座部12設有豎直凹槽122,豎直凹槽122的延伸方向垂直於凸肋113的延伸方向。框體部13設有沿前後方向貫穿塑膠本體I的框口 133、第一定位孔131和第二定位孔132。連接部14設有沿前後方向貫穿連接部的第三定位孔141。
[0027]如圖4和圖5,五金件2具有埋設於塑膠本體內的鑲埋部、延伸至第一插槽111內的第一接觸端子21、延伸至第二插槽121內的第二接觸端子22、及延伸至框口 133內的第三接觸端子23。
[0028]第一插座部11設有第一凹槽112,連接部14設有第二凹槽142,框體部13設有第三凹槽134。第一凹槽112、第二凹槽142及第三凹槽134的凹陷方向相同均為沿前後方向凹陷。第一插座部11設有兩個第一凹槽112。框體部13設有兩個第三凹槽134。兩個塑件本體I的前後兩側均設有第一凹槽112、第二凹槽142及第三凹槽134。第一插座部11的第一插槽111內設有兩個第一接觸端子21,第二插座部12的第二插槽121內設有兩個第二接觸端子22,框口 133內設有七個第三接觸端子23。
[0029]如圖2和圖3所示,框體部13設有用於形成框口 133的第一圍壁1331、第二圍壁1332、第三圍壁1333及第四圍壁1334。第一圍壁1331上伸出三個第三接觸端子23,第二圍壁1332和第三圍壁1333分別伸出兩個第三接觸端子23。第二圍壁1332和第三圍壁1333面對設置,第一圍壁1331和第四圍壁1334面對設置。框體部13還設有保護膠帶135,用於保護第三接觸端子23。
[003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調節器支架的塑膠本體I上開設有凹槽,節省了塑膠材料。
[0031]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作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其包括塑膠本體和固持在塑膠本體上的五金件,所述塑膠本體呈扁平狀,且塑膠本體具有第一插座部、第二插座部、框體部及連接第二插座部至第一插座部和框體部的連接部,所述第一插座部設有朝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座亦設有朝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槽,所述框體部設有沿前後方向貫穿塑膠本體的框口、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連接部設有沿前後方向貫穿連接部的第三定位孔,所述五金件具有埋設於塑膠本體內的鑲埋部、延伸至第一插槽內的第一接觸端子、延伸至第二插槽內的第二接觸端子、及延伸至框口內的第三接觸端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插座部設有第一凹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部設有第二凹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框體部設有第三凹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均為沿前後方向凹陷。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插座部的第一插槽內設有兩個第一接觸端子,所述第二插座部的第二插槽內設有兩個第二接觸端子,所述框口內設有七個第三接觸端子。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框體部設有用於形成框口的第一圍壁、第二圍壁、第三圍壁及第四圍壁,第一圍壁上伸出三個第三接觸端子,第二圍壁和第三圍壁分別伸出兩個第三接觸端子。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交流發電機調節器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塑膠本體的前後兩側均設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
【文檔編號】H02K11/00GK203632479SQ201320763254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8日
【發明者】王勇權 申請人:湖州德卡斯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