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17:05:34 3
專利名稱: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可隨著電子設備輸入電源結構方式,而輕易改變鋰電池組電源輸出的低阻抗並聯方式的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公知的鋰電池組結構(如行動電話、PDA等電子設備所用的電池),是將多個鋰電池的正、負極分別串並聯焊接在一起,然後再分別通過導線與特殊接頭焊接,並加以包覆封裝,使該鋰電池組的特殊接頭部分露於包覆體外,以形成可供電子設備使用的電池。
雖然上述公知的鋰電池組結構在目前被廣泛使用,但是由於該多個鋰電池的正、負極以鎳帶串並聯後再分別通過導線與特殊接頭相連接,因此,易造成不均勻的高阻抗,不利於大電流放電,且導線不易固定較易斷裂,易導致有接觸不良的現象;而且由於該鋰電池組結構在製造成型後,其正、負極的位置及接頭即固定無法再行變動,因此導致每一電子設備以及每一不同廠牌的同樣電子設備皆必須要有特殊接頭及電壓的電池與之配合,而無法以單一相同電壓的電池適用於不同廠牌的同樣電子設備,造成資源的浪費及使用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包括內端面設有集電板的殼體,在該集電板上設有多個供電池電極穿過的插孔,在該電池電極穿過插孔後彎折連接在一起,並通過該集電板上的接點,將電池的電源輸出。
具有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將鋰電池組輸出電源結構重新設計,可用在不同的電子設備上,並且可按照該電子設備的實際使用狀態,實現配合不同電子設備輸入電源結構方式,而輕易改變鋰電池組輸出電源的低阻抗並聯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合狀態剖面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分解狀態圖;圖5至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11為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12為實用新型第六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1a、1b-殼體11-上蓋12-下蓋 111、121-缺口部13-插槽 2-電池 14-隔板141-對應槽21-電極 14-凹陷部3、3a、3b-集電板 31-穿孔32-接點 33-凹口321-固定孔4-導電組件 41-固定組件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及詳細說明,現配合附圖說明如下圖1及圖2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及立體外觀圖。如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包括有殼體1及多個電池2,可配合不同電子設備的輸入電源結構方式,而輕易改變電池組輸出電源的聯結方式。
殼體1包括上蓋11及下蓋12。殼體1內具有插槽13,在插槽13中插接有集電板3,在集電板3上設置有多個插孔31,且在集電板3上具有連通殼體1一面的接點32。
多個設在殼體1內的電池2,各電池2的電極21插接在集電板3的插孔31中,並將各電極21加以彎折接觸,在集電板3上形成連接,並利用各電池2的極性將接點32定義為正、負極。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合狀態剖面圖。如圖2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在組裝時,將每一電池2的電極21穿過集電板3的插孔31後,將電極21彎折連接在一起後,再將電池2裝入下蓋12內部,同時將集電板3插接在插槽13中,再將上蓋11蓋合在下蓋12上,即完成電池組的組裝。利用集電板3的接點32所定義出的正、負極與電子設備(圖中未示出)連接,即可供給電子設備電力。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分解狀態圖。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亦可在殼體1的端面兩側分別具有凹陷部14,使集電板3上的接點32與凹陷部14連通。而凹陷部14為多方向連通的凹槽,接點32具有固定孔321,固定孔321通過固定組件41將導電組件4設於各凹陷部14中,讓固定組件41與接點32電連接。同時導電組件4為可彎折的金屬板體。
圖5、圖6、圖7及圖8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如圖5、圖6、圖7及圖8所示,當本實用新型使用於不同的電子設備時,可按照該電子設備的實際使用狀態,將導電組件4以直向或橫向的方式設於具有三方向連通的凹陷部14中,並以固定組件41將導電組件4與接點32電連接,利用導電組件4以適當的設置型態與殼體1的凹陷部14相互配合,而達到隨不同的電子設備改變其供電方式。
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如圖9所示,殼體1的上、下蓋11、12的一端面可分別設置有缺口部111、121,使集電板3插接在插槽13中後,限位於缺口部111、121之間,並外露於殼體1的一端面。
圖10為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如圖10所示,殼體1的上、下蓋11、12的一端面可分別設置有集電板3a、3b,且集電板3a、3b的插孔31兩側端緣分別設置有相對應的凹口33,使上、下蓋11、12結合後,利用其相對應的各凹口33將接點32限位於其中。
圖11為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如圖11所示,殼體1的插槽13中央處設置有具有對應槽141的隔板14,能夠在插槽13中利用隔板14插接有兩集電板3,且各集電板3的對應側分別設置有多個插孔31,使各電池2的電極21插接在各集電板3的插孔31中,並將各電極21加以彎折接觸,在集電板3上形成連接,並利用各電池2的極性將接點32定義為正、負極。
圖12為實用新型第六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如圖12所示,當本實用新型應用於不同的電子設備時,可根據該電子設備的實際使用狀態,將多個殼體1、1a、1b加以疊置,本實施例為疊置三個殼體1、1a、1b。將殼體1的負極與另一殼體1a的正極以直向的方式配合凹陷部14用導電組件4加以連通,並將殼體1a的負極與另一殼體1b的正極以直向的方式配合凹陷部14用導電組件4加以連通,並通過固定組件41將導電組件4與接點32電連接,利用導電組件4以適當的設置型態連接各疊置的殼體1、1a、1b,從而達到隨不同的電子設備改變其供電方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即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集電板,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其上具有多個插孔及接點;以及多個鋰電池,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所述電池的電極插入所述插孔中並連接在一起,形成鋰電池組。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包括上蓋及下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內具有用於插接所述集電板的插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集集電板上的接點定義出電源正、負極。
5.一種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在其端面兩側分別具有凹陷部;集電板,設在所述殼體內部,其上具有至少一組接點,所述接點與所述凹陷部形成相通狀態;多個鋰電池,設置在所述殼體內,所述鋰電池的電極連接在集電板上;以及多個導電組件,設置在所述凹陷部中,所述導通組件與接點電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接點具有固定孔。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凹陷部為至少三方向連通的凹槽。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電組件為彎折的金屬板體。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電組件通過固定組件固接在所述接點上。
10.一種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其上具有多個穿孔及固定孔;接點,設置在所述固定孔上;多個鋰電池,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所述電池的電極穿過所述穿孔並連接在一起,形成鋰電池組。
專利摘要一種鋰電池組的低阻抗結構,包括有殼體及多個鋰電池,在該殼體內設有集電板,在該集電板上設有多個供鋰電池電極聯結的插孔,當該電池電極穿過該插孔後,彎折連接在一起,並通過該集電板上的接點,將鋰電池的電源輸出,利用上述的結構形成可隨著電子設備輸入電源結構方式,而輕易改變鋰電池組電源輸出的低阻抗聯結方式。
文檔編號H01M2/10GK2847547SQ20052011448
公開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28日
發明者程敬義, 黃漢文, 林建忠 申請人:有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