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殺年豬的風俗(雲南大理白族抬龍進廟)
2023-10-14 16:58:48 2
年俗,顧名思義,即過年的習俗,多指春節習俗。它一般從農曆臘月初八開始,要進行祭灶、守歲、拜年、祭財神、逛廟會等種種風俗活動,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歷時一個多月。而小編作為土生土長的白族,將以雲南大理排營地區為例,為大家介紹白族的春節——本主節,本主節彰顯出了與中國傳統不同的過年特色。
白族女孩身穿民族服飾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種宗教信仰「本主」有祖先和主人的含義。白族人認為本主具有保護村莊,掌管村民生死禍福的作用。本主崇拜是一種多神崇拜,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本主。在排營白族地區,每年農曆正月初二開始,直至正月二十,都有「接本主過節」的習俗,排營地區一年一度的本主節尤為隆重。
每年正月初二,是排營西村百姓迎接本主進村的大喜之日,家家戶戶都把這天當作殺年豬的最佳時候。天還未亮,從西村上營到下營的河溝邊就擠滿了燙豬灶,沿路燈籠、火把通明。人們在家把年豬殺好後,抬到燙豬灶旁,把豬毛打整乾淨,又用稻草或麥稈把豬身重燒一遍,清洗結束後割下豬首、豬腳、豬尾,拿回家煮熟後準備用來供奉本主。
殺年豬是少數民族和漢族重要的傳統年俗
早上七點鐘。西村龍管事、聖諭壇、蓮池會齋眾們,帶著幾天前安排的青壯年耍龍隊、古洞經樂隊、錢鞭隊到西村大廟迎接本主。一路上鑼鼓喧天,吶齊鳴,人們拾著大黃龍要進大廟。
這裡有一個老規矩,進入大廟,耍龍只能在二殿前耍,不得入大殿。據說,很多年前人們不知廟規,把龍耍進大殿。當時大殿本主前方塑有兩條護法神龍,一條青、一條黃,盤踞在大殿的中柱上。喧鬧的鑼鼓聲驚動了兩條神龍,突然間兩條龍張牙舞爪全部動起來,掀翻了屋頂,嚇得大家四散奔逃。自那以後,眾人再也不敢耍龍進大殿了。
西村齋眾們進入大殿後,聖諭壇掌運師安排執事人員布置香案,擺上果品齋飯,虔誠禱告本主並告知來由。連池會老奶奶念拜一段本主經,結束後,龍管事帶領青年們上壇叩頭,然後年輕人爬上案臺,七手八腳抱起本主及四位文武官員,將其安放在轎內,一路上奏樂,耍龍隊、錢鞭隊、洞經古樂隊、文娛隊載歌載舞,熱熱鬧鬧地把本主接回本村佛棚裡。
熱情好客是白族本主節的主題之一白族人歷來就有熱情好客的優良習俗,每年本主節前幾天村中主人要到各村邀請親友做客,哪怕路程再遠,也要親自上門邀請其光臨。
白族本主節的聚會
在佛會節這幾天,各村都有「拉客」的習俗,各地來的親友不多,未免顯得「客少主人多」,各家都爭先恐後去請客人進家吃飯,即使陌生人也要拉上幾個,免得別人議論這家人「小氣」「捨不得開灶」,甚至有「叫花子」出現,也要把他叫去請飯。
熱鬧的節日氛圍離不開耍龍的正月初二、初三是西村的接本主正會,初四的早飯後,甸頭村的齋眾及村民耍著青龍,帶著歌舞隊、錢鞭隊,相約到西村「恭迎聖駕」。隊伍所走之路必須是正道,不能貪圖方便抄小路。大家手裡都捏著一對紅香,表示誠心誠意迎接本主。西村和甸頭村歷來相處甚好,當甸頭的大青龍來到村口時,西村的兄弟黃龍用滾龍的方式迎接貴賓。兩龍相遇後。兩條龍並駕齊驅,耍著滾龍進入佛棚。雙方在本主臺前耍龍恭賀,表演花燈節目、歌舞、打錢鞭。
正月初七至初十是排營街的佛會。整個排營壩子最熱鬧的算是初十這天了。排營歡送本主,巖淜又來迎接。巖淜耍的是一條大黑龍,排營耍的是一條大青龍,耍龍的技巧各有特色。巖淜耍龍的人穿的是清一色的白族服飾,白內衣、馬褂,其頭飾和涼鞋上除人工刺繡的很多花草外,還釘上五顏六色的瓔珞,在耍龍跳動中,更顯出白族特有風格。白族霸王鞭是最出名的了,由男女對打,姿勢和動作非常嫻熟。
白族「繞三靈」習俗
除此之外,還有白族的「繞三靈」,男女對答時全是採用白語,你問我答,既生動又活潑,聽了叫人忍俊不禁。只要氣勢雄壯又宛轉悠揚的耍龍調一開始,立馬嗩吶、笛子、二胡齊奏,附和著鑼、鼓、鈸、鑔的鏗鏘之聲,讓所有人都感到精神振奮。
白族本主節的祭祀與供奉而巖淜村的接佛隊伍,則抬著本主老爺,飛快地跑回本村,把本主安放在佛棚大壇之上。此時,供奉三牲禮品的人潮水般湧來,十分擁擠。
四家村的會期緊接巖湖之後。接著是回子營和白塔,他們的會期只有一天,然後由風山村來接。
白族的民居建築
正月十七日,風山村更為繁忙。各戶自覺打掃衛生,大小巷道煥然一新。各家門戶又重新張貼新楹聯迎本主,籌備美味佳餚款待賓客。佛棚裡本主還未駕到卻早已燈燭輝煌,各家豬首三牲、素齋素饌早已備齊,只等本主駕臨。當眾人將本主迎到村口時,早已預備好的火銃連響三聲,表示本主老爺已經進村了。本主所到之處,各家門口燃起鞭炮。將本主安放好後,各家各戶按先來後到的順序向本主供齋。
正月二十日卯時是本主老爺回壇之時。天剛亮明,各家把煮好的元宵用託盤端到本主像前敬獻,然後端回家去,這時一家人才能吃元宵。早飯過後,大家不約而同地聚集在佛前聽候安排。各巷道口站滿了人,人們手裡都捏著一對紅香,歡送本主起駕回壇。
白族本主節祭祀儀式
聖諭運司儀喊:「送駕儀式開始,壇前肅靜,執事者各司其事。司鼓者起三通。向本主敬獻茗茶。向本主敬獻三齋素饌。向本主九叩首。本主起駕。」此時年輕力壯的青年們爬上佛臺,抱起本主及幾尊文武佛像,將其安放在轎內,由新婚男子和未婚青年抬著前行,耍龍舞獅隊緊跟,然後是花燈歌舞隊、霸王鞭隊、蓮池會齋眾。隊伍浩浩蕩蕩向西村大廟進發,將本主抬回大殿安放完,正好是日出卯時。
這就是白族本主節接本主直至送本主的全部過程。本主節就是白族人民的「春節」。從本主節的各種儀式中,反映了白家兒女勤勞樸實、熱情好客的特點,也展現了白族人民獨特的文化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