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用壺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23:46:04 1
專利名稱:多功能用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用壺。
背景技術:
現在的盛放液體的壺的壺內只有一個容器,通常只能盛放一種液體,不能混合的液體不能盛放在同一把壺內,而現在的家庭或請客喝飲料的時候,不同的人愛好不同的飲料,為了飲料的倒取和加熱的方便通常將飲料倒入壺中,由於飲料的種類的不同所以需要多把壺來盛放不同的飲料,這樣會佔據很多空間,而且不方便使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多功能用壺,它能夠盛放不同種類的液體,而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壺體、壺蓋、壺嘴、壺把,所述壺體內底部設有一旋轉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若干個壺膽,所述壺膽頂部設有開口,所述壺體底部設有連通所述壺體的內腔和所述壺嘴的通孔,所述壺膽底部靠近所述壺體內表面的一側設有與所述通孔相配合的連通口,所述連通口上分別鉸接有密封片,所述密封片緊密頂靠在所述壺體內壁上,所述壺蓋上設有分別與壺膽開口相適配的密封圈,所述壺蓋上設有一小孔,所述小孔位於其中一密封圈內。作為一種優選,所述壺蓋為透明的壺蓋。作為一種優選,所述壺膽的數量為2至4個。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壺膽內可以盛放不同的飲料,需要倒哪種飲料就可以將相對應盛放飲料的壺膽旋轉至壺嘴處,將帶小孔的那個密封圈蓋在處於壺嘴處的壺膽上,此時密封片位於通孔處,拿起壺把倒飲料時,由於液壓和密封片自身的自重,密封片打開,飲料就會從壺嘴中倒出來了,需要換飲料時,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由於所述壺蓋為透明的壺蓋,可以從壺蓋上看見壺膽內的飲料從而分辨壺膽內的飲料種類。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無壺蓋情況下的俯視圖;圖中1,壺蓋;11,小孔;12,密封圈;2,壺體;3,壺膽;31,開口 ;32,連通口 ;33,密
封片;4,壺嘴;5,壺把;6,旋轉底座;7,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和圖2共同所示,多功能用壺,包括壺體2、壺蓋1、壺嘴4、壺把5,所述壺體2內底部設有一旋轉底座6,所述旋轉底座上設有若干個壺膽3,所述壺膽3頂部設有開口 31,所述壺體2底部設有連通所述壺體2的內腔和所述壺嘴4的通孔7,所述壺膽3底部靠近所述壺體2內表面的一側設有與所述通孔7相配合的連通口 32,所述連通口 32上分別鉸接有密封片33,所述密封片33緊密頂靠在所述壺體2內壁上,所述壺蓋1上設有分別與壺膽2開口相適配的密封圈12,所述壺蓋1上設有一小孔11,所述小孔11位於其中一密封圈內。所述壺蓋1為透明的壺蓋1,所述壺膽3的數量為2至4個,圖2所示壺膽3為4 個時的情況。使用時,將不同的壺膽3內倒入不同的飲料,需要倒那種飲料的時候,轉動壺蓋1, 由壺蓋1帶動壺膽3將相應的壺膽3轉動至壺嘴4處,使壺膽3的連通口 32處於通孔7的位置,將壺蓋1上有小孔11的密封圈12蓋在靠近壺嘴4的壺膽3上,拿起壺把5倒飲料時, 由於液壓和密封片33自身的自重,密封片33打開,壺膽3和壺嘴4連通,這樣就可以將壺膽3內所需的飲料倒出來,其它壺膽3的連通口 32在密封片33和壺體2內壁的作用下是關閉狀態,並且開口 31處有密封圈12密封,液體不會流出來。
權利要求1.多功能用壺,包括壺體、壺蓋、壺嘴、壺把,其特徵在於所述壺體內底部設有一旋轉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若干個壺膽,所述壺膽頂部設有開口,所述壺體底部設有連通所述壺體的內腔和所述壺嘴的通孔,所述壺膽底部靠近所述壺體內表面的一側設有與所述通孔相配合的連通口,所述連通口上分別鉸接有密封片,所述密封片緊密頂靠在所述壺體內壁上, 所述壺蓋上設有分別與壺膽開口相適配的密封圈,所述壺蓋上設有一小孔,所述小孔位於其中一密封圈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用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壺蓋為透明的壺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用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壺膽的數量為2至4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用壺,包括壺體、壺蓋、壺嘴、壺把,所述壺體內底部設有一旋轉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若干個壺膽,所述壺膽頂部設有開口,所述壺體底部設有連通所述壺體的內腔和所述壺嘴的通孔,所述壺膽底部靠近所述壺體內表面的一側設有與所述通孔相配合的連通口,所述連通口上分別鉸接有密封片,所述密封片緊密頂靠在所述壺體內壁上,所述壺蓋上設有分別與壺膽開口相適配的密封圈,所述壺蓋上設有一小孔,所述小孔位於其中一密封圈內。這樣可以在壺膽內盛放不同的飲料,需要倒哪種飲料就可以將相對應盛放飲料的壺膽旋轉至壺嘴處,將帶小孔的那個密封圈蓋在此壺膽上,就可以倒出所需飲料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A47G19/12GK201968319SQ20102067016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0日
發明者劉楊, 王萍, 陳明彩 申請人:山東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