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解析:湖南祁劇的歷史及其來源

2023-10-12 10:55:54

  祁劇是湖南的地方戲劇種之一。又被稱為是祁陽班子。民國時期被稱為是祁陽戲後因形成於祁陽從而得名為祁劇。祁劇的分布較廣。特別是在湖南一代,如果你還不太了解祁劇沒關係,本期戲曲大全,小編就來為你詳細解析祁劇的歷史發展。快來看看吧!

  祁劇是湖南地方大戲劇種之一,它又稱祁陽班子,民國初年稱「祁陽戲」,清末又名「楚南戲」,因形成於祁陽而得名。祁劇廣泛流行於湖南省的祁陽、衡陽、邵陽、零陵、郴州、懷化等地區,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全州、桂林、平樂、柳州和贛南、粵北、閩西一帶。

  祁劇源於弋陽腔,是明初傳入祁陽後與地方藝術相融合,長期演變而逐漸形成的。據說為明永樂年間(1403-1424),當時弋陽腔隨江西移民傳至祁陽,逐漸傳播形成。弋陽腔最早的劇目是《目連傳》,其被稱為祁劇高腔之祖。祁劇在明代後期,已成為湖南流行較廣的劇種。據清代同治九年修纂的《祁陽縣誌·藝文志》記載,明朝末期,祁陽地方已經有了較為健全體制的戲班活動。

  高腔是祁劇最早的聲腔,清朝康熙後期,祁劇在先後融合了徽調、漢調和西黃腔之後,逐漸形成了彈腔(南北路)。後彈劇在發展過程中,南路有受宜黃戲的交流影響。隨著其流行和劇目及表演藝術的變化,祁劇聲腔形式日益豐富。

  清朝康熙、乾隆時期,祁劇社有較大的流傳和發展,向外遍及廣西、廣東、江西、福建等省。祁劇著名班社在清嘉慶年間有吉祥班、老四喜班等。鹹豐、同治(1851-1874)以後,祁劇有了全面的發展,眾多新劇社、劇目和名家不斷湧現。

  當時的班社有科班、中班、江湖班三種:一、科班。一般的藝員入科三年才滿師,期間的活動都在科班內。早期的科班在白水、零陵、貴恙、祁陽等地活動。二、中班。一般在學徒出科後,還要再幫師三年。

  學徒在次期間仍然一邊唱戲,一邊學戲,有微波的收入,這段時間被稱為「中班」。三、江湖班。最早的江湖班是老春花班,在康熙年間就在武崗一帶進行演出活動。乾隆年間有諸如慶芳班、瑞華班、新喜堂班等光緒年間著名班社有榮慶班、老永和班等。清朝末年的四喜班、榮慶班、老永和班和天仙園,合起來被稱作「四大名班」。

  在祁劇界,藝人們有「三去贛南」之說,第一批在乾隆時期;第二批是仁和班在同治末年;第三批是福興班在清朝末期民國初年。道光帝時期,藝人龍明信帶領的新福祥班在江西寧化著名一時。民國時期,祁劇第一個女子科班麗華班於1933年在祁陽洪橋創辦。

  新中國建國後,劇團發展興盛。1956年時,湖南全省有祁劇社團29個,共有1972人參與從事。從1958年起,不斷創作現代劇作,如《送糧》、《新坡將軍》等。在1960年,湖南省祁劇藝術團匯報演出了《鬧嚴府》;同年,還開始興建湖南省祁劇院。

  1963年在省戲曲學院設立祁劇科,開始招收專業學員。十年動亂,使祁劇藝術備受摧殘,1978年以來,才漸漸恢復起來,1980年底,湖南省文化局組織全省祁劇教學演出,組織評選出二十四個優秀劇目錄相、從而為祁劇保留了眾多的許多優秀劇目表演藝術材料,為祁劇的保存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你可能也喜歡:


傳統戲劇之一:梅花大鼓
面臨失傳的閩西客家十番音樂
傳統文化:傳統漢族服飾文化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同类文章

湖南衛視2020片單出爐 流量和實力齊頭並進

  湖南衛視向來都是衛視臺的領軍人物,推出了不少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好劇,而最近,湖南衛視2020招商大會舉行,2020年的影視劇片單也出爐了。從這份片單來看,既有新進的流量小生的劇,也有頗具爆款的實力劇,可謂是流量和實力兩頭抓,顯示出湖南衛視的野心!下面我們一起去戲劇文化那裡看看這份片單吧!  金鷹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

廬劇文化之《五女拜壽》劇情簡介

  廬劇《五女拜壽》講述的是楊繼康被株連削職為民後,爭先恐後拜壽的五個女兒只有被嫌棄的養女願意收留題目,後楊繼康沉冤得雪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廬劇文化中具體看看《五女拜壽》的劇情吧。  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嚴嵩專橫擅權深為不滿,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期,眾女兒女婿均奉厚禮進

廬劇文化之《老先生討學錢》唱詞

  廬劇,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接下來,廬劇文化要介紹的是《老先生討學錢》的唱詞,一起去看看吧。  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蕩蕩乎走出門庭  一路走來一路行來來往往都是人  家家都把那年來過小

戲曲文化說,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本期的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

眉戶戲文化傳承:刺目勸學的劇情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考取狀元的典故不少,其故事情節或讓人深受鼓舞,或讓人義憤填膺,或唏噓不已。今天,要介紹的眉戶戲劇目之一《刺目勸學》,也與考取狀元相關,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刺目勸學》也叫《曲江歌女》又名《曲江打子》。故事發生在唐代曲江池畔,見文於唐白行簡李娃傳。  唐、常州

京韻大鼓名家有誰,及其代表作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且看本期的。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

一步一個腳印,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淮海戲的發展歷程吧,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1、正式定名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為「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

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山西的北路梆子,在山西的戲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當然在不可替代的價值裡,就有創造價值的人,本期梆子戲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卡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戲劇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山西分會二屆理事、三屆副主席、四屆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二、三、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