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防黴紙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7:17: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防黴粒子的可分解紙張,具體涉及一種環保防黴紙。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紙張按照其成分可概分為兩大類,一為木漿紙,另一為合成紙。木漿紙以木漿為主要原料,取得原料時需砍伐大量樹木,已成為破壞環境平衡的重要問題。合成紙雖然沒有砍伐樹木的問題,但製造過程所耗用的能源、製程產生廢水的處理及排放、所選用的化學合成材料以及廢棄後無法分解等問題,造成另一種環境汙染。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木漿紙與合成紙對於環境破壞和汙染的問題,本創作提出一種對環境友善的可分解的紙張,並搭配油墨後始具有防黴抗菌功效的環保防黴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環保防黴紙,包括:一由可分解材料所構成的第一膜層,該第一膜層具有一第一表面和與該第一表面相對的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為平滑面,該第二表面具有一結合結構;一由可吸滲防黴粒子或成分的油墨所構成的第二膜層,該第二膜層通過所述之結合構造結合於該第一膜層的第二表面。
較佳的,該結合結構為形成於該第二表面的不規則凹凸構造。
較佳的,該結合結構為形成於該第二表面的規則凹凸構造。
較佳的,該第二膜層全面覆蓋該第一膜層的第二表面。
較佳的,該第二膜層部分覆蓋該第一膜層的第二表面。
較佳的,該第二膜層是由數個入滲防黴粒子的油墨所構成。
較佳的,該第二膜層的厚度大於該第一膜層的厚度。
本實用新型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在自然環境中可自動分解的環保紙張,且該環保紙張具有防黴抗菌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環保防黴紙由兩個膜層疊加結合,結構精簡。
本實用新型環保防黴紙以凹凸形狀的結合結構做為第一膜層和第二膜層的結合基礎,通過該結合結構增加第一膜層和第二膜層的結合面積,不需施用黏著劑,該第一膜層和該第二膜層仍可穩固結合,並且進一步將防黴粒子維持在該環保防黴紙上。
附圖說明
圖1為環保防黴紙第一實施例剖面圖。
圖2為環保防黴紙第二實施例剖面圖。
圖3為環保防黴紙第三實施例剖面圖。
圖4為環保防黴紙使用示意圖。
其中:10、環保防黴紙,11、第一膜層,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3、結合結構,12、第二膜層,13、油墨,30、物品/鞋子,31、鞋盒。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於說明上述實用新型內容一欄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茲以具體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種不同對象系按適於說明的比例、尺寸、變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繪,而非按實際組件的比例予以繪製,合先敘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環保防黴紙10,包括:由可分解材料所構成的第一膜層11,該第一膜層11具有一第一表面111和與該第一表面111相對的一第二表面112;該第一表面111為平滑面,該第二表面112具有一結合結構113;通過該結合結構113,該第一膜層11的第二表面112結合一由可吸滲防黴粒子或成分的油墨所構成的第二膜層12。
如圖1所示,所述的結合結構113為該第一膜層11於製程中未經加工而自然形成的粗糙表面,該粗糙表面是不規則凹凸形狀,因此該結合結構113為不規則凹凸構造。
如圖2所示,所述的結合結構113為該第一膜層11於製程中經加工而成型的規則凹凸表面,因此該結合結構113為規則凹凸形狀。在圖2中,該規則凹凸的結合結構113的斷面形狀為鋸齒狀或波浪狀。
所述的結合結構113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第二膜層12與第一膜層11的接觸面積,使第二膜層12可更穩固的結合於第一膜層11,而無輕易脫落之虞。此外,該結合結構113也增加了第二膜層12的量及厚度,通過增加該可吸滲防黴粒子或成分的油墨量,增進該環保防黴紙10的防黴效果。
如圖1和圖2所示,該第二膜層12是全面覆蓋該第一膜層11的第二表面112。
如圖3所示,該第二膜層12是部分覆蓋該第一膜層11的第二表面112。且該第二膜層12是由數個可吸滲防黴粒子或成分的油墨13所構成的。
如圖1至3所示,該第二膜層12的厚度大於該第一膜層11的厚度。
如圖4所示,該環保防黴紙10可包覆任何需要防黴保護的物品30,例如鞋子。在圖例中,由環保防黴紙10包覆的鞋子30放置於鞋盒31中,可以保護鞋子,減少潮溼生黴的機率。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膜層11的可分解材料包含聚乳酸樹脂、無機礦粉、發泡劑膠料及助劑。聚乳酸樹脂主要由植物澱粉提煉,適當的植物澱粉的例子包括樹薯澱粉、地瓜澱粉、高梁澱粉、玉米澱粉及小麥澱粉等。無機礦粉,例如碳酸鈣、硫酸鈣、硫酸鋇、高嶺土、雲母粉、氧化鋅、白雲石粉、矽酸鈣、玻璃纖維、空心玻璃微珠、矽石粉、白堊粉、滑石粉、二氧化鈦、二氧化矽、膨潤土、白土、硅藻土及其混合物。發泡劑膠料可為任何習知者,例如由聚乳酸樹脂(PLA)及發泡劑所組成者。所述發泡劑可為任何習知的發泡劑,例如經改質的偶氮二甲醯胺或碳酸氫鈉。助劑可為任何習知者,例如可使用滑劑(分散劑)、偶合劑及抗靜電劑等習用原料。滑劑可為硬脂酸鈣、硬脂酸鋅、硬脂酸鎂、N-油基棕櫚酸醯胺,偶合劑可為β-(3,4-環氧基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抗靜電劑可為N,N-雙(2-羥乙基)硬脂醯胺及N,N-雙(2-羥乙基)椰子胺。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第二膜層12的油墨亦為此技藝中已知,例如可使用二氧化矽、二氧化鈦、碳酸鈣、三氧化鋁、白土及硫酸鋇。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防黴粒子亦為此技藝中已知,例如:季銨鹽衍生物、酚類(如苯酚)、氯酚類(如五氯酚)、有機汞鹽(如油酸苯基汞)、有機銅鹽(如8-羥基喹啉銅)、有機錫鹽(如氯化三乙或三丁基錫等),及無機鹽硫酸銅、氯化汞、氟化鈉、奈米矽片、銅離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