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變速箱換擋連杆角撐板的高頻淬火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3-07-02 21:23:26 1
汽車變速箱換擋連杆角撐板的高頻淬火工裝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變速箱換擋連杆角撐板的高頻淬火工裝,其特徵在於:包括角撐板夾具,高頻淬火感應器;所述角撐板夾具具有支撐平面,所述支撐平面的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圓弧形凹槽,支撐平面上設有一對凸塊,所述凸塊插入角撐板上的插槽,兩個角撐板固定在所述支撐平面上,其各自弧形工作面朝內,並在所述圓弧形凹槽內部呈對稱布置;所述高頻淬火感應器固定在高頻淬火設備上,並能夠隨設備上下移動,包括上端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與下端噴淋盒連通,所述噴淋盒呈橢圓狀或扁平狀,其兩側面距離略小於兩個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之間的間距,並分別與兩個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相對應,所述噴淋盒上方設置與所述噴淋盒仿形的高頻淬火導磁體。
【專利說明】汽車變速箱換擋連杆角撐板的高頻淬火工裝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變速箱零件的高頻淬火工裝,具體來說,是一種汽車變速箱換擋連杆角撐板的高頻淬火工裝,屬於汽車配件生產的工裝夾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角撐板是汽車變速箱零件。參見圖1、2,換擋軸4轉動時,帶動連杆2在角撐板I上來回移動,連杆2相當於活動鍵,使鎖止槓桿3跟鎖止盤達到鎖止的功能,鎖止盤圖中未表示出來。角撐板直接的工作面是用於支撐連杆2的弧形面,該弧形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製作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淬火。
[0003]高頻淬火多數用於工業金屬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產生一定的感應電流,迅速加熱零件表面,然後迅速淬火的一種金屬熱處理方法。
[0004]角撐板具有特定的結構,具有一個內凹的弧形工作面,與弧形工作面相反方向具有一個插槽,用於對角撐板進行裝配固定。
[0005]在對角撐板進行高頻淬火時,一般會利用這個插槽將其安裝在工裝夾具上,實現定位。現有的定位方式請參見圖4-6,工裝夾具上可以定位I個角撐板,通過高頻淬火感應器上的圓形的導磁體與弧形面位置對應,隔開一定距離,進行瞬間高溫加熱,然後導磁體移開,設備上的水管自動開啟,對角撐板位置進行噴水降溫,實現高頻淬火。
[0006]這種高頻淬火的方式一個工位只能對一個角撐板進行高頻淬火,高頻淬火的速度較慢,效率較低。
[0007]此外,使用獨立的噴水冷卻管道,進行噴水冷卻,需要先將感應器的導磁體與工件分離一端距離,而無法在高溫加熱後第一時間進行噴水降溫,導致淬火效果不佳;而且採用額外的水管噴水降溫,水管必須避開感應器的位置,只能與工件相距較長距離,水流與工件圓弧面接觸不夠充分,也接觸不夠及時,也導致了淬火效果不佳。
【發明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汽車變速箱換擋連杆角撐板的高頻淬火,一個工位只能對一個角撐板進行高頻淬火,高頻淬火的速度較慢,效率較低;噴水冷卻時,無法在高溫加熱後第一時間進行噴水降溫,而且水管與工件相距較長距離,水流與工件圓弧面接觸不夠充分,也接觸不夠及時,都導致了淬火效果不佳。
[0009]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0010]一種汽車變速箱換擋連杆角撐板的高頻淬火工裝,其特徵在於:包括角撐板夾具5,高頻淬火感應器6;所述角撐板夾具5具有支撐平面,所述支撐平面的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圓弧形凹槽502,支撐平面上設有一對凸塊501,所述凸塊501插入角撐板I上的插槽,兩個角撐板固定在所述支撐平面上,其各自弧形工作面朝內,並在所述圓弧形凹槽502內部呈對稱布置;所述高頻淬火感應器6固定在高頻淬火設備上,並能夠隨設備上下移動,包括上端的注水管601,所述注水管601與下端噴淋盒606連通,所述噴淋盒606呈橢圓狀或扁平狀,其兩側面距離略小於兩個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之間的間距,並分別與兩個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相對應,所述噴淋盒606上方設置與所述噴淋盒606仿形的高頻淬火導磁體607。
[0011]進一步的,所述注水管601與噴淋盒606之間還分別設有一對接口 602、604,所述
一對接口通過軟管連接。
[0012]進一步的,所述高頻淬火感應器6的下部還設有壓塊605,所述壓塊605觸碰所述圓弧形凹槽502的槽平面時,所述高頻淬火導磁體607與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位於同一高度。
[0013]一種上述高頻淬火工裝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兩個角撐板I固定在角撐板夾具5的支撐平面上;高頻淬火感應器6隨設備向下移動,壓塊605壓在圓弧形凹槽502的槽平面上;高頻淬火導磁體607對兩個角撐板I的弧形工作面加熱;高頻淬火導磁體607隨設備向上移動,使噴淋盒606與兩個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位於同一高度;注水管601注水,水流經噴淋盒606向四周噴出,完成高頻淬火。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0015]I)實現了一個工位上同時對兩個角撐板進行高頻淬火,提高了高頻淬火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節約了電能。
[0016]2)採用與橢圓形或扁平形的噴淋盒,其結構與高頻淬火導磁體相仿形,直接對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進行噴淋,使弧形工作面與水流充分接觸,淬火效果更好。
[0017]3)高頻淬火導磁體在完成高溫加熱後,只需稍微向上移動一小段距離,就能實現將噴淋盒與待噴淋的弧形工作面相對應,所以從高溫加熱完成到噴淋之間的時間間隔更短,噴淋更及時,淬火效果更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汽車變速箱換擋連杆角撐板固定在汽車變速箱內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圖1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0020]圖3是角撐板的立體示意圖。
[0021]圖4是現有的角撐板在進行高頻淬火時,將角撐板固定在夾具上時的立體示意圖。
[0022]圖5是圖4的主視圖。
[0023]圖6是圖5的俯視圖。
[0024]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高頻淬火工裝中,對角撐板進行定位的夾具的主視圖。
[0025]圖8是圖7的俯視圖。
[0026]圖9是圖7的左視圖。
[0027]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高頻淬火工裝中,高頻淬火感應器的立體示意圖。
[0028]圖11是圖10的主視圖。
[0029]圖12是圖11的俯視圖。
[0030]圖中,1、角撐板,2、連杆,3、鎖止槓桿,4、換擋軸,5、角撐板夾具,6、高頻淬火感應器,501、凸塊,502、圓弧形凹槽,601、注水管,602、注水管下端接口,603、固定板,604、與注水管下端接口相連通的接口,605、壓塊,606、噴淋盒,607、高頻淬火導磁體。【具體實施方式】
[0031 ]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32]參見圖7-12,一種汽車變速箱換擋連杆角撐板的高頻淬火工裝,包括角撐板夾具5,高頻淬火感應器6 ;所述角撐板夾具5具有支撐平面,所述支撐平面的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圓弧形凹槽502,支撐平面上設有一對凸塊501,所述凸塊501插入角撐板I上的插槽,兩個角撐板固定在所述支撐平面上,其各自弧形工作面朝內,並在所述圓弧形凹槽502內部呈對稱布置;所述高頻淬火感應器6固定在高頻淬火設備上,並能夠隨設備上下移動,包括上端的注水管601,所述注水管601與下端噴淋盒606連通,所述噴淋盒606呈橢圓狀或扁平狀,其兩側面距離略小於兩個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之間的間距,並分別與兩個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相對應,所述噴淋盒606上方設置與所述噴淋盒606仿形的高頻淬火導磁體607。
[0033]注水管601與噴淋盒606之間還分別設有一對接口 602、604,所述一對接口通過軟管連接。這種中間一段採用軟管的連接方式優化了注水管路的結構,使得導磁體通電線路與水流線路更容易集成在一個裝置上,結構布置更合理。
[0034]高頻淬火感應器6的下部還設有壓塊605,所述壓塊605觸碰所述圓弧形凹槽502的槽平面時,所述高頻淬火導磁體607與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位於同一高度,採用壓塊進行高度限制,使得高度控制更精確。
[0035]其具體工作步驟如下:將兩個角撐板I固定在角撐板夾具5的支撐平面上;高頻淬火感應器6隨設備向下移動,壓塊605壓在圓弧形凹槽502的槽平面上;高頻淬火導磁體607對兩個角撐板I的弧形工作面加熱;高頻淬火導磁體607隨設備向上移動,使噴淋盒606與兩個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位於同一高度;注水管601注水,水流經噴淋盒606向四周噴出,完成高頻淬火。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變速箱換擋連杆角撐板的高頻淬火工裝,其特徵在於: 包括角撐板夾具(5),高頻淬火感應器(6); 所述角撐板夾具(5)具有支撐平面,所述支撐平面的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圓弧形凹槽(502),支撐平面上設有一對凸塊(501),所述凸塊(501)插入角撐板(I)上的插槽,兩個角撐板固定在所述支撐平面上,其各自弧形工作面朝內,並在所述圓弧形凹槽(502)內部呈對稱布置; 所述高頻淬火感應器(6 )固定在高頻淬火設備上,並能夠隨設備上下移動,包括上端的注水管(601),所述注水管(601)與下端噴淋盒(606 )連通,所述噴淋盒(606 )呈橢圓狀或扁平狀,其兩側面距離略小於兩個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之間的間距,並分別與兩個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相對應,所述噴淋盒(606)上方設置與所述噴淋盒(606)仿形的高頻淬火導磁體(60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淬火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注水管(601)與噴淋盒(606)之間還分別設有一對接口( 602、604 ),所述一對接口通過軟管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淬火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高頻淬火感應器(6)的下部還設有壓塊(605),所述壓塊(605)觸碰所述圓弧形凹槽(502)的槽平面時,所述高頻淬火導磁體(607)與角撐板的弧形工作面位於同一高度。
【文檔編號】C21D1/10GK203559076SQ201320472571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日
【發明者】王偉林, 龍英軍, 潘秀龍 申請人:上海蒙塔薩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