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建築業轉型新動能推進裝配式建築快速發展
2023-04-02 11:02:05 1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確立了健全標準規範體系、創新裝配式建築設計和優化部品部件生產等八項主要任務。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築具有鮮明的特點:生產和裝配需要標準化設計;建築構配件及部品以工廠生產為主;工地現場施工以裝配為主、溼作業少;結構構配件的裝配和建築內裝裝配實現系統集成;易實現節能降耗和可持續使用,具備綠色建築的典型特徵;設計、生產、施工、裝修和運維一體化,必須全鏈條依靠信息化應用。這些特點,也與當前建築業「信息化、規範化、標準化」建設要求相契合。
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築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在《指導意見》的推動下,裝配式建築發展瓶頸急需突破。一是必須建立與裝配式建築發展相適應的建設模式。目前,我國傳統的建設模式仍以設計和施工兩個完全獨立的階段為主,導致設計部門和施工企業的溝通不足。裝配式建築部品和生產的裝配化,必然要求設計的標準化,設計施工一體化發展模式才能滿足這一要求。因此,工程總承包(EPC)建設模式的推行,便成為了裝配式建築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二是加強技術體系建設。完善的技術體系是裝配式建築發展的基礎,當前,不少企業引進的相關技術體系,由於沒有考慮到當地地域、氣候等條件,已經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因此,技術體系的「適用性」便成為了發展的關鍵。三是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監管機制。裝配式建築要快速發展,必須建立與之相配套的質量安全監管機制,這是行業發展的痛點,也是普通民眾最關心的問題。從現狀來看,關於裝配式建築構件的質量監管、關鍵受力部件的質量監管、構件安裝質量驗收等都缺乏行之有效的質量保證辦法,而裝配式建築驗收流程和方法的完善,也有待時日。
總之,裝配式建築的推廣,是建築業發展到現階段必然的轉型要求,也是建築業未來取得新的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當前,已有不少企業在裝配式建築領域邁出了堅定的步伐,相信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裝配式建築發展的春天即將到來。預製夢想 裝配未來彭億洲中建科技湖南有限公司總經理借力「轉型」東風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從2015年12月正式成立到今年4月產業園基地一期廠房投入使用、地鐵管片車間流水線試生產,再到7月三套城市管廊解決方案樣板面世,再到8月PC自動化流水線試生產,中建科技湖南有限公司僅用半年多時間,就實現了建廠、運營、投產以及地鐵管片、管廊和PC構件三大業務格局基本成型。其中,管片車間已有2條自動化生產線和1條地模生產線,日產80環,大批量管片在經過嚴格質量檢測後以訂單形式運送到長沙地鐵4#、5#進行安裝。與此同時,公司已於8月研發制定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預製裝配式整體解決方案,成為了全國首家能夠系統解決管廊預製裝配的企業。同期,PC車間的生產線已經開始進入調試階段,預計9月初正式投產,公司綜合樓將成為首個建築工業化示範項目。
實際運營中所遇到的困難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政策扶持機制還不夠健全。一是產業化進程中還缺少系統的頂層設計,對建築工業化的長遠發展缺少科學的系統規劃。二是產業化進程中還缺少配套的監管機制。由於沒有實行工程項目設計施工一體化招投標機制,不能實現項目從規劃、設計、施工到管理的全產業鏈整體利益最優化。三是產業化進程中還沒有全面推行EPC管理模式,導致設計、生產、施工和運維等多環節多專業難以有效協同,極大影響了新型建築工業化建造優勢的發揮。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設計技術體系還沒有完善。一是工業化建築設計關鍵技術發展較慢,設計和加工生產、施工裝配等產業環節脫節的問題普遍存在;二是工業化建築設計技術系統集成度不夠,建築圍護、建築設備、內裝系統等配套不完善;三是工業化建築設計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還沒有形成高效加工、高效裝配、性能優越的全新結構體系。制約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成本問題還沒得到效解決。一是工業化設計體系不成熟,產品標準化、通用化、模數化方面程度不高,不能完全適應機械化操作來代替手工,部品件不具備標準化流水線生產條件;二是全新的裝配體系還沒有形成,基於現澆設計、通過拆分構件來實現「等同現澆」的裝配式建築,導致施工現場兩種建造模式並存,增加了成本;三是工業化項目還處於試點示範階段,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的建築工業化市場,各種攤銷增加了工程造價。
加快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建議加快完善新型建築工業化政策的扶持機制。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原則,國家層面應引導建築行業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儘快明確發展新型建築工業化的產業化發展政策,從立法上確立建築工業化的行業定位,健全建築工業化的制度體系。明確政府投資項目優先採用裝配式建築模式,引導房地產項目向建築工業化轉型,發揮房地產企業在推進建築工業化鏈條中的關鍵作用。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主要是在行政審批、財政支持、金融支持和科研支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創新建築工業化的監管機制。一是要完善工業化項目工程總承包投標管理辦法;二是要優化工業化項目的施工許可、施工圖審查、質量檢測和竣工驗收管理流程;三是做好部品件生產質量監管。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的行業隊伍能力建設。加快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要從全產業鏈的角度出發,積極引進並大力培養建築工業化相關的設計師、建築師、工程師、生產技術和管理人員,尤其要注重打造設計研發和EPC總承包管理團隊,加速形成建築工業化的「人才高地」,增強新型建築工業化的發展動力。打造適應行業發展的產業工人隊伍。在新型建築工業化推進過程中,大量的「高空作業」轉向「地面作業」、「現場作業」轉向「室內作業」、「人工作業」轉為「機械作業」,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環境,這也為有效解決傳統建築行業農民工「離散性強、青壯年少」的現狀創造了有利條件。探索中國特色建築工業化的嶄新未來鄭白枚浙江綠築建築系統集成有限公司戰略與市場發展部公關總監建築工業化是通過現代化的製造、運輸、安裝和科學管理的大工業的生產方式,來代替傳統建築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生產作業方式。而鋼結構在實現設計、製作及安裝標準化方面存在獨特優勢,與信息化融合的建築鋼結構具有實現建築工業化的巨大潛力。
作為中國鋼結構行業的領軍企業,長江精工鋼結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工鋼構」)始終以推動中國建築業發展、進步為己任,在10餘年間,專注於建築鋼結構領域,始終以技術的創新領先為核心競爭力,致力於包括BIM技術、超厚板焊接技術、機器人頂推滑移技術、單面焊雙面成型技術等創新技術的研發。同時,具備自有創新技術體系,包括彎扭構件成套技術、大型開合結構成套技術、建築-光伏一體化體系、鋼結構裝配式綠色集成建築體系和BLS金屬屋面防水體系等,先後完成了包括鳥巢、環球金融中心、世界第一跨海大橋海中平臺和廣州電視觀光塔等項目在內的眾多優秀作品。在國內建築行業面臨發展瓶頸、需轉型升級時,精工鋼構著眼全局,在實現新型建築工業化方面積極探索,憑藉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品牌影響力,於2016年10月17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國家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的稱號。精工鋼構「綠築GBS」通過BIM信息化集成設計,採用高節能、高環保、可回收的新型材料,以工廠化預製生產、現場裝配施工為目的,將建築分為「預製裝配式集成樓面系統、單元式外幕牆系統、裝配式內牆系統、集成衛浴系統」等多個模塊化系統,徹底改變了傳統建築粗放式、高能耗作業模式,讓項目周期縮短70%、人工成本節省70%、建築垃圾減少90%,完成了建築「工業化」的跨越。在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過程中,行業整體上也面臨著一些問題與挑戰。一是市場雖了解裝配式建築,但對裝配建築及新技術的認可度不高。這是因為目前裝配式建築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成本稍高、集成裝配式建築技術門檻相對較高,以及人們還在用傳統的建造思維來衡量裝配式建築等。二是目前項目的承接方式依然是傳統承接方式,而裝配式建築最合理的承接方式是EPC總承包。三是前期投入成本過高,但效益短期內難以顯現。單個企業特別是小型企業難以長期投入足夠資金進行研發,可能會導致產業技術創新存在不足。四是缺乏從事建築工業化方面的人才。
在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過程中,首先應該積極引導社會認識和接受裝配式建築,從觀念上改變人們對裝配式建築的認識。在裝配式建築推廣中,首先要讓居住者能親身體驗到變革帶來的好處,包括節能環保、人工智慧、方便對建築進行定期保養等,這些可以在方案制定、設計、施工中就予以考慮。其次,要針對部分經濟條件較好且有意願體驗集成建築的客戶進行推廣。先期可以讓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家庭接受並體驗裝配式建築,隨著建築成本的降低再逐漸推廣。最後,要加強建設企業內部及企業間的協同平臺,實現建築設計、建造、運營全過程的信息完整流動和全程跟蹤,全程服務客戶。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指導意見》,為像精工鋼構這樣積極探索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的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指導意見》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分區推進、逐步推廣,頂層設計、協調發展,讓建築企業主導建築工業化的轉型升級,可以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優化資源配置。精工鋼構的發展目標與《指導意見》在很大程度上相契合。正像《指導意見》提出的重點任務一樣,精工鋼構正不斷探索建立裝配式建築的設計、製造、安裝標準,如主編浙江省《預製裝配式鋼結構集成建築設計規程》等。精工鋼構成立了精工綠築集成建築設計研究院,專門從事集成建築研究,在集成建築方面精工鋼構正努力培育一批技術先進、專業配套、管理規範的骨幹企業和生產基地。此外,「精工GBS」工業化集成建築已具備房屋建築工程(鋼結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並正在向具有工程管理、設計、施工、生產和採購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轉型。《指導意見》的出臺保障了「精工GBS」工業化集成建築的發展,在未來,可以為「精工GBS」工業化集成建築提供更多具體實施項目的機會,助力精工鋼構的轉型升級。有策略有步驟開創裝配式建築新局面宋志傑河北建設集團科技發展部副部長
河北建設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情況2014年8月,為助推建築產業化發展、加快企業產業升級,河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建設」)投資建設了預製裝配化構件生產基地——河北綠色建築產業園區,總佔地為212畝。園區內建設了3萬平方米的鋼結構構件生產廠房、萬平方米的PC構件生產廠房、2萬平方米的裝飾幕牆及1萬平方米的部品生產廠房,目前園區內已安裝完成1條年產15萬平方米的PC構件生產線、3條年產6萬噸鋼結構生產線和3條年產25萬平方米的整體內裝生產線,2015年5月已經調試完成並投入運行。截至目前,河北建設已加工生產一棟二層整體裝配式綜合辦公樓(試驗樓)、萬平方米內裝部品,為關漢卿大劇院、河北北方學院體育館、北京建築大學大興校區體育館和河北高碑店中國登山訓練基地建設項目攀巖館等工程加工安裝鋼結構構件約萬噸。正在籌建中的河北建設綠色環保建築產業園,計劃投資億元,規劃總佔地面積2000畝、總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主要建設PC構件、PCCP構件、城市綜合地下管廊、地鐵管片及鐵道枕木、建築垃圾再利用等廠區項目。該園區建成後,將大大提升裝配式建築構件、部品供應能力。2015年6月,經河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認定,河北建設集團獲批「河北省住宅產業現代化基地」,這也是河北省首家集鋼結構與PC結構及建築部品於一體的住宅產業現代化基地。為積極響應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助推傳統建築業轉型升級、凝聚優勢資源創新發展,2016年1月23日,河北建設牽頭與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大元建業集團、天津大學建築設計規劃研究總院、天津天築建材公司、河北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北京住總工業化住宅科技有限公司和天津市建工工程總承包有限公司共8家法人單位成立了「京津冀建築產業現代化聯盟」,共同構建科技創新研發平臺,圍繞建築結構各種體系、建築材料、部品部件進行技術攻關,並著力研發各種裝配式住宅體系、成套技術。聯盟成立後,成員單位迅速在信息交流、資源共享、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等相關產業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已召開多次聯盟會議和相互參觀交流活動,對聯盟單位乃至建築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推廣預製裝配式建築面臨的問題政策文件缺乏強制性、開發商積極性不高、未形成良好的市場需求,加之公眾的認可和接受程度低,需求遠遠小於生產線的產能,造成了任務不足甚至設備閒置,運行成本加大。這部分成本無從消化,易導致企業在該產業方面的投入存在疑慮,阻礙裝配式建築的健康發展。初期施工企業成本增加。從理論上講,裝配式建築需要達到一定規模後才能見效益,隨著市場的需求增加,這種現象將會慢慢消除。技術體系單一、裝配連接方式少、裝配難度大。這是裝配式建築推廣初期必然面臨的問題,需加強裝配式建築技術體系和施工方法的研究和創新。鋼結構住宅的發展存在著各自獨立探索的現象,配套產品單一或不足,不能形成完全配套使用的產品,尤其是「三板」的配套問題更為突出,許多企業都在搞鋼結構主體,而用傳統砌築方式進行牆體的圍護,與產業化的精神實質出現了背離。專業技術人員對裝配化施工缺乏經驗,缺乏穩定的產業工人隊伍,現有管理模式不適合產業化發展的需求。
推廣預製裝配式建築的建議建議進一步加大政府優惠政策和強制性,主動建立市場需求。建議加大媒體宣傳力度,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和接受。應穩步推進產業現代化發展,有步驟地強制推行,避免一擁而上。一是建議初期推行時限制企業資質等級,技術成熟後逐步放開,避免一旦個別小企業質量事故發生造成整個產業發展受阻。二是建議從現澆結構預製構件開始推廣應用,然後涉及多層、小高層的裝配化建造,最後再應用到高層。另外,產業現代化推進初期,政府或行業協會應協調各市有計劃地布設生產線,以防止產能過剩、增加企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