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殯舉人
2024-09-03 19:52:11
那是一個早春的時節,官路兩旁滿樹飄香,柳絮從枝頭偷偷冒了出來,肆意地飛揚著。湛藍的天際上飄著幾朵白雲,仿佛是無邊無涯的海面,泊著的那片片白帆。
貞元末年,於頔調任山南東道節度觀察使兼任襄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襄陽),手下有一個候補的書生劉某(原文作選人,據唐代史料記載,此官職是專門代稱候補,替補的官員的,類似於我們現在的代課老師一類的)進京等候聖上的差遣。
路上遇到了一個年輕的舉人,舉人約莫二十來歲。劉某一個人走路甚覺無聊,今日好容易遇到一個可以結伴的人,於是便攀談起來,那年輕人說起話來有條不紊,清楚自然,兩個人相談甚歡。同行幾裡地,彼此之間都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了。
有一日,兩個人終於走累了,他們來到一塊草地上,劉某有酒,於是兩個人用草墊著身體,舉杯對金烏,你一口我一口地對飲著,那舉人指著前面的一條小岔路對劉某說「我家和這裡相隔不遠,兄臺若不嫌棄,可以屈尊下顧嗎?」劉某掐指算了一下行程,害怕耽誤行程,於是婉言謝絕了,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分別之時,舉人賦詩曰 :
「流水涓涓芹吐牙,織烏雙飛客還家。荒村無人作寒食,殯宮空對棠梨花。」
劉某是一個頗通詩賦的人,隨之吟哦,便連聲說好詩好詩。
書生劉某一個人在路上苦吟了很久,終於還是沒明白其中的道理。總是覺得,這首詩很是奇怪,意境愴然動人,細細品味之下,更加覺得有一股寒意縈繞。
劉某在京城呆了一年,第二年回到襄陽,這一日的黃昏,他又經過了當年的那條路,於是想起了那個書生。於是便沿著岔道走去,想找這個書生重敘一番,但是走了很遠都沒有看到一個人影,越走越荒僻,道路四周全是松柏。又走了一段路,看見了一座孤墳,孤零零地躺在那裡,旁邊有一棵棠梨樹,春寒料峭,風一吹,白色的花兒在夕陽下飄飄灑灑,似乎在哀悼墓裡面可憐的亡人 。
劉某幡然醒悟,原來去年的那個書生就是埋在這兒,他所遇到的,竟然是這個書生的亡魂,一開始,他以為書生不過是對清明時節將至,那種蕭索落寞的感慨,現在他明白了,這首詩分明寫的就是詩人自身在墳墓裡的感受。
我們經常聽老一輩的人講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可是,能夠蟾宮折桂的讀書人是少之又少,他們從年少開始讀書,有時皓首窮經,終不得半點功名。那些無聊之極的戲曲小說有肆意渲染及第後的好處,所謂宰相女兒拋繡球,皇上及時你公主。而此時的舉人拋卻妻子,六親不認 ,這類例子不在少數。
讀書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可望而不可及。所謂金榜題名時。在政治腐敗的唐朝末年,幾乎為零。《舊唐書》中所說的「勢門子弟,交相酬酢,寒門俊造,十棄六七」,寒門弟子帶著家鄉百姓的殷情期盼,帶著結髮妻子的淳淳愛意,帶著年邁父母切切祈望。到頭來,卻發現,這些榮耀都被那些高官子弟擄走了。窮苦子弟身無分文,無依無靠,葬身於荒郊野嶺。只能在那孤寂的野墳裡,發出:"願來生生於富貴之家"的囈語。(出《酉陽雜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