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情為話題作文
2024-09-11 19:26:10 1
多少年過去了,在人生驛站,我從來不懂得停留,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小編收集了以同情為話題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憐憫自己
我寫下了我生命中最尖銳的疼痛,最無言的蒼涼,最瘋狂的鬱怒,抑或,最歡快的瞬間。生命的第一聲嘀哭是不夾一絲悲傷的,因為生命由之而來的那個世界裡不存在悲傷,悲傷是我們這世界的產物。
多少年過去了,在人生驛站,我從來不懂得停留,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我獨來獨往,超然物外,如果這世界墮落了,我就唾棄它。
我旋生旋滅,看破紅塵,我死後世界何去何從,與我何幹?
如果有人譏笑我沒有出息,我樂於承認,在我看來,有無出息只是人生的細枝末節罷了。
每當我陷入漆黑的夜,與孤燈作伴時,常會縮在角落裡,細細咀嚼煙的味道,任那個也許我永生難忘的夢瀰漫在我的四周。更多的時候在風雨下敞開衣襟,任風雨洗淨心靈的塵埃,讓眼淚風乾,靜靜地守護起雨後誕生的綺麗的夢,我這樣學會了派遣憂愁,以一種操縱駕馭的心態迎接生活。
時光就這樣慢慢得流逝了,而我想去抓住是沒東西卻總抓不住,因為我總是在期待結果,卻從沒想過,人生本就是一種過程,包括一切東西,可等我意識,往事已經飛去了。
生命啊!究竟是為什麼?要製造一個個的遺憾,恍若落花流水,逝去之後,便永遠不復回?我感覺自己仿佛被拋進了無邊的黑暗,內心深處那種無依的恐懼啃咬著我。
生活中永遠別說太遲了,拂去外表的塵埃,我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諦,當我意識到生命的短暫時,我看問題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樣了。
有時候我不能只相信我所看見的,我還得相信我所感覺的,如果我想讓別人信任我,我首先應該感到我也能信任他--即使是在黑暗中。
有許多人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即使當他們在忙於一些自以為重要的事情時,他們也顯得昏昏慵慵的,這是因為它們在追求一種錯誤的東西,漸漸地,我也明白了,要使生活有意義,就得獻身於愛,獻身於我周圍的群體,去創造一種能給我目標和意義的價值觀。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於人,並去接受愛。學會原諒自己和原諒別人。
憐憫自己吧,並非偶爾一為之,而是堅持不懈,憐憫是自救之道為何要去憐憫,更不要說如何去憐憫?
我獨自來到海邊,靜靜地坐著,久久地望著海面,許久許久……
第二篇:不需要任何同情與憐憫
人生是一條蜿蜒而曲折的小路,這一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景,和各種各樣的岔口,當我們走到一段的時候經常要停下來去面臨新的選擇,也許你和同行的人會選擇下一條路繼續走下去,或者會選擇不同的道路各自分開。如果不得不分開,也請微笑著和他說再見,並感謝他曾經與你同行,不管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最終都只能變成一段記憶。因為前面的路上你還會遇到更多的同路人。
你有沒有想過,這一生當中你遇到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一道獨立的風景,或者繁華,或者荒涼。或者美麗,或者殘缺。但無論是什麼樣的景色,你都不能帶走,也無法改變。但你不要擔心,因為前面還有很多更好看的風景在等著你,可能是似曾相識,也可能完全陌生。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重要的是,你都欣賞到了,也都領略到了。你的人生因此變的更豐富了,其實這就夠了。
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對周圍的一切都那麼反感,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如何去想,經歷了那麼多現在才知道什麼是寂寞什麼是孤獨,在這豪華的都市,我一點睡意都沒有。但為什麼又一點欣賞的心情都沒有!!心裡總是有太多的感慨與無奈~~突然覺得自己以前是如此幼稚可笑~~為了那些小問題天天計較~!為了太多小事情傷害自己跟別人。。。太多的問題太多的話,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為什麼這兩個月過的這麼沒有目標?沒有了追求的人生算什麼??自己浪費了太多時間!!帶著遺憾來到這裡,煩躁的心情!
今天下午的複查對我來說還算不錯,我不要在這裡帶太長時間,這個社會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我不要自己墮落了,不要自己在如此怨天尤人,弱者是不值得同情的,我不是弱者,我要回到屬於自己的舞臺,回到自己的家園!!我不要讓自己有任何的遺憾~~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與憐憫!!
第三篇:同情並不是給予
在生活中,當別人遇到困難時,固然需要幫助,但是,要切記,給予不是同情,不要將同情看做給予,也不要將給予當做同情。
_題記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當你給予其它人幫助時,自己不僅會感到心情愉悅,被幫助的人也會感到欣慰。
同情和給予的區別,也僅僅在一念之差,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凜冽。醫院門口排了長長的隊伍,一個頭髮花白的老人蹲在角落裡,凍得瑟瑟發抖,這時,旁邊走來一個年輕人,用手拍拍老人的肩膀說道:「老大爺,天這麼冷,進屋去等等吧!」那老人沒有說話,繼續呆在那裡。幾個小時過去了,那年輕人又過來了:「老大爺,趕緊進屋去吧!」老人依然不語。這是一個大漢氣勢洶洶的從醫院裡走了出來,手裡拿著棉被,護士拼命阻攔著,可還是無濟於事,年輕人見了,急忙攔住大漢,那大漢急了,抓住了年輕人多脖領道:「你眼睛是不是瞎了,他都已經凍了幾個小時了。」
讀到這裡,事情大概弄明白了,年輕人的做法不過是一種憐憫,同情,而大漢的做法,則是真正給予老人關愛。
當人們在幫助他人時,往往將同情當做是給予,但是換個方向想想,如果你是被幫助的人,別人同情你,你會接受嗎?當你面對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第四篇:不要同情自己
我有一位朋友,因為幼年時患了一場大病,命雖保住了,但下肢卻癱瘓了。他的父親是郵局幹部,在他中學畢業後設法在郵局給他安排了一份可以坐著不動的工作,工資及各種福利待遇都與常人無別。在這個崗位上,他幹了三年。按說,一個重殘的人,能有一份這樣安穩有保障的工作,應該是可以十分滿足了。他的許多身體健康的同學,都還在為謀一份職業而四處奔波求人呢。但他卻辭職了,因為他在人們的眼光中,不但看到了同情,更看到了憐憫還有不屑。他的自尊心在這種目光中一次次被刺傷,所以縱是父親的耳光和母親的哭求都沒能阻止他。
辭職後他先是開了一間小書店,但不到半年便因城市改造房屋拆遷而不得不關門。之後,他又與人合辦了一家小印刷廠,也僅僅維持了一年多,便因合伙人背信棄義而倒閉。兩次經商,都沒成功,而且還債臺高築,這時他的父母和朋友們又來勸他,說你一個殘疾人,就別胡折騰了,多少好手好腳的人還碰得頭破血流呢,何況你!父親並且勸他趁自己還在領導崗位上,讓他還是老老實實回郵局上班算了。但他沒有回頭,而是又選擇了開飯店。這次他吸取前兩次的教訓,一年下來,小飯店竟贏利兩萬多元,於是他又開了兩家連鎖店。10年之後,他的連鎖飯店不但在他居住的城市生根開花,而且還不斷在周邊的大小城市一間間開張。他自然也就成了事業成功的老闆,且娶了漂亮能幹的姑娘。當有人問他成功的經驗時,他說了很多,但他說最重要的,就是千萬不要同情自己。別人同情你不要緊,若自己同情自己,就會成為懦夫,失去奮鬥的動力,成功也就決不可能。
在現實生活中,不單是身有殘疾和病患的人,就是健康的人,在遭遇挫折和失敗的打擊時,也會生出悲觀失望、自憐自卑的心情來。在這種情緒的籠罩下,人往往不是寄希望於他人的援手,就是一蹶不振,失去重新嘗試的勇氣。不同情你自己,對自己進行鞭策和批判,反省和檢討失敗的原因,才會走出懦弱心理的陷阱。
事業的成功,往往取決於能否戰勝自己的軟弱,不給自己倒在地上爬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