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2023-11-11 15:49:57 2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以植物中草藥為原料製成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中風病(急性腦血管病)又稱為「卒中」,是一類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的常見、多發性疾病。中風病可發於各個年齡組,但以中年以上多見,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其臨床特點為起病急,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約3/4的存活者留下後遺症,不同程度地喪失勞動力,其中以腦出血和腦血栓形成為主要原因。中風致殘率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對部分急性期和恢復期病例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針對中風急性期和恢復期開發療效確切的中藥新藥,對減少或減輕中風後遺症,降低其病殘率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國內醫藥工作者努力發掘祖國中醫藥寶庫,相繼研製開發出一些中成藥,據檢索,載入部頒標準及近年研製的治療中風病中成藥約有20餘種。按其功效可分為益氣活血類,如消栓口服液、消栓再造丸、消栓通絡片、抗栓保榮膠囊、麝香抗栓丸、芪稜片、偏癱復原丸等;活血化瘀類,如中風回春丸、華佗再造丸、血栓通注射液、燈盞花素片、腦血康口服液、通絡活血片、腦得生片、腦血栓片等;祛風通絡類,如參桂再造丸、再造丸、回天再造丸、醒腦再造丸、大活絡丸、風痛丸、清眩治癱丸等;清熱熄風開竅類,如牛黃清心丸、牛黃醒腦丸、清開靈、安宮牛黃丸、至寶丹、蘇合香丸等。其中再造丸類多由補氣、祛風、清熱、熄風、通絡類藥物雜合而成,宜於中風後遺症期使用;清熱熄風開竅類以急性期中臟腑為適應症;眾多活血化瘀及益氣活血類藥物的適應症主要為中風病後遺症期。總之,目前治療中風病的中成藥雖然不少,但適應症為中風後遺症品種較多,而急性期和恢復期的藥物較少,組方擇藥具有特點的更少。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服用方便,起效快,療效好,以中風病急性期和恢復期氣虛血瘀證為適應證候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本發明原理如下。應用黃芪善大補中氣、益元氣而通調血脈為君藥;黃花倒水蓮輔助黃芪以增強益氣之效,且與丹參為伍,活血散瘀通絡,補君藥之不逮,二者共為臣藥;以三葉青、三七佐助臣藥散瘀通脈,薺菜利肝氣以暢氣血,和脾胃而利化源,杜仲、制首烏益精血以資化氣,補肝腎而強筋骨,五味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並能益氣健脾。各藥和合,標本同治,共奏益氣活血,化瘀通絡之功。
各原料藥在本藥物組合物中所佔的重量百分比是黃 芪9~19% 黃花倒水蓮16~35% 丹 參9~19%三葉青12~30% 薺 菜9~19%三 七1~5%杜 仲6~17% 制 首 烏6~17%甘 草1~5%其製備方法是丹參以乙醇醇提二次,分離藥液製得相對密度為1.30的醇浸膏;黃芪、黃花倒水蓮、三葉青、薺菜、杜仲、制首烏、甘草與醇提後的丹參藥渣合併,用水煎煮二次,藥液經減壓濃縮,製得相對密度為1.35~1.40的稠膏。合併稠膏與醇浸膏,用真空乾燥法製得幹膏粉,粉碎後加入經滅菌的三七細粉混勻,按常規製劑法製得膠囊成品藥。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以中藥和較少使用的草藥組方製成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中成藥,具有服用方便,臨床起效快,藥效持久,安全無毒的特點。膠囊劑採用幹膏粉制粒,其載藥量大,溶解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對中風恢復期及僵硬期同樣有效,適用於腦血栓、偏癱、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亦可用於肝癌及鼻咽癌的輔助治療。
臨床療效觀察腦血栓、中風偏癱病例102例,為1996年12月1日至1997年4月30日在湖南湘雅醫院神經外科37病室留觀和住院的腦血栓病人,其中男60例,女42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為56+12(X+S)。對入院的腦血栓(有偏癱)病人按先後順序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病人入院後體檢CT診斷,神志狀態、綜合功療結果記錄於觀察表中,治療組用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對照組用樂脈顆粒,療效評分根據衛生部93年頒發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臨床治療實測療效與對照組比較情況如下表
臨床觀察結果表明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病(腦血栓形成)恢復期有較好療效,其對證、病的總有效率為98.6%,該品種能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症狀,對CT亦有一定改善作用,觀察過程中沒有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主要藥效學試驗研究表明1、本發明膠囊能明顯地降低急性不完全性腦缺血大鼠腦指數、腦含水量、腦組織血管通透性、過氧化脂質(LPO)含量的作用,能明顯提高急性不完全性腦缺血大鼠腦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2、本發明膠囊能明顯增加正常家犬腦血流量,而對腦血管壓力無明顯影響。
3、本發明膠囊能明顯抑制正常大鼠體內動脈血栓形成,降低血栓重量。
4、本發明膠囊能明顯抑制正常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1min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5、本發明膠囊能明顯降低氣虛血瘀證大鼠的症狀體徵和全血(高切、低切)、血漿粘度,紅細胞壓積,血沉。
6、本發明膠囊能顯著延長小鼠凝血時間。
上述實驗指標與同劑量的偏癱復原丸比較作用大多為強或相當。結果提示本發明膠囊具有改善急性缺血性腦損害引起的腦組織水腫,增強缺血後腦組織抗自由基損害能力,在不影響腦血管血壓的基礎上,通過增加腦組織血流量,達到改善缺血後腦組織供血的作用;此外尚能較為全面地改善機體血液、血漿、紅細胞及血小板的凝血功能,抑制血栓形成,延長凝血時間。所有這些表明該藥具有較好的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的作用。為該藥臨床功能主治及應用提供了有力的藥效學依據。
動物急性毒性試驗研究表明小鼠對該品的最大耐受量>360g/Kg體重,該劑量相當於人臨床體表面等效量約74.4倍,相當於人臨床體重等效量約677倍;長期毒性試驗表明該品40g/Kg體重給大鼠連續灌服十周,對大鼠的一般情況、血液學、血液生化學指標、重要臟器組織臟器係數及病理組織學檢查均無異常,表明該品在推薦人用劑量臨床應用是安全的。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膠囊製備方法實施例如下(1)稱取丹參320g置於提取罐中,第一次加6倍量95%乙醇回流1.5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編至相對密度為1.30(60℃測);第二次加6倍量50%乙醇回流1.5小時,濾過,回收乙醇,減壓濃編至相對密度為1.30(60℃測),其醇浸膏得率約為13%;(2)稱取黃芪320g,黃花倒水蓮530g,三葉青480g,薺菜320g,杜仲210g,制首烏210g,甘草30g,加水浸泡0.5小時,與經醇提後的丹參藥渣合併,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時。合併水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編至相對密度為1.35~1.40(60℃測)的稠膏,其水浸膏得率約為16%;(3)將稠膏與醇浸膏合併,真空乾燥(60℃,-0.08MPa)製得幹膏粉,粉碎;(4)稱取三七60g進行粉碎,過80目篩,得細粉,經60Co-r射線滅菌;(5)將經60Co-r滅菌的三七細粉加入粉碎的幹膏粉中混勻,用95%乙醇制軟材,過14目篩制溼顆粒,在40~60℃低溫乾燥,得膠囊內容物約450g,約製成1000粒。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藥物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由中藥黃芪、丹參、三七、杜仲、制首烏、甘草和草藥黃花倒水蓮、三葉青、薺菜組方而成,各原料藥在配方中所佔的重量百分比是黃芪、丹參、薺菜分別為9~19%,杜仲、制首烏分別為6~17%,三七、甘草分別為1~5%,黃花倒水蓮16~35%,三葉青12~30%。
2.一種製備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藥物組合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丹參以乙醇醇提二次,分離藥液製得相對密度為1.30的醇浸膏;黃芪、黃花倒水蓮、三葉青、薺菜、杜仲、制首烏、甘草與醇提後的丹參藥渣合併,用水煎煮二次,藥液經減壓濃縮,製得相對密度為1.35~1.40的稠膏;合併稠膏與醇浸膏,用真空乾燥法製得幹膏粉,粉碎後加入經滅菌的三七細粉混勻,按常規製劑法製備膠囊。
3.根據權利要求2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對合併的稠膏與醇浸膏的真空乾燥溫度為55~65℃,真空度為-0.06~-0.1Mpa;三七粉細度小於80目,滅菌採用60Co-r射線;藥物組合物用95%乙醇制軟材,粒度小於14目,低溫乾燥溫度為40~60℃。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由中藥黃芪、丹參、三七、杜仲、制首烏、甘草和草藥黃花倒水蓮、三葉青、薺菜組方而成。將上述原料藥中的丹參製成醇浸膏,三七製成細粉並滅菌,其餘藥物則與醇提後的丹參藥渣合併製得水煎液稠膏;合併稠膏與醇浸膏真空乾燥製成幹膏粉,再與三七細粉混勻,按常規製劑法製備膠囊。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具有服用方便,臨床起效快,藥效持久,安全無毒的特點,對中風恢復期及僵硬期同樣有效,適用於腦血栓、偏癱、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亦可用於肝癌及鼻咽癌的輔助治療。
文檔編號A61P35/00GK1253813SQ9911562
公開日2000年5月24日 申請日期1999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1999年11月2日
發明者黃治源 申請人:黃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