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魚類無公害養殖方法與流程
2023-12-05 01:56:56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魚類無公害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由於魚類的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備受人們的喜愛,然而在魚類無公害養殖方法過程中,常常由於養殖方法的錯誤造成大批魚類的死亡,降低養殖戶的收益,不同的養殖方法養出來的魚不僅成長速度不同,而且自身的健康程度也不同,還有些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向水體中投放大量促進魚類快速長大的激素等物質,對環境造成汙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魚類無公害養殖方法方法,採用本養殖方法的養出的魚類不僅存活率高,而且養殖過程中對環境汙染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魚類無公害養殖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將魚苗投放到魚塘內,先測定魚塘的水質、溫度、氧氣含量,確定魚塘的環境適宜魚類生長後,用小口徑的圍網在魚塘邊緣隔離一個區域出來,按每畝池塘1500-2500條的魚苗比例將魚苗投放在隔離的區域內,可將不同種類的魚苗一起投放在隔離區內,每天早中晚三次給魚苗投放飼料,飼料為糊狀或顆粒狀,是按魚粉90-110、蠶蛹粉70-90、玉米粉160-220、棉粕90-120、土豆蛋白粉60-80的比例配置而成。
(2)當魚苗在隔離的區域內養殖了15天後,撤去圍網,每天餵食四次,時間分別為6:30-7:30,10:30-11:30,14:30-15:30,19:30-20:30,飼料按青草160-210,玉米170-230,魚粉90-110,小麥120-150,棉粕80-120,維生素a5-15,維生素c5-15的比例配製而成。
(3)當養殖期到達60天後,可在飼料內按比例添加豆粕130-170。
由於魚苗體積小,將魚苗先放在圍網隔離出來的區域內養殖15天,能防止魚苗受到池塘中其他生物的傷害,提高魚苗的存活率,飼料由魚粉、蠶蛹粉、玉米粉、棉粕和土豆蛋白粉按比例配製成,魚粉和蠶蛹粉內都含有大量的動物蛋白質,易被魚類吸收,能滿足魚苗成長過程中對蛋白質的需求,玉米粉內含有大量的澱粉和碳物質,澱粉內的糖類易被魚類吸收,碳物質能滿足魚類正常成長過程中的需求,而且玉米粉內還含有粗纖維,有助於魚類的腸胃蠕動,提高魚類的消化能力,棉粕蛋白質含量高,易被魚類吸收,而且棉粕成本低,性價比高,土豆蛋白粉中含有大量的胺基酸,能提高魚苗的食慾,加快魚苗的成長速度,投放的飼料健康無害,不會汙染水體環境。
魚苗在隔離區域內養殖15天後,撤去圍網,增加了魚苗的活動範圍,魚苗可自行覓食池塘水體中的浮遊生物,每天餵食四次,少食多餐,不僅有利於魚苗對飼料的吸收,加快魚苗的成長速度,而且每次投放的飼料基本都能吃完,不會造成飼料的浪費,不僅降低了養殖成本,還避免了因飼料殘留汙染水體的問題,飼料中的青草含有豐富的碳物質和粗纖維,碳物質能被魚類吸收,粗纖維能增強魚類的腸胃蠕動,提高消化能力,而且青草易獲取,降低了飼料的成本,小麥含有大量的澱粉,魚類能通過吸收澱粉中的糖類獲得大量的能量,維生素a和維生素c能增強魚類的自生免疫力,增強養殖過程中魚苗的存活率。
當養殖期到達60天後,可在飼料內按比例添加豆粕130-170,豆粕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且更易被魚類吸收,能滿足魚類快速成長過程中對蛋白質的需求,豆粕來源廣泛,成本低,降低了養殖成本。
進一步的,所述魚塘每兩天需引入新鮮水源一次,引入的新鮮水源佔池塘原來水體的十分之一;引入新鮮水源能改善池塘水體健康狀況,增加水體的含氧量,有利於魚類的生存。
進一步的,所述魚塘邊緣可以撒一些青草籽;青草籽長大後會在池塘邊緣形成一圈茂密的青草覆蓋區,處在邊緣的一些青草一端會垂到水面上,魚類可直接覓食,青草的草根會延伸到池塘內,大量的浮遊生物會附著在草根上,為浮遊生物提供了生活場所,增加了池塘內浮遊生物的數量,魚類通過覓食浮遊生物可獲得大量的動物蛋白質,有利於魚類的生長。
進一步的,所述魚塘內設有溫度測試裝置、氧氣測試裝置和供氧裝置;通過溫度測試裝置和氧氣測試裝置可實時對池塘內的溫度和氧氣進行監控,當氧氣含量較少時,可通過供氧裝置對池塘供氧,提升氧含量,保證池塘的溫度和氧氣含量始終適宜魚類生長。
進一步的,所述魚塘夏季水深度控制在1.5m-2m,冬季水深度控制在2m-2.5m;夏季溫度高,池塘水相對較淺,使得池塘底部的水體溫度也不會過高,冬季溫度低,池塘水較深,池塘內部水體的溫度較高,有利於魚類的正常生存。
進一步的,所述池塘內可養殖一些浮萍;浮萍的根部可以給浮遊生物提供寄宿場所,魚類通過覓食浮遊生物可獲得動物蛋白,而且浮萍通過光合作用還能增加水體中的含氧量,有利於魚類的生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明方案,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案例一
一種魚類無公害養殖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每畝池塘中養殖800條草魚、400條青魚、200條鰱魚、200條雄魚,在將魚苗投放到魚塘內前,先測定魚塘的水質、溫度、氧氣含量,確定魚塘的環境適宜魚類生長後,用小口徑的圍網在魚塘邊緣隔離一個區域出來,然後將所有魚苗先投放在隔離的區域內養殖,並按魚粉100、蠶蛹粉90、玉米粉200、棉粕90、土豆蛋白粉70的比例配製成飼料,每天8:00、1:00和6:00分別餵食一次,每天餵食飼料的多少根據魚類的體重而定,一般為魚類體重3%,當魚苗在隔離的區域內養殖了15天後,撤去圍網,每天在6:30,10:30,14:30,19:30的時候餵食一次,飼料按青草150,玉米180,魚粉90,小麥110,棉粕90,維生素a8,維生素c8的比例配製而成,每天餵食的量為魚類體重的5%,一天餵四次,每次餵食的投放量相對較少,保證每次的飼料都被吃完,不會造成飼料的浪費,當養殖期到達60天後,可在飼料內按比例添加豆粕130,在養殖期間,每天都要用溫度測試裝置和氧氣測試裝置可實時對池塘內的溫度和氧氣進行監控,當氧氣含量較少時,可通過供氧裝置對池塘供氧,提升氧含量,保證池塘的溫度和氧氣含量始終適宜魚類生長,每兩天需向池塘內引入新鮮水源,引入的新鮮水源佔池塘原來水體的十分之一,確保池塘內水體的水質良好,魚塘夏季水深度控制在2m,冬季水深度控制在2.5m,浮萍的根部可以給浮遊生物提供寄宿場所,魚類通過覓食浮遊生物可獲得動物蛋白,而且浮萍通過光合作用還能增加水體中的含氧量,有利於魚類的生存。
案例二
一種魚類無公害養殖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每畝池塘中養殖700條草魚、300條青魚、400條鰱魚、200條雄魚,在將魚苗投放到魚塘內前,先測定魚塘的水質、溫度、氧氣含量,確定魚塘的環境適宜魚類生長後,用小口徑的圍網在魚塘邊緣隔離一個區域出來,然後將所有魚苗先投放在隔離的區域內養殖,並按魚粉95、蠶蛹粉85、玉米粉1800、棉粕85、土豆蛋白粉75的比例配製成飼料,每天7:30、12:30和6:30分別餵食一次,每天餵食飼料的多少根據魚類的體重而定,一般為魚類體重3%,當魚苗在隔離的區域內養殖了15天後,撤去圍網,每天在7:30,11:30,15:30,20:30的時候餵食一次,飼料按青草170,玉米180,魚粉90,小麥105,棉粕95,維生素a10,維生素c10的比例配製而成,每天餵食的量為魚類體重的5%,一天餵四次,每次餵食的投放量相對較少,保證每次的飼料都被吃完,不會造成飼料的浪費,當養殖期到達60天後,可在飼料內按比例添加豆粕150,在養殖期間,每天都要用溫度測試裝置和氧氣測試裝置可實時對池塘內的溫度和氧氣進行監控,當氧氣含量較少時,可通過供氧裝置對池塘供氧,提升氧含量,保證池塘的溫度和氧氣含量始終適宜魚類生長,每兩天需向池塘內引入新鮮水源,引入的新鮮水源佔池塘原來水體的十分之一,確保池塘內水體的水質良好,魚塘夏季水深度控制在1.8m,冬季水深度控制在2.3m,浮萍的根部可以給浮遊生物提供寄宿場所,魚類通過覓食浮遊生物可獲得動物蛋白,而且浮萍通過光合作用還能增加水體中的含氧量,有利於魚類的生存。
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