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濾板與壓濾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16:58: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濾板。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安裝有上述多功能濾板的壓濾機。
背景技術:
壓濾機是一種常見的固液分離設備,具有性能穩定、操作方便、安全、省力等優點,被廣泛地應用於化工、製藥、冶金、染料、食品、釀造、陶瓷、汙水處理等環保領域中。壓濾機的濾室中一般布置有複數塊間隔分布的隔膜濾板和加熱濾板,相鄰的隔膜濾板和加熱濾板之間形成有物料填充空間,隔膜濾板和加熱濾板共同作用、對填充在物料填充空間內的濾餅進行壓濾和加熱。為提高加熱效率,加熱濾板一般為複合金屬材料,且內部設有用於通入加熱介質的加熱板內腔,如申請號為201020168121.4所公開的快速真空幹化隔膜壓濾機中所涉及的加熱板,又或者如申請號為201120498066X所公開的加熱濾板。由於上述加熱(濾)板都在板框內開設一用於通入加熱介質的加熱板內腔,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缺陷:
1、壓濾過程中,複數塊間隔分布的隔膜濾板和加熱濾板在壓濾機的濾室內為可移動的狀態,故在往壓濾機通入汙泥等含水物料時,由於加熱(濾)板上開設有加熱板內腔的中間部分較為薄弱,故在含水物料的衝擊下,加熱(濾)板的中間部分容易變形;
2、上述結構的加熱(濾)板加工不便,且成本高;
3、上述結構的加熱(濾)板在對濾餅加熱後,雖然能進一步降低濾餅中的含水率,但對於濾餅含水率要求較高的一些場合而言,其無法達到要求,即不能實現深度脫水;
4、上述結構中,用於實現加熱的金屬加熱面為網狀或平板結構,故濾液滲出通道小或極易堵塞,出液非常慢,無法保持長期的快速脫水效果,或者無法縮短濾餅的幹化周期。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功能濾板,在其具有加熱濾餅功能的同時、新增電滲析深度脫水功能,並具有較好的結構強度和出液速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功能濾板,包括平板結構的芯板、固設在芯板左右兩側外邊緣處的濾板邊框、固設於芯板和濾板邊框之間的電極加熱板、以及左右貫穿電極加熱板和芯板的進料孔,所述濾板邊框的內周面與電極加熱板的外側面之間形成有與進料孔相連通的物料填充腔,所述電極加熱板上設置有數個向外突出並置於物料填充腔中的凸包部,所述凸包部的內側形成有內流水槽,所述芯板左右兩側的外側面上開設有數個外流水槽,所述內流水槽與外流水槽相連通並構成加熱腔,所述電極加熱板還與電源電線連接。
優選地,所述芯板為塑料板,所述濾板邊框為塑料框,所述電極加熱板為金屬板。
進一步地,所述電極加熱板與電源通過導電單元電線連接,所述導電單元包括螺紋連接於芯板的接線螺栓、將電極加熱板與芯板相固定的導電螺栓、以及固定鑲嵌在芯板中並與導電螺栓螺紋連接的導電柱,所述接線螺栓的端部位於兩個導電柱之間、並與導電柱和導電螺栓均接觸電導通。
進一步地,還包括設在所述進料孔處、且位於芯板左右兩側的固定夾頭,所述進料孔左右貫穿固定夾頭,所述濾板邊框和固定夾頭都固定於芯板,所述電極加熱板上靠近進料孔的內側邊緣部被夾緊於固定夾頭和芯板之間,所述電極加熱板上遠離進料孔的外側邊緣部被夾緊於濾板邊框和芯板之間,所述電極加熱板上的凸包部位於內側邊緣部和外側邊緣部之間。
優選地,所述固定夾頭與芯板通過固定螺栓相固定,所述固定夾頭的內側設有左右軸向突出的定位部,所述芯板左右兩側的內端處均開設有與定位部相配合的定位槽,位於兩個定位槽之間的芯板中固定鑲嵌有左右軸向延伸的耐磨套管,所述固定螺栓的端部穿設在耐磨套管中、並與耐磨套管螺紋連接。
優選地,所述電極加熱板的內側邊緣部與芯板之間、電極加熱板的外側邊緣部與芯板之間、以及濾板邊框與芯板之間均設有密封圈,設在濾板邊框與芯板之間的密封圈位於電極加熱板的外側。
進一步地,所述芯板的周面上開設有熱源通入接頭孔和熱源排出接頭孔,芯板內開設有熱源通入流道、數個左右貫通芯板的熱源進液孔和熱源出液孔、以及熱源排出流道;所述熱源通入流道的一端與熱源通入接頭孔相連通、另一端與數個熱源進液孔相連通,數個熱源進液孔的左右兩端與所述加熱腔相連通;所述熱源排出流道的一端與熱源排出接頭孔相連通、另一端與數個熱源出液孔相連通,數個熱源出液孔的左右兩端與所述加熱腔相連通。
優選地,所述熱源通入接頭孔和熱源排出接頭孔分別開設在芯板前後相對設置的兩個外側面上,且熱源通入接頭孔位於熱源排出接頭孔的下方側。
進一步地,還包括數個左右貫穿濾板邊框和芯板的出液孔,所述濾板邊框、電極加熱板和芯板的外周包覆有濾布,所述濾布固定於芯板、並由所述進料孔左右貫穿,所述濾板邊框在每個出液孔處都開設有數條出液流道,所述出液流道的一端與所述物料填充腔相連通、另一端與所述出液孔相連通,所述出液孔、以及出液流道延伸至物料填充腔的端部都由所述濾布覆蓋。
本申請還提供一種壓濾機,具有濾室,所述濾室中設有數塊如上所述的多功能濾板,數塊多功能濾板左右排布、且可移動地設置於壓濾機的濾室中。
進一步地,所述濾室中還設置有數塊左右排布、且可移動地隔膜濾板,數塊隔膜濾板與數塊多功能濾板間隔布置。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多功能濾板與壓濾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請涉及的多功能濾板中,電極加熱板同時起到加熱脫水濾餅和電滲析脫水濾餅的作用,從而進一步降低濾餅的含水率,滿足高脫水率的應用場合的需求,電滲析作用可以在低溫條件下縮短濾餅的幹化周期;另外,上述多功能濾板中,芯板的中間僅開設有進料孔、其內部大部分為實心結構,故芯板自身具有較好的結構強度;同時,電極加熱板上設有多個向外突出的凸包部,故凸包部使得電極加熱板具有折彎結構,其結構強度好、不易變形;因此,由上述結構的芯板、濾板邊框和電極加熱板構成的多功能濾板自身結構強度高,在進料過程中,多功能濾板不易在含水物料的衝擊下發生變形,從而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特別地,電極加熱板上的凸包部是向外突出、也即朝向物料填充腔突出,故電極加熱板的外側面上設有由多個凸包部之間的間隙所形成的、且位於物料填充腔中的濾液流道,從而保證過濾效率和過濾效果,實現了長期的快速脫水、大大縮短濾餅的幹化周期,從而可大大降低單位能耗。
附圖說明
圖1至圖5分別為本申請中多功能濾板的左視圖、前視圖、後視圖、俯視圖和仰視圖。
圖6為圖1的A-A向剖視圖。
圖7為圖6的B圈放大圖。
圖8為圖6的C圈放大圖。
圖9為圖1的D-D向剖視圖。
圖10為圖1的E-E向剖視圖。
元件標號說明
1 芯板
101 外流水槽
102 定位槽
103 熱源通入接頭孔
104 熱源通入流道
105 熱源進液孔
106 熱源出液孔
107 熱源排出流道
108 熱源排出接頭孔
109 濾布樁孔
2 濾板邊框
201 出液流道
202 匯流槽
203 出液槽
3 電極加熱板
301 凸包部
302 內流水槽
303 內側邊緣部
304 外側邊緣部
4 進料孔
5 物料填充腔
6 加熱腔
701 接線螺栓
702 導電螺栓
703 導電柱
8 固定夾頭
801 定位部
9 固定螺栓
10 耐磨套管
11 密封圈
12 出液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係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範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於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範圍,其相對關係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範疇。
以下實施例中,各方向的定義如下:將多功能濾板的厚度方向定義為左右方向,將多功能濾板的長度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將多功能濾板的高度方向定義為上下方向;或者,如圖1所示,紙面的正面為左方向,紙面的背面為右方向,紙面的上側為上方向,紙面的下側為下方向,紙面的左側為後方向,紙面的右側為前方向;再者,將多功能濾板中各零部件靠近多功能濾板的中心點的一側或一端定義為內側或內端。
本申請提供一種多功能濾板,安裝於壓濾機的濾室中,具有過濾、洗滌、壓濾、加熱和電滲析等功能,多功能濾板可單獨使用、也可以與隔膜濾板配套使用,隔膜濾板的結構為現有技術,此處不再詳細敘述。當多功能濾板單獨使用時,則壓濾機的濾室中安裝有複數塊左右排布、且可移動的多功能濾板;當多功能濾板與隔膜濾板配套使用時,則壓濾機的濾室中安裝有複數塊多功能濾板和複數塊隔膜濾板,且複數塊多功能濾板和複數塊隔膜濾板間隔布置,即排布方式為:多功能濾板、隔膜濾板、多功能濾板、隔膜濾板…。
進一步地,如圖1至圖6所示,所述多功能濾板包括平板結構的芯板1、固設在芯板1左右兩側外邊緣處的濾板邊框2、固設於芯板1和濾板邊框2之間的電極加熱板3、以及左右貫穿電極加熱板3和芯板1的進料孔4,所述進料孔4設在多功能濾板的中心處,所述濾板邊框2的內周面與電極加熱板3的外側面之間形成有與進料孔4相連通的物料填充腔5,所述電極加熱板3上設置有數個向外突出並置於物料填充腔5中的凸包部301,即位於芯板1左側的左側電極加熱板3上的凸包部301向左突出,位於芯板1右側的右側電極加熱板3上的凸包部301向右突出,所述凸包部301的內側形成有內流水槽302,所述芯板1左右兩側的外側面上開設有數個外流水槽101,所述內流水槽302與外流水槽101相連通並構成加熱腔6,所述電極加熱板3還與電源電線連接(即電導通)。
本申請還提供一種多功能濾板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通過注塑或壓製成毛坯,再將毛坯經機械加工到所需結構和尺寸的芯板1:所述芯板1為平板結構,芯板1中設有沿芯板1厚度方向左右貫穿芯板1的第一通孔,芯板1左右兩側的外側面上開設有數個外流水槽101;
步驟B、通過注塑或焊接支撐毛坯,再將毛坯經機械加工到所需結構和尺寸的濾板邊框2:所述濾板邊框2中設有沿濾板邊框2厚度方向左右貫穿濾板邊框2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孔壁構成濾板邊框2的內周面;
步驟C、通過製作衝壓模具衝壓一次成型為電極加熱板3:所述電極加熱板3上設置有數個向外突出的凸包部301、以及沿電極加熱板3厚度方向左右貫穿電極加熱板3的第三通孔,所述凸包部301的內側形成有內流水槽302;
步驟D、將兩塊所述濾板邊框2分別固定在所述芯板1左右兩側的外邊緣處,將兩塊所述電極加熱板3分別固定在所述芯板1和濾板邊框2之間;
則芯板1上的第一通孔與電極加熱板3上的第三通孔相連通、並形成左右貫穿電極加熱板3和芯板1的進料孔4,所述濾板邊框2的內周面(即第二通孔的孔壁)與電極加熱板3的外側面之間形成有與進料孔4相連通的物料填充腔5,電極加熱板3上的凸包部301置於物料填充腔5中,電極加熱板3內側的內流水槽302與芯板1外側的外流水槽101相連通並構成加熱腔6;
步驟E、將所述電極加熱板3與電源電連接。
上述多功能濾板中,所述濾板邊框2和電極加熱板3均有兩塊,芯板1的左右兩側各設一塊電極加熱板3和一塊濾板邊框2。所述物料填充腔5也有兩個,分別位於芯板1的左右兩側,左側的物料填充腔5同時位於左側電極加熱板3的左側(即外側),右側的物料填充腔5同時位於右側電極加熱板3的右側(即外側),進料孔4的左右兩端分別延伸至兩個物料填充腔5。電極加熱板3上的凸包部301可以為方形結構、圓形結構或其他,相應地,凸包部301內側所形成的內流水槽302為方形槽、圓形槽或其他,所述芯板1上的外流水槽101同樣可以為方形槽、圓形槽或其他;所述內流水槽302和外流水槽101可以對齊設置,也可以上下錯位設置。優選地,所述芯板1和濾板邊框2的材質均為塑料,所述電極加熱板3的材質為金屬,故芯板1為塑料板,濾板邊框2為塑料框,電極加熱板3為金屬板,且電極加熱板3優選採用不鏽鋼板。
本申請涉及的多功能濾板中,電極加熱板3同時起到加熱脫水濾餅和電滲析脫水濾餅的作用,具體說,往加熱腔6中的通入熱源後,則電極加熱板3直接加熱物料填充腔5中的濾餅,使濾餅中的水分蒸發;電極加熱板3通電後,則一塊多功能濾板中的電極加熱板3構成陽極,相鄰的另一塊多功能濾板中的電極加熱板3構成陰極,故兩塊多功能濾板之間或與另一塊隔膜濾板之間形成電場,直接對物料填充腔5中的濾餅進行電滲析深度脫水,從而進一步降低濾餅的含水率,滿足高脫水率的應用場合的需求。另外,上述多功能濾板中,芯板1的中間僅開設有進料孔4、其內部大部分為實心結構,用於形成部分加熱腔6的外流水槽101開設在芯板1的外側面上、而非芯板1的內部,故芯板1自身具有較好的結構強度;同時,電極加熱板3上設有多個向外突出的凸包部301,故凸包部301使得電極加熱板3具有折彎結構,相對於平板狀結構的電極加熱板3而言,具有凸包部301折彎結構的電極加熱板3結構強度好、不易變形;因此,由上述結構的芯板1、濾板邊框2和電極加熱板3構成的多功能濾板自身結構強度高,在進料過程中,多功能濾板不易在含水物料的衝擊下發生變形,從而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地,所述電極加熱板3與電源通過導電單元電線連接,該導電單元位於芯板1上端的中間處、並採用以下結構:如圖1、圖6和圖7所示,所述導電單元包括螺紋連接於芯板1的接線螺栓701、將電極加熱板3與芯板1相固定的導電螺栓702、以及固定鑲嵌在芯板1中的導電柱703,所述導電螺栓702穿設在導電柱703中、並與導電柱703螺紋連接,所述接線螺栓701旋入芯板1中的下端位於兩個導電柱703之間、並與導電柱703和導電螺栓702均接觸電導通。電源通過電線與接線螺栓701電連接,通電後,接線螺栓701將電傳輸給導電柱703和導電螺栓702,進而再傳輸給電極加熱板3,使電極加熱板3帶電,構成陽極或陰極。所述導電柱703由金屬製成,導電柱703的左端也可以與電極加熱板3的內側面相接觸,從而保證電流傳輸的穩定性,防止出現斷路現象;另外,導電柱703還可以避免金屬結構的導電螺栓702直接旋入塑料製成的芯板1中,從而可延長使用壽命。在安裝的時候,先通過導電螺栓702將電極加熱板3固定於芯板1,之後再在電極加熱板3的外側安裝濾板邊框2,從而便於將電極加熱板3固定於芯板1和濾板邊框2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電極加熱板3的固定結構為:如圖1、圖6和圖8所示,還包括設在所述進料孔4處、且位於芯板1左右兩側的固定夾頭8,故固定夾頭8也有兩個,分別位於芯板1的外側;所述進料孔4左右貫穿固定夾頭8,所述濾板邊框2和固定夾頭8都固定於芯板1,所述電極加熱板3上靠近進料孔4的內側邊緣部303被夾緊於固定夾頭8和芯板1之間,所述電極加熱板3上遠離進料孔4的外側邊緣部304被夾緊於濾板邊框2和芯板1之間,所述電極加熱板3上的凸包部301位於內側邊緣部303和外側邊緣部304之間,從而將電極加熱板3固定夾持在濾板板框和芯板1之間;此時,所述物料填充腔5由濾板邊框2的內周面、電極加熱板3上位於內側邊緣部303和外側邊緣部304之間的外側面、以及固定夾頭8的外側面共同圍成。
所述固定夾頭8與芯板1的固定結構為:如圖1、圖6和圖8所示,所述固定夾頭8與芯板1通過固定螺栓9相固定,所述固定夾頭8的內側設有左右軸向突出的定位部801,所述芯板1左右兩側的內端處均開設有與定位部801相配合的定位槽102,位於兩個定位槽102之間的芯板1中固定鑲嵌有左右軸向延伸的耐磨套管10,耐磨套管10優選由金屬製成,所述固定螺栓9的端部穿設在耐磨套管10中、並與耐磨套管10螺紋連接。
所述濾板邊框2與芯板1的固定結構為:如圖1和圖9所示,所述濾板邊框2和芯板1也通過固定螺栓9相固定,該固定螺栓9也穿設在由金屬製成的耐磨套管10中、並與耐磨套管10螺紋連接,該耐磨套管10固定鑲嵌在芯板1中,從而將濾板邊框2與芯板1相固定。
優選地,如圖6所示,所述電極加熱板3的內側邊緣部303與芯板1之間、電極加熱板3的外側邊緣部304與芯板1之間、以及濾板邊框2與芯板1之間均設有密封圈11,設在濾板邊框2與芯板1之間的密封圈11位於電極加熱板3的外側,六個密封圈11均固定嵌在芯板1的外側面上,從而防止加熱腔6中的熱源洩漏出,保證多功能濾板的密封性能。
進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濾板上用於使熱源通入加熱腔6中的結構為:如圖1所示,所述芯板1的周面上開設有熱源通入接頭孔103和熱源排出接頭孔108,芯板1內開設有熱源通入流道104、數個左右貫通芯板1的熱源進液孔105和熱源出液孔106、以及熱源排出流道107。所述熱源通入流道104的一端與熱源通入接頭孔103相連通、另一端與數個熱源進液孔105相連通,數個熱源進液孔105的左右兩端延伸至加熱腔6、並與加熱腔6相連通,故熱源經熱源通入接頭孔103流入熱源通入流道104中,再通過數個熱源進液孔105進入加熱腔6中。所述熱源排出流道107的一端與熱源排出接頭孔108相連通、另一端與數個熱源出液孔106相連通,數個熱源出液孔106的左右兩端延伸至加熱腔6、並與加熱腔6相連通,加熱腔6中經熱交換後的熱源通過數個熱源出液孔106流入熱源排出流道107中,再經熱源排出接頭孔108排出。因此,上述結構實現了熱源在加熱腔6中的循環流動,不斷地加熱物料填充腔5中的濾餅,加熱效率高。
優選地,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熱源通入接頭孔103設置在芯板1的後側面上、且位於下方側,所述熱源排出接頭孔108設置在芯板1的前側面上、且位於上方側,即:熱源通入接頭孔103和熱源排出接頭孔108分別開設在芯板1前後相對設置的兩個外側面上,且熱源通入接頭孔103位於熱源排出接頭孔108的下方側,從而可使熱源充滿加熱腔6,以充分、均勻地加熱濾餅。
進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濾板上用於將物料填充腔5中的濾餅中水分排出的結構為:如圖1、圖6和圖10所示,還包括數個左右貫穿濾板邊框2和芯板1的出液孔12,所述濾板邊框2、電極加熱板3和芯板1的外周包覆有濾布,所述濾布固定於芯板1、並由所述進料孔4左右貫穿,即濾布的內端僅延伸至進料孔4的孔壁處、未覆蓋進料孔4,所述濾板邊框2在每個出液孔12處都開設有數條出液流道201,所述出液流道201的一端與所述物料填充腔5相連通、另一端與所述出液孔12相連通,所述出液孔12、以及出液流道201延伸至物料填充腔5的端部都由所述濾布覆蓋。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液孔12有四個,分別位於濾板邊框2和芯板1的四個邊角處。排液時,物料填充腔5中的含水物料擠壓脫水,大於濾布孔徑的顆粒被截留在物料填充腔5中,被擠壓出的水分和小於濾布孔徑的細小顆粒透過濾布後進入出液流道201中,再由出液孔12排出。
所述濾布固定於芯板1的結構為:如圖1和圖4所示,所述芯板1上開設有數個濾布樁孔109,使用緊固件穿設在濾布樁孔109中,進而將濾布固定於芯板1,並實現濾布與芯板1之間的可拆卸連接,便於更換不同孔徑大小的濾布。
優選地,所述出液流道201依次通過匯流槽202和出液槽203與物料填充腔5連通,具體說,如圖6和圖10所述,所述濾板邊框2的內側面(即濾板邊框2的背部)開設有一圈匯流槽202、以及四條周向均勻分布的出液槽203,四條出液槽203分別設在濾板邊框2的四角處,所述匯流槽202位於出液槽203的外側,出液槽203的內端向內延伸至物料填充腔5,出液槽203的外端向外延伸至匯流槽202,故物料填充腔5、出液槽203、匯流槽202、出液流道201、以及出液孔12依次連通,物料填充腔5和出液槽203之間存在有濾布。另外,所述濾板邊框2的內周面為向外傾斜的斜面,從而使得濾布與濾板邊框2的內周面更好地貼合。所述出液孔12還可以通過管道與抽真空系統相連接,對物料填充腔5抽真空,提高加熱效率。
特別地,所述電極加熱板3上的凸包部301是向外突出、也即朝向物料填充腔5突出並位於物料填充腔5中,故電極加熱板3的外側面上設有由多個凸包部301之間的間隙所形成的濾液流道,該濾液通道位於物料填充腔5中、並與物料填充腔5和出液槽203相連通,因此,在過濾時,填充在物料填充腔5中的濾板被擠壓後與電極加熱板3的外側面相貼合,物料填充腔5中被擠出的濾液由電極加熱板3上的濾液通道進入出液槽203,再通過匯流槽202、出液流道201和出液孔12排出,故其出液非常快,有效實現長期的快速脫水,從而大大縮短濾餅的幹化周期、保證過濾效率和過濾效果、大大降低單位能耗。
上述結構的多功能濾板具有過濾、洗滌、壓濾、電滲析深度脫水、加熱脫水等功能,各功能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過濾功能:根據過濾要求選擇相應孔徑的濾布,待過濾的物料經進料孔4送入多功能濾板兩側的物料填充腔5中,小於濾布孔徑的顆粒透過濾布後,依次經出液槽203、匯流槽202、出液流道201、以及出液孔12排出,大於濾布孔徑的顆粒被濾布截留在物料填充腔5中,從而實現過濾。
二、洗滌功能:洗滌有正向洗滌和反向洗滌兩種方式。
正向洗滌:往進料孔4中通入洗滌介質,則洗滌介質進入物料填充腔5中,與物料填充腔5中的濾餅反應,進行洗滌、置換等步驟;洗滌後的廢液依次經出液槽203、匯流槽202、出液流道201、以及出液孔12排出。
反向洗滌:多功能濾板上具有四個出液孔12,其中兩個出液孔12用於通入洗滌介質,則洗滌介質依次經兩個出液孔12、出液流道201、匯流槽202和出液槽203後流入物料填充腔5中,與物料填充腔5中的濾餅反應,進行洗滌、置換等步驟;洗滌後的廢液依次經出液槽203、匯流槽202、出液流道201、以及其餘兩個出液孔12排出,即兩個出液孔12用於通入洗滌介質,其餘兩個出液孔12用於排出洗滌後的廢液。
三、壓濾功能:與隔膜濾板配套使用,隔膜濾板上的隔膜鼓張後壓濾物料填充腔5中的濾餅,濾餅中的水分經壓濾流出,並依次經出液槽203、匯流槽202、出液流道201、以及出液孔12排出。
四、電滲析深度脫水功能:將電極加熱板3接入直流電源,相鄰布置的兩塊多功能濾板中的電極加熱板3的極性相反,故相鄰布置的兩塊多功能濾板之間形成有電場、或多功能濾板與隔膜濾板之間形成有電場;在外加直流電場的作用下,濾餅中的自由水、結合水、細胞水等在電磁力的影響下,密集到濾餅表面,濾餅顆粒帶負電,自由水、結合水、細胞水等帶正電,電荷分別向陽極和陰極定向運動,水分通過陰極膜,從而使得濾餅中的水分分離出,濾餅的顆粒在陽極處得到濃縮,實現了電滲析深度脫水,進一步降低濾餅含水率,在低溫條件下縮短濾餅的幹化周期。
五、加熱脫水功能:往芯板1上的熱源通入接頭孔103通入熱源,則熱源在熱源通入接頭孔103、熱源通入流道104、熱源進液孔105、加熱腔6、熱源出液孔106、熱源排出流道107和熱源排出接頭孔108中流動,從而通過電極加熱板3直接加熱物料填充腔5中的濾餅。濾餅中的水分加熱蒸發,依次經出液槽203、匯流槽202、出液流道201、以及出液孔12排出。另外,在加熱的過程中,可以對物料填充腔5進行抽真空,以降低沸點,提高加熱效率。
綜上所述,本申請涉及的多功能濾板可對濾餅依次實現過濾工序、洗滌工序、壓濾工序、電滲析工序和加熱幹化工序,從而大大降低濾餅含水率,縮短濾餅脫水周期,降低單位能耗。
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