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為什麼沒有王實甫?王實甫的代表作有哪些?
2024-02-04 07:33:15 1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元代曲家,自明以來,稱關、馬、鄭、白,然以其年代及造旨論之,寧稱關、白、馬、鄭為妥也。關漢卿一空倚傍,字籌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元曲四大家,指的的是元朝四位著名的戲曲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這四位代表了元曲不同時期和不同流派的創作成就。
關漢卿,生於公元1219年,去世於公元1301年,號已齋、已齋叟。為「元曲四大家」之首,號稱元代雜劇奠基人,留有《竇娥冤》、《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著作存世,其中最為著名的為《竇娥冤》。關漢卿有散曲小令四十多首,套數十多首,被譽為「曲聖」。關漢卿自評:「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馬致遠,生於公元1250年,去世於公元1324年,字千裡,號東籬,有「馬神仙」的美譽。其雜劇留有十五種,有《江州司馬青衫淚》、《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嶽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開壇闡教黃粱夢》、《西華山陳摶高臥》存世。馬致遠有「曲狀元」的美稱,留小令104首,套數17套。
鄭光祖,生於公元1264年,字德輝,平陽襄陵人,為南方戲劇圈中的巨擘。其人在當時十分出名,號稱「名聞天下,聲振閨閣」。所留雜劇十八種,有《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呂布》存世,其中最著名的為《倩女離魂》。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二套流傳。
白樸,生存年代大約在1226年到1306年間,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又《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等著作存世。
王實甫同樣是元朝著名的戲曲家,且其《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不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都十分的出名。而除了《西廂記》之外,另有《麗春堂》、《破窯記》、《販茶船》、《芙蓉亭》等雜劇約十四種存世。而王實甫本人也與「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關漢卿齊名,那麼問題來了,王實甫為何未列入「元曲四大家」之中呢?
後世人有人認為,王實甫之所以不入「元曲四大家」是因為其戲曲過於「豔」,文辭優美,詩意濃厚,曲文感情色彩強烈,不被當時的主流社會所接受。小編個人並不認同,若真不為主流社會所認同,個人認為應當是因為王實甫在作品中明確表示了對封建禮教、封建包辦婚姻和等級制度的反對。
除了西廂記之外,王實甫還有可考戲曲,包括:《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四大王歌舞麗春堂》、《韓採雲絲竹芙蓉亭》、《蘇小卿月夜販茶船》、《東海郡於公高門》、《孝父母明達賣子》、《曹子建七步成章》、《才子佳人多月亭》、《趙光普進梅諫》、《詩酒麗春園》、《陸績懷橘》、《雙蕖怨》、《嬌紅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