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測溫方法及紅外測溫計與流程
2024-02-13 02:11:15 1

本發明涉及溫度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測溫方法及紅外測溫計。
背景技術:
紅外測溫計由光學系統、光電探測器、信號放大器及信號處理、顯示輸出等部分組成。光學系統匯聚其視場內的目標紅外輻射能量,視場的大小由測溫儀的光學零件及其位置確定。紅外能量聚焦在光電探測器上並轉變為相應的電信號。該信號經過放大器和信號處理電路,並按照儀器內療的算法和目標發射率校正後轉變為被測目標的溫度值。
現有的紅外測溫計基本都沒有對額頭測溫區域進行有效的指示,每次測量均需人為估計當前的額頭測量區域以及測量距離。人體額頭不同的區域以及不同的距離,對於紅外測溫來說,測量結果均有一定差異,不符合紅外測溫計要求的測量距離與測量部位的差異,將會導致測量結果的偏差。
申請日為2010.04.13,公開號為CN201662440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這樣一種多功能紅外線溫度計,其殼體的前端設置有一指向裝置,該指向裝置發出一光點至待測物體表面的溫度測量位置,並啟動紅外感測裝置及感應裝置進行該待測物體的熱源溫度計電壓電場的測量,並供控制電路板對來自紅外感測裝置及感應裝置的量測信號進行轉換計算,再依據所換算出的溫度及電場強度,於顯示裝置上顯示出溫度值。這一指向裝置發出的光點主要是用於測量位置的指示,而非測量距離的精確控制,距離過遠時光點消失,這是一個比較漸變的過程,也就是說,對於測量距離的限制精度是比較差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準確確定測量距離和測量範圍的測溫方法及紅外測溫計。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種測溫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提供帶有測量窗口的紅外測溫計,所述紅外測溫計可提供兩呈夾角設置的光束,使兩所述光束照射所述測量窗口前的被測對象;
調整所述紅外測溫計與所述被測對象的距離;
當兩所述光束於所述被測對象上匯集成一光點時,確定所述紅外測溫計的測量距離;
當兩所述光束未於所述被測對象上匯集成光點時,重新調整所述紅外測溫計與所述被測對象的距離。
作為優選,所述測溫方法,還包括步驟:將所述光點移至所述被測對象的預定測量位置。
作為優選,兩所述光束的夾角可調。
作為優選,兩所述光束分別於所述紅外測溫計的測量窗口的兩側照射被測對象。
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紅外測溫計,包括測量窗口和兩光源,兩所述光源的光束可呈夾角照射所述測量窗口前的被測對象。
作為優選,兩所述光源設置於所述測量窗口的兩側。
作為優選,兩所述光源的光束夾角為30°、45°、60°、90°中的一種。
作為優選,兩所述光源採用發光二極體。
再一方面提供一種紅外測溫計,包括殼體、測量窗口和兩光源,測量窗口設置於所述殼體上,兩光源設置於所述殼體上並位於所述測量窗口兩側,兩所述光源的光束可呈夾角照射所述測量窗口前的被測對象。
又一方面,提供一種紅外測溫計,包括殼體、測量窗口、控制模塊和兩光源,測量窗口設置於所述殼體上,控制模塊設置在所述殼體內,兩光源設置於所述殼體上並位於所述測量窗口兩側,兩所述光源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兩所述光源的光束可呈夾角照射所述測量窗口前的被測對象。
本發明所提供的測溫方法及紅外測溫計,兩呈夾角設置的光束在測量窗口前的被測對象上匯集成一光點,因此能夠確定外測溫計的測量距離,即確定了正確的測量距離,光點在被測對象上匯集就可保證測量到被測對象正確區域,從而確保了測溫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紅外測溫計的原理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紅外測溫計的使用狀態原理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紅外測溫計在使用時目標物距離過近時的原理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紅外測溫計在使用時目標物距離過遠時的原理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紅外測溫計的剖視結構圖。
圖中:1-紅外測溫窗口、2-發光二極體、3-殼體、控制模塊-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測溫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提供帶有測量窗口的紅外測溫計,紅外測溫計可提供兩呈夾角設置的光束,使兩光束照射測量窗口前的被測對象;
調整紅外測溫計與被測對象的距離;
當兩光束於被測對象上匯集成一光點時,將光點移至被測對象的預定測量位置,確定紅外測溫計的測量距離;
當兩光束未於被測對象上匯集成光點時,重新調整紅外測溫計與被測對象的距離。
由於兩呈夾角設置的光束在測量窗口前的被測對象上匯集成一光點,因此能夠確定外測溫計的測量距離,即確定了正確的測量距離,光點在被測對象上匯集就可保證測量到被測對象正確區域,從而確保了測溫的準確性。
因為不同的被測對象具有不同的屬性,從而使得被測對象的最佳測溫距離有所不同,為了適應這一情況,於是,在利用上述測溫方法對被測對象進行測溫時,兩光束的夾角可調。通過調節這兩光束的夾角,以便調整兩光束在被測對象上匯集成的光點與測量窗口的距離,進而調整紅外測溫計的測量距離,以便根據不同被測對象確定最佳測溫距離,以確保測溫的準確性。為了便於調節這兩光束的夾角,所以,兩光束分別於紅外測溫計的測量窗口的兩側照射被測對象。
為了實施上述測溫方法,因此,需設計這樣一種紅外測溫計,其包括測量窗口和兩光源,兩所述光源的光束可呈夾角照射所述測量窗口前的被測對象。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紅外測溫計的原理圖;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紅外測溫計的剖視結構圖,請參考圖1和圖5,本示例中紅外測溫計包括測量窗口1、殼體3和兩光源,在本實施例中這兩光源為發光二極體2。如圖5所示,測量窗口1設置於殼體3上,兩發光二極體2設置於殼體3上並位於測量窗口1兩側,為了便於防止和安裝這兩個發光二極體2,在殼體內設置有容置這兩個發光二極體2的空腔,將這兩個發光二極體2設置在空腔內。如圖1和圖5所示,兩發光二極體2的光束可呈夾角照射測量窗口1前的被測對象。如圖2所示,當兩個發光二極體2的光束於被測對象上匯集成一光點時,變確定了紅外測溫計的測量距離。如圖3和圖4所示,當兩個發光二極體2的光束未於被測對象上匯集成光點時,則需要重新調整紅外測溫計與被測對象的距離。
如圖5所示,該紅外測溫計還包括控制模塊4,該控制模塊4設置在所述殼體3內,兩個發光二極體2與控制模塊4連接,通過這一控制模塊4對兩個發光二極體2的開閉以及它們發出的光束的強度加以控制。
兩發光二極體2的夾角為30°、45°、60°、90°中的一種,夾角的不同使得兩發光二極體2發出的光束匯聚後的光點至紅外測量窗口1的距離不同,從而可根據被測對象的最佳測試距離來設定兩發光二極體2的夾角。如此,可根據兩發光二極體2夾角的不同,製造不同的紅外測溫計,例如製造四種紅外測溫計,它們各自內部的兩發光二極體的夾角分別為30°、45°、60°、90°。由於每種紅外測溫計匯聚出的觀點至測量窗口的距離不同,於是,可根據不同被測對象的最佳測試距離來選用一種最適宜的紅外測溫計。
為了確保兩發光二極體2發出的光束匯聚後產生的光點清晰可辨,於是發光二極體2可選用雷射二極體、綠光二極體或藍光二極體中的一種。當發光二極體2為綠光二極體時,其為鋁磷化鎵二極體、銦氮化鎵/氮化鎵二極體、磷化鎵二極體、磷化銦鎵鋁二極體、鋁磷化鎵二極體中的任一種。
當發光二極體2為藍光二極體時,其為碳化矽二極體或硒化鋅二極體。
在本實施例了中,發光二極體2中的支架為鐵質材料製成,由內向外依次包覆有鍍銅層、鍍鎳層和鍍銀層。鍍銅使支架導電性好,散熱快;鍍鎳可防氧化。發光二極體2的正向電壓為1.4-1.65V,電流1-50mA,並採用恆流控制,如此可以保持電流的穩定,不易受VF(Voltage Forward正向電壓)的變化,可以延長發光二極體的使用壽命。
紅外測溫計除了採用上述結構外,還可以設計這樣一種結構。將兩個發光二極體設置在紅外測量窗口的同一側,這兩個發光二極體在紅外測量窗口前依次排列,只要能使得這兩個發光二極體的光束在被測對象上匯集成光點即可,同樣可保證測量到正確區域的準確溫度。為了便於安置這兩個發光二極體,可對殼體加以改造,以便將這兩個發光二極體安裝在殼體內。另外,調整這兩個發光二極體的夾角,同樣使得兩發光二極體發出的光束匯聚後的光點至紅外測量窗口的距離不同,從而可根據被測對象的最佳測試距離來設定兩發光二極體的夾角,進而製造不同種的紅外測溫計,同樣可根據不同被測對象的最佳測試距離來選用一種最適宜的紅外測溫計。
再有,除了採用發光二極體、雷射二極體來形成匯聚後的光點外,也可選用其他發光光源來形成光點,從而達到光點和測量窗口之間的直線距離可定,即確定了正確的測量距離的目的。
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清楚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