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顯示器、線路板及其引腳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2-12 22:50:15 2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顯示器、線路板及其引腳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更高的顯示清晰度,導致顯示面板的導電膜層上的引腳之間的間距越來越小,且引腳的寬度也越來越小。
在傳統的顯示器中,通過熱壓貼合將線路板上的引腳與導電膜層上的引腳通過帶有導電粒子的異方性導電膠貼合在一起,而線路板上的引腳與導電膜層上的引腳並不會直接導通,而是通過線路板上的引腳與導電膜層上的引腳對異方性導電膠中的導電粒子進行捕捉,進而實現線路板上的引腳與導電膜層上的引腳之間的導通;但隨著引腳之間的間距越來越小,且引腳的寬度也越來越小,導致引腳對導電粒子的捕捉越來越困難,大大降低了線路板與導電膜層之間連通的可靠性,降低了顯示面板的工作穩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器、線路板及其引腳結構,本發明的顯示器能夠增強其中線路板與導電膜層之間連通的可靠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顯示器,包括:
線路板和顯示面板,所述線路板和所述顯示面板的導電膜層均設置有引腳;
所述線路板和/或所述導電膜層的所述引腳上設置若干個凸起;所述線路板的引腳和所述導電膜層的引腳通過所述凸起進行相應連接。
其中,所述凸起設置在所述線路板和/或所述導電膜層的所述引腳的前端表面。
其中,所述凸起為尖刺結構。
其中,所述線路板的引腳和所述導電膜層的引腳之間還包括粘合膠。
其中,所述粘合膠為帶有導電粒子的導電膠或不帶有導電粒子的非導電膠。
其中,所述線路板為柔性線路板。
本發明還提出的一個技術方案:提供一種線路板的引腳結構,包括線路板和引腳本體,所述引腳本體設置在所述線路板上,所述引腳本體上設有若干個凸起。
其中,所述凸起為尖刺結構。
其中,所述凸起設置在所述引腳的前端表面。
本發明還提出另一個技術方案:提供一種線路板,所述線路板上包含引腳結構,該引腳結構包括線路板和引腳本體,所述引腳本體設置在所述線路板上,所述引腳本體上設有若干個凸起。
其中,所述凸起為尖刺結構。
有益效果:區別於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的顯示器包括線路板和顯示面板,所述線路板和所述顯示面板的導電膜層均設置有引腳;所述線路板和/或所述導電膜層的所述引腳上設置若干個凸起;所述線路板的引腳和所述導電膜層的引腳通過所述凸起進行相應連接。本發明的液晶顯示器可以使其中的線路板與導電膜層之間的導通不再依賴對異方性導電膠中的導電粒子的捕捉,其中的線路板與導電膜層可以直接通過各自引腳上的凸起直接連接,進而增強了線路板與導電膜層之間連通的可靠性,提升了顯示面板的工作穩定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顯示器100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內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顯示器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B內放大後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3中B內放大後另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線路板的引腳結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
為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顯示器、線路板及其引腳結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在附圖中,相同的標號在整個說明書和附圖中用來表示相同的結構和區域。
參閱圖1和圖2,圖1是現有技術的顯示器100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內放大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現有技術中顯示器100包括顯示面板101、PCB板103和線路板102,顯示面板101與PCB板103通過線路板102實現連接。因此,顯示面板101和PCB板103均需要與線路板102連接。其中,線路板102的兩側均設有引腳(圖1中未畫出),PCB板103和顯示面板101與線路板102連接的一側設有與線路板102上的引腳對應的引腳。其中,線路板102與顯示面板101的連接實際上是線路板102與顯示面板101的導電膜層1011的連接。線路板102與顯示面板101的導電膜層1011之間通過線路板102上的引腳1021和顯示面板101的導電膜層1011上的引腳1012連接。現有技術中,引腳1021和引腳1012之間並沒有實際接觸,而是在線路板102上的引腳1021和導電膜層1011上的引腳1012之間填充帶有導電粒子的導電膠104,通過線路板102上的引腳1021和導電膜層1011上的引腳1012對導電膠104中的導電粒子1041進行捕捉,將導電粒子1041捕捉至線路板102上的引腳1021和導電膜層1011上的引腳1012之間,進而實現線路板102上的引腳1021和導電膜層1011上的引腳1012的連接。
但隨著對顯示器清晰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線路板上的引腳之間的間距越來越小,且引腳的寬度也越來越小,同時導電膜層上的引腳也隨之發生了相應變化,使線路板上的引腳和導電膜層上的引腳對異導電膠中的導電粒子的捕捉越來越困難,導致線路板上的引腳和導電膜層上的引腳的導通性能越來越不穩定。
參閱圖3和圖4,圖3是本發明顯示器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中B內放大後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如圖3和圖4所示,該實施例的顯示器200包括線路板202、顯示面板201和PCB板203,其連接關係與圖1所示的顯示器100相同;此外,本實施例中的顯示面板201與圖1所示的顯示面板101也相同,線路板202和顯示面板201的導電膜層2011上均設置有引腳2021,2012。本實施例中,線路板202和/或導電膜層2011上的引腳2021,2012上設置若干個凸起2022,2013;線路板202的引腳2021和導電膜層2011的引腳2012通過凸起2022,2013進行相應連接。本實施例以凸起設置在線路板和/或導電膜層的引腳的前端表面為例。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凸起還可以設置在線路板和/或導電膜層的引腳的其他位置上,能夠通過該凸起使線路板和導電膜層連接即可。
本實施例中,可以僅在線路板的引腳上設置凸起,也可以僅在導電膜層的引腳上設置凸起,也可以在線路板和導電膜層的引腳上均設置凸起。
本實施例通過在線路板和/或導電膜層的引腳上設置凸起,使線路板和導電膜層可以通過該凸起直接接觸,進而使兩者連接。可選的,凸起設置在線路板和/或導電膜層上的引腳的前端表面;當然,凸起也可以設置在線路板和/或導電膜層上的引腳的其他位置,能夠使線路板和導電膜層兩者連接即可。
進一步的,在顯示器的製備過程中,需要在線路板202與顯示面板201之間貼附一層粘合膠204,利用熱帖壓合的方式將線路板202與顯示面板201壓合,使粘合膠204填充在線路板202的引腳2021和導電膜層2011的引腳2012之間的空隙內,進而使線路板202與顯示面板201互相粘合。因此,線路板202的引腳2021和導電膜層2011的引腳之間還具有粘合膠204。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線路板的引腳和導電膜層的引腳能夠通過各自引腳上的凸起進行相應連接,因此,路板的引腳和導電膜層的引腳之間的粘合膠可以是不帶有導電粒子的非導電膠。此外,該粘合膠也可以是帶有導電粒子的導電膠,例如,異方性導電膠。
進一步的,根據顯示器的結構需求,線路板可以為柔性線路板。
進一步的,如圖5所示,該凸起2022,2013可以設置為尖刺結構。將線路板202和/或導電膜層2011上的引腳2021,2012上的凸起2022,2013設置為尖刺結構,線路板202和/或導電膜層2011上的引腳2021,2012上的尖刺結構的尖端彼此接觸,即可實現兩者的連接,增加線路板和導電膜層之間的導通性能的穩定性。
本實施例的顯示器通過將其中線路板和顯示面板的導電膜層上的引腳上設置若干個凸起,使線路板和顯示面板的導電膜層上的引腳通過各自引腳上的凸起連接,不再依賴對導電膠中的導電粒子的捕捉,能夠增強線路板與導電膜層之間連通的可靠性,提升顯示面板的工作穩定性能。
參閱圖6,圖6是本發明線路板的引腳結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線路板的引腳結構300包括線路板301和引腳本體302,引腳本體302設置在線路板301上,引腳本體302的前端表面設置有若干個凸起303。
進一步的,該凸起303為尖刺結構。
進一步的,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具有引腳結構的線路板,該線路板的引腳結構與圖3至圖5所示的顯示器一實施例中線路板或顯示面板上的引腳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