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銅線退火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19 08:57:15 7

本發明涉及電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銅線退火裝置。
背景技術:
銅線是構成各種線纜的組要部件,現有銅線在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殘餘應力,因此需要加一道退火工序消除這種殘餘應力,現有的銅線退火裝置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銅線直接浸泡在水中,水受熱後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和水蒸氣,水蒸氣如果無法有效的散出將影響後續的散熱能力,二是現有的銅線在生產過程中保護氣體和水蒸氣混雜在一塊,需要重新分離後保護氣體才能循環使用,三是實際生產的銅線粗細不一需要冷卻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現有設備無法很好的調節銅線的冷卻時間。如果能夠設計一種能夠有效排除水蒸氣並且能夠分離水蒸氣和保護氣體還能夠根據銅線的粗細控制冷卻時間的裝置就能夠解決此類問題,為此我們提供了一種銅線退火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銅線退火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銅線退火裝置,包括一個左端帶有定位裝置的加熱裝置,所述定位裝置的左端安裝有送線輪,所述加熱裝置的下部設置有保護氣體進口,所述加熱裝置的內部安裝有金屬芯體,所述金屬芯體中空且安裝有銅線,所述加熱裝置的右端設置有真空隔熱室,所述真空隔熱室的右端設置有第一冷卻裝置,所述第一冷卻裝置的內部設置有銅線導管,所述第一冷卻裝置的上端設置有第一出液口,且下端設置有第一進液口,所述第一冷卻裝置的右端設置有保護氣體分離室,所述保護氣體分離室的上端設置有保護氣體出口,所述保護氣體分離室的右端連接有第二冷卻裝置,所述第二冷卻裝置的內部安裝有兩個固定滑輪和兩個可動滑輪,所述第二冷卻裝置的下端設置有第二進液口和第二出液口,且上端設置有蒸汽抽離管,所述第二冷卻裝置的右端設置有第二氣體隔離室,且第二氣體隔離室的右端設置有出線輪。
優選的,所述加熱裝置的內部安裝有金屬芯體,且金屬芯體的外圍安裝有加熱線圈,所述加熱線圈的兩端通過線圈進線口和線圈出線口連接電源。
優選的,所述可動滑輪安裝在滑輪杆上,且滑輪杆上設置有位置調節閥。
優選的,所述銅線導管由金屬或者導熱陶瓷製成,且銅線導管的內徑與銅線匹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使用新型通過設置兩級冷卻、蒸汽抽離並且增加多環節氣體分離實現了退火裝置能夠進行保護氣體分離、多餘蒸汽抽離等功能並且能夠根據銅線粗細調節冷卻時間和程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銅線、2送線輪、3定位裝置、4加熱裝置、401線圈進線口、402金屬芯體、403保護氣體進口、404加熱線圈、405線圈出線口、5真空隔熱室、6第一出液口、7第一冷卻裝置、8銅線導管、9第一進液口、10保護氣體出口、11保護氣體分離室、12第一氣體隔離室、13第二冷卻裝置、14固定滑輪、15第二氣體隔離室、16出線輪、17可動滑輪、18滑輪杆、19位置調節閥、20第二進液口、21第二出液口、22蒸汽抽離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2,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銅線退火裝置,包括一個左端帶有定位裝置3的加熱裝置4,定位裝置3的左端安裝有送線輪2,加熱裝置4的內部安裝有金屬芯體402,且金屬芯體402的外圍安裝有加熱線圈404,加熱線圈404的兩端通過線圈進線口401和線圈出線口405連接電源,加熱裝置4的下部設置有保護氣體進口403,金屬芯體402中空且安裝有銅線1,加熱裝置4的右端設置有真空隔熱室5,真空隔熱室5的右端設置有第一冷卻裝置7,第一冷卻裝置7的內部設置有銅線導管8,銅線導管8由金屬或者導熱陶瓷製成,且銅線導管8為多層管疊加式可根據銅線粗細分離使用,第一冷卻裝置7的上端設置有第一出液口6,且下端設置有第一進液口9,第一冷卻裝置7的右端設置有保護氣體分離室11,保護氣體分離室11的上端設置有保護氣體出口10,保護氣體分離室11的右端連接有第二冷卻裝置13,第二冷卻裝置13的內部安裝有兩個固定滑輪14和兩個可動滑輪17,可動滑輪17安裝在滑輪杆18上,且滑輪杆180上設置有位置調節閥19,第二冷卻裝置13的下端設置有第二進液口20和第二出液口21,且上端設置有蒸汽抽離管22,第二冷卻裝置13的右端設置有第二氣體隔離室15,且第二氣體隔離室15的右端設置有出線輪16,本發明設備可以通過調節位置調節閥19和選擇是否打開第一級冷卻裝置7或第二級冷卻裝置13實現對冷卻時間的控制。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