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內燃電傳動軌道車的製作方法
2024-02-02 00:33:15 1

本實用新型屬鐵路車輛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內燃電傳動軌道車。
背景技術:
內燃電動軌道車可用於鐵路材料、工具及人員的運輸,也可作為各種鐵路施工和檢測的設備裝載平臺。目前,國內已有最高運行速度達到160km/h的內燃電傳動軌道車,這種車的車體為半棚式結構,沒有承載作用,使車輛前後兩端重量分配不均,使後端視野相對於前端欠佳,並且由於半車棚較小,使車內空間有限,不利於車體內部設施的布置,市場前景不足。因此有必要提出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新型內燃電傳動軌道車,本實用新型採用承載式全車棚結構車體並與車架固定連接一體,解決現有內燃電傳動軌道車中存在的車棚不參與承載、車內空間小、重量分配不均及後端視野欠佳等問題,並適用於200km/h及以上線路維修中,提高使用性能。
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新型內燃電傳動軌道車,具有車架,所述車架上端面設有車體,所述車體為整體承載式全車棚結構,所述車體與車架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車架下部兩端均設有轉向架,所述車架下部中間懸掛有為整車走行提供動力的內燃電傳動裝置,所述車體一端設有前司機室,所述車體另一端設有後司機室,所述前司機室與後司機室之間的車體中部依次被設為電氣櫃室、物料存放室和休息室。
其中,所述車體和車架的長度相同且外形一致。
進一步地,所述內燃電傳動裝置採用包括有兩套動力系統的雙動力布置,所述每套動力系統均包括發動機和主發電機,所述發動機與主發電機相連接,所述主發電機通過傳動軸與液壓油泵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轉向架上部通過牽引裝置和空氣彈簧與車架連接,所述轉向架下部設有牽引電機,所述主發電機通過牽引變流器與牽引電機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車體上及物料存放室和休息室之間設有中間大門。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
1、本實用新型採用承載式全車棚結構的車體,並且車體與車架固定連接一體,車體和車架的長度相同,前後對稱,使整車前後重量分配更加合理均勻,剛度增大,車體參與整車重量的承載,車內空間比原來大,車輛後端風阻減小,且前後端視野好;
2、本實用新型採用雙動力系統的內燃電傳動裝置,使車輛適用於200km/h及以上線路維修中的材料、工具及人員運輸,並可作為各種鐵路施工和檢測的設備裝載平臺,提高使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2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新型內燃電傳動軌道車,如圖1和2所示,具有車架1,所述車架1上端面設有車體10,所述車體10為整體承載式全車棚結構,所述車體10與車架1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車體10和車架1的長度相同且外形一致。所述車架1下部中間懸掛有為整車走行提供動力的內燃電傳動裝置,所述內燃電傳動裝置採用包括有兩套動力系統3的雙動力布置,兩套動力系統3互為備份,所述每套動力系統3均包括發動機和主發電機,所述發動機與主發電機相連接,所述主發電機通過傳動軸與液壓油泵連接。所述車架1下部兩端均設有轉向架2,所述轉向架2上部通過牽引裝置和空氣彈簧與車架1連接,所述轉向架2下部設有牽引電機,所述主發電機通過牽引變流器與牽引電機連接。所述車體10一端設有前司機室4,所述車體10另一端設有後司機室8,所述前司機室4與後司機室8之間的車體10中部依次被設為電氣櫃室5、物料存放室6和休息室7,所述車體10上及物料存放室6和休息室7之間設有中間大門9。
本實用新型的動力傳動路線為:動力系統3中的發動機驅動主發電機發電,主發電機通過牽引變流器將整流斬破調製的電流送至轉向架2上的牽引電機,以驅動整車走行。
本實用新型採用承載式全車棚結構的車體10,並且車體10與車架1固定連接一體,使整車前後對稱,車輛前後重量分配合理均勻,車架1剛度增大,車體10參與整車重量的承載,車內空間比原來大,車輛後端風阻減小,前後端視野好;本軌道車適用於200km/h及以上線路維修中的材料、工具及人員運輸,並可作為各種鐵路施工和檢測的設備裝載平臺,提高使用性能。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範圍,故凡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述內容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