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內置潤滑油道的發動機取力器的製造方法
2024-02-02 19:45:15 1
一種具有內置潤滑油道的發動機取力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內置潤滑油道的發動機取力器,包括殼體、軸齒輪、油腔、前軸承、後軸承,在殼體前端設凸臺,凸臺上有直通油腔的進油道,進油道的外埠由密封螺塞總成封閉,凸臺的前端面上有過渡油道通向進油道,過渡油道與後齒輪室上的出油口對應。所述的進油道為階梯狀,其接近油腔的內側進油道直徑為2~4mm,其外側進油道直徑為7~9mm。所述的密封螺塞總成包括螺塞和O型密封圈。過渡油道與後齒輪室出油口通過裝配關係相連,機油依次流經後齒輪室出油口、過渡油道、階梯狀進油道,然後噴射到取力器殼體內油腔,從而對取力器總成內的軸承進行潤滑。潤滑完成後,機油再通過軸承縫隙、取力器殼體內置回油道流入發動機油底殼裡。
【專利說明】一種具有內置潤滑油道的發動機取力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柴油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具有內置潤滑油道的發動機取力器。
【背景技術】
[0002]在重型發動機工程機械應用中,一般需要一個後置取力器來驅動工程機械的液壓設備以支持轉向等功能。取力器總成內含軸承等精密零件,軸承一般工作在高轉速、高熱應用環境下,為了提高軸承的工作壽命,需要機油來潤滑軸承。
[0003]現階段一般通過外接油管的方式來給取力器總成內的軸承進行潤滑,由於工程機械車架種類多,匹配時難以避免油管與車架或其它零件幹涉,為了實現匹配,需要設計多種油管,增加了發動機整機、售後維修成本。
[0004]另外,由於工程機械應用環境比較惡劣,外接油管難以避免因磕碰、外界衝擊而出現破損,機油洩露風險很高,在高溫環境下,洩露的機油可能引起火災,帶來嚴重的安全隱串
■/Q1、Ο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有效避免機油洩露的具有內置潤滑油道的發動機取力器。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內置潤滑油道的發動機取力器包括殼體、軸齒輪、油腔、前軸承、後軸承,在殼體前端設凸臺,凸臺上有直通油腔的進油道,進油道的外埠由密封螺塞總成封閉,凸臺的前端面上有過渡油道通向進油道,過渡油道與後齒輪室上的出油口對應。
[0007]所述的進油道為階梯狀,其接近油腔的內側進油道直徑為2?4_,其外側進油道直徑為7?9mm。
[0008]所述的密封螺塞總成包括螺塞和0型密封圈。
[0009]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0010]本實用新型通過內置油道,將帶有一定流量、壓力的機油由缸體主油道噴射到取力器總成殼體腔體裡,從而實現對軸承的潤滑,該潤滑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機油洩露的風險,充分挖掘各內部零件油道的可能性,有效降低了發動機外圍管件數量,提高了集成度,提高發動機對不同車架的適配性,同時降低整機、售後維修成本,提高發動機的競爭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取力器內置進油道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階梯狀油道示意圖。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取力器內置回油道示意圖。
[0014]圖4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取力器過渡油道與後齒輪室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內置進油道整體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1、軸齒輪2、油腔3、前軸承4、後軸承5,其特徵在於:在殼體前端設凸臺6,凸臺6上有直通油腔3的進油道8,進油道8的外埠由密封螺塞總成9封閉,凸臺6的前端面上有過渡油道7通向進油道8,過渡油道7與後齒輪室上的出油口對應。
[0017]按照圖中箭頭所示,機油從後齒輪室出油口依次流經過過渡油道7、進油道8,最後將一定流量、壓力的機油噴射到取力器殼體內油腔3,從而實現對前軸承4、後軸承5的潤滑。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階梯狀油道示意圖:所述的進油道8為階梯狀,其接近油腔3的內側進油道8b直徑為2?4mm,其外側進油道8a直徑為7?9mm。階梯狀油道可避免發動機主油道壓力下降,同時可以提高對取力器的噴油壓力。
[0019]所述的密封螺塞總成9包括螺塞9a和0型密封圈%。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取力器內置回油道示意圖:
[0021]按照圖中箭頭所示,一部分機油完成潤滑後通過前軸承4的縫隙直接流到取力器殼體1外,最後流入油底殼裡,另外一部分機油完成潤滑後通過後軸承5的縫隙進入取力器殼體內置回油道10,最後流到油底殼裡。
[0022]過渡油道7、階梯狀進油道8、取力器殼體回油道10位於取力器殼體1內,其中取力器殼體回油道10在取力器殼體1鑄造時成形,取力器殼體內油腔3由前軸承4、後軸承5和取力器殼體1內壁組成。
[0023]過渡油道7和階梯狀進油道8通過機械加工成形,通過機械加工形成一段大孔徑油道8a和一段小孔徑油道8b。階梯狀油道8加工完成後需要在取力器殼體1安裝一個密封螺塞總成9來密封階梯狀油道。
[0024]圖4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取力器過渡油道與後齒輪室連接示意圖。
[0025]上述的過渡油道7通過裝配關係,正好連接後齒輪室12油道出油口 12a,過渡油道和後齒輪室油道的結合面通過一個嵌入式密封墊11進行密封。
[0026]後齒輪室12的出油口 12a內帶有一定流量、壓力的機油通過過渡油道7、階梯狀進油道8噴射到取力器殼體內油腔3,從而實現對軸承的潤滑。
[0027]機油完成潤滑後,通過軸承縫隙、取力器殼體內置回油道,將機油導流到發動機油底殼裡。
[0028]本實用新型可應用於13升電控和機械發動機的取力器潤滑應用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內置潤滑油道的發動機取力器,包括殼體(1)、軸齒輪(2)、油腔(3)、前軸承(4)、後軸承(5),其特徵在於:在殼體前端設凸臺(6),凸臺(6)上有直通油腔(3)的進油道(8),進油道(8)的外埠由密封螺塞總成(9)封閉,凸臺(6)的前端面上有過渡油道(7)通向進油道(8),過渡油道(7)與後齒輪室上的出油口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內置潤滑油道的發動機取力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油道⑶為階梯狀,其接近油腔⑶的內側進油道(8b)直徑為2?4_,其外側進油道(8a)直徑為7?9m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內置潤滑油道的發動機取力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密封螺塞總成(9)包括螺塞(9a)和O型密封圈(9b)。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4226002SQ201420623731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4日
【發明者】盧星, 李玉松, 楊慧婧 申請人: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