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無級調節的車用減振器的製作方法
2024-02-13 13:19:15 1
專利名稱:可無級調節的車用減振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的車用減振器,特別是一種能夠用手無級調節的車用減振器,適於安裝在自行車、摩託車以及其它車輛上。
現有的車用減振器大多是用彈簧或氣體為彈性介質,同時利用油液阻尼機構來衰減振動。有的減振器還採用變化彈簧的預緊度,或者增減油液的體積或充氣壓力的方法來調節減振器的減振性能。作用方式大多是兩端受力相對壓縮的一種結構。上述技術的不足之處是彈簧的預緊度只能有級地調節;氣體或油液的密封要求高;作用方式沒有多種選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可無級調節減振器性能,無須密封,有三種作用方式選擇的車用減振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三種方式完成的,1、兩端受力,相對壓縮式一端有螺紋的中心導杆穿過減振筒、橡膠塊、隔板、外罩和凸緣盤後,調節螺母和吊耳及其鎖緊螺母旋裝在中心導杆的螺杆端,套筒吊耳裝配在減振筒的底端,調節螺母通過中心導杆的螺杆對減振器的預壓緊度進行無級調節。2、懸臂安裝,一端拉伸式裝有橡膠塊、隔板和外罩的減振筒,通過其底部的螺紋凸臺和螺母呈懸臂狀地安裝在車身支架上,中心導杆穿過上述零件的中心後,調節螺母和止退螺絲旋裝在中心導杆的螺杆端,傳遞懸架振動的連杆安裝在中心導杆的另一端,調節螺母通過中心導杆的螺杆對減振器的預緊度進行無級調節。3、兩端受力,相對拉伸式空心吊耳安裝在車身支架上,中心導杆穿過橡膠塊、隔板、減振筒、凸緣盤、膠墊和空心吊耳、鞍形墊後,蓋形吊耳旋裝在減振筒的口端,調節螺母和止退螺母旋裝在中心導杆的上端,調節螺母通過中心導杆的螺杆對減振器的預拉緊度進行無級調節。上述三種作用方式的減振器的彈性介質橡膠塊,是採用允許最大壓縮量不小於自由高度的35%,與此相應的彈性壓力不小於120N/CM2的橡膠材料,其形狀為中心有孔的圓環柱形,兩個以上的橡膠塊之間裝有隔板。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優點是簡單的螺旋無級調節機構取代了密封要求高,以增減油液體積或充氣壓力為手段的調節機構;吸振性能好,負荷能力大,壓縮特性為圓弧曲線的彈性介質橡膠塊,取代了固有振動頻率高,壓縮特性為線性或非線性的螺旋彈簧,無須精密的油液阻尼機構便能獲得柔和的減振效果;三種作用方式的結構給車架設計師提供了選擇餘地。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三個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剖視圖。
實施例1,中心導杆(1)的形狀類似如圓柱頭光杆螺栓,其杆徑與減振筒(5)、隔板(4)、凸緣盤(10)、膠墊(26)的中心圓孔成滑動配合;杆下端的圓柱頭臺階帽(8)與套筒吊耳(6)的套筒內孔成滑動配合;杆上端的螺紋與調節螺母(2)、鎖緊螺母(12)、吊耳(13)的內螺紋配合。調節螺母(2)做成便於用手擰轉的蝶形螺母。減振筒(5)做成杯形,杯底中心有孔,孔外端的螺紋凸臺(7)與套筒吊耳(6)端部的外螺紋配合,裝配後,兩者的軸線應同心。減振筒(5)的杯形內腔裝上橡膠塊(3)後,周圍要留有空隙,以容納橡膠塊(3)壓縮後斷面尺寸的脹大。單個橡膠塊(3)的柱形高度與外直徑之比應小於1·5,即高度÷直徑小於1·5,減振器內的橡膠塊個數可根據壓縮行程的大小選擇。隔板(4)的形狀為內外圓同心翻邊的淺筒形,其外徑與減振筒(5)的內徑成滑動配合,安裝在兩個以上的橡膠塊(3)之間,同時保持和引導中心導杆(1)穩定地在減振筒(5)的中心線上往復運動。外罩(9)亦做成杯形,杯的內徑與減振筒(5)的外徑成間隙配合,杯底中心的圓孔處裝有凸緣盤(10),如
圖1和上述結構裝配的減振器,其上端的吊耳(13)和下端的套筒吊耳(6)分別安裝在車身支架和車輪懸架上,擰轉調節螺母(2),便能在不改變兩吊耳中心距的情況下無級調節減振器的預壓緊度。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是中心導杆(1)的下端做成臺階吊耳(18),上端的螺杆頂部制有安裝止退螺絲(20)的較小規格螺紋。減振筒(5)底部的螺紋凸臺(7)的中心孔內有襯套(22),裝配時,螺紋凸臺(7)穿過車身支架(15)的安裝孔後,用螺母(14)固緊,中心導杆(1)依次穿過膠墊(26)、襯套(22)、減振筒(5)、橡膠塊(3)、隔板(4)、外罩(9)、凸緣盤(10)和墊片(11)的中心孔後,擰入調節螺母(2),再擰上止退螺絲(20),蝶形套筒(19)裝在調節螺母(2)的外面,兩者用螺釘(21)固定在一起,這樣一來,調節螺母(2)在止退螺絲(20)阻擋下,便不能被人隨意擰下中心導杆(1)的螺杆端,而只能在螺杆的有效行程內對減振器的預緊度進行無級調節。與懸架相接的連杆(16)通過連杆銷(17)安裝在臺階吊耳(18)的橫孔中,以一端拉伸的方式將車輪懸架的振動傳遞給減振器。
實施例3,與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不同之處是中心導杆(1)的下端做成圓餅形的扁臺階帽(25),其直徑與減振筒(5)的內徑成滑動配合。空心吊耳(23)為圓柱形,中部的橫孔與圓柱的軸線垂直,圓柱形的外表面可滑動地安裝在車身或懸架的翼形支架(27)的吊耳孔中。鞍形墊(24)的上端為平面,下端有與空心吊耳(23)圓柱表面吻合的凹弧,中心孔略大於中心導杆(1)的螺杆外徑。減振筒(5)做成杯形,杯底中心孔與凸緣盤(10)成滑動配合,杯口端有與蓋形吊耳(28)相配合的螺紋。蓋形吊耳(28)由帶螺紋的淺蓋與套筒式的吊耳焊接組成,也可用鋁合金鑄造成一體。蓋形吊耳(28)取代了外罩(9)。如圖3和上述結構裝配的減振器,其上端的空心吊耳(23)和下端的蓋形吊耳(28),分別安裝在車身支架和車輪懸架上,擰轉調節螺母(2),便能在不改變兩吊耳中心距的情況下,無級調節減振器的預拉緊度。
權利要求1.可無級調節的車用減振器,其特徵是中心導杆(1)穿過減振筒(5),橡膠塊(3),隔板(4),外罩(9)和凸緣盤(10)的中心後,調節螺母(2)和吊耳(13)及其鎖緊螺母(12)旋裝在中心導杆(1)的螺杆端,套筒吊耳(6)裝配在減振筒(5)的底端,調節螺母(2)通過中心導杆(1)的螺杆對減振器的預壓緊度進行無級調節。
2.可無級調節的車用減振器,其特徵是裝有橡膠塊(3)、隔板(4)、處罩(9)、凸緣盤(10)的減振筒(5)通過其底部的螺紋凸臺(7)和螺母(14)呈懸臂狀地安裝在車身支架(15)上,中心導杆(1)穿過上述零件的中心後,調節螺母(2)和止退螺絲(20)旋裝在中心導杆(1)的螺杆端,傳遞懸架振動的連杆(16)安裝在中心導杆(1)的另一端,調節螺母(2)通過中心導杆(1)的螺杆對減振器的預緊度進行無級調節。
3.可無級調節的車用減振器,其特徵是空心吊耳(23)安裝在車身或懸架的翼形支架(27)上,中心導杆(1)穿過橡膠塊(3)、隔板(4)、減振筒(5)、凸緣盤(10)、膠墊(26)和空心吊耳(23)、鞍形墊(24)後,蓋形吊耳(28)旋裝在減振筒(5)的口端,調節螺母(2)和止退螺絲(20)旋裝在中心導杆(1)的上端,調節螺母(2)通過中心導杆(1)的螺杆對減振器的預拉緊度進行無級調節。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車用減振器,其特徵是橡膠塊(3)採用允許最大壓縮量不小於自由高度的35%,與此相應的彈性壓力不小於120N/CM2的橡膠材料,其形狀為中心有孔的圓環柱形,兩個以上的橡膠塊之間裝有隔板(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無級調節的車用減振器,中心導杆(1)穿過減振筒(5)、橡膠塊(3)、隔板(4)、外罩(9)和凸緣盤(10)的中心後,調節螺母(2)和吊耳(13)及其鎖緊螺母(12)旋裝在中心導杆(1)的螺杆端,套筒吊耳(6)裝配在減振筒(5)的底端,調節螺母(2)通過中心導杆(1)的螺杆,對減振器的預壓緊度進行無級調節,以獲得柔和的減振效果。三種作用方式的結構給車架設計師提供了選擇餘地。適於安裝在自行車、摩託車以及其它車輛上。
文檔編號F16F15/08GK2175847SQ9324524
公開日1994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1993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1993年11月22日
發明者羅士中 申請人:羅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