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軌道的吊裝用具的製作方法
2024-02-08 06:39:15 4
專利名稱:一種用於軌道的吊裝用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種用於軌道的吊裝用具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來傳遞提升力到物件上的,附在起重機提升、降下或牽引機構上,或用於與這些機構連接的載荷吊掛元件或裝置,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專門用於軌道吊裝的吊裝用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施工現場所用的軌道吊裝用具一般包括通過鋼板根據軌道上翼緣截面形狀切割而成的「匚」字型卡具,卡具的頂部中心設置吊耳,如圖I所示。這種軌道吊裝用具的不足之處為[0003]I、使用時,無論軌道多長,都必須從軌道兩端安裝到吊裝位置,使用完畢後再從軌道兩端拆卸,操作不夠方便;[0004]2、需要根據不同規格型號的軌道製作不同的吊裝用具;[0005]3、吊裝時,由於該種吊具與軌道之間摩擦力較小,吊具容易滑動,造成軌道脫落, 很不安全。實用新型內容[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是現有軌道吊裝用具安裝不便、吊裝不穩以及適用單一等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新型的用於軌道的吊裝用具。[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予以實現[0008]一種用於軌道的吊裝用具,由吊裝用具本體構成,所述吊裝用具本體包括兩個交叉設置的卡臂,兩個所述卡臂在交叉點處通過銷軸連接,兩個所述卡臂底端分別對稱設置有用於形成咬口的卡鉤,兩個所述卡臂頂端分別通過銷軸連接有一組對稱的連杆,兩個連杆的頂端通過同一銷軸連接有吊耳。[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0](一)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作方便,卡臂底端形成的咬口是活動的,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張合,因此可以直接在軌道的吊裝位置安裝或拆卸,解決了傳統軌道吊裝用具使用時必須從軌道兩端裝卸的不足;[0011](二)本實用新型卡臂底端形成的咬口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張合,因此能夠適用於不同規格的軌道,重複利用率高。[0012](三)本實用新型應用自鎖原理,增加了卡臂與軌道之間的摩擦力,防止在吊裝過程中軌道的滑動,保證了吊裝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0013]圖I是傳統的軌道吊裝用具的示意圖;[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0016]圖中1 :吊耳,2 :連杆,3 :卡臂,4 :卡鉤,5 :銷軸,6 :軌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7]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0018]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披露了一種用於軌道的吊裝用具,由五個分體部件通過四個銷軸5組裝而成,五個分體部件包括一個吊耳I、兩個相同的連杆2和兩個相同的卡臂3。[0019]兩個卡臂3對稱的交叉設置,並通過安裝在其交叉點處的銷軸5相互連接。每個卡臂3的底端分別設置有卡鉤4,兩個卡鉤4對稱的向內彎折,形成咬口。[0020]每個卡臂3的頂端分別通過銷軸5連接有一個連杆2,這一組連杆2也是對稱設置的。兩個連杆2的頂端通過同一個銷軸5連接有吊耳I。[0021]如圖3所示,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的兩個卡臂3向兩邊打開,置於軌道6上翼緣的吊裝位置處,然後通過牽引設備提升吊耳1,與吊耳I鉸接的兩個連杆2將會同時牽動兩個交叉的卡臂3卡緊於軌道6上翼緣的兩側,而卡鉤4正好卡在軌道6上翼緣的下部。繼續提升吊耳1,本實用新型的吊具即可平穩的將軌道6吊起,並且不會發生滑動。[0022]儘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是示意性的,並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範圍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體變換,這些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軌道的吊裝用具,由吊裝用具本體構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吊裝用具本體包括兩個交叉設置的卡臂,兩個所述卡臂在交叉點處通過銷軸連接,兩個所述卡臂底端分別對稱設置有用於形成咬口的卡鉤,兩個所述卡臂頂端分別通過銷軸連接有一組對稱的連杆,兩個連杆的頂端通過同一銷軸連接有吊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軌道的吊裝用具,包括兩個交叉設置的卡臂,兩個卡臂在交叉點處通過銷軸連接,兩個卡臂底端分別對稱設置有用於形成咬口的卡鉤,兩個卡臂頂端分別通過銷軸連接有一組對稱的連杆,兩個連杆的頂端通過同一銷軸連接有吊耳。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作方便,卡臂底端形成的咬口是活動的,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張合,因此可以直接在軌道的吊裝位置安裝或拆卸,解決了傳統軌道吊裝用具使用時必須從軌道兩端裝卸的不足;同時能夠適用於不同規格的軌道,重複利用率高;另外,由於本實用新型應用自鎖原理,增加了卡臂與軌道之間的摩擦力,防止在吊裝過程中軌道的滑動,保證了吊裝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文檔編號B66C1/28GK202744180SQ20122023482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明者魏寶武, 董傳喜 申請人:天津二十冶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