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門窗的保溫鋁材的製作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4-02-15 15:39:15 1
本發明涉及一種鋁材,具體涉及基於門窗的保溫鋁材的製作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合金材料越來越多的被用在門窗的型材上,鈦合金、鋁合金等均可作為門窗的型材,尤其是鋁合金材料,由於鋁合金具有輕質、以加工的優點,門窗用鋁合金越來越多。
然而目前的鋁合金隔音效果差,極易變形,在低溫條件下韌性下降,很容易斷裂,並且不具有較好的保溫的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鋁材隔音效果差易變性並且不具有保溫作用,並且製備工藝複雜,目的在於提供基於門窗的保溫鋁材的製作工藝,解決現有的鋁材隔音效果差易變性並且不具有保溫作用,並且製備工藝複雜的問題。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基於門窗的保溫鋁材的製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各組分按比例均勻混合,混合均勻後壓製成坯塊;
(2)將壓制好的坯塊放置於真空爐腔中,以35-50℃/min的升溫速度升溫至1250℃,保溫5-6h;
(3)控制爐內溫度為500-550℃,將坯塊放置在700-750℃環境下進行熱處理7-9小時;
(4)將坯塊進行淬火處理,淬火溫度為500-550℃,淬火後溫度控制在250-300℃;
(5)空冷後,再加熱後進行熱軋;
(6)拉伸矯直,拉伸量控制在1~2%;
(7)時效處理,時效溫度為200~220℃,保溫時間為11-12h。
所述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銅22份、矽38份、鎳29份、鉻14份、鎂10份、鋅7份、錳7份、鐵11份、鈦4份、鈰20份、微米級氧化鋁粉26份、碳粉39份、摻錫氧化銦22份、摻氟氧化錫15份。
基於門窗的保溫鋁材的製作工藝,所述步驟(3)中控制爐內溫度為525℃。
基於門窗的保溫鋁材的製作工藝,所述步驟(3)中將坯塊放置在745℃環境下進行熱處理7.5小時.
基於門窗的保溫鋁材的製作工藝,所述步驟(4)將坯塊進行淬火處理,淬火溫度為540℃,淬火後溫度控制在280℃。
基於門窗的保溫鋁材的製作工藝,所述步驟(7)中時效溫度為215℃,保溫時間為11.5h。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明基於門窗的保溫鋁材的製作工藝,本發明的組分相輔相成,所製備的鋁材具有較好的隔音效果,不易變形斷裂,並且具有較好的保溫作用;
2、本發明基於門窗的保溫鋁材的製作工藝,本發明的製備工藝簡單,便於生產,生產的鋁材的隔音效果較好,強度更好,並且保溫性也較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
本發明基於門窗的保溫鋁材的製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各組分按比例均勻混合,混合均勻後壓製成坯塊;
(2)將壓制好的坯塊放置於真空爐腔中,以35-50℃/min的升溫速度升溫至1250℃,保溫5-6h;
(3)控制爐內溫度為500-550℃,將坯塊放置在700-750℃環境下進行熱處理7-9小時;
(4)將坯塊進行淬火處理,淬火溫度為500-550℃,淬火後溫度控制在250-300℃;
(5)空冷後,再加熱後進行熱軋;
(6)拉伸矯直,拉伸量控制在1~2%;
(7)時效處理,時效溫度為200~220℃,保溫時間為11-12h。
所述步驟(3)中控制爐內溫度為525℃。
所述步驟(3)中將坯塊放置在745℃環境下進行熱處理7.5小時.
所述步驟(4)將坯塊進行淬火處理,淬火溫度為540℃,淬火後溫度控制在280℃。
所述步驟(7)中時效溫度為215℃,保溫時間為11.5h。
所述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銅22份、矽38份、鎳29份、鉻14份、鎂10份、鋅7份、錳7份、鐵11份、鈦4份、鈰20份、微米級氧化鋁粉26份、碳粉39份、摻錫氧化銦22份、摻氟氧化錫15份。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基於門窗的保溫鋁材的製作工藝,將各組分按比例均勻混合,混合均勻後壓製成坯塊;將壓制好的坯塊放置於真空爐腔中,以35‑50℃/min的升溫速度升溫至1250℃,保溫5‑6h;控制爐內溫度為500‑550℃,將坯塊放置在700‑750℃環境下進行熱處理7‑9小時;將坯塊進行淬火處理,淬火溫度為500‑550℃,淬火後溫度控制在250‑300℃;空冷後,再加熱後進行熱軋;拉伸矯直,拉伸量控制在1~2%;時效處理,時效溫度為200~220℃,保溫時間為11‑12h。
技術研發人員:謝本長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四川愛斯蘭特門窗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5.23
技術公布日: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