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LED燈絲及燈絲燈的製作方法
2024-02-16 02:52: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LED封裝領域,尤其涉及一種LED燈絲及燈絲燈。
背景技術:
LED 燈絲是一種用於替代傳統照明燈具的燈絲,以往LED 光源要達到一定的光照度和光照面積,需加裝透鏡之類的光學器件,影響光照效果,會降低LED 應有的節能功效, LED 燈絲實現360°全角度發光,大角度發光且不需加透鏡,實現立體光源,帶來前所未有的照明體驗。被廣泛應用,而且根據不同場合出現不同色溫和亮度體驗的調光照明產品越來越被人們所喜愛。
目前市面上出現的LED 燈絲全部為不可調光或可調亮度或不可調色溫的單一產品,需要調色溫是則需多個不同色溫的燈絲共同作用,過程繁瑣,帶給人們的體驗大打折扣。
鑑於上述傳統LED燈絲所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LED燈絲及燈絲燈,可以解決目前單一LED燈絲不可調色溫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調節色溫且結構簡單的LED燈絲及燈絲燈,它能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改善現有單一LED燈絲不可調色溫的問題,同時結構簡單,提高了LED燈絲及燈絲燈不同場合的適用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LED燈絲,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設置有至少兩個晶片安放面,所述晶片安放面上放置有至少一個LED晶片形成發光區域,一個所述晶片安放面形成一個發光區域,設置在基板上的電極,及覆蓋於所述LED晶片上的封裝膠體,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個所述發光區域的色溫值不同於其他的發光區域。
優選的,所述基板上設置有兩個晶片安放面,分別為第一晶片安放面和第二晶片安放面;所述封裝膠體包括覆蓋於第一晶片安放面的LED晶片上的第一封裝膠體和覆蓋於第二晶片安放面的LED晶片上的第二封裝膠體,所述第一封裝膠體和所述第二封裝膠體的螢光粉濃度不同。
優選的,所述第一晶片安放面和第二晶片安放面位置相背設置。
優選的,所述基板為陶瓷基板、玻璃基板或藍寶石基板。
優選的,所述基板為長方體結構的柱狀體。
優選的,所述基板的橫截面為矩形,所述基板的長度範圍為1mm-50mm,所述基板的寬度範圍為1mm-5mm,所述基板的高度範圍為0.2mm-1.5mm。
優選的,所述LED晶片為藍光晶片或所述LED晶片為藍光晶片和紅光晶片的組合。
優選的,所述封裝膠體中混有散射顆粒、紅色螢光粉、黃色螢光粉、綠色螢光粉中的一種或幾種。
一種燈絲燈,包括權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LED燈絲。
優選的,包括:燈頭,與燈頭連接的燈罩,以及位於所述燈罩內的至少一個所述LED燈絲。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LED 燈絲,在基板的相背兩面同時設置晶片安放面放置LED晶片形成發光區域,通過在基板相對兩面的LED晶片上覆蓋螢光粉濃度不同的封裝膠體,保證LED 燈絲兩面發光區域的色溫值不同;應用時,通過改變基板兩面LED晶片的通電電流大小來實現調色溫,改善現有單一LED燈絲不可調色溫的問題,同時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提高了LED燈絲不同場合的適用性,
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燈絲燈,採用所述燈絲,實現色溫調節,達到冷色溫白光、暖色溫白光,冷暖光源混合後中間色溫段的高質量白光等多種色溫光源轉換,提高了LED燈絲燈的適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一種LED燈絲的俯視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一種LED燈絲的主視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一種燈絲燈的主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實施例一
本實用新型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LED燈絲,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設置有至少兩個晶片安放面,所述晶片安放面上放置有至少一個LED晶片2形成發光區域,一個所述晶片安放面形成一個發光區域,設置在基板上的電極3,連接LED晶片的導線4,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晶片為倒裝晶片,則不需導線;及覆蓋於所述LED晶片上的封裝膠體5,所述封裝膠體5包括覆蓋於第一晶片安放面的LED晶片上的第一封裝膠體51和覆蓋於第二晶片安放面的LED晶片上的第二封裝膠體52,其中,至少一個所述發光區域的色溫值不同於其他的發光區域。
所述基板1可以為透明基板或不透明基板,基板的材質可以為陶瓷、玻璃、藍寶石等,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基板為陶瓷基板,所述陶瓷基板具有良好的絕緣性以及散熱性等優點。所述基板1為長方體結構的柱狀體,所述基板1的橫截面為矩形,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基板1的橫截面為長方形,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基板的橫截面為正方形,不限於本實施例中的情況。所述基板1的長度範圍為1mm-50mm,所述基板1的寬度範圍為1mm-5mm,所述基板的高度範圍為0.2mm-1.5mm。
其中,所述基板上設置有至少兩個晶片安放面,本實施例中,所述基板上設置有兩個晶片安放面,分別為第一晶片安放面11形成第一發光區域和第二晶片安放面12形成第二發光區域,所述第一晶片安放面11和第二晶片安放面12位置相背設置,分別位於基板的正反兩面,所述第一晶片安放面11和第二晶片安放面12上LED晶片的安放數量、LED晶片的安放距離等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設定。所述LED晶片可以為藍光晶片,也可以為藍光晶片和紅光晶片的組合,在本實施例中,LED晶片優選為藍光晶片。
第一晶片安放面11上的LED晶片2通過固晶膠固定在所述第一晶片安放面上,所述LED晶片間通過導線4電連接,所述LED晶片分別和所述第一晶片安放面上的兩端的電極電連接;所述第二晶片安放面上的LED晶片通過固晶膠固定在所述第二晶片安放面上,所述LED晶片間通過導線電連接,所述LED晶片分別和所述第二晶片安放面上的兩端的電極電連接。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晶片採用倒裝晶片,則需在所述基板上設置電路層,所述LED晶片間通過電路層進行電連接,所述晶片與所述電極通過所述電路層進行電連接。
所述電極3設置在所述基板的兩端或一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晶片安放面11和第二晶片安放面12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電極3,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晶片安放面11和第二晶片安放面12的一端分別設置有電極,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極3通過導電膠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LED晶片2間通過導線進行電連接,所述LED晶片2通過導線與所述導電膠進行電連接從而與所述電極進行電連接。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電極3可以用不導電的固晶膠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LED晶片通過導線直接與所述電極電連接。
所述封裝膠體5包括覆蓋於第一晶片安放面的LED晶片上的第一封裝膠體51和覆蓋於第二晶片安放面的LED晶片上的第二封裝膠體52,所述第一封裝膠體和所述第二封裝膠體的螢光粉濃度不同。所述第一封裝膠體和所述第二封裝膠體中混有散射顆粒、紅色螢光粉、黃色螢光粉、綠色螢光粉中的一種或幾種,本實施例中,優選為混有黃色螢光粉和紅色螢光粉的有機矽膠。
所述第一晶片安放面11和第二晶片安放面12上安放的為相同或不同色溫的LED晶片,所述第一封裝膠體和所述第二封裝膠體的螢光粉濃度不同,從而使所述基板的相對兩面的發光區域的色溫值不同,通過調節第一晶片安放面和/或第二晶片安放面上的LED晶片的電流大小,使兩個所述發光區域發出的光進行混合達到第三種色溫值,即若第一發光區域的色溫值為5000K,第二發光區域的色溫值為7000K,通過第一發光區域和第二發光區域光線的混合調節達到色溫值為6000K。即實現了LED燈絲的色溫調節,通過調節第一晶片安放面和/或第二晶片安放面上的LED晶片的電流大小,達到冷色溫白光、暖色溫白光,冷暖光源混合後中間色溫段的高質量白光等多種色溫光源轉換。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LED燈絲,在基板的相背兩面同時設置晶片安放面放置LED晶片形成發光區域,通過在基板相對兩面的LED晶片上覆蓋螢光粉濃度不同的封裝膠體,保證LED 燈絲兩面發光區域的色溫值不同;應用時,通過改變基板兩面LED晶片的通電電流大小來實現調色溫,改善現有單一LED燈絲不可調色溫的問題,同時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提高了LED燈絲不同場合的適用性。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二還提供了一種燈絲燈,所述燈絲燈設置有實施例一中提供的所述的LED燈絲,如圖3所示,所述燈絲燈包括:燈頭6,與燈頭連接的燈罩7,以及位於所述燈罩7內的至少一個所述LED燈絲10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燈絲燈為球泡燈。
所述燈頭6上安裝有支架8,至少一個所述LED燈絲100安裝在所述支架8上,所述LED燈絲100與所述燈頭6電連接,所述燈頭6上連接有所述燈罩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燈罩7為球泡形的玻璃燈罩,所述燈罩的形狀、大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設定,不限於本實施例中的情況。所述燈罩7與所述燈頭6連接形成密閉空間,所述LED燈絲100及所述支架8位於所述燈罩7和所述燈頭6形成的密閉空間內,所述燈頭6上還設置有連接外部電路及用與固定的螺紋結構。所述燈絲燈採用所述LED燈絲,實現色溫調節,達到冷色溫白光、暖色溫白光,冷暖光源混合後中間色溫段的高質量白光等多種色溫光源轉換提高了燈絲燈的適用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LED燈絲,所述第一晶片安放面11和第二晶片安放面12上安放的為相同或不同色溫的LED晶片,所述第一封裝膠體和所述第二封裝膠體的螢光粉濃度不同,從而使所述基板的相對兩面的發光區域的色溫值不同,通過調節第一晶片安放面和/或第二晶片安放面上的LED晶片的電流大小,使兩個所述發光區域發出的光進行混合達到第三種色溫值,即實現了LED燈絲的色溫調節,通過調節第一晶片安放面和/或第二晶片安放面上的LED晶片的電流大小,達到冷色溫白光、暖色溫白光,冷暖光源混合後中間色溫段的高質量白光等多種色溫光源轉換。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燈絲燈,用所述LED燈絲,可達到色溫調節,提高了燈絲燈多種場合的適用性。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介紹,文中應用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