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焙陽極清塊用輔助翻轉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4-02-12 01:05:15

本實用新型涉及預焙陽極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預焙陽極清塊用輔助翻轉系統。
背景技術:
預焙陽極是以石油焦、瀝青焦為骨料,煤瀝青為粘結劑製造而成,是預焙槽鋁電解生產的心臟。
預焙陽極的生產包括兩大步驟,一是將原料粉碎並混捏成型為生坯,二是將生坯進行焙燒獲得成品陽極塊。現行工藝下,為了隔絕空氣防止氧化、並使得焙燒均勻,生坯是置於填充料中實現焙燒的。故在焙燒後,清焦(即清除陽極塊焙燒後表面殘存的填充料)是保證產品質量不可缺少的步驟。
現有技術中,清焦方法為叉臂車將陽極塊鏟起,提升至一定高度,工人手持刮刀清理產品表面。該全手工操作方式費時費力,清理效率低,且有些死角部位難以清理。
申請號為201310669148X的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清焦自動翻轉機,該翻轉機包括機架,機架上設兩套翻轉機構,每套翻轉機構由翻轉板、至少一個液壓缸組成,翻轉板的一側鉸接機架,液壓缸的活塞杆鉸接翻轉板的另一側,液壓缸的缸體鉸接機架,且翻轉板上開數個通孔。該翻轉機將一組數塊預焙陽極放置在翻轉板上,工人一次對每塊陽極進行清焦處理,並可通過翻轉板對陽極進行翻轉,提高了清焦效率。但是使用時仍然需要付出較大的人工勞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預焙陽極塊清焦用翻轉系統,該系統藉助轉送帶和翻轉油缸,不僅提升了清焦效率,還極大減輕了人工勞動,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預焙陽極清塊用輔助翻轉系統,包括機架,其特徵在於:所述輔助翻轉系統還包括X向軸移輸送部件,所述X向軸移輸送部件的一側設至少兩個輔助翻轉液壓缸;所述輔助翻轉系統還包括Y向軸移輸送部件,所述Y向軸移輸送部件與X向軸移輸送部件垂直布置,所述X向軸移輸送部件與Y向軸移輸送部件之間的間隙小於預焙陽極塊的長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還有:所述X向軸移輸送部件與Y向軸移輸送部件之間的間隙小於預焙陽極塊長度的二分之一。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還有:所述輔助翻轉系統包括兩套平行放置的X向軸移輸送部件,輔助翻轉液壓缸位於兩套X向軸移輸送部件的外側,兩套所述Y向軸移輸送部件分別位於X向軸移輸送部件的邊側。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還有:所述X向軸移輸送部件為輥式輸送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還有:所述Y向軸移輸送部件為輥式輸送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還有:所述輔助翻轉液壓缸包括缸體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固定有向下傾斜的支撐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翻轉系統通過X向軸移輸送部件、Y向軸移輸送部件和液壓缸的配合,完成預焙陽極塊一定角度下的翻轉,從而便於工人全方位清焦處理;本翻轉系統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提升了清潔效果和清理加工的效率。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圖,附圖2是附圖1的俯視圖,1是機架,2是X向軸移輸送部件,3是Y向軸移輸送部件,4是輔助翻轉液壓缸,41是缸體,42是活塞杆,43是支撐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預焙陽極清塊用輔助翻轉系統,該翻轉系統包括機架1、X向軸移輸送部件2、Y向軸移輸送部件3和輔助翻轉液壓缸4。
X向軸移輸送部件2的一側設至少兩個輔助翻轉液壓缸4,Y向軸移輸送部件3與X向軸移輸送部件2垂直布置,X向軸移輸送部件2與Y向軸移輸送部件3之間的間隙小於預焙陽極塊的長度。
本實施例中,輔助翻轉系統包括兩套平行放置的X向軸移輸送部件2,輔助翻轉液壓缸4位於兩套X向軸移輸送部件2的外側,兩套Y向軸移輸送部件3分別位於X向軸移輸送部件2的邊側;X向軸移輸送部件2為輥式輸送機;Y向軸移輸送部件3為輥式輸送機;輔助翻轉液壓缸4包括缸體41和活塞杆42,活塞杆的端部固定有支撐板43。
使用時,將需要進行清焦處理的預焙陽極塊置於X向軸移輸送部件2,工人手持刮板清理陽極塊的表面,需要翻轉時,按下X向軸移輸送部件2的控制按鈕,陽極塊沿X向移動並使其端部置於Y向軸移輸送部件3上,按下Y向軸移輸送部件3控制按鈕,Y向軸移輸送部件3移動,直到陽極塊一側位於支撐板43上;啟動輔助翻轉液壓缸4,其活塞杆42上升,使得陽極塊向一側發生偏轉,進而可完成陽極塊底部和側部的清焦處理。之所以對側分別布置輔助翻轉液壓缸4和Y向軸移輸送部件3,是為清理不同表面提供一個選擇的空間。
優選的,X向軸移輸送部件2與Y向軸移輸送部件2之間的間隙小於預焙陽極塊長度的二分之一。
當然,上述說明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不僅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範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