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迴轉輸油管吊的製造方法
2024-02-22 15:18:15 1
液壓迴轉輸油管吊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液壓迴轉輸油管吊機,涉及船用起重機製造【技術領域】,包括有底座,塔身,與塔身鉸接的起重臂,安裝在塔身和所述起重臂之間的變幅油缸;所述底座上端安裝有迴轉支承座,與所述迴轉支承座相連接的所述塔身中設置有中心迴轉體組合體,所述中心迴轉體組合體包括有中心迴轉本體,所述中心迴轉本體通過直管以及多節硬管與伸出所述塔身外的第一旋轉接頭連接;在所述直管外設置有第一迴轉套,該迴轉套通過多節硬管與伸出所述塔身外的第二旋轉接頭連接。本發明可以解決船用起重機輸油時,起重機迴轉或變幅角度小造成管道發生扭曲、拉伸變形以及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
【專利說明】液壓迴轉輸油管吊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船用起重機製造【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於船上輸油的輸油管吊機。【背景技術】
[0002]在運輸液體介質的遠洋輪船(如成品油船、化學品船等)上,目前裝卸液體介質使用的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將起重機安裝在港口碼頭上,裝卸液體時,把軟管一端連接在輪船上,另一端連接在儲藏罐中,利用油泵輸送液體,這種起重機僅用於吊裝軟管、雜物及生活補給品等,又稱為軟管起重機;這種起重機調節範圍小,靈活性差。另ー種是把金屬管綁定在起重機的吊臂上面,將軟管用法蘭連接到金屬管兩端,一端軟管連接到輪船上,另一端軟管連接在儲藏罐或其它輪船上,實現輸送液體介質,這種起重機在迴轉或變幅時,迴轉或變幅可實現的角度小,且迴轉不能做到360°全迴轉,軟管纏繞在起重機上,操作人員要花大量時間處理,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佔用甲板空間大而且也不美觀。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液壓迴轉輸油管吊機,它可以解決採用船用起重機輸油時,起重機迴轉或變幅角度小造成管道發生扭曲、拉伸變形以及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最主要能夠實現吊機在船上360°全迴轉,提高吊機的實用性。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種液壓迴轉輸油管吊機,包括有底座,設有操作臺的塔身,與所述塔身鉸接的起重臂,安裝在所述塔身和所述起重臂之間的變幅油缸,所述底座上端安裝有迴轉支承座,與所述迴轉支承座相連接的所述塔身中設置有中心迴轉體組合體,所述中心迴轉體組合體包括有中心迴轉本體,所述中心迴轉本體通過直管以及多節硬管與伸出所述塔身ー側外的第一旋轉接頭連接;在所述直管外設置有可圍繞其旋轉的第一迴轉套,所述第一迴轉套通過多節硬管與伸出所述塔身另ー側外的第二旋轉接頭連接。
[0005]上述的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在所述中心迴轉本體外設置有第三轉套,在所述中心迴轉本體與所述第三轉套之間設置有第一導向環和第一旋轉密封圈;在所述第一迴轉套底端外設置有第二轉套,在所述第一迴轉套與所述第二轉套之間設置有第二導向環和第二旋轉密封圏。
[0006]進ー步:在所述第一旋轉接頭接頭端設置有第一深溝球軸承以及第一孔用彈性擋圈;在所述第二旋轉接頭接頭端設置有第二深溝球軸承以及第ニ孔用彈性擋圈。
[0007]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使用由套管同心迴轉接頭、旋轉接頭以及迴轉支承等部件構成的中心迴轉體,使內部金屬輸油管自然地隨起重機一起360°迴轉、0-70°變幅,避免管道發生扭曲、拉伸等變形。
[0008]2、本發明巧妙地將起重和輸送液體介質綜合為一體,特別是可以同時輸送兩種油或其它液體;當安裝在船舶上時,既可以作為船用服務起重機配置,完成吊裝雜物及生活補給品等,也可以用作油輪或危險品輪船上的液體介質的裝卸起重,克服了現有船用起重機的不足。
[0009]3、本發明的登船平臺與吊臂上的爬梯配合,人可以通過吊機登上其他的船,也可以在登船平臺上對輸油軟管進行人工調節。登船平臺的油缸可以使登船平臺平面與甲板面保持平行,無論變幅角度如何,人都在登船平臺上猶如在甲板面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主視圖。
[0011]圖2是圖1的俯視圖。
[0012]圖3是中心迴轉體組合體的立體示意圖。
[0013]圖4是中心迴轉體組合體的主視圖。
[0014]圖5是圖4的左視圖。
[0015]圖6是圖5中A-A處的剖視圖。
[0016]圖7是圖4中B-B處的剖視圖。
[0017]圖8是圖6中C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8]圖9是圖6中D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9]圖10是圖6中E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0]圖中標號表示:底座1 ;塔身2 ;起重臂3 ;操作臺4 ;中心迴轉體組合體5 ;變幅油缸6 ;迴轉支承座7 ;起重吊鉤8 ;第一孔用弾性擋圈5-1 ;深溝球軸承5-2 ;第一旋轉接頭5-3 ;直管5-4 ;第一迴轉套5-5 ;第二轉套5-6 ;中心迴轉本體5_7 ;第三轉套5_8 ;第ー導向環5-9 ;第一旋轉密封圈5-10 ;第二導向環5-11 ;第二旋轉密封圈5-12 ;硬管5_13 ;第ニ旋轉接頭5-14 ;第二深溝球軸承5-15 ;第二孔用彈性擋圈5-16。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ー步詳述:
如圖1、圖2所示的液壓迴轉輸油管吊機,包括有底座1,設有操作臺4的塔身2,與塔身2鉸接的起重臂3,設置在起重臂3端頭的起重吊鉤8 ;安裝在塔身2和起重臂3之間的變幅油缸6 ;底座1上端安裝有迴轉支承座7,與迴轉支承座7相連接的所述塔身2中設置有中心迴轉體組合體5,中心迴轉體組合體5包括有安裝在迴轉支承座7上的中心迴轉本體5-7,中心迴轉本體5-7通過直管5-4以及多節硬管與伸出塔身2 —側外的第一旋轉接頭5-3連接;在直管5-4外設置有可圍繞其旋轉的第一迴轉套5-5,第一迴轉套5-5通過多節硬管5-13與伸出塔身2另ー側外的第二旋轉接頭5-14連接;直管5-4及第一迴轉套5_5均通過法蘭與塔身2連接。輸入油管通過中心迴轉本體5-7,直管5-4,第一旋轉接頭5-3連接的在起重臂3上的輸油管,形成第一輸油管路;另ー輸入油管通過第一迴轉套5-5,直管5-3,第二旋轉接頭5-14連接的起重臂3上的另ー輸油管,形成第二輸油管路。
[0022]在中心迴轉本體5-7外設置有第三轉套5-8,在中心迴轉本體5_7與第三轉套5-8之間設置有第一導向環5-9和第一旋轉密封圈5-10 ;第一導向環5-9的作用是使中心迴轉本體5-7與第三迴轉套5-8轉動順暢、無阻滯,第一旋轉密封圈5-10的作用是防止第三迴轉套5-8中的油液外洩。[0023]在第一迴轉套5-5底端外設置有第二轉套5-6,在第一迴轉套5_5與第二轉套5-6之間設置有第二導向環5-11和第二旋轉密封圈5-12 ;第二導向環5-11的作用是使第一迴轉套5-5與第二迴轉套5-6轉動順暢、無阻滯,第二旋轉密封圈5-12的作用是防止第二迴轉套5-6中的油液外洩。
[0024]在第一旋轉接頭5-3接頭端設置有第一深溝球軸承5-2以及第一孔用弾性擋圈5-1 ;在第二旋轉接頭5-14接頭端設置有第二深溝球軸承5-15以及第二孔用彈性擋圈5-16 ;第一深溝球軸承5-2用於第一旋轉接頭和臂根軸的聯接,使第一旋轉接頭隨著吊臂變幅做跟隨轉動,保證轉動順暢、無阻滯,第一孔用弾性擋圈5-1用於定位第一深溝球軸承5-2,防止其竄動走位。第二深溝球軸承5-15用於第二旋轉接頭和臂根軸的聯接,使第二旋轉接頭隨著吊臂變幅做跟隨轉動,保證轉動順暢、無阻滯,第二孔用彈性擋圈5-16用於定位第一深溝球軸承5-15,防止其竄動走位。
[0025]本發明使用由套管同心迴轉接頭、旋轉接頭以及迴轉支承等部件構成的中心迴轉體組合體,使內部金屬輸油管自然地隨起重機一起360°迴轉、0-70°變幅,避免管道發生扭曲、拉伸等變形;本發明還巧妙地將起重和輸送液體介質綜合為一體,特別是可以同時輸送兩種油或其它液體;當安裝在船舶上時,既可以作為船用服務起重機配置,完成吊裝雜物及生活補給品等,也可以用作油輪或危險品輪船上的液體介質的裝卸起重,克服了現有船用起重機的不足。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壓迴轉輸油管吊機,包括有底座(1),設有操作臺(4)的塔身(2),與所述塔身(2)鉸接的起重臂(3),安裝在所述塔身(2)和所述起重臂(3)之間的變幅油缸(6),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1)上端安裝有迴轉支承座(7),與所述迴轉支承座(7)相連接的所述塔身(2)中設置有中心迴轉體組合體(5),所述中心迴轉體組合體(5)包括有中心迴轉本體(5-7),所述中心迴轉本體(5-7)通過直管(5-4)以及多節硬管與伸出所述塔身(2) —側外的第一旋轉接頭(5-3)連接;在所述直管(5-4)外設置有可圍繞其旋轉的第一迴轉套(5-5),所述第一迴轉套(5-5)通過多節硬管(5-13)與伸出所述塔身(2)另ー側外的第二旋轉接頭(5-14)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迴轉輸油管吊機,其特徵在於:在所述中心迴轉本體(5-7)外設置有第三轉套(5-8),在所述中心迴轉本體(5-7)與所述第三轉套(5-8)之間設置有第一導向環(5-9)和第一旋轉密封圈(5-10);在所述第一迴轉套(5-5)底端外設置有第二轉套(5-6),在所述第一迴轉套(5-5)與所述第二轉套(5-6)之間設置有第二導向環(5-11)和第二旋轉密封圈(5-12)。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壓迴轉輸油管吊機,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旋轉接頭(5-3)接頭端設置有第一深溝球軸承(5-2)以及第一孔用弾性擋圈(5-1);在所述第ニ旋轉接頭(5-14)接頭端設置有第二深溝球軸承(5-15)以及第二孔用彈性擋圈(5-16)。
【文檔編號】B66C23/84GK103449316SQ201310375193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6日
【發明者】劉嘉釗, 李祥榮 申請人:廣西梧州運龍港船機械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