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於稠油開採的新型電泵管柱的製作方法
2024-02-23 23:40:15 2
專利名稱:一種適用於稠油開採的新型電泵管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於稠油開採的新型電泵管柱,屬於油田井下採油裝置。
背景技術:
摻稀 降粘已成為目前稠油開採井筒降粘的一種重要方式,但是摻稀混合效果不好,導致摻稀電泵井檢泵周期大大縮短。另外隨著油田進入開發後期,地層彈性能量減弱,油井供液不足,注水替油已成為增加油層能量、提高採油速度和提高油田採收率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工藝措施。為了縮短注水作業周期,降低作業成本,注水替油是在未起出電泵管柱的情況下實施的。由於電泵流道較小,且正注會導致葉輪倒轉發生卸扣現象,並且還會產生反向電流,損壞電泵,或者由於單流閥的存在無法實現從油管正注水,因此目前採用的是從套管反注水。而生產統計表明,反注水由於注入水與電纜直接接觸,對電纜損害嚴重,導致電纜無絕緣甚至被擊穿,檢泵周期也大大縮短。此外,由於稠油粘度高,電泵容易堵,需要對電泵進行處理洗井。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特提供一種適用於稠油開採的新型電泵管柱,能夠在不動管柱的情況下,實現注水、摻稀、處理一體化生產,同時能提高摻稀混合效果,避開注入水與電纜的直接接觸,保護電纜,延長檢泵周期。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適用於稠油開採的新型電泵管柱,主要由油管、電纜、井下智能開關、正洗閥、離心泵、分離器、保護器、電機、加長型導流罩、變扣接頭、油管、混配器、篩管和絲堵組成。所述正洗閥主要由閥體、擋圈、限位套、凡爾球、工作座、上支撐座、彈簧、下支撐座、調節螺母構成;所述工作座的軸向均布四個洗井通孔,並且在工作座的下面依次安裝有上支承座、彈簧、下支承座和調節螺母;所述加長型導流罩安裝在電機外側,加長型導流罩的密封圈環安裝在離心泵上端的油管段上,加長型導流罩的下端依次安裝有變扣接頭、油管、混配器、篩管和絲堵;井下智能開關和正洗閥由上至下安裝在離心泵的上端。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優點1、增加了加長型導流罩、井下智能開關和正洗閥,可以避開注入水與電纜的直接接觸,保護電纜,延長檢泵周期。2、增加了摻稀點深度,可以延長混合液入泵的時間,提高混合效果,降低入泵粘度,改善泵的工作環境, 延長其使用壽命。3、增加了混配器和篩管,可進一步提高摻稀混合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適用於稠油開採的新型電泵管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正洗閥結構示意圖。圖中1.套管、2.油管、3.電纜、4.井下智能開關、5.正洗閥、6.密封圈環、7.離心泵、8.分離器、9.保護器、10.電機、11.加長型導流罩、12.變扣接頭、13.油管、14.混配器、15.篩管、16.絲堵、17.油層、18.閥體、19.擋圈、20.限位套、21.凡爾球、22.工作座、 23.洗井通孔、24.上支撐座、25.彈簧、26.下支撐座、27.調節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適用於稠油開採的新型電泵管柱,主要由油管2、電纜3、井下智能開關4、正洗閥5、離心泵7、分離器8、保護器9、電機10、加長型導流罩11、變扣接頭12、油管13、混配器14、篩管15和絲堵16組成,所述正洗閥5主要由閥體 18、擋圈19、限位套20、凡爾球21、工作座22、上支撐座24、彈簧25、下支撐座沈、調節螺母 27構成。所述工作座22的軸向均布四個洗井通孔23,並且在工作座22的下面依次安裝有上支承座M、彈簧25、下支承座沈和調節螺母27 ;所述加長型導流罩11安裝在電機10外側,加長型導流罩11的密封圈環6安裝在離心泵7上端的油管2上,加長型導流罩11的下端依次安裝有變扣接頭12、油管13、混配器14、篩管15和絲堵16 ;井下智能開關4和正洗閥5由上到下安裝在離心泵7的上端。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主要步驟實現注水、摻稀、處理一體化生產1、摻稀採油時,井下智能開關4處於關閉狀態,正洗閥5向上自由打開,混合液從篩管15進入,經混配器14、油管13、電機10和保護器9外側,從分離器8進入離心泵7,再經正洗閥5、井下智能開關4和油管2採出地面。2、處理洗井時,井下智能開關4處於關閉狀態。採用反洗井時,洗井液和混合液流動情況一樣;採用正洗井時,當正洗井壓力超過正洗閥5的彈簧25的預設壓力值時,正洗閥 5向下打開,洗井液經洗井通孔23和彈簧腔進入離心泵7內,實現對離心泵7和井下管路的正洗井作業。3、注水替油時,採用正注水,首先遙控打開井下智能開關4,即油管2和套管1之間的通道打開,控制注入水壓力在正洗閥5的彈簧25的預設壓力值範圍以內,正洗閥5向下通道關閉,注入水經油管從井下智能開關4進入油套環空,再經加長型導流罩11外側向下流入地層17,注水完成後,遙控關閉井下智能開關4。
權利要求1.一種適用於稠油開採的新型電泵管柱,主要由油管(2)、電纜(3)、井下智能開關 (4)、正洗閥(5)、離心泵(7)、分離器(8)、保護器(9)、電機(10)、加長型導流罩(11)、變扣接頭(12)、油管(13)、混配器(14)、篩管(15)、絲堵(16)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正洗閥(5) 主要由閥體(18)、擋圈(19)、限位套(20)、凡爾球(21)、工作座(22)、上支撐座(24)、彈簧 (25)、下支撐座(26)、調節螺母(27)構成;所述工作座(22)的軸向均布四個洗井通孔(23), 並且在工作座(22)的下面依次安裝有上支承座(24)、彈簧(25)、下支承座(26)和調節螺母 (27);所述加長型導流罩(11)安裝在電機(10)外側,加長型導流罩(11)的密封圈環(6)安裝在離心泵(7)上端的油管(2)上,加長型導流罩(11)的下端依次安裝有變扣接頭(12)、油管(13)、混配器(14)、篩管(15)和絲堵(1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於稠油開採的新型電泵管柱泵管柱,其特徵在於 井下智能開關(4)和正洗閥(5)由上到下安裝在離心泵(7)的上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於稠油開採的新型電泵管柱,屬於油田井下採油裝置,它主要由油管、電纜、井下智能開關、正洗閥、離心泵、分離器、保護器、電機、加長型導流罩、變扣接頭、油管、混配器、篩管和絲堵組成。所述正洗閥主要由閥體、擋圈、限位套、凡爾球、工作座、上支撐座、彈簧、下支撐座、調節螺母構成。所述工作座的軸向均布四個洗井通孔,並且在工作座的下面依次安裝有上支承座、彈簧、下支承座和調節螺母;加長型導流罩安裝在電機外側,加長型導流罩的密封圈環安裝在離心泵上端的油管段上。本實用新型可以避開注入水與電纜的直接接觸,保護電纜,延長檢泵周期;增加摻稀深度,延長混合液入泵時間,提高混合效果,降低入泵粘度。
文檔編號E21B43/20GK202047804SQ20112013714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4日
發明者劉立焱, 周已, 彭世金, 李琴, 邱成松, 馬亞超, 黃志強 申請人:西南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