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2-09 06:44:15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道路層路面結構,尤其涉及一種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交通量的不斷增長,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難以滿足公眾出行需求,高速公路改擴建己成為我國公路工程建設發展趨勢。為了降低銑刨舊料的堆放,節約成本,實現公路改擴建低碳環保要求,冷再生技術在高速公路改擴建中應運而生。然而冷再生路面結構是改擴建工程設計的一大難點,如果結構設計不合理,導致路面反射裂縫、Top-down裂縫及車轍病害的發生,從而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壽命。因此,設計一種合理的冷再生路面結構,有效的防止病害的發生,提高路面耐久性,降低路面維修成本,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有鑑於上述現有的路面結構存在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使其更具有實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克服現有的路面結構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提高路面的抗車轍性能和抗裂性能,從而更加適於實用,且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為層狀複合結構,所述層狀複合結構自上而下包括有上面層、中面層、下面層、冷再生基層、底基層和墊層,其中所述冷再生基層為10~15cm厚的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基層。
更進一步的,前述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所述上面層的厚度為4~6cm,所述上面層為SMA-13瀝青混合料上面層。
更進一步的,前述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所述中面層的厚度為6~8cm,所述中面層為sup-20瀝青混合料中面層,採用SBS改性瀝青。
更進一步的,前述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所述下面層的厚度為6~8cm,所述下面層為sup-20瀝青混合料下面層,採用重交通50#基質瀝青。
更進一步的,前述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所述底基層的厚度為15~25cm,所述底基層為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
更進一步的,前述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所述墊層的厚度為25~35cm,所述墊層為級配碎石墊層。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應用在高速公路新建、改擴建工程等領域。
藉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能有效提高路面的抗車轍性能和抗裂性能,至少具有下列優點: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通過將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作為基層,能夠充分回收利用瀝青路面的銑刨舊料,降低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中的廢料堆放,節約成本,與常規的ATB混合料相比,節約成本40%以上,具有低碳環保的功能;面層採用抗車轍性能好的sup-20和SMA-13兩種瀝青混合料組合,可以有效提高原路面結構的抗車轍能力,延長路面使用壽命;冷再生路面結構中瀝青柔性層較厚,半剛性基層較薄,可以大幅度提升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的抗反射裂縫能力;上面層採用抗裂性能優異的SMA-13瀝青混合料,能夠防止瀝青柔性層較厚帶來的Top-down裂縫問題。
本實用新型創新性的提出瀝青柔性層較厚、半剛性基層較薄的冷再生路面結構,將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用於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中,具有較好的低碳環保效能,可用於高速公路新建、改擴建等工程領域,應用範圍較廣。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含意:1.上面層,2.中面層,3.下面層,4.冷再生基層,5.底基層,6.墊層。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說明如後。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示意圖,由上到下依次設置有上面層1、中面層2、下面層3、冷再生基層4、底基層5和墊層6,其中上面層1為4cm的SMA-13瀝青混合料,採用SBS改性瀝青,配比如表1所示;中面層2為6cm的sup-20瀝青混合料,採用SBS改性瀝青,配比如表2所示;下面層3為8cm的sup-20瀝青混合料,採用重交通50#基質瀝青,配比如表3所示;冷再生基層4為12cm厚的水泥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乳化瀝青摻量為3.5%,水泥摻量為1.5%,最佳含水率為3.6%,配組成如表4所示;底基層採用20cm的水泥穩定碎石,具體組成如表5所示,水泥為PO42.5,水泥劑量為3.5%;墊層為30cm厚的級配碎石,具體組成如表6所示。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示意圖,由上到下依次設置有上面層1、中面層2、下面層3、冷再生基層4、底基層5和墊層6,其中上面層1為5cm的SMA-13瀝青混合料,採用SBS改性瀝青,配比如表1所示;中面層2為6cm的sup-20瀝青混合料,採用SBS改性瀝青,配比如表2所示;下面層3為6cm的sup-20瀝青混合料,採用重交通50#基質瀝青,配比如表3所示;冷再生基層4為15cm厚的水泥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乳化瀝青摻量為3.7%,水泥摻量為1.4%,最佳含水率為3.5%,級配組成如表4所示;底基層採用22cm的水泥穩定碎石,具體組成如表5所示,水泥為PO32.5,水泥劑量為3.8%;墊層為28cm厚的級配碎石,具體組成如表6所示。
實施例3
如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示意圖,由上到下依次設置有上面層1、中面層2、下面層3、冷再生基層4、底基層5和墊層6,其中上面層1為5cm的SMA-13瀝青混合料,採用SBS改性瀝青,配比如表1所示;中面層2為6cm的sup-20瀝青混合料,採用SBS改性瀝青,配比如表2所示;下面層3為7cm的sup-20瀝青混合料,採用重交通50#基質瀝青,配比如表3所示;冷再生基層4為15cm厚的水泥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乳化瀝青摻量為3.5%,水泥摻量為1.6%,最佳含水率為3.6%,級配組成如表4所示;底基層採用25cm的水泥穩定碎石,具體組成如表5所示,水泥為PO42.5,水泥劑量為3.4%;墊層為35cm厚的級配碎石,具體組成如表6所示。
表1 SMA-13混合料配合比
表2 sup-20混合料配合比(SBS改性瀝青)
表3 sup-20混合料配合比(重交通50#瀝青)
表4 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級配
表5 水泥穩定碎石級配
表6 級配碎石配合比
從實施例1~3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高性能的冷再生路面結構,瀝青柔性層較厚、半剛性基層較薄,採用此結構可以大幅度提升半剛基層瀝青路面的抗反射裂縫能力;同時採用抗裂性能優異的SMA-13瀝青混合料,能夠防止瀝青柔性層較厚帶來的Top-down裂縫問題;此外,面層採用抗車轍性能好的sup-20和SMA-13兩種瀝青混合料組合,可以有效提高原路面結構的抗車轍能力,延長了路面使用壽命;且採用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利用路面銑刨舊料,節約成本,低碳環保。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