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調溫取暖器的製作方法
2024-02-08 23:57:15
專利名稱:電子調溫取暖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屬於一種家庭用取暖器。
目前人們用的取暖器其種類繁多,如電爐、石英管取暖爐、半導體發熱微波爐及遠紅外線爐等。電爐是採用電阻絲製成的爐具,存在著耗電大、容易燒壞,用戶使用不當很容易引起火災,造成經濟損失,並且電爐及石英管取暖爐都是通過發紅後產生熱量,發紅時實質上消耗了不少無用電源,發紅也不均勻,局部很容易產生高溫,而且採用的功率大,所以電熱轉換率不高,能源消耗也大。採用半導體發熱元件製成的爐具存在著加工製造技術難度大,投資也大,且熱效率不高,耗電大,容易燒壞等不足之處。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提供一種製造工藝簡單可靠、造價低、耗電低、熱效率高的電子調溫取暖器,且使用方便、安全,效果好。
附圖已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加以詳細敘述。所提出的這種電子調溫取暖器,是由支承板、底座、絕緣板、電熱絲、防護罩和電子調溫開關等組成。其支承板是通過下螺釘對稱固定在底座上,即附圖2所示的左右兩邊;絕緣板又是對稱安裝在支承板上的,即附圖2所示的上下兩邊;在其電熱絲是均勻繞在絕緣板上,電子調溫開關的出線穿過一邊的支承板而分別連接於電熱絲的兩尾端;又在其防護罩是套罩在整個電熱絲、支承板及絕緣板外圍的底座上的,並通過上螺釘固定於支承板。組成的這種電子調溫取暖器啟動後,電熱絲不發紅,就是用紙片放在取暖器上24小時也不燃燒,這是其他取暖器所不能具備的條件。
如圖3所示,所述的支承板為二塊,上方均加工有二個安裝絕緣板的方孔,其中一塊不同之處就是在下方的一端鑽有一穿過電子調溫開關出線的小孔。
如圖1、2所示,其底座是由一平板及四個支承腳構成,只是底板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成圓形或其他不同的形狀,本附圖為方形,使產品形成臥式或立式。
又如圖1、2所示,所述的絕緣板為一長方形塊,也可根據需要設計成方形長條或圓形杆。
如圖2所示,所述的電熱絲及電子調溫開關均是採用市場上通用的產品。
又如圖1、2所示,所述的防護罩是為一帶邊的蓋子,面上均勻分布有小孔,同樣也可根據底座的形狀變化而變化。
本產品是採用電能轉變成熱能方式,工作電壓220V,使用本取暖器不發紅,溫度可自行調節,功率為75~150W。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以上技術解決方案,它具有如下優點1.擴大了安全範圍。取暖器發熱元件不發紅,這是其它取暖器不能具備的條件,所以它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壽命長;2.節約能源,保護自然環境。本產品採用的功率小,功率在75~150W,其熱效率高,且使用無味、無光、無聲,不燃燒氧化,既是在封閉的場地也可使用,也不破壞自然環境。
3.本產品製造工藝簡單,生產上馬快,投資少,見效快。
圖1是為本電子調溫取暖器的形狀結構主體示意圖;圖2是為圖1的俯視形狀結構示意圖;圖3是為圖1中支承板[1]右塊的左視形狀示意圖;圖4是為電子調溫取暖器的原理方框圖。
實施例按附圖底座內外採用鍍鋅鐵皮、膠木板及外購的膠木支承腳通過螺釘固成一整體,支承板、絕緣板採用陶瓷材料,電熱絲、電子調溫開關採用外購件組裝加工成長25cm、寬20cm的這種電子調溫取暖器,經實用完全達到了所設計的要求,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效果好。
權利要求1.一種電子調溫取暖器,包括支承板[1]、底座[2]、絕緣板[3]、電熱絲[4]、防護罩[5]和電子調溫開關[6]。其特徵在於支承板[1]是通過下螺釘[8]對稱固定在底座[2]上,絕緣板[3]又是對稱安裝在支承板[1]上的,在其電熱絲[4]]是均勻繞在絕緣板[3]上,電子調溫開關[6]的出線穿過一邊的支承板[1]而分別連接於電熱絲[4]的兩尾端;又在其防護罩[5]是套罩在整個電熱絲[4]、支承板[1]及絕緣板[3]外圍的底座[2]上的,並通過上螺釘[7]固定於支承板[1]。
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調溫取暖器,其特徵在於支承板[1]為二塊,上方均加工有二個安裝絕緣板[3]的方孔,其中一塊不同之處就是在下方的一端鑽有一穿過電子調溫開關[6]出線的小孔。
3.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調溫取暖器,其特徵在於底座[2]是由一平板及四個支承腳[9]構成。
4.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調溫取暖器,其特徵在於絕緣板[3]為一長條形塊。
5.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調溫取暖器,其特徵在於防護罩[5]是為一帶邊的蓋子,面上均勻分布有小孔。
專利摘要一種電子調溫取暖器,由支承板、底座、絕緣板、電熱絲、防護罩和電子調溫開關等組成。支承板固定於底座,絕緣板安於支承板,電熱絲繞在絕緣板上並與電子調溫開關相連。這種取暖器電熱元件不發紅,為燃燒,不破壞自然環境,功率75~150W,而熱效率高,接通電源1秒鐘內就能產生滿意的溫度,溫度可調,適用於家庭、辦公及學習場地,且製造工藝簡單,成本低,投資少,見效快,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效果好。
文檔編號H05B3/00GK2285040SQ9720792
公開日1998年6月24日 申請日期1997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1997年1月29日
發明者符穩山, 張益峰 申請人:符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