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並快樂著作文
2024-02-09 02:09:15 1
在深藍的天空下,看著一眨一眨眼睛的星星的時候,是快樂的。在受到沉重的打擊的時候,是痛苦的。但在痛苦的生活中,勇敢的面對是痛苦並快樂著。
我其實在班裡的人緣挺好的,可是我卻感到孤單,沒有知心的朋友在我最傷心的時候安慰我,沒有「開心果」在我快樂的時候再逗上我一把,爸爸媽媽喜歡我,可他們又了解我幾分?也許很少、很少。
也許是緣份,讓我與作文交臂。在作文裡,我想說什麼,就寫什麼。當然,作文的唱訴不及一個知心朋友。可我總算找到了樂趣,找到我一個可以自由唱訴的「朋友」。
我會拉二胡、會畫畫,不會象一般小孩那樣問爸爸媽媽要零花錢。所以有許多媽媽的熟人看見我都會誇幾句「這孩子乖,什麼都學得好。」可是他們又怎麼會知道,這背後我又付出了多少辛血!一開始學二胡我是最差的,我堅持著,許多人到中途都不學了,我也動了這個念頭,可是我又打消了。我一定持之以恆的學下去,不怕我學不好。到了現在,我已經快結業了,也拉得不錯。是呀,揮灑著痛苦的淚珠,得來了滿意的笑容,我在痛苦過後快樂著。但畫畫的艱辛路程,仍在繼續……
痛苦是我們共同有的。在生活上我有作文做朋友,在學習二胡中,我有勇氣作伴,在痛苦中我有快樂圍繞。
仰望藍天,我高聲大喊:「在痛苦中我會尋找每一縷陽光般的快樂!」
著名學者孫紹振提出快樂作文後是不是一種痛苦的問題。我覺得「快樂作文是一種痛苦」的觀點不夠全面,也有以偏概全的意識。所指的痛苦是指學生寫作上的痛苦。即學生寫作文時愁眉不展,擔心寫不出作文,認為作文是一種負擔,寫作文時產生陣痛。這與「快樂作文」的本意是相違背的。我們提倡「快樂作文」則是讓學生能夠減輕作文時的負擔,即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好說。」作文時抒發的是孩子們的心聲,完成作文時成為一種滿足感。如果僅僅從應試的角度去理解寫作文,或者從課堂上讓學生樂一樂,然後寫作文,沒有進行系統的指導。這樣的作文教學雖然快樂,可是學生怕寫文章。既有愉快的氛圍,又有實地的演練,讓學生能夠在作文課學習到本領,掌握寫作文的方法,那麼習作時自然不緊張,知道從何下筆。
快樂作文是讓學生心情愉悅。我提倡以「愉悅作文教學」的思想去指導作文課,讓學生在作文課上享受到快樂,消除學生無內容可寫的障礙。快樂作文不能僅僅停留於場面上的熱鬧,更重要的是在樂學氛圍中引導學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教學生走路一樣,一步一個腳印幫扶著他們,等他們慢慢熟悉了,就可以放手了,孩子也就學會了走路。
如果說快樂作文是一種痛苦,那麼我們就違背了快樂作文之「快樂」的本意。
學生快樂作文之後寫作文猶如踢足球時的心境,訓練踢足球時的感覺是很累的,可是踢完了足球感受到一陣輕鬆與愉快。同理,學生習作時的「煩」只是一種暫時的表現,屬於個別的現象。多數學生體驗了作文教學課堂歡快的情景後,他們都有話想說,只是教師不能把「寫」的要求定得太高、太離譜,熟練則能生巧。
所謂的痛苦則應當為不快樂的作文。什麼樣的作文不快樂?教師沒有改變教學模式,每一節作文指導課都一個模式:先讓學生讀題、審題,然後選擇材料,然後寫作。這樣的教學是按照成人的思維,是以「寫作」的高標準去要求學生。教師沒有致力於「課型」的研究,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變化,這樣的學生必然疲憊,甚至厭倦。這樣的教學生能不痛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