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青稞麥芽的製造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8-05 22:16:31 2
專利名稱::一種青稞麥芽的製造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麥芽的製造工藝,特別是一種藏青320tt麥芽的製造工藝。
背景技術:
:青稞是大麥的一種,又稱裸大麥、元麥,在西藏、青海一帶通稱青稞。它是藏族人的主要糧食作物,傳統上用於製作糌粑和青稞酒。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青稞突出的營養價值和綠色無汙染的概念,極具開發潛力,現青稞常被用作工業化釀製青稞清酒或白酒、青稞啤酒,青稞麥片、青稞麥乳精、青稞掛麵,甚至作e-葡聚糖的提取原料。青稞麥芽是釀製青稞啤酒、青稞清酒、青稞白酒的首選原料,還用於製造青稞麥乳精和e-葡聚糖的提取原料。青稞及青稞麥芽加工的產品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礦物質,對條低人體膽固醇和腫瘤ldl-c的水平、抗癌、預防貧血及血管疾病、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保健作用。到目前為止,尚未見有青稞麥芽相關專利出現。
發明內容本發明為進一步提高青稞的開發利用和附加值,提供一種青稞麥芽的製造工藝。本發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青稞的開發利用,既能有效提高青稞種植者的積極性,也有益人體健康。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青稞麥芽的製造工藝,其特徵在於將藏青320ft青稞原麥在人工控制下通過原麥選取、清選/分級、浸麥、發芽、乾燥、除根機除根、包裝七個工序製成青稞麥芽;其中原麥選取是指選取藏青320共青稞原麥,清選/分級是通過粗/精選機和分級機將選取後的青稞原麥中的灰塵、麥芒、鐵屑、石塊、雜草種、雜麥等雜物及半粒或損傷麥粒清除乾淨並分類。所述浸麥採用"間斷式浸泡法",具體為溼浸溫度12-17",幹浸溫度15-2rC,總時間控制在28-34小時,浸泡度控制在40-44°/。,浸麥時每小時鼓風30-40分鐘,斷水時每小時鼓風30-45分鐘,吸風抽C025-15分鐘;其中洗麥要充分、有效,以減少青稞麥芽的澀味。優選的,溼浸溫度14-16°C,幹浸溫度18-20。C,總時間控制在30小時,浸泡度控制在42%,浸麥時每小時鼓風35分鐘,斷水時每小時鼓風35-40分鐘,吸風抽C029-12分鐘;其中洗麥要充分、有效,以減少青稞麥芽的澀味。所述發芽時間5-6天,發芽溫度控制在18-12°C;溼度控制在42-47%。優選的,發芽時間5.5天,發芽溫度控制在14-16。C;溼度控制在44-45%。所述乾燥凋萎過程通過25-55'C的大鼓風使水分迅速降到10%以下;再經過60-75。C逐步千燥;最後進行78-82°C(深色麥芽控制在100-102°C)的焙焦2.0-4.0小時。優選的,所述乾燥凋萎過程通過35-45"C的大鼓風使水分迅速降到10%以下;再經過65-7(TC逐步乾燥;最後進行別。C(深色麥芽控制在100-102°C)的焙焦3.0-3.5小時。本發明將藏青320#青稞原麥在人工控制下通過原麥選取、清選/分級、浸麥、發芽、乾燥、除根工序製成青稞麥芽,整個工藝簡單且易於操作,浸麥採用"間斷式浸泡法",可以更充分的浸泡及充分清洗原麥,可有效減少青稞麥芽的澀味;乾燥凋萎過程通過25-55。C的大鼓風使水分迅速降到10%以下;再經過60-75°C逐步乾燥;最後進行78-82。C(深色麥芽控制在100-102°C)的焙焦2.0-4.0小時,可迅速且高效的達到乾燥的目的,並不影響青稞麥芽的營養及口感;通過本發明的工藝製得的青稞麥芽加工的產品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礦物質,對降低人體膽固醇和腫瘤LDL-C的水平、抗癌、預防貧血及血管疾病、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保健作用。說明書附圖圖1為青稞發芽工藝圖。圖2為青稞淺色麥芽千燥工藝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一種青稞麥芽的製作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制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清選/分級用40噸的藏青320#青稞原麥,通過大麥粗選機、精選機、分級機將灰塵、麥芒、鐵屑、石塊、雜草種、雜麥及半粒或損傷麥粒清除乾淨,選出30噸合格的青稞原麥。2.浸麥採用"間斷式浸泡法"即"浸8hr漸13hr展3hW斷5hr展3hr式"浸麥工藝,總浸麥時間32小時。溼浸時溫度控制在14°C,浸麥過程每小時通風35分鐘;幹浸時溫度控制在16'C,斷水時每小時鼓風35分鐘後吸風5分,重複操作使幹浸麥層溫度控制在25'C以下。第一次加水撈浮麥後開始溢水25分鐘,去水前溢水25分鐘,第二、三次上水後各溢水20分鐘。浸麥水中添加8Kg石灰或碳酸鈉,以有效析出麥粒表層的單寧類、黴類物質,浸泡結束時,麥粒浸泡度一般達到41%,發芽露點率90%以上。3.發芽採用5天發芽工藝,到30小時噴霧式補水1到2次,使發芽麥粒後期溼度達到45%;發芽溫度第1天17°C/第2天16°C/第3天15°C/第4天14°C/第5天i4。c(控制準確到士rc),先高溫後低溫的發芽工藝,以確保青稞麥芽的溶解度和酶的形成。噴霧式補水時可適當添加0.13ppm赤黴素,以提高青稞的發芽率;通入麥層的空氣與麥堆層氣溫之間的溫差大約2'C,而不能超過麥堆層氣溫,因此發芽第一天起迴風量從40%至85%逐步提高;由於青稞屬裸麥,其翻麥操作非常講究,翻麥次數和方式上考慮青稞胚芽不受傷。附青稞麥芽檢測報告附(/0L駭麝脾通原將有源麼,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4.乾燥發芽後的綠麥芽上爐時水分達到46%,因此儘快在30。C的大鼓風下凋萎使水分儘快降到10%以下,時間控制在8個小時內,迴風量80%;然後在在55'C環境下鼓風下乾燥6小時(迴風量從0%-100%),使水分進一步降到4%;再將麥層升溫到8(TC焙焦2.0hr(迴風量40%),總的乾燥時間在18hr,使其既能突出青稞麥芽的香味,又較好地保留其酶的活力。乾燥結束後出爐的麥芽經過除根機除根,再裝入包裝袋中成為成品青稞麥芽。實施例2一種青稞麥芽的製作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制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清選/分級用40噸的藏青320#青稞原麥,通過大麥粗選機、精選機、分級機將灰塵、麥芒、鐵屑、石塊、雜草種、雜麥及半粒或損傷麥粒清除乾淨,選出30噸合格的青稞原麥。2.浸麥採用"浸8hr/斷13hr/浸3hr/斷5hr/浸3hr式"浸麥工藝,總浸麥時間32小時。溼浸時溫度控制在14-17°C,浸麥過程每小時通風35分鐘;幹浸時溫度控制在16-21°C,斷水時每小時鼓風35分鐘後吸風5分,重複操作使幹浸麥層溫度控制在25"C以下。第一次加水撈浮麥後開始溢水25-30分鐘,去水前溢水25-30分鐘,第二、三次上水後各溢水20分鐘。浸麥水中添加8-10Kg石灰或碳酸鈉,以有效析出麥粒表層的單寧類、黴類物質,浸泡結束時,麥粒浸泡度一般達到41-42%,發芽露點率90%以上。3.發芽本次採用5天發芽工藝,到30-60小時噴霧式補水l到2次,使發芽麥粒後期溼度達到45%;發芽溫度第1天17°C/第2天16°C/第3天15°C/第4天i4。c/第5天i4。c(控制準確到士rc),先高溫後低溫的發芽工藝,以確保青稞麥芽的溶解度和酶的形成。噴霧式補水時可適當添加0.13ppiii赤黴素,以提高青稞的發芽率;通入麥層的空氣與麥堆層氣溫之間的溫差大約2X:,而不能超過麥堆層氣溫,因此發芽第一天起迴風量從40%至85%逐步提高;由於青稞屬裸麥,其翻麥操作非常講^L翻麥次數和方式上考慮青稞胚芽不受傷。4.千燥發芽後的綠麥芽上爐時水分達到46%,因此儘快在3CTC至5(TC的大鼓風下凋萎使水分儘快降到10%以下,時間控制在7個小時,迴風量80%;然後在從55。C到75'C中鼓風下乾燥S小時,迴風量10%,使水分進一步降到4%;再將麥層升溫到8(TC焙焦2.0hr,迴風量40%,總的乾燥時間在19hr,使其既能突出青稞麥芽的香味,又較好地保留其酶的活力。乾燥結束後出爐的麥芽經過除根機除根,再裝入包裝袋中成為成品青稞麥芽。實施例3一種青稞麥芽的製作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制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清選/分級:用50噸的藏青320#青稞原麥,通過大麥粗選機、精選機、分級機將灰塵、麥芒、鐵屑、石塊、雜草種、雜麥及半粒或損傷麥粒清除乾淨,選出30噸合格的青稞原麥。2.浸麥6採用"浸8hr/斷13hr/浸3hr漸5hr展3hr式"浸麥工藝,總浸麥時間32小時。溼浸時溫度控制在17'C,浸麥過程每小時通風35分鐘;幹浸時溫度控制在2rC,斷水時每小時鼓風35分鐘後吸風5分,重複操作使幹浸麥層溫度控制在25°C以下。第一次加水撈浮麥後開始溢水30分鐘,去水前溢水30分鐘,第二、三次上水後各溢水20分鐘。浸麥水中添加10Kg石灰或碳酸鈉,以有效析出麥粒表層的單寧類、黴類物質,浸泡結束時,麥粒浸泡度一般達到42%,發芽露點率90%以上。3.發芽本次採用5天發芽工藝,到60小時噴霧式補水1到2次,使發芽麥粒後期溼度達到47%;發芽溫度第1天17°C/第2天16°C/第3天15°C/第4天i4°c/第5天i4。c(控制準確到土rc),先高溫後低溫的發芽工藝,以確保青稞麥芽的溶解度和酶的形成。噴霧式補水時可適當添加0.13ppm赤黴素,以提高青稞的發芽率;通入麥層的空氣與麥堆層氣溫之間的溫差大約2'C,而不能超過麥堆層氣溫,因此發芽第一天起迴風量從40%至85%逐步提高;由於青稞屬裸麥,其翻麥操作非常講究,翻麥^:數和方式上考慮青稞胚芽不受傷。4.乾燥發芽後的綠麥芽上爐時水分達到48%,因此儘快在3(TC至50。C的大鼓風下凋萎使水分儘快降到10%以下,時間10個小時,迴風量80%;然後在從55'C到75"C中鼓風下乾燥10小時,迴風量100%,使水分進一步降到5%;再將麥層升溫到8CTC焙焦2.5hr,迴風量40%,總的乾燥時間在24hr,使其既能突出青稞麥芽的香味,又較好地保留其酶的活力。乾燥結束後出爐的麥芽經過除根機除根,再裝入包裝袋中成為成品青棵麥芽。實施例4一種青稞麥芽的製作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制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清選/分級用45噸的藏青320W青稞原麥,通過大麥粗選機、精選機、分級機將灰塵、麥芒、鐵屑、石塊、雜草種、雜麥及半粒或損傷麥粒清除乾淨,選出30噸合格的青稞原麥。2.浸麥採用"浸8hr/斷13hr/浸3hr/斷5hr/浸3hr式"浸麥工藝,總浸麥時間32小時。溼浸時溫度控制在16。C,浸麥過程每小時通風35分鐘;幹浸時溫度控制在18'C,斷^C時每小時鼓風35分鐘後吸風5分,重複操作使千浸麥層溫度控制在25。C以下。第一次加水撈浮麥後開始溢水28分鐘,去水前溢水28分鐘,第二、三次上水後各溢水20分鐘。浸麥水中添加9Kg石灰或碳酸鈉,以有效析出麥粒表層的單寧類、黴類物質,浸泡結束時,麥粒浸泡度一般達到41%,發芽露點率90%以上。3.發芽本次採用5天發芽工藝,到30-60小時噴霧式補水1到2次,使發芽麥粒後期溼度達到46%;發芽溫度:第1天17°〇/第2天16'C/第3天15"/第4天14'C/第5天i4'c(控制準確到士rc),先高溫後低溫的發芽工藝,以確保青稞麥芽的溶解度和酶的形成。噴霧式補水時可適當添加0.13ppm赤黴素,以提高青稞的發芽率;通入麥層的空氣與麥堆層氣溫之間的溫差大約2、C,而不能超過麥堆層氣溫,因此發芽第一天起迴風量從40%至85%逐步提高;由於青稞屬裸麥,其翻麥操作非常講究,翻麥次數和方式上考慮青稞胚芽不受傷。4.乾燥發芽後的綠麥芽上爐時水分達封47%,因此儘快在3(TC至5(TC的大鼓風下凋萎使水分儘快降到10%,時間控制在8個小時,迴風量80%;然後在從55'C到75r中鼓風下千燥10小時,迴風量60%,使水分進一步降到4.5%;再將麥層升溫到8(TC焙焦2.5hr,迴風量40%,總的乾燥時間在22hr,使其既能突出青稞麥芽的香味,又較好地保留其酶的活力。乾燥結束後出爐的麥芽經過除根機除根,再裝入包裝袋中成為成品青稞麥芽。實施例5一種青稞麥芽的製作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制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清選/分級用50噸的藏青320#青稞原麥,通過大麥粗選機、精選機、分級機將灰塵、麥芒、鐵屑、石塊、雜草種、雜麥及半粒或損傷麥粒清除乾淨,選出30噸合格的青稞原麥。2.浸麥採用"浸8hr/斷13hr/浸3hr/斷5hr/浸3hr式"浸麥工藝,總浸麥時間32小時。溼浸時溫度控制在15T:,浸麥過程每小時通風35分鐘;幹浸時溫度控制在19°C,斷水時每小時鼓風35分鐘後吸風5分,重複操作使千浸麥層溫度控制在25"C以下。第一次加水撈浮麥後開始溢水27分鐘,去水前溢水29分鐘,第二、三次上水後各溢水20分鐘。浸麥水中添加lOKg石灰或碳酸鈉,以有效析出麥粒表層的單寧類、黴類物質,浸泡結束時,麥粒浸泡度一般達到41%,發芽露點率90%以上。3.發芽本次採用5天發芽工藝,到60小時噴霧式補水2次,使發芽麥粒後期溼度達到47%;發芽溫度第1天17°C/第2天16°C/第3天15°C/第4天14°C/第5天i4。c(控制準確到士rc),先高溫後低溫的發芽工藝,以確保青稞麥芽的溶解度和酶的形成。噴霧式補水對可適當添加0.13ppm赤黴素,以提高青稞的發芽率;通入麥層的空氣與麥堆層氣溫之間的溫差大約2'C,而不能超過麥堆層氣溫,因此發芽第一天起迴風量從40%至85%逐步提高;由於青稞屬裸麥,其翻麥操作非常講究,翻麥次數和方式上考慮青稞胚芽不受傷。.4.乾燥發芽後的綠麥芽上爐時水分達到46%,因此儘快在3(TC至5(TC的大鼓風下凋萎使水分儘快降到8%,時間控制在9個小時,迴風量80%;然後在從55'C到75,C中鼓風下乾燥10小時,迴風量從30%,使水分進一步降到4%;再將麥層升溫到8(TC焙焦2.5hr,迴風量40%,總的乾燥時間在24hr,使其既能突出青稞麥芽的香味,又較好地保留其酶的活力。乾燥結束後出爐的麥芽經過除根機除根,再裝入包裝袋中成為成品青稞麥芽。實施例6、.一種青稞麥芽的製作工藝,其中青稞麥芽清選/分級、浸泡、發芽工藝與實施例5相同。乾燥中發芽後的綠麥芽上爐時水分達到47%,因此儘快在30'C至5(TC的大鼓風下凋萎使水分儘快降到8%,時間控制在9個小時,迴風量80%;然後在從5(TC到95'C中鼓風下乾燥5.5小時,迴風量從20%-80%,使水分進一步降到5%;再將麥層升溫到102'C焙焦3.5hr,迴風量40%,總的乾燥時間在20hr,使其既能突出青棵麥芽的香味,又較好地保留其酶的活力。權利要求1、一種青稞麥芽的製造工藝,其特徵在於將藏青320#青稞原麥在人工控制下通過原麥選取、清選/分級、浸麥、發芽、乾燥、除根機除根、包裝七個工序製成青稞麥芽;其中原麥選取是指選取藏青320#青稞原麥,清選/分級是通過粗/精選機和分級機將選取後的青稞原麥中的灰塵、麥芒、鐵屑、石塊、雜草種、雜麥等雜物及半粒或損傷麥粒清除乾淨並分類。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青稞麥芽的製造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浸麥採用"間斷式浸泡法",溼浸溫度12-17°C,幹浸溫度15-2rC,總時間控制在28-34小時,浸泡度控制在40-44%,浸麥時每小時鼓風30-40分鐘,斷水時每小時鼓風30-45分鐘,吸風抽C025-15分鐘。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青稞麥芽的製造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發芽時間5-6天,發芽溫度控制在18-12"C;溼度控制在42-47%。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青稞麥芽的製造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乾燥凋萎過程il過25-55r的大鼓風使水分迅速降到10°/。以下;再經過60-75°。逐步乾燥;最後進行78-82°C(深色麥芽控制在100-102°C)的焙焦2.0-4.0小時。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青稞麥芽的製造工藝,其特徵在於溼浸溫度14-16"C,幹浸溫度18-2(TC,總時間控制在30小時,浸泡度控制在42%,浸麥時每小時鼓風35分鐘,斷水時每小時鼓風35-40分鐘,吸風抽0)29-12分鐘。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青稞麥芽的製造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發芽時間5.5天,發芽溫度控制在14-16t:;溼度控制在44-45%。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青稞麥芽的製造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千燥凋萎過程通過35-45'C的大鼓風使水分迅速降到10%以下;再經過65-7(TC逐步乾燥;最後進行80。C(深色麥芽控制在100-102°C)的焙焦3.0-3.5小時。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麥芽,特別是一種藏青320#製造青稞麥芽的工藝。所述青稞麥芽由青稞原麥在人工控制下通過清選/分級、浸麥、發芽、乾燥、除根機除根、包裝七個工序製成青稞麥芽。本發明提供的青稞麥芽是釀製青稞啤酒、青稞清酒、青稞白酒的首選原料,還用於製造青稞麥乳精和β-葡聚糖的提取原料。青稞及青稞麥芽加工的產品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礦物質,對降低人體膽固醇和腫瘤LDL-C的水平、抗癌、預防貧血及血管疾病、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保健作用。文檔編號A23L1/185GK101642215SQ20091016431公開日2010年2月10日申請日期2009年9月1日優先權日2009年9月1日發明者羅布次仁申請人:西藏天地綠色飲品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