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榨油機用雙螺旋軸的製作方法
2024-02-20 02:24:15 1
一種榨油機用雙螺旋軸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榨油機用雙螺旋軸,由驅動軸、中芯轉子及包覆轉子構成,其中的驅動軸由銜接段及軸身段構成,其中銜接段與軸身段之間另設隔斷臺,軸身段兩端處均設驅動鍵槽,並通過驅動鍵槽連接一級驅動輪,中芯轉子內表面兩端設驅動鍵槽,並通過驅動鍵槽連接一級從動輪,中芯轉子外表面兩端設驅動鍵槽,並通過驅動鍵槽與二級驅動輪連接,其中部設主榨油螺旋片,包覆轉子內表面兩端設驅動鍵槽,並通過驅動鍵槽連接二級從動輪連接,包覆轉子內表面另設副榨油螺旋片。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運行穩定、壓榨率高,能耗穩定,可在及大的提升榨油機出油率的同時降低榨油機運行能耗,從而達到提高產量、降低運行成本及提高設備運行穩定性的目的。
【專利說明】一種榨油機用雙螺旋軸
【技術領域】
[0001]本新型涉及一種榨油機用雙螺旋軸,屬糧油農產品加工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植物性油脂生產中,主要生產設備為螺旋式榨油機,其主要由榨油機構為螺旋軸提供榨制力,為了達到提高榨油率的目的,目前的榨油機多採用兩根或多根螺旋軸嚙合運行的方式,但實際運行中,隨著螺旋軸增加雖然可以提高出油率,但同時也導致了榨油機體積及能耗也隨之增加,同時榨油機自身結構也十分複雜,不利於日常維護及檢修,設備運行穩定性大大下降,從而導致了榨油生產成本及維護成本均提高,不能滿足榨油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出油率的生產要求,同時,榨油機構中的螺旋軸數量當達到兩根以後,若再增加螺旋軸,其出油率提升空間也越來越小,因此僅通過增加螺旋軸已不能有效滿足提高出油率的需要,因此需要開發一種全新的榨油機構,以滿足提高榨油機出油率,簡化榨油機結構並降低榨油機使用及維護成本的要求。
【發明內容】
[0003]本新型目的就在於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榨油機用雙螺旋軸。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一種榨油機用雙螺旋軸,由驅動軸、中芯轉子及包覆轉子構成,其中所述的驅動軸由銜接段及軸身段構成,其中銜接段與軸身段之間另設隔斷臺,所述的銜接段橫截面為矩形,軸身段橫截面為圓形,所述軸身段兩端處均設驅動鍵槽,並通過驅動鍵槽連接一級驅動輪,所述軸身段上另均布至少兩處連接鍵槽,並通過連接鍵槽連接支撐輪,所述的中芯轉子及包覆轉子均為中空圓柱管形,所述驅動軸軸身段位於中芯轉子內部且與其同心分布,所述包覆轉子包覆在中芯轉子外並與中芯轉子同心分布,所述中芯轉子內表面兩端設驅動鍵槽,並通過驅動鍵槽連接一級從動輪,所述一級從動輪與一級驅動輪連接,所述中芯轉子內表面另與支撐輪相抵,中芯轉子外表面兩端設驅動鍵槽,並通過驅動鍵槽與二級驅動輪連接,所述中芯轉子另設主榨油螺旋片,所述包覆轉子內表面兩端設驅動鍵槽,並通過驅動鍵槽連接二級從動輪連接,所述所述二級從動輪與二級驅動輪連接,所述包覆轉子內表面另設副榨油螺旋片,所述副榨油螺旋片頂部與主榨油螺旋片底部間距最大距離為3-10毫米,最小距離為0.1-3毫米,副榨油螺旋片表面與主榨油螺旋片表面間距最大距離為3-10毫米,最小距離為0.1-3毫米,且間距沿包覆轉子末端至包覆轉子前端方向依次遞減,所述包覆轉子末端設進料口,前端設出渣口,所述包覆轉子另均布排油口,所述排油口直徑為
0.1—3暈米。
[0006]本新型結構緊湊,運行穩定、壓榨率高,能耗穩定,可在及大的提升榨油機出油率的同時降低榨油機運行能耗,從而達到提高產量、降低運行成本及提高設備運行穩定性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如圖1所示,一種榨油機用雙螺旋軸,由驅動軸、中芯轉子I及包覆轉子2構成,其中所述的驅動軸由銜接段3及軸身段4構成,其中銜接段3與軸身段4之間另設隔斷臺5,所述的銜接段3橫截面為矩形,軸身段4橫截面為圓形,所述軸身段4兩端處均設驅動鍵槽6,並通過驅動鍵槽6連接一級驅動輪7,所述軸身段4上另均布至少兩處連接鍵槽8,並通過連接鍵槽7連接支撐輪9,所述的中芯轉子I及包覆轉子2均為中空圓柱管形,所述驅動軸軸身段4位於中芯轉子I內部且與其同心分布,所述包覆轉子2包覆在中芯轉子I外並與中芯轉子I同心分布,所述中芯轉子I內表面兩端設驅動鍵槽6,並通過驅動鍵槽6連接一級從動輪10,所述一級從動輪10與一級驅動輪7連接,所述中芯轉子I內表面另與支撐輪9相抵,中芯轉子I外表面兩端設驅動鍵槽6,並通過驅動鍵槽6與二級驅動輪11連接,所述中芯轉子I另設主榨油螺旋片12,所述包覆轉子2內表面兩端設驅動鍵槽6,並通過驅動鍵槽6連接二級從動輪13連接,所述所述二級從動輪13與二級驅動輪11連接,所述包覆轉子2內表面另設副榨油螺旋片14,所述副榨油螺旋片14頂部與主榨油螺旋片12底部間距最大距離為3-10毫米,最小距離為0.1-3毫米,副榨油螺旋片14表面與主榨油螺旋片12表面間距最大距離為3-10毫米,最小距離為0.1-3毫米,且間距沿包覆轉子2末端至包覆轉子2前端方向依次遞減,所述包覆轉子2末端設進料口 15,前端設出渣口 16,所述包覆轉子2另均布排油口 17,所述排油口 17直徑為0.1— 3毫米。
【權利要求】
1.一種榨油機用雙螺旋軸,其特徵在於:所述榨油機雙螺旋軸結構由驅動軸、中芯轉子及包覆轉子構成,其中所述的驅動軸由銜接段及軸身段構成,其中銜接段與軸身段之間另設隔斷臺,所述的銜接段橫截面為矩形,軸身段橫截面為圓形,所述軸身段兩端處均設驅動鍵槽,並通過驅動鍵槽連接一級驅動輪,所述軸身段上另均布至少兩處連接鍵槽,並通過連接鍵槽連接支撐輪,所述的中芯轉子及包覆轉子均為中空圓柱管形,所述驅動軸軸身段位於中芯轉子內部且與其同心分布,所述包覆轉子包覆在中芯轉子外並與中芯轉子同心分布,所述中芯轉子內表面兩端設驅動鍵槽,並通過驅動鍵槽連接一級從動輪,所述一級從動輪與一級驅動輪連接,所述中芯轉子內表面另與支撐輪相抵,中芯轉子外表面兩端設驅動鍵槽,並通過驅動鍵槽與二級驅動輪連接,所述中芯轉子另設主榨油螺旋片,所述包覆轉子內表面兩端設驅動鍵槽,並通過驅動鍵槽連接二級從動輪連接,所述所述二級從動輪與二級驅動輪連接,所述包覆轉子內表面另設副榨油螺旋片,所述副榨油螺旋片頂部與主榨油螺旋片底部間距最大距離為3-10毫米,最小距離為0.1-3毫米,副榨油螺旋片表面與主榨油螺旋片表面間距最大距離為3-10毫米,最小距離為0.1-3毫米,且間距沿包覆轉子末端至包覆轉子前端方向依次遞減,所述包覆轉子末端設進料口,前端設出渣口,所述包覆轉子另均布排油口,所述排油口直徑為0.1— 3毫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榨油機用雙螺旋軸,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一級驅動輪、一級從動輪、二級驅動輪及二級從動輪為齒輪或光面輪。
【文檔編號】B30B9/20GK203919776SQ201420245971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5日
【發明者】王子許, 宋溫嶺, 劉汝衡 申請人:焦作市永樂油脂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