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用散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4-02-16 13:36:15 1
專利名稱:電子產品用散熱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器,尤其是一種電子產品用散熱器。
背景技術:
目前普通電子產品散熱器的散熱鰭片大多是直面型或斜面型,各散熱鰭片扣合後 構成的通風口為平行四邊形,這樣通風口面積有限,從而散熱性能不佳。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子產品用散熱器,該電子產品用散熱 器可有效提高散熱效果。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種電子產品用散熱器,包括由多數單片式的散熱鰭片相互扣合組成的散熱組 件,所述散熱鰭片具有一同向的上彎折部和下彎折部,上彎折部和下彎折部之間為散熱鰭 片本體,所述散熱鰭片本體為曲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多數的散熱鰭片的上、下彎折部形狀皆相同。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鰭片的上、下彎折部與散熱鰭片本體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鰭片本體平行於所述上、下彎折部的截 面呈波浪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鰭片本體垂直於所述上、下彎折部的截 面呈波浪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鰭片本體的截面的波浪形為一個波長的 正弦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鰭片本體的截面的波浪形為一個波長的 餘弦波。 本實用新型所述多數單片式的散熱鰭片相互連接扣合的結構與目前散熱鰭片相 互連接扣合的結構是一致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散熱鰭片本體為曲面,從而擴大了散熱鰭片本體 的面積,因此有效加大了散熱鰭片扣合後的整體散熱面積,且多數散熱鰭片扣合後所形成 的散熱器的通風口也相應擴大了 ,從而保證了較好的散熱性,且外形美觀。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單片散熱鰭片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多數片散熱鰭片扣合後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種電子產品用散熱器,包括由多數單片式的散熱鰭片1相互扣合組成 的散熱組件IO,所述散熱鰭片1具有一同向的上彎折部2和下彎折部3,上彎折部2和下彎 折部3之間為散熱鰭片本體4,所述散熱鰭片本體4為曲面。
皆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多數的散熱鰭片1的上、下彎折部2、3形狀 相同。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鰭片1的上、下彎折部2、3與散熱鰭片本 體4呈直角。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鰭片本體4平行於所述上、下彎折部2、3 的截面呈波浪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鰭片本體4垂直於所述上、下彎折部2、3 的截面呈波浪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鰭片本體4的截面的波浪形為一個波長 的正弦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散熱鰭片本體4的截面的波浪形為一個波長 的餘弦波。 本例散熱鰭片本體4的曲面可為連續型曲面,也可為非連續性曲面,如散熱鰭片 本體4為在平面上壓製出若干凹槽等皆為本例要求保護範圍。 本例所述多數單片式的散熱鰭片1相互連接扣合的結構與目前散熱鰭片1相互連 接扣合的結構是一致的,如設在上、下彎折部2、3上的T型、V型連接部5與連接孔6等,或 多數單片式的散熱鰭片1中間用直棒串接等,本例不再詳述。 本例可用於筆記本電腦等電子類產品的散熱。
權利要求一種電子產品用散熱器,包括由多數單片式的散熱鰭片(1)相互扣合組成的散熱組件(10),所述散熱鰭片具有一同向的上彎折部(2)和下彎折部(3),上彎折部和下彎折部之間為散熱鰭片本體(4),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鰭片本體為曲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產品用散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多數的散熱鰭片的上、下彎折部形狀皆相同。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子產品用散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鰭片的上、下彎折部與散熱鰭片本體呈直角。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產品用散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鰭片本體平行於 所述上、下彎折部的截面呈波浪形。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產品用散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鰭片本體垂直於 所述上、下彎折部的截面呈波浪形。
6. 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電子產品用散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鰭片本體的 截面的波浪形為一個波長的正弦波。
7. 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電子產品用散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鰭片本體的截面的波浪形為一個波長的餘弦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子產品用散熱器,包括由多數單片式的散熱鰭片相互扣合組成的散熱組件,所述散熱鰭片具有一同向的上彎折部和下彎折部,上彎折部和下彎折部之間為散熱鰭片本體,所述散熱鰭片本體為曲面。由於散熱鰭片本體為曲面,從而擴大了散熱鰭片本體的面積,因此有效加大了散熱鰭片扣合後的整體散熱面積,且多數散熱鰭片扣合後所形成的散熱器的通風口也相應擴大了,從而保證了較好的散熱性,且外形美觀。
文檔編號H05K7/20GK201450686SQ200920047200
公開日2010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7日
發明者許振焜 申請人:崑山新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