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重驅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01 06:25:15 1

本實用新型設計一種驅鳥裝置,尤其是一種雙重驅鳥裝置。
背景技術:
由於近年來自然生態環境的改變,鳥類數量逐步增多,鳥類找不到大樹築巢,就成了到輸電線路「串門」的常客,有的甚至把巢築到鐵塔、電線桿上。鳥類築巢的潮溼樹枝枯藤、鐵絲等易導電材料,容易造成線路短路;鳥類排放的大量糞便,會汙染瓷瓶導致線路跳閘;鳥類鑽進變壓器空隙間易引起瞬間斷電故障,這些都嚴重威脅著電網的安全運行,給電力部門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重大經濟損失。
現有的智能驅鳥裝置,造價高,而且維護不便,還會給鳥類造成永久性傷害。普通的驅鳥裝置只有一組扇葉,驅鳥效果難以達到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雙重驅鳥裝置。
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雙重驅鳥裝置,包括基座、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一轉軸轉動連接在基座一端,第二轉軸連接在基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轉軸上連接有鰭扇,所述第二轉軸上連接有多片對稱設置的扇葉。
優選地,所述扇葉為半球形扇葉,扇葉內設有反光鏡。
優選地,所述鰭扇上塗有用於增強反射效果的反光層。
優選地,所述基座一側設有U型固定端,U型固定端的一側設有緊固螺母。
一種雙重驅鳥裝置,包括基座、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一轉軸轉動連接在基座一端,第二轉軸連接在基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轉軸上連接有鰭扇,所述第二轉軸上連接有多片對稱設置的扇葉;
所述基座上設有風力傳感器,基座內設有電機驅動電路、馬達,風力傳感器連接馬達驅動電路,馬達驅動電路連接馬達,馬達通過傳動裝置分別連接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
進一步地,所述扇葉為半球形扇葉,扇葉內設有反光鏡。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一側設有U型固定端,U型固定端的一側設有緊固螺母。
更進一步地,所述鰭扇上塗有用於增強反射效果的反光層。
採用如上技術方案取得的有益技術效果為:
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是獨立的,彼此不影響,當風速足夠時,吹動鰭扇和扇葉轉動,達到驅鳥的效果。
鰭扇上設有用於增強反射效果的反光層,增大驅鳥效果。
當風速過小時,本驅鳥裝置難以發揮作用,故增加驅動裝置,使其適用條件更廣。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雙重驅鳥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的結構框圖。
圖中,1、第一轉軸,2、鰭扇,3、基座,4、扇葉,5、第二轉軸,6、反光鏡,7、緊固螺母,8、U型固定端。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1和2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雙重驅鳥裝置,具有上下兩重驅鳥扇,其包括基座3、第一轉軸1、第二轉軸5,第一轉軸1轉動連接在基座3一端,第二轉軸5轉動連接在基座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轉軸1上連接有鰭扇2,鰭扇像魚鰭一樣的流線型設計,可以減小風的阻力。所述第二轉軸5上連接有多片對稱設置的扇葉4。
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是獨立的,彼此不影響,當風速足夠時,吹動鰭扇和扇葉轉動。
扇葉4為半球形扇葉,扇葉4內設有反光鏡6。鰭扇2上設有用於增強反射效果的反光層,增大驅鳥效果。
基座3一側設有U型固定端8,U型固定端8的一側設有緊固螺母7。雙重驅鳥裝置通過U型固定端安裝在塔杆或者指定的驅鳥場所。
實施例2:
一種雙重驅鳥裝置,包括基座3、第一轉軸1、第二轉軸5,第一轉軸1轉動連接在基座3一端,第二轉軸5轉動連接在基座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轉軸1上連接有鰭扇2,所述第二轉軸5上連接有多片對稱設置的扇葉4。
當風速過小時,本驅鳥裝置難以發揮作用,故增加驅動裝置。基座3上設有風力傳感器,基座3內設有電機驅動電路、馬達,風力傳感器連接馬達驅動電路,馬達驅動電路連接馬達,馬達通過傳動裝置分別連接第一轉軸1和第二轉軸5。基座內還設有可更換的供電電池,為驅動裝置供電。傳動裝置可以正反轉動,風力足夠的時候,吹動鰭扇和扇葉轉動,傳動裝置不會卡頓。
當風力傳感器檢測到風速太小時,通過馬達驅動電路控制馬達轉動,帶動第一轉軸1和第二轉軸5轉動。馬達驅動電路包括處理晶片,可將風力傳感器的模擬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並通過信號量的大小控制馬達的啟停。
扇葉4為半球形扇葉,扇葉4內設有反光鏡6。鰭扇2上設有用於增強反射效果的反光層。
基座3一側設有U型固定端8,U型固定端8的一側設有緊固螺母7。雙重驅鳥裝置通過U型固定端安裝在塔杆或者指定的驅鳥場所。
當然,以上說明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列舉上述實施例,應當說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說明書的指導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顯變形形式,均落在本說明書的實質範圍之內,理應受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