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體肥料施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27 06:26:15 1
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液體肥料施肥裝置。
背景技術:
農業為通過培育動植物生產食品及工業原料的產業。農業屬於第一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農學。農業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獲得的產品是動植物本身.我們把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為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農業是人們利用動植物體的生活機能,把自然界的物質和能轉化為人類需要的產品的生產部門。現階段的農業分為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兩大類。土地是農業中不可替代的在基本生產資料,勞動對象主要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不一致,受自然條件影響大,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季節性。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它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提供糧食、副食品、工業原料、資金和出口物資。農村又是工業品的最大市場和勞動力的來源。農業系統的生產力不是單一指標,不同於一般的單位面積產量,而是一組指標體系。在門類上包括單位時間作物、蔬菜、果樹、林木等植物生產的初級生產力和家畜、家禽、魚類等動物生產的次級生產力,還應考慮土壤肥力的變化狀況。從計量標準上包括生產產品數量、轉化的效率與平衡狀況。農業生產作為一個經濟過程,既要追求高產,還必須強調效率,要計量產出產品數量與消耗資源數量,以及二者之間的產投比,包括農業系統輸出產品的總量與輸入資源總量之間的比值,也包括初級生產與次級生產的每一子系統的生產產品與其消費資源量之比,實質上是一系列的生態效率與功能問題。提高農業系統的生產力不能只追求提高某一部門的效率,也不是簡單地同等地提高各部門的效率,而應在提高農業內部每一部門效率的基礎上,求得各部門之間的科學銜接,密切配合,構成合理的運轉體系,才能取得整個系統總體的最佳轉化效率。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會用到各種生產裝置,比如施肥裝置,普通的液體肥料農民在施肥時,都是人工將肥料一舀一舀的舀到桶裡,然後將桶運輸到田間,再一舀一舀的將肥料舀出來灑到田裡施肥,這樣重複勞動,身心勞累,費時費力,施肥不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體肥料施肥裝置,它不管是裝肥料,還是施肥都採用自動化操作,省時省力,使用方便,而且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製作成本低等優點。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是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運輸車、儲料桶、第一套環、第二套環、出料泵管、進料泵管;運輸車的車身上面設置有儲料桶,儲料桶的尾側頂部邊緣外側安裝有第一套環,第一套環的內側邊緣與儲料桶邊緣連接,儲料桶的側邊頂部邊緣外側安裝有第二套環,第二套環的內側邊緣與儲料桶邊緣連接,出料泵管的一端通過第一套環伸入儲料桶內底部,進料泵管的一端通過第二套環伸入儲料桶內部。
所述的出料泵管和進料泵管都是長度可根據需要調節的大管徑軟管,出料泵管和進料泵管上都連接有吸泵裝置,吸泵裝置的另一端也設有泵管。
所述運輸車的頂端安裝有把手。
採用上述結構後,本發明有益效果為:它不管是裝肥料,還是施肥都採用自動化操作,省時省力,使用方便,而且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製作成本低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運輸車;2-儲料桶;3-第一套環;4-第二套環;5-出料泵管;6-進料泵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如圖1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它包含運輸車1、儲料桶2、第一套環3、第二套環4、出料泵管5、進料泵管6;運輸車1的車身上面設置有儲料桶2,儲料桶2的尾側頂部邊緣外側安裝有第一套環3,第一套環3的內側邊緣與儲料桶2邊緣連接,儲料桶2的側邊頂部邊緣外側安裝有第二套環4,第二套環4的內側邊緣與儲料桶2邊緣連接,出料泵管5的一端通過第一套環3伸入儲料桶2內底部,進料泵管6的一端通過第二套環4伸入儲料桶2內部。
所述的出料泵管5和進料泵管6都是長度可根據需要調節的大管徑軟管,出料泵管5和進料泵管6上都連接有吸泵裝置,吸泵裝置的另一端也設有泵管。
所述運輸車1的頂端安裝有把手。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為:在施肥時,先通過進料泵將液體肥料抽入儲料桶2內,然後通過運輸車1將肥料運輸至田間,再將出料泵管5伸入儲料桶2內將肥料抽出,並噴灑至田裡,泵管的長度可根據田地的長度進行調節;施肥完畢,泵管和儲料桶2的清洗也比較方便,可直接通過泵管抽水清洗,全自動操作,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